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186018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 寻根究底法 通过不断询问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几个问题层层发掘材料 形成写作的观点和思路 也依此形成文章的结构 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借助锯来加工木材 将其裁制成人们需要的那种规格的时候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验 不管是人的作用力发挥 还是锯条在木材中运行 总是既有 进 的方向 也存在 退 的姿态 而正是在对这样一种 进 与 退 的深刻把握之中 人们完成了工作 满足了自己生活的需要 根据上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诗歌除外 文体不限 审题 这一篇材料作文 首先要看清材料 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 进 和 退 材料告诉我们 深刻把握好 进 和 退 就顺利完成工作 其实这是一篇以 进 和 退 为话题的作文 写作范围以 自选角度 即可写 进 也可写 退 还可以写 进与退 1 解题 是什么进 好 前进 拼搏进取 积极上进 勇往直前 不畏艰难 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坏 激进 冒进 盲目蛮干 急进 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做事退 好 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退为进 迂回前进 宽容忍让 重新认识自己 坏 逃避现实 退缩 畏难 2 进与退的意义及危害 为什么为人处事 迎难而上 拼搏进取 开拓创新 有股闯劲 这是成功的关键 一切积极进取的人和事都可用例子 但不顾实际地蛮干 过于急进 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地冒进就会得不偿失 贪污受贿 为金钱利益出卖灵魂 豆腐渣工程等 适时的退让人审慎地认清形势 适度的退能让事情柳暗花明 明智的退能好地进 但退要有原则 不是时时事事都可退 当退则退 不当退则要坚持原则 如关乎人格 国格尊严等 3 如何正确对待 进 和 退 怎么样一个人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 要勇于开拓创新 但不能冒进 激进蛮干 要审时度势 在 山穷水尽凝无路 之时 不可盲目进取 要退一步寻找新的路径 遇到困难不可逃避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 每时每刻都需要 辨 例如辨色 辨音 辨味 辨高低 辨长短 辨清浊 辨好坏 辨真假 辨虚实 还要辨方向 因为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色彩纷呈 常常是好坏参半 鱼目混珠 真假难分 只有用心地 辨 才能分清真假好坏 才能认清东南西北 请以 辨 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审题 1 解题 是什么 辨 就是区分 辨别 认清 辨别清楚真假好坏 区分清楚善恶清浊 2 为什么要 辨 为什么 因为大千世界 纷繁复杂 存在许多诱惑和陷阱 稍不留神就会跌入陷阱粉身碎骨 一定要用心去辨清 辨明 才能平安到达人生的终点 怎么去 辨 怎么样 用心去 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是非观 带着一双智慧的眼睛辨识 留一颗清明的心 不被世俗所沾染 不为名不为利所困 不贪慕名利 做俗世的清泉 做一个守正的人 练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 断句 2 根据上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审题 1 解题 是什么 北人并不识菱 却不懂装懂 百般掩饰 反而闹出了更大的笑话 2 为什么 虚荣心作怪 在错误面前不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 孰不知欲盖弥彰 反而使自己出了丑 3 怎么样 在错误面前 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 实事求是 虚心求教 才能使自己真正长见识 掩饰只会弄巧成拙 二 关系定位法 不论一元题还是多元题 都要弄清楚题目间关系的定位 尤其是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时 应该研究它们之间的或偏正 或并列 或因果 或递进 或从属等关系 以便确定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如 1 树木 森林 气候 相辅相成 互相依存 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2 水与岸 并列关系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 3 执着与固执 并列关系 4 走进精神的殿堂 动宾关系 5 雕刻心中的天使 动宾关系 6 模仿 借鉴 创新 递进关系 7 对手与成功 因果关系 8 适应与生存 因果关系 9 进与退 辩证关系 三 寓意钩沉法 审比喻性话题作文题属比喻性内容时 审题时就要把握其本义和比喻义 寓意钩沉法就是探求比喻性 寓言材料的题意 挖掘其指代性含义的方法 采用由物及人 由个体到群体 把握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 如 1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 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 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 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 以 门与墙 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 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 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注意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1 墙与门各比喻什么 是什么 墙 的特点是能将人与外界相隔 将人围在里面 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 禁锢人的思想和精神枷锁或者牢笼 阻隔和谐人际关系的隔膜 也可指法律法规 规矩 思维定势等 门 的特点是人与外界相通 可指各种良好的心态 如宽容 乐观 豁达等 打破精神枷锁 消除彼此隔膜的沟通 法外之情 竞争中的人性美 选取的写作角度1 走出困扰 乐观面对2 打破禁锢 冲破世俗 寻求发展3 打开沟通之门4 法与情5 竞争与人情6 为法治之墙开一道人性之门为竞争之墙开一道人情之门为困扰之墙开一道坚强之门为专制之墙开一道民主之门为生命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为悲观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为隔膜之墙开一道沟通之门为守旧之墙开一道创新之门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按要求作文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 这便是 曲径通幽 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 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 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 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 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用的态度和方法 因为 幽 也许在这 曲径 之中 美 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 曲径通幽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 解题 什么是 曲径通幽 其比喻义是什么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 这是画家 摄影爱好者和设计者们追求的自然之美 也是文人墨客崇尚的含蓄之美 生活中人们处理事情时采用的迂回温婉 含蓄婉转的方法 美 可以在曲径中寻找 也可以曲径尽头 曲径 即弯弯曲曲的小路 可比喻社会发展的道路 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的救国之路 国家建设所走的曲折的改革之路 家庭波折 人生所走的曲折道路 幽 指风景幽美的地方 比喻取得的成就 如 社会走向繁荣昌盛 革命取得胜利 改革取得成功 人生功成名就 等等 从人生角度来写 喻曲折的人生之路往往能取得成功 2 曲径为何通幽呢 曲折的人生道路为何能通向成功呢 为什么 不经风雨 何以见彩虹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砌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斐休我以为挫折 磨难是锻炼意志 增加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并非每一灾难都有是祸 早临的逆境常是福 经克服的困难不但教训了我们 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 波普挫折是一切锋利宝剑的开锋者 而不经过磨砺的 就永远是堆废铁 巴尔扎克 3 如何在曲折中寻找人生最美的风景 怎么样 艰难困苦中不断地砥砺自己的意志 不要成为生活的逃兵 不要畏葸不前 不要丧失斗志 四 信息整合法 信息整合法就是运用分析手段 将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辨析 分类 组合 并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整合 然后立意谋篇 要注意 材料本身信息 命题者的暗示信息 材料折射的时代信息 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楚国人到郑国出卖他的宝珠 为了衬托宝珠的珍贵 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个精美的匣子 再把宝珠放在这瑰丽的匣子里 有个郑国人见了十分喜爱 愿出重金 却只买那华美的木兰匣子 不要匣子里的宝珠 楚国商人不同意 说不能单卖匣子 要买一起买 双方僵持不下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你的经历 体验 感受 看法 也可以编故事 寓言等 所写内容必须与上述寓言有关 要求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可提取的信息 1 郑国人要精美的匣子不要宝珠 注重外表的美忽视了内在的美 有钱难买心头好 2 用名贵的木兰做精美的匣子 再把宝珠放在这瑰丽的匣子里 包装问题 装饰与本色 针砭时弊 现阶段过分注重外观的包装 中国人的消费观 3 楚国商人不同意 说不能单卖匣子 要买一起买 双方僵持不下 处事死板 必然成为商品经济时代的牺牲品 变通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