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9 文档编号:5184467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胡传斌我班这次卷面的平均分是68.2分,及格率是78%,优秀率是28%,我就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逐点讲讲这张试卷的命题与学生的答题情况。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平时掌握词语的程度,这题的得分率比较高,从失分来看,还有几个后进生和平时马虎的学生容易把“娇”、“实验”字写错,在平时的生字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容易记错的生字教学。第二题,比一比,再组词,考察学生对于音近和形近字的区别这题的得分率比较高,但“瓣”和“辩”还是容易混淆。第三题,把下列词语不充完整,全班有15个人失分,检查其原因,词语记忆不牢,容易写错别字,造成失分,在以后的练习中,要重视学生写正确的字,避免写错别字。第四题,多音字组词,本题三个多音字,大部分同学失分较严重。失分的主要原因平时没注重积累。第五题,词语模仿秀,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平时掌握词语的积累,这题的得分率比较高。第六题,选词填空,本题得分率比较高,只有6人失分,总共失分8分,从失分的原因来看还有4位学生对于近义词还没有掌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第七题,按要求改写句子,这是本分试卷的难点之一,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这题比较简单,没有人失分;改成比喻句,本题有9人失分,说明还有9人没有掌握,需要教师加强教学,使其掌握;修改病句,失分较多,因为他们没找准“五颜六色”和“红”相矛盾,所以就修改不正确了。第八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考察学生是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情况,本题学生基本会写,失分的原因还是容易写错别字,还有在写句子的过程中容易添字、漏字。第九题,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标在括号里,本题有10人失分,失分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第十题,快乐阅读,开心作答,本题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本题的失分率比较大,也是本分试卷的难点之一。从本题来看,以后还要加强学生短文阅读的能力。第十一题,写作乐园,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是写他们身边最熟悉的人,本题得高分的学生人数不多,有的只得到3分或5分,从失分来看,学生的习作能力还需要继续练习加强,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应该指导他们多写好词好句,对于后进生来说,应该继续指导他们把文章写通顺、具体。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以及此次的期末测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作为教师,特别地要思考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学习的目的还在于运用,作为中年级学生,作文已成为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出口点。知识绝对是无限的,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引路人,为学生开启某个知识点的大门,并提供学生广泛接触的机会就使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我们为此奋斗着!本次调研考试是县进修学校统一供卷考试,我班孩子共45人参与考试,平均分78分,成绩很不理想。下面就本次孩子们的答卷情况作一分析。以利于改进今后的教育教学。本次测试题共分五大块,我分版块逐一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听力测试题。本题测试形式近年没怎么出现,在以前是经典题,我也觉得这种形式测试听力不错。听力材料竹笋竹笋的种类真多。那又胖又长的笋,长大后是毛笋;那又细又长的笋,长大了是青皮笋。竹笋的样子很有趣。它的外皮包着许多层笋壳,好像人们在冬天穿了许多件衣服。剥开一层层的外皮可以看见嫩白的肉。竹笋的味道很鲜美,人们都喜欢吃。题有五个空,分别问种类怎样,又胖又长的笋,长大后是什么,什么样的笋,长大了是青皮笋,竹笋的味道怎样。难度都不大,答案也于文中可见。然而我班孩子们全对的仅占13/45,不足40%,足见听力整体较差。另有9人是字写错如“有趣”写成“又趣”,“鲜美”写成“仙美”、“香美(本地方言啊anang不分)”,可见基础还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老师平时没有加强对听的习惯的培养,如果听的能力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作为厚重基础的话,是不会有太高的听的能力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听的习惯,表现在平时就是发言随意性强,没等别人说完话就插嘴,在考试时则表现为听到一个答案就马上去写,而后边的内容却没听明白。其次是基础差,对一些常见的词如“鲜美”熟视无睹,以致于在写时出现上面说的那些情况。教学改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着重从几方面着手1、加强听说习惯的培养,养成听后发言的习惯。2、加强听说练习,不论是口语交际中,还是其他教学,都要把听的练习加重。3、加强基本功的培养,如常用易混形近字音近字辨析加强方音辨正。二、字词句积累与应用,共计41分。此处学生答卷情况尚可以,问题主要出现在两道综合实际题上。在我们班开展了活动却没注意总结,失分还是较严重的。今后要加强总结,形成能力。三、阅读题,共计22分。问题主要出在1、打标点,顿号本期要求掌握,我却没加重视,孩子们掌握得也不好。2、联系上下文或换词法理解词语,学生也没能掌握;3、读后知道大概意思,学生的能力也不强。综合看阅读能力相当差。努力方向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牢牢把握标准精神,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四、习作,共计30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审题不仔细。个别学生完全把内容写偏了。有的甚至把作文题中明确要求写的题目和开头都没写,还有的是书写问题。五、书写2分,在考试前我没特别强调书写,但卷面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以后仍将在端正、整洁、美观上一如既往地下工夫。这张试卷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基本上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考试内容是学生平时掌握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超出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考察的题型多样,不同层次的检验了学生的各方面知识,能力,习惯及思维方向,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作为期末总结性测验,它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及运用情况,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批改下来,我班这次卷面的及格率90.7%,优秀率58.1%,我就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逐点讲讲这张试卷的命题与学生的答题情况。试卷的前五题比较侧重于字词的读写,我们班全对的比例只有543,对于中上的学生来说,这是错误的主要之一,更何况中下的学生,这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落实,原因之一是很多学生还没适应中段非字词教学为重点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没有很好的抓学生的字词训练,如听写背诵。再者,我们班学生的字词抄写很不认真,在反馈时段,我本身并没有强调夯实易错的字词,同样在字词教法上,学生缺少识字方法的指导以及辨别同音、形近字的能力。第三道的按要求填空是学生平时没有做过的题目,只要仔细读题是不难理解的,我们班有两位学生是不得分的,关键是他没读懂题目的意思。其中出现的“浸”和“镜”是平时练习中没有出现的,很多学生就不会写了,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或写作过程中多接触,多积累,多运用,如在写作文洗红领巾,就会用到“浸”,在狮子和鹿中,出现了“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像这种句子,学生可以及时记忆或记录下来,积累好词好句,这就告诉我们,没有被运用的语文知识是不易被思维唤起的,而运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第六题是考查学生辨别“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这种用错的现象经常出现在作文里,尽管专项练习做过了,有些学生还处在机械模糊的记忆阶段,而不是把它们正确地表达在作文中或句子里,所以遇到不一样的题目就依然出现错误。接下来的写句子题目,每个句子的考查内容都不同,分别抓住了本学期的重点句子,比喻句,反问句,拟人句,题目提示比较清晰明白,少数人没有理解题目的要求而失分。第八题的填空是平时容易出现的题目,学生基本上能答上来,失分最多的要算第四小题了,从作答情况看,多数学生在积累好句子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好写这一关,而是以熟记背诵为主,这也看出,我虽然一贯要求学生掌握写,可是一旦我没有主张听写、默写,学生就没有高度重视这一技能要求,我认识到必须加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为目标努力的行动。阅读短文一题中,测试了标点符号的运用,近义词的辨别,比喻句的理解,短文内容的分析,以及一个开放式的写话题目,其内容之广泛,又不失三年级上册的学习目标。标点符号是失分的重要源之一,虽然在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里出现过不同的引用所运用的不同标点,学生背过了,我在作文教学中也反复强调过说后面的标点,但是还是难倒了一大片,细看才发现,这里表达说话的方式有很多,学生就栽倒在不会举一反三了。写近义词这里,我教给学生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意思放回句子中去,说得通就行了,可是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在平时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在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注重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最后一小题,从学生的作答可以看出他们的理解程度,有些还浮在表面,没有意识到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于是答错了。理解正确的学生少数把题目漏看了,结果就写了一句话。最后的看图作文其实有一点问题的,既然是命题的看图作文,可是要求上又写上了题目自拟。其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父亲和儿子的动作和神态,动作是明显了,可是神态并不清楚,学生就少了审题的一个重要线索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能抓住图片的信息,比较清晰的描述图片的事情发展过程。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适当处理图片,做到详略得当,而是按流水线一样分别描述图片内容,缺少想象力是看图作文的一个弱点。其次,学生的标点错误,错别字也是作文扣分的主要原因。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以及此次的期末测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作为教师,特别地要思考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学习的目的还在于运用,作为中年级学生,作文已成为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出口点。知识绝对是无限的,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引路人,为学生开启某个知识点的大门,并提供学生广泛接触的机会就使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我们为此奋斗着!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