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复习考试资料.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203932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PT 页数:749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师-复习考试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9页
健康管理师-复习考试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9页
健康管理师-复习考试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管理师实务 课程内容 健康管理师 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师 国家职业资格四 三 二级 基础知识部分 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食品卫生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营养教育与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健康管理师技能部分内容 膳食调查和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营养咨询和教育膳食指导和评估食品营养评价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第一章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第二节健康管理师职业守则第三节参加培训考试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锦东668号办公室电话 028 86523018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第三节不同人群生理特点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营养学概论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第三节矿物质第四节维生素第五节水和膳食纤维 第四章人群营养基础 第一节孕妇营养第二节乳母营养第三季婴儿营养第四节幼儿营养第五节学龄前儿童营养第六节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营养第七节老年人营养 第五章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营养第二节动物性食物营养第三节调味品和其他食品第四节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第五节常见食品保藏和加工技术 第六章食品卫生基础 第一节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二节各类食品卫生要求第三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 第七章膳食营养指导和疾病预防 第一节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概论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第三节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第四节膳食与营养缺乏病预防第五节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第八章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 第一节营养教育第二节社区营养管理 第九章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第三节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 2010年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 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 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的 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1 职业道德特点 第一 行业性第二 连续性第三 实用性和规范性第四 社会性和时代性2 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三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基本规范 五个方面内容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第二节健康管理师职业守则 一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团结协作二 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 钻研业务三 认真负责 服务于民 平等待人四 科学求实 精益求精 开拓创新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涉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是食品营养和卫生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一 人体结构 1 细胞 1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大小和形态各异 但多由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3 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T 2 组织 1 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一些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一起构成组织 2 人体有四大类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 3 器官 系统和人体的分部 1 不同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器官 包括 心 肾 肝 脾等 2 若干个器官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系统 包括九大系统 运动 循环 呼吸 消化 泌尿 生殖 神经 内分泌 感觉器官 三 消化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包括 消化管的大体构造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 食管是消化管最狭窄的部分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的部分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 大肠是消化管的末段 长约1 5米 消化腺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属于外分泌腺 主要有 口腔唾液腺 肝 胰 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胃腺 肠腺 等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 消化 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 由大分子逐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 是指消化后的小分子被胃肠道吸收到体内为机体利用的过程 食物消化 吸收 1 口腔内消化2 胃内消化和吸收3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4 大肠内的消化吸收 1 口腔内消化 1 唾液腺 腮腺 舌下腺 颌下腺 2 唾液 由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 为无色 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溶液 3 唾液作用 可润湿与溶解食物 以引起味觉 清洁和保护口腔 唾液中的蛋白质可使食物合成食团 便于吞咽 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主要进行的是机械性消化 伴随少量的化学性消化 且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胰肝胆囊等器官的活动 为以后的消化做准备 2 胃内消化和吸收 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 胃的吸收功能很弱 正常情况下仅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T 胃液 胃液是胃腺各种细胞分泌的混合物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 PH值为0 9 1 5 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为1 5 2 5L 胃液中所含固体物的重要成分有 盐酸 胃蛋白酶原 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的作用 1 激活胃蛋白酶原 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 2 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3 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4 所造成的酸性环境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内因子 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内因子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 形成一种复合物 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 若机体缺乏内因子 则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影响红细胞的生成 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 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消化吸收中最重要的阶段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 T 小肠细胞膜的吸收作用主要依靠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2种形式来完成 1 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形式主要包括 被动扩散 易化扩散 滤过 渗透等作用 被动扩散 通常物质透过细胞膜 总是和它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有关 不借助载体 不消耗能量 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透过叫被动转运 易化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 如钠离子 钾离子 葡萄糖 氨基酸等 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双层脂质 需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 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滤过作用 胃肠细胞膜的上皮细胞可以看做是过滤器 若胃肠腔内压力超过毛细血管时 水分和其他物质就可以滤入血液 渗透作用 渗透可以看作是特殊情况下的扩散 当膜两侧产生不相等的渗透压时 渗透压较高的一侧将从另一侧吸引一部分水分过来 以达到渗透压平衡 主动转运 在许多情况下 某种营养成分必须要逆着浓度梯度方向穿过细胞膜 这种形式叫主动转运 4 大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大肠是消化管的末段 人类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 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人的一生按照生理特点分为不同的阶段或时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及青少年 成年 老年 一 孕妇的生理特点 1 孕期内分泌的改变母体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孕期甲状腺素及其他激素水平的改变2 孕期消化功能改变3 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4 孕期肾功能改变5 孕期体重增加 按孕前BMI推荐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 二 乳母的生理特点 乳母最主要的生理特征是 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 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备 促进各器官 系统功能的恢复 另一方面要分泌乳汁 哺育婴儿 故比一般妇女需要更多的营养素 三 婴儿的生理特点 婴儿期包括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 1 12个月的婴儿期 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是从母乳喂养到逐渐依赖其他食物营养的过渡期 其生理特点 1 婴儿体格发育特点 与胎儿期的头颅生长最快不同 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 1 体重 2 身长 3 头围和胸围 2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新生儿消化器官发育未成熟 功能未健全 口腔狭小 嘴唇黏膜皱褶多 颊部有丰富的脂肪 有利于婴儿吸吮 新生儿的涎腺欠成熟 唾液分泌较少 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 不利于淀粉消化 6月龄起唾液的作用增强 具体 1 胃及其酶 新生儿胃容量较小 25 50ml 出生后第十天时可增加到100ml 6个月时约为200ml 1岁时达300 500ml 胃蛋白酶的活力弱 凝乳酶和脂肪酶含量少 故消化能力有限 胃排空延迟 胃排空人乳的时间为2 3h 2 肠及其酶 肠壁肌层薄弱 弹力较小 肠粘膜的血管及淋巴丰富 通透性强 黏膜的绒毛较多 吸收面积与分泌面积均较大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新生儿已能分泌消化酶 但酶活力较弱 尤其淀粉酶 胰腺脂肪酶的活力也较弱 刚脏分泌的胆盐较少 故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 四 幼儿生理特点 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幼儿生长发育虽不及婴儿迅速 但也是非常旺盛的时期 尽管幼儿的胃容量已从婴儿时期的200ml增至300ml 但牙齿数量有限 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及胃肠道蠕动能力也远不如成人 具体 幼儿生理特点 1 体重2 身长3 头围 胸围 上臂围4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5 消化系统发育 5 消化系统发育 幼儿的牙齿还处于生长过程 故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此时期的幼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及某些营养缺乏病 儿童咀嚼效率岁年龄增长而增强 6岁时达到成人的40 10岁时达到75 18月龄胃蛋白酶的分泌已达成人水平 1岁后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羧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接近成人 五 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 3周岁后至6 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 与婴幼儿时期相比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 而与成人相比 仍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中 学龄前儿童个性活泼好动 心理上具有好奇 注意力分散 喜模仿等特点 使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 具体 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 1 体格发育2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3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4 心理发育特征 3 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3岁儿童20颗乳牙已出齐 6岁时第一颗恒牙可能萌出 但咀嚼能力仅为成人的40 消化能力仍然有限 尤其对固体食物需要较长时间适应 不能过早进入家庭成人膳食 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 造成营养不良 六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生理特点 6 12岁的学龄期和13 18岁的少年期 或青春期 是一个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 1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期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 在学龄期体重每年可增加2 2 5kg 身高每年可增加4 7 5cm 在青春期 体重每年可增加4 5kg 身高每年可增加5 7cm 青春突增期后生长速度再次减慢 女孩约在17 18岁 男孩约在20 22岁身高停止增长 2 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 青春期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 到骨骼完全融合 躯干停止生长 性发育成熟而结束 七 老年人生理特点 1 代谢功能降低2 消化系统功能减退3 机体成分改变4 器官功能改变5 心理问题6 中老年妇女的特殊生理改变 1 代谢功能降低 1 合成代谢降低 分解代谢增高 尤其是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 导致器官 肌肉细胞及多种蛋白酶的合成降低 从而使器官 肌肉及物质代谢功能下降 机体成分发生改变 2 基础代谢降低 由于老年人体内的瘦体重或代谢活性组织减少 脂肪组织相对增加 与中年时期相比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15 20 2 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1 牙齿的脱落 2 味蕾 舌乳头和神经末梢功能退化 味觉和嗅觉迟钝 3 肠道消化酶分泌减少 肠道蠕动减缓 3 机体成分改变 随年龄增长机体的瘦体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 使体成分改变 1 细胞数量下降 2 身体水分减少 3 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均减少 4 器官功能改变 1 肝肾功能降低 据估计 70岁时肝肾功能仅相当于30岁时的50 60 2 胰腺分泌功能降低 使得糖代谢调节能力下降 65 75岁时 约40 老人糖耐量降低 3 免疫组织重量减少 免疫细胞数量下降 导致易患感染性疾病 4 心律减慢 血管逐渐硬化 6 中老年女性特殊生理改变 主要的生理特征是 雌激素水平低落 不足以维持第二性征 骨代谢异常 易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 第一节营养学概论 基本概念 营养营养学营养素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 营养 是机体摄取 消化 吸收 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构建组织器官 调节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2 营养素 是机体为维持生存 生长发育 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形式摄入的人体各种必需的物质 营养素种类 必需营养素和非必需营养素 营养素的种类 必需和非必需营养素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一部分不能在体内合成 或合成量很少 远不能满足人体需要 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 称为 必需营养素 另一部分营养素可以在体内由其它食物成分转换而成 不一定非从食物中直接获得 称为 非必需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因机体需要量大 在膳食中所占比重大 称为 宏量营养素 或常量营养素 各种营养素在体内的功能可概括为三种 提供能量 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补偿消耗 调节各种生理功能 糖类 脂肪 蛋白 矿物质 水 V 3 营养学 是研究人体一般生活条件下 特殊生理环境下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是研究膳食 营养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4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为帮助个体与人群安全摄入各种营养素 避免可能产生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带来的危害 营养学家根据有关营养素需要量的知识 提出了适合各年龄 性别及劳动强度 生理状态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并对如何使用这些参考值来评价膳食质量和发展膳食计划提出了建议 DRIs包括四项内容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它是在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 RDA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包括四项内容 即 1 平均需要量 EAR 2 推荐摄入量 RNI 3 适宜摄入量 AI 4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1 平均需要量 EAR 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 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计算得到的 EAR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 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半数个体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这一摄入水平能够满足该群体中50 的成员的需要 不能满足另外50 的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2 推荐摄入量 RNI RNI相当于使用传统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RDA 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 年龄及生理状况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 可以保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 一个群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RNI水平时 人群中有缺乏可能的个体仅占2 3 即绝大多数的个体都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故可把RNI称为 安全摄入量 摄入量超过它 并不表示有什么风险 3 适宜摄入量 AI 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不足时 无法计算出EAR 因而不能求得RNI时 可设定适宜摄入量来代替RNI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例如 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 从出生到4 6个月 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于母乳 母乳中的各种营养素就是他们的AI值 4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这一摄入水平对一般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 对大多数营养素而言 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RNI或AI水平不会有更多的益处 UL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当摄入量超过UL而进一步增加时 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对大多数营养素而言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其UL值 故没有UL值并不意味着过多摄入没有潜在危险 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能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一 能量 一 概述 一 热能单位及表示方法1 国际单位制 焦 J 千焦 kJ 兆焦 MJ 并用单位 卡 cal 千卡 kcal2 换算关系 1kcal 4 184kJ1kJ 0 239kcal1MJ 1000kJ 3 三种产能营养素 种类 糖类 脂肪 蛋白质生热系数 4kcal 9kcal 4kcal即相当于 16 7kJ 37 6kJ 16 7kJ 4 食物的热价 1 也称为 能量系数 生理卡价 即 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2 物理卡价每克营养素在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值 3 产能营养素在体内与体外燃烧过程不尽相同 产生的热量也不完全相同 故同种营养素物理卡价和生理卡价值略有差别 物理卡价与生理卡价值 5 能量来源分配 1 我国正常成人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 65 脂肪占总能量的20 30 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 15 2 年龄越小 蛋白质及脂肪供能比所占比例应适当增加 二 人体热能需要构成 1 基础代谢能量2 从事体力活动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4 生长发育等热能需要 对于孕妇 乳母 儿童青少年 还包括生长发育 特殊生理活动的能量消耗 一 基础代谢 1 是维持人体呼吸 心跳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或能量需要 即 在清晨清醒 极端安静状态下 不受精神紧张 肌肉活动 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2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叫基础代谢率 BMR kJ h 2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1 体表面积 体型 2 年龄 3 性别 4 激素 4 季节与劳动强度 环境 2 年龄 年龄越小 基础代谢越旺盛 婴幼儿基础代谢最为旺盛 随年龄增长 基础代谢缓慢降低 3 性别 同一年龄 同一体表面积的情况下 男性基础代谢率高于女性 4 激素 激素对细胞的代谢及调节有较大影响 如 甲亢可使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而相反的是 患黏液水肿时 基础代谢率低于正常 去甲肾上腺素可使下降25 5 季节 劳动强度 不同季节和不同劳动强度的人群中存在一定差别 寒季高于暑季 劳动强度高的高于劳动强度低的 3 基础代谢能量及其计算方法 占全日总需量的60 70 方法1 通过基础代谢率 BMR 体表面积 A 计算 1 基础代谢率 BMR 是指单位时间内 单位体表面积用于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 注 注 1 不同年龄 性别的人 BMR值不同 2 可通过查表 已给定表 得到BMR值 或者由公式计算得到 见下页表1 1和表1 2 表1 1 人体基础代谢率 BMR 续表1 1 BMR值 2 体表面积 A 是根据人的身高 H 体重 W 按下列公式计算 A 0 00659 身高 cm 0 0126 体重 kg 0 1603 根据上述求得的基础代谢率BMR 体表面积A即可求得基础代谢能量需要量 Q BMR A 24h 例题 体重50kg 身高160cm的25岁女性 按上述公式计算基础代谢能量 解 A 0 00659 160 0 0126 50 0 1603 1 52 查表1 1 25岁女性的BMR值为35 2kcal h 则24小时的Q 1 52 35 2 24 804kcal 方法2 WHO建议的计算法表1 2 WHO建议按体重计算基础代谢能量的公式 二 从事体力活动的Q耗 是除基础代谢外 人体总Q构成的重要部分 包括生活活动 工作 体育运动等消耗的能量部分 一般占全天总能耗的15 30 1 影响因素与活动强度大小有关 强度大 能耗大 与活动持续时间有关 时间长 能耗大 与工作熟练程度有关 越不熟练 能耗越大 肌肉越发达者 活动能量消耗越多 体重越重者 能量消耗越多 2 体力活动强度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分为3级 轻度 中度 重度 过去5级 中国成人活动水平分级见下表1 3 表1 3 建议中国成人活动水平分级 儿童青少年PAL 3 PAL值意义 直接采用PAL值和BMR值求总能量是最简单方法之一 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热效应 1 是机体因摄入食物引起体内的额外能耗 2 营养素种类不同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能量不同 具体地 不同产能营养素 其食物热效应不同 蛋白质最强 相当于自身产能值的30 脂肪约为自身产能值得4 5 碳水化合物为自身产能值的5 6 摄取普通混合膳食时 食物热效应约相当于基础代谢能量的10 四 生长发育及孕妇 乳母所需能量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其每天的能耗还应包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孕妇能耗则应包括胎儿发育所需能耗及自身器官 孕期特殊发育需要的能量 表1 5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能耗量 四 我国居民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 RNI 中国营养学会 2000年 P25 注 能量供给量与消耗量要保持相对平衡 不应超过或低于实际需要量 1 能量需要量确定 方法一 中国成人 能量需要量 BMR PAL 1 5 BMR PAL查表得到 方法二 按体重计算BMR的公式 二 蛋白质 一 组成 一 元素组成C H O N为主 其次S P 有些蛋白质还有铁 铜 碘等元素 蛋白质折算系数 6 25 二 构成单体以氨基酸为结构单位形成的高分子物质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余种 三 氨基酸分类 1 必需氨基酸9种分别是 亮 异亮 赖 缬 色 苯丙 蛋 苏 组 2 非必需氨基酸如丙 精 谷 注 甘 丝 脯 天门等3 半必需氨基酸2种 酪 半胱 苯丙 酪 蛋 半胱 四 氨基酸模式 1 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相互搭配的比例关系 即 根据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 以其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 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即为氨基酸模式 2 食物蛋白中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数量 比例越接近人体蛋白质比例模式 就越易被吸收 其营养价值就越高 几种食物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五 限制氨基酸 1 把食物蛋白中与人体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必需氨基酸叫做限制氨基酸 2 其中缺乏最多的一种必需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依次类推 第二 第三限制氨基酸 3 食物中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模式最为接近 在比较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常作为参考蛋白质 4 几种食物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列表如下表3 1 几种食物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 三 蛋白质分类 1 完全蛋白质2 半完全蛋白质3 不完全蛋白质 1 完全蛋白质 1 定义 完全蛋白质是指食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 数量充足 比例适当 不但能维持生命 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 2 实例 乳类 酪蛋白 乳白蛋白 肉类 白蛋白 肌蛋白 鸡蛋 卵白蛋白 卵黄蛋白 大豆 大豆球蛋白 小麦 麦谷蛋白 玉米 谷蛋白 2 半完全蛋白质 1 定义是指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全 但有的数量不足 比例不当 可维持生命 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2 实例 小麦 大麦中 麦胶蛋白 3 不完全蛋白质 1 是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不全 既不能维持生命 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2 实例 玉米 玉米胶蛋白 肉皮 胶原蛋白 豌豆 豆球蛋白等 四 蛋白质消化 吸收 代谢 1 消化率越高 营养价值越高 2 一般食物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后才可能被吸收 3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 但主要在小肠进行 4 胃蛋白酶是胃内消化蛋白质的酶 5 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 主要依赖胰腺分泌的各种蛋白酶 蛋白酶类别 1 内肽酶包括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可水解蛋白质分子内的肽键 2 外肽酶包括氨基肽酶 羧基肽酶 可将肽链末端的氨基酸逐个水解 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经过小肠腔内的消化 水解为可被吸收的氨基酸和2 3个的氨基酸小肽 T 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 1 进食正常膳食的健康人每日从尿液中排出的氮约为12克 2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主要反应是脱氨基反应 T 3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氮 主要在肝脏合成尿素而解毒 只有少部分氨在肾脏以铵盐形式由尿液排出 氮平衡 1 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之间的关系 2 氮平衡常用于蛋白质代谢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3 氮平衡表达式 B I U F S 其中 B 氮平衡 I 摄入氮 U F S 排出氮 分别为尿氮 粪氮 皮肤氮 氮平衡意义 1 当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时 为零氮平衡 健康成人应维持零氮平衡并富余5 2 如摄入氮多于排出氮时 为正氮平衡 儿童 孕妇 疾病恢复 以及运动员等需要增加肌肉时 应为正氮平衡 3 如摄入氮低于排出氮 为负氮平衡 一般处于饥饿 疾病及老年时 处于负氮平衡 但应尽量避免 五 生理功能 一 构成机体 修补组织 二 维护皮肤的弹性 韧性 三 调节生理功能 四 提供热量 一 构成机体 修补组织 蛋白质占总体重的16 18 成人18 且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如肌红蛋白 血红蛋白等 二 维护皮肤的弹性 韧性 胶原蛋白 骨骼的结构骨架 为骨骼提供弹性和韧性 是人体支持组织和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 六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 食物蛋白质的含量2 蛋白质消化率3 蛋白质利用率4 氨基酸评分 1 食物蛋白质含量 1 食物蛋白质含量越高 营养价值就高 2 一般测得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乘以蛋白质折算系数即得含量 2 蛋白质消化率 1 消化率越高 营养价值越高 2 是指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量的百分比 是反映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和吸收程度的一项指标 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生物学方法之一 蛋白质消化率的2种表示方法 1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摄入氮 粪氮 摄入氮 100 2 蛋白质真消化率 摄入氮 粪氮 粪代谢氮 摄入氮 100 3 常见食物蛋白质消化率见下表3 2 表3 2常见食物蛋白质消化率 3 蛋白质的利用率 是指蛋白质或氨基酸被消化吸收后 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测定利用率的指标和方法很多 几种常用的指标有 1 蛋白质功效比值 PER 2 生物价 3 蛋白质净利用率 蛋白质生物价 BV 1 BV 储留氮 吸收氮 100其中 储留氮 吸收氮 尿氮 尿内源氮 吸收氮 摄入氮 粪氮 粪代谢氮 2 生物价是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较常用的方法 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见下表 常见食物蛋白质生物价BV 4 氨基酸评分 AAS 1 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化学分 是目前广为应用的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不仅适于单一食物蛋白质评价 也适于混合食物蛋白质评价 2 AAS 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mg 参考蛋白质 或理想模式 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 100 氨基酸评分计算示例 第一限制氨基酸评分作为该蛋白质氨基酸评分 故 小麦标准粉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为 AAS 46 7 氨基酸分最低的赖氨酸评分值作为该种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 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 PDCAAS 氨基酸评分 真消化率 七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 定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 它们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相互补充 从而更接近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模式 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 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则 一是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 二是食物的种属越远越好 三是同时食用最好 八 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过量或不足 都有害健康 一 参考摄入量一般中等劳动强度成年男 女 80 70g d 或按劳动强度不同 男75 90 女65 80g d 孕 乳母另增5 20g d 供能占总能量的10 15 为宜 二 来源 1 动物性蛋白质 肉类 鱼 虾 乳 蛋等优质来源 例如 肉类 鱼 虾等一般含 乳 鲜 蛋类 2 植物性蛋白质 以大豆含量最高 达40 且富含赖氨酸 另有花生 坚果中 谷类约含7 10 虽然含量少但是主食 所以仍是主要来源 并注意多样化 三 脂类 包括 一 脂肪 重点 包括动物性脂肪 植物性脂肪 二 类脂包括固醇类 糖脂 蜡等 一 脂肪 脂肪的组成和结构生理功能脂肪营养价值评价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1 脂肪的组成和结构 1 组成C H O三种元素 2 结构及特点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天然油脂脂肪酸特点 特点1 各种不同来源的天然油脂 含有的高级脂肪酸不同 多为混合甘油三酯 少数例外 一般至少含有5 8种高级脂肪酸 来源不同 含有各种脂肪酸的种类 数量 比例不同 其营养价值也不同 橄榄油 橄榄油特点 1 淡黄色透明液体 曾被称为 液体黄金 2 富含维生素A D E K F 尤其VE 含量高达8mg 100g橄榄油 是所有植物中含量最高的 3 橄榄油含有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55 83 4 世界橄榄油主产国 地中海沿岸国家 西班牙 意大利 希腊 突尼斯 土耳其 叙利亚 摩洛哥 这7个国家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90 5 橄榄油冷热皆宜 可用于多种烹饪方法 冷餐油 煎炸 腌制 烘焙均可 6 保健功效明显 防治心血管疾病 抗癌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抗衰老等 还具有美容 嫩肤 除皱 护发 润唇作用 特点2 天然油脂中高级脂肪酸均为偶数碳 特点3 天然油脂中的脂肪酸有 饱和脂肪酸 SFA 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之分 1 SFA 软脂酸 硬脂酸 花生酸 月桂酸 2 MUFA 油酸 3 PUFA 亚油酸 花生四烯酸EPA DHA 特点4 天然食物中的油脂 其脂肪酸结构为顺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生产过程 会使部分顺式结构转化为反式脂肪酸 特点5 脂肪来源不同 必需脂肪酸 EFA 含量不同 必需脂肪酸 1 定义 维持正常生理过程必不可少的 机体自身不能合成 而必须从含有它的食物中获得的高级脂肪酸 2 种类 亚油酸 亚麻酸必需脂肪酸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 C18 2 为n 6系列或叫 6系列必需脂肪酸 n 6系列其它重要脂肪酸 花生四烯酸 C20 4 n 6 对人体有重要功能 亚麻酸 十八碳三烯酸 n 3系列 或称 3系列 必需脂肪酸 n 3系列其它重要脂肪酸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EPA 二十碳五烯酸 亚麻酸可在体内转变成DHA EPA等n 3PUFA n 3PUFA来源 陆地植物 紫苏籽油最高 含 亚麻酸 豆油 橄榄油含少量n 3PUFA 其它常用油如花生油 玉米油 棉籽油等均不含有 海洋生物 植物 动物 海生植物 海藻是其重要来源 从藻类植物中生产的n 3PUFA 不含胆固醇且无腥臭味 无污染 海洋动物 如鱼 虾中含丰富n 3PUFA 尤其深海鱼油含量丰富 备受关注 2 脂肪的生理功能 1 提供能量 大约是糖 蛋白质的2 25倍 2 保护机体 维持体温 3 构成组织的成分 4 促进维生素A D E K的吸收 5 具有美味 饱腹感 6 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7 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必需脂肪酸重要生理功能 1 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合成 并以磷脂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膜中 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时 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高 皮肤出现水代谢紊乱 出现湿疹样病变 2 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主要成分 3 参与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需要和亚油酸形成胆固醇亚油酸酯后 才能在体内转运 进行正常代谢 若缺乏之 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结合 则不能正常代谢 而在动脉沉积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4 参与动物精子形成 5 维护视力 亚麻酸的衍生物DHA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若缺乏之 可引起光感受器细胞受损 视力减退 6 长期缺乏 亚麻酸时 对调节注意力和认知过程有不良影响 3 脂肪营养价值评价 主要从四个方面评价 消化率必需脂肪酸含量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脂肪酸的适宜比例 1 消化率 油脂熔点越低 越易消化吸收 营养价值越高 1 熔点低于37 的 吸收率达97 98 如 植物油及海产鱼油 熔点较低 易消化吸收 花生油0 3 大豆油 18 15 芝麻油 7 3 椰子油20 28 熔点都较低 在体内易于乳化 易于吸收 2 体温的 吸收率 90 如 猪油 36 48 3 50 的则不易消化如 牛脂 43 51 羊脂 44 55 2 必需脂肪酸含量 含量越高 营养价值越高 常见油脂的必需脂肪酸含量 表1 常见食物亚油酸 亚麻酸含量 占脂酸总量 3 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含量越高 营养价值就越高 1 动物性油脂几乎不含V 2 植物油如玉米油富含维E A D缺乏 3 鱼肝油富含维A D E 少 4 奶类 蛋黄中维A较高 4 脂肪酸适宜比例 包括2方面 饱和 S 单不饱和 M 多不饱和脂肪酸 P 之间的比例 以1 1 1为宜 n 6和n 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2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为4 1 其他人群为 4 6 1 3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 口腔弱 胃内也少 主要在小肠 T 2 食物脂肪的吸收率一般在80 以上 最高如菜籽油可达99 4 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 一般每日50g 胆固醇 300mg d 2 食物来源 油料作物 果仁 肉类 二 类脂 磷脂 卵磷脂糖脂类固醇 胆固醇 动物固醇 1 磷脂 甘油磷脂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 血浆 并有少量存在于体脂库中 它是构成细胞膜的物质 并与机体的脂肪运输有关 卵磷脂存在于蛋黄和血浆中 神经鞘磷脂存在于神经鞘 2 糖脂 是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 3 固醇 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 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 四 碳水化合物 一 糖的分类及存在 二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三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四 膳食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五 血糖生成指数 一 分类和存在 分类 1 单糖 葡萄糖 果糖2 低聚糖 双糖为主 蔗糖 麦芽糖 乳糖等3 高聚糖 多糖 如淀粉 糊精 纤维素 糖原 肌糖原 肝糖原 果胶等 糖的存在 1 葡萄糖广泛存在于果蔬中 尤其水果丰富 以葡萄中含最多 2 果糖最甜的糖 蜂蜜中含量最多 3 蔗糖 属于双糖 甘蔗中16 25 甜菜中12 15 食用糖类如白砂糖 冰糖 红塘绵白糖等均是 4 麦芽糖 属于双糖 由2分子葡糖脱水缩合成 谷类种子发芽 尤其是麦芽中含量最丰 也因此而得名 饴糖的甜味来自于含有的麦芽糖 5 乳糖 动物性来源 属于双糖 由1分子半乳糖 1分子葡糖脱水缩合成 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的乳汁中 其中人乳5 7 牛 羊奶4 5 只有乳糖是动物性来源的碳水化合物 6 淀粉 属于多糖 分为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广泛存在于谷类 豆类 坚果类 薯类中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以葡糖为结构单体 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摄入后 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 最终产物葡萄糖被人体消化吸收 糊精 是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 7 糖原 动物在体内贮存能量的形式 存在于肝 肌肉及其它组织中 总量不过0 5kg 糖原 血糖 1 体重 其中约1 3以肝糖原存在于肝脏中 2 3以肌糖原存在于肌肉中 二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口腔弱 胃内几乎没有 主要在小肠进行 小肠内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到达结肠后 被结肠菌群分解的过程叫发酵 发酵也是消化的一种方式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主要部位在小肠的空肠 单糖的吸收不但是被动扩散吸收 还是一种耗能的主动吸收 三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 储存和提供能量2 构成机体3 节约蛋白质作用4 辅助脂肪代谢 抗生酮作用 5 增强肠道功能 膳食纤维 1 储存和提供能量 储能 肝糖原和肌糖原 生热系数16 72kJ 占人体Q的60 左右 糖供热的特点 1 自然界存在量大 可大量提供且价格经济 2 大量食用无油腻感 3 葡糖等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利用 大脑热能主要是由葡糖提供的 4 氧化快 供热及时 易排出体外 对人体无害 2 构成机体 糖蛋白 细胞膜的组成之一 糖脂 存在于神经组织中 粘蛋白 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3 节约蛋白质作用 人体摄入足够糖时 由糖供能 当其摄入不足时 则由蛋白质分解供能 不经济 也不健康 足量糖的摄入可节省蛋白质用于机体组织构成 4 抗生酮作用 脂肪正常代谢变化过程 脂肪酸分解 乙酰基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 最终被彻底氧化和分解产生能量 当膳食中糖类不足时 草酰乙酸供应相应减少 而体内脂肪或食物脂肪被动员并加速分解为脂肪酸来供能 此过程中脂肪酸不能彻底分解氧化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在体内蓄积 以至于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 膳食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5 增强肠道功能 非淀粉类多糖 如膳食纤维 功能性低聚糖等 虽然不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但能刺激肠道蠕动 增加结肠的发酵 增强肠道的排泄功能 四 摄入量 食物来源 原则 糖提供的Q占Q的55 65 为宜 可消化利用的糖提供的Q至少55 精制糖提供的 10 以防肥胖 食物来源 1 谷类 薯类 小麦 大麦 玉米等植物性原料 淀粉主要来源 2 果蔬 单糖 纤维素 果胶的主要来源 3 各种食用糖 400 500g d 成年男 中轻体力 其他参照 注 摄入过量或不足 对身体健康都有害 五 血糖生成指数 GI 1 定义 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 葡萄糖 耐量面积之比 是指人体进食含50g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之比 GI 含50g碳水化合物待测食物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 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 100 标准参考物 葡萄糖或白面包 2 血糖指数的意义 GI是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 反映了碳水化合物与血糖的关系 是评价碳水化合物生理效应的直观指标 GI高的食物 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 吸收完全 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 血糖浓度波动大 反之 表示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释放慢血糖浓度波动小 无论对健康人还是对糖尿病患者 保持一个稳定的血糖浓度 没有大的波动才是理想状态 而达到这个状态就是合理利用低GI食物 食物GI不是越低越好 应根据生理需要确定不同人群可选择不同GI的食物 常见糖类的GI 常见食物的GI 常见食物的GI 常见食物的GI 3 GI影响因素 食物烹调加工方式 食物其他成分含量等物化因素 胃排空率 胰岛素反应强度 咀嚼程度 小肠中淀粉酶含量等生理性因素 第三节矿物质 概述1 是指除了C H O N四种构成水和有机物的元素之外 其余统称为矿物质 或称无机盐 2 占总体重的不足5 3 矿物质分类 1 常量元素 宏量元素 在体内含量0 01 以上 钾 钠 钙 镁 硫 磷 氯 2 微量元素 体内含量低于0 01 的元素 必需微量元素 铁 碘 锌 硒 铜 钼 铬 钴8种 4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构成机体组织成分 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 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参与构成功能性物质 维持神经 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重要的矿物质元素 常量元素 钙 钠 钾 氯 磷 镁 微量必需元素 铁 碘 锌 硒等 一 钙 1 含量和分布 1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成年人约1 2千克 约占体重的2 0 T 2 分布情况表 体内钙的分布 2 钙的生理功能 1 形成骨骼和牙齿 2 参与血凝过程 3 维持神经 肌肉的正常活动 4 维持细胞膜的通透性 影响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3 钙的缺乏与过量 1 缺乏 是人群中缺乏比较普遍的矿物质 高发人群是婴幼儿青少年及老年人 钙缺乏症 主要表现为骨骼的病变儿童缺钙导致佝偻病 成人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症 钙过量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1 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 2 奶碱综合症 3 过量钙干扰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2 奶碱综合症 典型症候群包括 高血钙症 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 其严重程度决定于钙和碱摄入的多少和持续时间 3 过量钙干扰其他矿物质吸收 钙和铁 锌 镁 磷之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 过量钙摄入可明显抑制铁的吸收 高钙膳食会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 钙 镁比大于5 可导致镁缺乏 高钙可减少膳食中磷的吸收 4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膳食中促进钙吸收的因素膳食中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其他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膳食中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膳食中钙主要在小肠上段吸收 VD 乳糖 适当钙磷比例 某些氨基酸 赖氨酸 精氨酸 色氨酸 均有利于钙的吸收 膳食中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谷物中的植酸 蔬菜中的草酸 过多的膳食纤维 碱性磷酸盐 脂肪 抗酸药物 四环素 肝素 蛋白质摄入过高 其他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与年龄有关 随年龄增长吸收率下降 婴儿高于50 儿童约40 成人只有20 左右 T 当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增大时 钙的吸收率增加 如孕妇 生长发育期的人群等 吸收率高 5 主要食物来源 成人AI 800mg d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含量高 吸收率高 小虾皮含钙特别丰富 另有海带 发菜 芝麻酱高 豆类 坚果 绿色蔬菜等也是较好来源 二 镁 1 含量和分布正常成人总量约25克 其中 60 65 存在于骨骼 牙齿中 27 分布于软组织 镁主要分布于细胞内 细胞外液的镁不到1 2 镁的生理功能 1 激活多种酶的活性 2 抑制钾 钙通道 3 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 维护胃肠道功能 3 镁缺乏的原因及后果 摄入不足 吸收障碍 丢失过多等因素可使机体镁缺乏 影响镁吸收的膳食因素 1 有利因素 氨基酸 乳糖 2 不利因素 过多的磷 草酸 植酸 膳食纤维 高钙膳食 镁缺乏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骨质疏松 4 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镁在整个肠道均可被吸收 但主要在空肠末端和回肠 吸收率约为30 成人AI 350mg d镁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以绿叶蔬菜富含 糙粮 坚果也是 三 磷 磷体内不易缺乏 含量占体重约1 85 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5 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 磷缺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 如早产儿仅以母乳喂养 母乳含磷量低 而发生磷缺乏 AI700mg d 食物来源广泛 四 钾 体内重要阳离子之一 正常含量约250克 约占体重的0 2 0 3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约占总量的98 其余在细胞外液 2 钾的生理功能 维持糖 蛋白质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降压 3 钾缺乏的原因 消化道疾患 如频繁的呕吐 腹泻 胃肠引流 长期服用缓泻剂或轻泻剂等 各种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的肾脏疾病 可使钾从尿中大量丢失 高温作业或重体力劳动 大量出汗 4 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AI2000mg d未经加工的新鲜果蔬中 是钾的最好食物来源 如 杏 橙子 柑 苹果 土豆 红薯 柿子 南瓜 油菜 芹菜 大白菜 注 烤过的马铃薯是高钾食物来源 新鲜蔬菜汁也是 如一杯胡萝卜汁就含有约800mg的钾 一般只吃精制食物可能会造成钾缺乏 五 钠 是人体重要的电解质 人体一般不会缺乏它 正常成人体内为77 100克 占体重约0 15 其中44 50 分布于细胞外液 40 47 分布于骨骼中 仅9 10 细胞内液中 1 生理功能 1 调节体内水分和渗透压 2 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3 钠泵和参与糖代谢 氧的利用 4 维持血压正常 5 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具有防止高温下虚脱 中暑作用 2 钠的需要量 1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建议 6g d食盐 饮食习惯 少盐多醋 注1 人体钠 钾必须平衡摄入 其中一种摄入过多 都会造成另一种的流失 尤其对于口味较重的人 钠摄入过高 容易导致钾缺乏 注2 高钠饮食害处多 对心肾脑损害 并与多种疾病相关 1 与血压正相关 2 易感冒 3 易伤骨 4 易诱发支气管哮喘 5 引起胃炎 6 会加重心肾负担 注3 每日食盐摄入量的计算除食盐外 还应包括酱油 含盐18 左右 盐腌制品等 六 铁 必需微量元素 1 含量和分布 是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 约4 5g 有两种存在形式 即 1 功能铁 主要存在形式 2 储存铁 详见下表 附表 体内铁的存在及含量 2 生理功能 1 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之一 2 促进发育 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杀菌酶 减轻疲劳 使晒深的肤色慢慢还原原色的作用 3 促进 胡萝卜素 维生素A 3 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一种常见营养缺乏病 也是全球性公共营养问题之一 特别是婴幼儿 孕妇 乳母更易发生 T 常见症状 怕冷 疲乏无力 心慌气短 头晕 严重者面色苍白 口唇粘膜和睑结膜苍白 肝脾轻度肿大等 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与孕早期贫血有关 T 铁缺乏的儿童易烦躁 身体发育受阻 出现体力下降 注意力和记忆力调节过程障碍 学习能力下降等现象 铁对孕妇尤其重要 孕期需要量大 28mg d 若不及时补充 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并引发胎儿发育不良 出生后智力偏低等后果 过量补充时会中毒 4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铁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段 但小肠任何一段都可 食物中的铁分为2种 1 血红素铁 主要动物性来源的食物中 消化吸收率高 2 非血红素铁 植物性 乳品中的铁 吸收率低 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 1 肉类等食物中的铁约40 左右是血红素铁 其它为非血红素铁 而非血红素铁吸收明显受膳食因素影响 2 非血红素铁需被还原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而食物中的铁主要以三价铁形式存在 3 非血红素铁在吸收前 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如蛋白质 氨基酸 有机酸等分离 而且必须转化为亚铁后方可被吸收 因而有很多因素可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有利于非血红素铁吸收 1 蛋白质与肉因子动物组织蛋白质的铁吸收率较高 可达15 20 除与其中含40 左右的血红素铁有关外 也与动物肉中含有 肉因子 有关 它能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 氨基酸可促进铁吸收可能是与铁螯合 形成小分子可溶性单体的原因 2 脂类膳食中脂类含量适当有利于铁吸收 若过高或过低均不利 3 钙 铁 锌比例适当 有利于吸收 4 维生素VC的还原性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并与铁螯合成小分子 有利于铁吸收 此外VB2 VA充足时 有利于铁吸收 食物中干扰铁吸收的物质 植酸盐 草酸盐 碳酸盐 磷酸盐 存在于粮谷及蔬菜 膳食纤维摄入 茶叶 咖啡中的鞣酸 多酚类物质 均可与离子铁形成不溶性盐 影响铁吸收 其他因素 1 卵黄磷蛋白蛋类中存在 使得蛋类铁吸收率很低 2 机体状况生长期的人群 孕妇 乳母 较正常人群需要量增加10 30 需要量增加 吸收率也提高 食物铁的吸收率 一般地 植物性 动物性食物 如 大米1 玉米 黑豆3 小麦 面粉5 莴苣4 鱼11 血红蛋白25 动物肉 肝22 蛋类3 5 铁需要量与食物来源 1 需要量成男 女 12 18mg d孕妇 乳母 28mg d 2 食物来源铁的最佳来源 动物肝 动物全血 畜禽肉 鱼类 另外坚果 豆类等 注 牛奶为缺铁且其中铁吸收率低 果蔬含有一定量的铁但吸收率低 相对高的黑木耳 紫米 黑芝麻等 七 碘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成人约12 24mg 其中70 80 在甲状腺中 碘缺乏不仅会引起甲状腺肿和少数克汀病发生 还引起更多的亚临床克汀病人和智力低下儿童的发生 以 碘缺乏病 IDD 代替 地方性甲状腺肿 1 生理功能 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其生理作用也是通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没发现除此之外碘的其它独立生理功能 1 参与能量代谢 2 促进代谢和体格的生长发育 3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4 垂体激素作用 2 碘缺乏病 IDD 碘缺乏是世界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智残者中 因缺碘导致弱智的约占80 碘缺乏不仅引起甲状腺肿和少数克汀病发生 还可引起更多的亚临床克汀病和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 孕妇严重缺碘可殃及胎儿发育 使新生儿生长受损 尤其是神经 肌肉 认知力低下 以及胚胎期 围产期死亡率上升 碘缺乏病 IDD 机体因缺碘而导致的一系列障碍视为碘缺乏病 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缺碘程度 机体发育阶段 机体对缺碘的反应性或代偿适应能力等 不同发育阶段碘缺乏病的表现见下表4 1 表4 1碘缺乏病的疾病谱带 碘过量摄入的危害 若较长时间高碘摄入也可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等的高碘危害 3 需要量及食物来源 1 成人 RNI值为150 g d UL值为1000 g d 2 食物来源海洋生物含碘量很高 如海带 紫菜 鲜海鱼 海参 海蜇等 陆生食品植物性最低 加碘食盐 八 锌 1 含量及分布成人体内2 0 2 5g 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中 以肝肾 肌肉 视网膜 前列腺为高 2 生理功能 1 催化功能锌的主要功能 是酶的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有80多种酶依赖锌的催化 2 结构功能 酶组成中有结构作用 3 调节功能锌对激素的调节和影响有重要的生物意义 3 锌缺乏及影响因素 人类锌缺乏的常见体征是 生长缓慢 皮肤伤口愈合不良 味觉障碍 胃肠道疾患 免疫功能减退等 T 我国居民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植酸 鞣酸 纤维素等均不利于锌的吸收 生物利用率一般在15 20 动物性食物中锌的利用率较高 VD可促进锌吸收 T 缺锌造成的影响 1 味觉 嗅觉迟钝或异常 异食癖和食欲缺乏是目前公认的缺锌症状 2 免疫功能减退 伤口愈合不良 复发性口腔溃疡 面部痤疮等 3 性发育障碍与性功能低下 4 影响生长发育 骨骼 脏器 脑的发育 孕期严重锌缺乏可致胚胎畸形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后锌缺乏可致侏儒症的发生 4 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RNI值成男 女 15 11 5mg d 孕妇乳母20mg d食物来源 以动物性食品为好的锌食源 1 猪瘦肉2 97mg 100g 猪心3 29mg 100g 猪肝4 28mg 100g 2 海产品 尤其鲱鱼 牡蛎含量高达100mg 100g 植物性都较低 九 硒 人体非常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仅14 20mg的总量 存在于体内的组织 器官中 以肝 胰 肾 心 脾中高 1 生理功能 1 参与酶的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