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8703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x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x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卷分析xx年4月28-29号,县研训中心举行了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经过20位老师三天的改卷以及试卷分数的统计结果,其中获得A分数段的同学有279人,B分数段的同学有529人,现就具体的历史试题,居丁中学岳兆英、仙沟思源孙乐烁、定安中学陈仁女、平和思源陈保南等四位老师作为21题、22题、23题的代表做出以下分析。【材料题21题】一、试题质量本次命题总的来看比较成功,主要表现在1.从内容上看,本次命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完全针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未出现超纲现象,且对于知识点的考查重点突出,分配合理,详细得当。2.从考试题型看,一段材料一个小题,相对于平时全部给完材料再展示问答的方式不同,学生更容易结合材料答题。材料分析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和文字表述能力等;从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入手,考查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运用、对比、评价等,题型的设置依据传统,与中考接轨,比较合理。3.从命题特点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此类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第(5)小题能够古今结合,以史为鉴,与今天的热点接轨,让学生学以致用。4.从难易度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考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体现在第(5)小问上,加上第(1)小问和第(4)小问涉及经济重心难移前后江南经济状况的一个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以及原因。当然,自庸置疑,本次命题对考生来说,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限,对能力的要求偏高。加上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不牢靠,所以本题空白的比较多,零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二、考试效果及原因本次考试考生得分部分不高,平均分不到10分,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大多答题不认真,失分较多,第二(2)问答题难度不大,导致出现高分扎堆,但贫富差距明显的状况,其原因从学生角度看1.考生平时对历史学科所花时间少,历史课课时本来就少,导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不牢,所以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以史为鉴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有待加强。2.考生学习方法,学生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3.考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材料题22题】一、本题总分12分,平均分六点几分,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课标要求(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等的出现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2)通过对电的利用,內燃机与汽车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本次考查的四个问题,紧扣课标,重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改卷过程中发现,除了空白卷,学生答题失分原因如下1审题不清本题第一问要求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未能结合材料来回答。2理解错误本题二问“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指什么?失分的同学未能正确理解,或者理解成了“革命”,回答成了电气时代。3错别字多,答错位置。如第三问的相对论,写成相对说。有个学生答题位置全错。4表述不完整第四问,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这个问题,失分主要原因为没有结合材料,只表述了科技对人类正面的影响,没有看到科技的负面影响,更没能提出相应的态度趋利避害。5答非所问二、今后努力方向提高学生兴趣,重视夯实基础,加强答题方法训练,思维训练。【材料题23题】一、试题情况本题总分为15分,得分平均分为6.2分。本题设有五道问题。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本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本题延续了海南中考历史试卷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该试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报纸和相关文字材料,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材料是教材中有的,问题设置比较新颖,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合作探究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关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进行不懈的探索,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题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如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活动探究题就围绕这展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等设置问题。二、学生失分原因1.学生审题不清,审题不够仔细,拿来就抄。2.粗心,写错别字3.基础不扎实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欠缺5.可能是时间不够的原因,或是学生放弃了做题。6.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乱抄材料的现象。7.学生没有掌握答题技巧,比如(1)(4)小题,是要求据材料回答,说明答案在材料中,但会答的学生也不多,有些是根据课本或材料回答,文不达意。8.学生做题时马虎,答案和题号明显反了,或是抄写位置不正确。此题学生的得分率较低,平均分4、5分。三、建议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转变思想,中考开卷,平时闭卷,历史也要背也要记;抓基础,高要求等。再者要求老师们平时授课也要注意强调和对答题技巧的传授。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