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205439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6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主讲李晓华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 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 关于遗传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第二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 第三 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第四 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遗传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通过遗传 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 如机体的构造 形态 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 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 1 承认遗传是先天的东西 但并不是神秘的东西 第一个发现遗传物质的是奥地利的孟德尔 G J Mendel 他通过豌豆杂交试验 提出 遗传单位 的概念 并且总结出遗传定律 德国的魏斯曼 A Weismann 和丹麦的约翰逊 W L Johannsen 分别通过实验研究 提出 染色体一基因 的概念 认为 性细胞的染色体内含有一定数目的 占有一定位置的 按直线排列的遗传物质 它决定下一代的不同遗传性状 就叫做 基因 再以后 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 已经弄清楚各种生物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例如 人的染色体的数目是23对 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 1对性染色体 决定性别的 同时 由于生物化学的研究 进一步发现了 遗传信息 或 遗传密码 的概念 认为基因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 简称DNA 的化学物质 它是贮存一定遗传信息或密码的单位 它通过一定的过程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决定生物和人类千差万别的性状 现在的遗传工程就是在这种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育种技术 2 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 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 一方面 应当承认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自然条件 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 研究也证明 有许多遗传疾病是直接与儿童智力低下有关的 例如 有一种 三色体病 是在遗传过程中 第21对染色体上多了一条染色体 这种儿童一生下来就有躯体和智力上的缺陷 也叫做 先天愚 大约占产儿中的1 650 又如 有一种 苯丙酮尿症 由于在遗传过程中 血液中缺乏一种分解苯丙酣酸的酶 以致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造成儿童严重的智力低下 如果在6岁以前 通过饮食治疗 通过饮食降低苯丙酮酸 也可以使智力恢复正常 另一方面 也决不夸大遗传这个条件 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 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1920年10月9日 在印度米德那波尔地区的狼洞里 发现了两个 狼孩 救回来以后 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完全和狼一样 白天睡觉 夜晚嚎叫 爬着走路 用手抓食 过了四年 约七八岁 才开始能讲一点话 智力约相当于正常婴儿的水平 总之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否认这一点是不对的 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而不是决定的条件 儿童心理向什么方向发展 并不决定于遗传 而是决定于环境和教育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决定作用1 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以可能性 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对动物进行的所谓 感觉剥夺 的实验研究 也证明了这一点 两组同样的老鼠 一组从小饲养在形色丰富的环境里 一组饲养在视觉刺激缺乏的环境里 结果 在智力表现上 在脑细胞形态结构的发展上 后者都比前者差 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根据反射论的观点 一致地指出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人的心理发展上起的决定作用 谢切诺夫指出 人的心理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是由人的生活条件决定的 巴甫洛夫也指出 人的行为 不仅受神经系统的生来特性所制约 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个体存在的时间内已经受到的或正在受到的那些影响 也就是决定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 2 社会生产方式是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儿童的环境条件或生活条件中 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 即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常常是通过有计划 有目的的教育来实现的 3 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受社会性质的制约 它本身也是人的一种社会生活条件 从这一意义说来 教育和社会生活条件一样 也是一种环境影响 但是教育又跟一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环境影响不同 它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的影响 它是由一定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环境影响加以选择 组织成一定的教育内容 包括教材 设备等 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 来对儿童心理施行的有系统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4 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 同时又反对把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作机械的 简单化的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和机械论根本不同 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总是通过个体或主体的活动 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 矛盾论 中所指出的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遗传是先天的东西 环境和教育是后天的东西 先天的遗传是在生命出现以后才有的现象 它是物质运动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而且 前面说过 先天的遗传对一个儿童来说 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而不能决定发展的现实性 决定发展现实性的则是先天的环境和教育 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 从人发展的总体上可以说 先天来自后天 后天决定先天 在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上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同时 绝不能不分主次地加以并列 折中 调和 否则必然会陷入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第二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呢 一般认为 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 客体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 社会 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 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第一 应当指出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离开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 离开了儿童不断的积极活动 也就没有什么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言 第二 所谓需要 也是一种反映形式 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生活条件下 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 需要这种反映和一般反映活动不同之处在于 需要是一种追求和倾向于某种事物的关系的体验 它是由个体和社会的需求所引起的反映和体验 第三 所谓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 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人们已形成的认识水平 心理特征 也就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水平或状态 从生理机制上说来 也就是已经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已经形成的动型 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 经常代表着人的心理活动中旧的一面 比较稳定的一面 第四 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或状态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 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五 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 内部矛盾是它的内因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据 但是内部矛盾的运动 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一定的外因 教育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的外因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事物发展的内因的时候 决不把内因和外因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 第三节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关于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我们认为 如果不通过儿童心理的内因 内部状况 即需要和心理发展水平的矛盾状况 教育这个外部条件就无法起作用 可是如果只有儿童心理的内因 内部状况 而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 儿童的心理也就无法得到发展 儿童心理如何发展 向哪里发展 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 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 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决定的 也就是说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一方面 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地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 总是在指导着儿童的发展 另一方面 教育本身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 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 从教育到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育条件必须适合于儿童心理的内因 才能使儿童心理不断得到发展 但是 从教育措施到儿童心理得到明显的发展 又不是立刻实现的 而是以儿童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 是要经过一定量变质变过程的 1 领会是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教育并不能直接 立刻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 亦即本质性的变化 它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以儿童的领会作为中间环节的 这就是说 教育必先引起儿童对知识 技能 道德 品质的领会 掌握 学习 然后才有可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2 从领会到发展是比较明显 比较稳定的质变过程 儿童在掌握某些知识 技能以后 并不能立刻引起他的心理发展 掌握知识 技能是新质要素不断积累 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 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 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 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的时候 我们才能说儿童心理真正得到了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在于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上这些小的和较大的质变或发展的一般过程 具体指标和形成规律 父母和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条件 使学习的内容适合于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 在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上引起新的学习需要 从而有节奏地 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健康地 尽最大可能地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