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五模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1915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五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五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五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届高三生物五模试题含解析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mRNA、甲状腺激素和人体红细胞膜都含 C、H 、0、N、PB. 多糖、蛋白质、核酸和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 脂肪中氢的含量比糖类多且氧化产生的能量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 RNA 与 DNA 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两者均可携带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ATP、 mRNA、和人体红细胞膜都含 C、H、0、N 、P, 甲状腺激素不含 P,A 错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胆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B 错误;脂肪中氢的含量比糖类多且氧化产生的能量多,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C 错误;RNA 与 DNA 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DNA 可以作为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及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RNA 可以作为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D 正确。考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点睛:熟记各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下列关于核酸、糖类、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玉米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tRNA 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D.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脂质主要是由 C、H、O3 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 N 和 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 DNA 和 RNA,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故玉米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A 正确;由分析可知,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 正确;tRNA 分子中的部分含有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故 tRNA 分子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C 正确;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其中性激素可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 错误。故选 D。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生物的细胞B. 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生物不可能是原核生物C. 真核生物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只进行无丝分裂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虽然不含线粒体,但是有些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好氧细菌;原核细胞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3、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它把细胞分割成好多小区室,使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详解】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生物的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 错误;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生物也可能是原核生物,如蓝藻,B 错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增殖,C 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能准确判断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 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 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 5%10%,细胞数目少) ,所以观察到的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其它时期的细胞数目。赤道板表示细胞中央的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该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详解】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 错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为染色质的形态,而染色体是分裂期的形态,故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 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即观察不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 错误;由于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故若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 正确。故选 D。5.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 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植物细胞产生的 ATP 分子数有可能不同B. 细胞只有通过 ATP 与 ADP 循环,才能使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C. 酶制剂宜在低温下保存,此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其空间结构稳定D. 酶与激素都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源源不断地合成【答案】D【解析】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同,其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转化成 ATP 中的化学能,不同的植物细胞若散失的热量不同,则转化成 ATP 中的化学能不同,产生的分子数不同,A 正确;细胞只有通过 ATP 与 ADP 循环,才能使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B 正确;酶制剂宜在低温下保存的原因是酶的活性很低且空间结构稳定,C 正确;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D 错误。考点:细胞中的酶和 ATP6.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不具有选择作用B.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C. 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D. 细胞外髙浓度的过氧化氢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答案】C【解析】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A 错误;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B 错误;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C 正确;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 错误。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B.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快C.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 RNA 和 DNA 分布”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不同D.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答案】C【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不能确定其细胞呼吸方式,A 错误;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B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 RNA 和 DNA分布”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不同,C 正确;蔗糖是否水解都不能用碘液鉴定,因此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 错误。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 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跑的形态结构虽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 正常人体只要细胞癌变,必然在体内形成肿瘤D. 细胞凋亡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不同细胞也会表达相同的基因,如呼吸酶基因。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详解】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交换效率下降,A 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跑的形态结构虽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 正确;正常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若正常人体细胞癌变,不一定在体内形成肿瘤,因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癌变细胞,C 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多数酶的活性降低,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细胞衰老的原因;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细胞凋亡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 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属于自养型生物B. 硝化细菌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 大肠杆菌体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D.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均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答案】C【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A 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 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C 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些产物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的,D 正确。10.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 DNA 上B. 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 ATP 提供能量C. 基因的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进行转录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D.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 tRNA 转运【答案】A【解析】A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转录起始位点,是一段位于基因上的DNA 序列,称作启动子,A 正确;B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 ATP 供能,但 ATP 中含两个高能磷酸键,B 错误;C转录仅以 DNA 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被选为模板的单链称为模板链,亦称信息链,C 错误;D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所以一种氨基酸可能有一种 tRNA 或多种 tRNA 转运,D 错误;答案选 A。11.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 复制和染色体复制分别使 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B. 染色体数目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点发生分裂D. 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D【解析】DNA 复制导致 DNA 数目加倍,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A 错误;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 错误;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上的着丝点运动,与着丝点分裂无关,C 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 正确。12.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分裂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单体。没有突变且细胞正常分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4 对、DNA 分子 8 个B. 如果 a 上有 D 基因,a 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 dC. 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D. 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 a 与 b 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答案】D【解析】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2 对、DNA 分子 8 个,A 错误;如果 a 上有D 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是 D,B 错误;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两种子细胞,C 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 a 与 b 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D 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还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B.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D. 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1.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以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基因工程等;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 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正确;基因突变一般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缺失和重复能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变化,易位和倒位会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错误;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以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基因工程等,D 错误。故选 B。14.下列与遗传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B. 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C. 病毒的 RNA 都能直接复制,因此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D. 若 DNA 中腺嘌呤的比例为 X,则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也为 X【答案】B【解析】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所以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定都是脱氧核苷酸,A 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所以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 项正确;病毒的 RNA 不一定都能直接复制,例如 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 RNA 不能直接复制, C 项错误;若 DNA 中腺嘌呤的比例为 X,则理论上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为 02X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将课本上有关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15.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B. 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是遗传病C. 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 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2)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 (不一定是遗传病)2、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3、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A 错误;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错误;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C 正确;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是某种传染病,D 错误。故选 C。【点睛】要注意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基因病还可能是染色体出现异常。另外还要注意: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也可能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发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孕妇怀孕期间因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心脏畸形;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使胎儿严重缺氧所致的脑瘫,都不属于遗传病。16.下图中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过程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 ;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综上分析,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17.如图甲、乙、丙是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 2 对同源染色体B. 乙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8C. 染色体 上同时出现基因 B、b 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D. 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A 项错误;B 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8,B 项正确;染色体上同时出现基因 B、 b 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C 项错误;综上分析,B 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C 细胞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因此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不一定能观察到A、B、C 三种细胞,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8.下列与遗传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A. 豌豆的基因型为 PpRr 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 9 种基因型B. 某种植物为单倍体,则该植物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 理论上,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该遗传病的患者D. 某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 44+ XX 条染色体,则该个体一定为女性【答案】C【解析】豌豆的基因型为 PpRr 的个体自交,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可以出现 9 种基因型,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只能出现 3 种基因型,A 错误;如该植物的物种是二倍体,则其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植物的物种是染色体组数为偶数的多倍体,则其单倍体含有该物种一半的染色体组数,B 错误;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 XbXb,Xb 基因来自父母,其父亲有Xb 基因一定为患者,该女性又能将 Xb 基因传给儿子,儿子一定为患者,C 正确;男性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44+ XX 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44+ YY 条染色体,D 错误,所以选 C。【点睛】A 选项中,容易陷入思维定势,误认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 选项中,不容易想到男性的精原细胞在减 II 后期的细胞,也会出现 44+ XX 条染色体。19.一个被 15N 标记的、含 500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 T+A 占 40%。若将该 DNA 分子放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3 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 DNA 分子的另一条链中 T+A 占 60%B. 该 DNA 分子中含有 A 的数目为 400 个C. 该 DNA 分子第 3 次复制时需要消耗 1200 个 GD. 经 3 次复制后,子代 DNA 中含 14N 的单链占 1/8【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1)1 个 DNA 经过 3 次复制,共产生 23=8 个 DNA 分子。(2)由于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 8 个 DNA 分子中含原链的 DNA 分子有 2 个。(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 DNA 分子中 A=T,一条链中 T+A占 40%,则整个 DNA 分子中 T+A 占 40%,所以 DNA 分子中A=T=500240%2=200 个,则鸟嘌呤 G=500-200=300 个,复制3 次需 G 的数量=(23-1)300=2100 个,第 3 次复制需 G 的数量=22300=1200 个。【详解】DNA 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 T+A 占一条链的 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 T+A 占另一条链也为 40,A 错误;DNA 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 T+A 占 40,则 T+A 也占该 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 40,A=T=20,该 DNA 分子中含有 A 的数目为500220=200 个,B 错误;据 B 中分析可知, G=C=30%,该DNA 分子第 3 次复制时需要消耗 500230%22=1200 个 G,C正确;经 3 次复制后,子代 DNA 中单链共 16 条,其中含 14N 的单链有 14 条,占总数的 7/8,D 错误。故选 C。20.如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B. a、 e 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 b、c 所需的原料也相同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 b 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催化,而 e 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生物的遗传信息除了储存在 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还可以储存在 RNA 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A 错误;a、e 过程分别是 DNA 复制和 RNA 逆转录,都是合成 DNA,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b、c 过程分别是 DNA 转录和 RNA 复制,都是合成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 正确;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着,表现型是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体现,这些都需要蛋白质作为基础,C 正确;b 过程是 DNA 转录,合成RNA,需要 RNA 聚合酶催化,而 e 过程是 RNA 逆转录,形成DNA,需要逆转录酶催化,D 正确,所以选 A。【点睛】如不仔细看图,就不会深刻理解 RNA 的复制及逆转录过程,是 RNA 病毒特有,其遗传物质就是 RNA,遗传信息储存在 RNA 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就会误以为 A 是正确的。21.科学家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下表所示。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 均为圆眼果蝇, F1 雌雄交配,测得 F2 中圆眼果蝇有 450 只,棒眼果蝇有 30 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T CTTC蛋白质变化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A. 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B. 控制眼形的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C. 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F2 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16【答案】C【解析】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A 错误。控制眼形的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将导致果蝇由圆眼突变为棒眼,性状发生了变化,B 错误。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中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中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说明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 正确。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 均为圆眼果蝇,F1 雌雄交配,F2 中圆眼:棒眼=15:1,说明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F2 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15,D 错误。22.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 DNA 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染色体组数相同,甲图中的核 DNA 数是乙图的 2 倍B.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 BC 段和 DE 段C. 图丁中 a 时期可对应图丙的 DE 段,图丁中 b 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且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的变化,图中 AB 段表示间期的 DNA 分子的复制,CD 段表示后期的着丝点分裂,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a 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组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DNA=1 : 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甲、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组数也相同,均为 2 个染色体组,由于甲图含姐妹染色单体,故甲图含有的核DNA 是乙图的二倍,A 正确;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 2 个DNA,对应丙图 BC 段,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一个 DNA,对应丙图 DE 段,B 正确;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等于核 DNA 数,且与体细胞中相同,对应丁图的 c 时期,图丁 a 时期染色体数等于 DNA 数,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 DNA,可对应图丙的 DE 段,C 错误;由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要进行一次DNA 复制和着丝点分裂,所以都可以用图丙中的曲线表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各选项。23.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 2a/(1+a)B. 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C. 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D. 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占 bc【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1a,则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1a )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 2a(1a ) ,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 ,A 正确;男性的基因型有 XBY、XbY ,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因此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B 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c ) ,因此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 ,C 正确;D、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占b2(2cc2) ,D 错误【考点定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24.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滥用抗生素会诱发病菌发生抗药性变异,从而出现耐药病菌C. 猎豹和斑马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相互选择的结果D. 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 正确;抗生素的使用起选择作用,不是诱发产生抗药性变异的因素,B 错误;猎豹和斑马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相互选择的结果,C 正确;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 B。2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可以同时与组织细胞、血浆进行物质交换B. 淋巴中的淋巴细胞都是在骨髓中产生并发育成熟的C. 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就处于健康不患病状态D. 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为: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组织液既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又可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A 正确;淋巴中的 B 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而 T 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 错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也可能会患病,如白化病,C 错误;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正常表现,不属于稳态失调,D 错误。故选 A。26.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有关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球员大量出汗会导致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B.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C.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 pH 显著降低D.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答案】D【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 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 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能将乳酸中和,使 pH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C 错误。当血糖浓度低时,胰岛 A 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D 正确。27.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B. 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 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体现了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详解】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结构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可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A 正确;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 错误;递质经的转运和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 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结构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结构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突触结构,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28.在如图膝跳反射活动中(伸肌收缩,屈肌舒张) ,均能记录到动作电位的是下列的哪项A. 神经元 A,神经元 B,神经元 C,神经元 DB. 神经元 A,神经元 D,神经元 B,屈肌C. 神经元 A,神经元 B,伸肌D. 神经元 A,神经元 C,伸肌【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敲打膝盖,引起了伸肌收缩,说明兴奋可以通过神经元A 到突触,再到神经元 C,引起伸肌收缩,即神经元 A、神经元C、伸肌都可以记录到动作电位;而屈肌舒张说明屈肌没有产生反应,说明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 D 传到神经元 B,从而不能引起屈肌反应,即神经元 D、神经元 B 和屈肌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故选 D。29.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婴儿的 a 兴奋,就会引起 e 兴奋;正常成年人的 a 兴奋,e 不一定兴奋B.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C. 若正常成年人的 b 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 若正常成年人的 m 和 n 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 正确;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 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 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 正确;m 或 n 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点,内容比较综合,需要对基础知识综合掌握运用。30.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 HIV 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T 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B. HIV 主要由 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C. HIV 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等传播【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 T 淋巴细胞结合,破坏 T 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HIV 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T 细胞,使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瘫痪,A 正确;HIV 是 RNA 病毒,其组成中不含DNA,B 错误;HIV 的遗传物质为单链的 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 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D 错误。故选 A。31.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B 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 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 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 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B 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 错误;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但是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 错误;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