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薛瑄到傅山明清实学进步思潮中的山西学派.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170241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薛瑄到傅山明清实学进步思潮中的山西学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薛瑄到傅山明清实学进步思潮中的山西学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薛瑄到傅山明清实学进步思潮中的山西学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薛瑄到傅山明清实学进步思潮中的山西学派 壹 贰 明清实学概述 明清实学在山西 薛瑄 傅山 明清实学 明清实学简介及实学涵义基本特征实学思潮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代表人物 明清实学 是我国学术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是含有特定历史内容的学术思想形态 它最初主要是针对宋明理学的日趋空疏衰败 尤其是阳明 心学 的禅化而提出 至明代后期而蔚然形成了一股内容深刻丰富 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学术思潮 明清实学思潮 将中国儒学由宋明理学推进至又一新的阶段 这一学术思潮 由17世纪初的明末东林学派开其端绪 至19世纪60年代初的清朝道光 咸丰年间 182l 1861年 遂告结束而进入近代的 新学 思潮 1 实学的涵义 关于实学 有两种说法 1 广义的实学 指宋以后的 实体达用之学 从内涵上看 它不同于佛 老的 虚无寂灭之教 是由 实体 与 达用 构成的 2 狭义的实学 指明清之际兴起的 经世致用 之学 是在明末理学及王学末流所造成的种种积弊进行理性反思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股思潮 明清实学的基本特征是 祟实黜虚 所谓 崇实黜虚 就是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 以己意解经 而在一切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中提倡一个 实 字 实体 实践 实行 实习 实功 实心 实念 实言 实政 实事 实风 等等 崇实黜虚 是明清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 它具体地表现为四种精神 一是批判精神 二是经世致用思想 三是利学精神 四是启蒙意识 明清实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段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兴盛时期 是以 经世致用 倡导 实学 为主要特征 第二阶段 乾嘉时期 实证求是 之学的高度发扬 第三阶段 道光 咸丰时期实学思潮的再度高涨 明清实学思潮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一 实体实学 所谓实体实学 是就明清实学的哲学基础而言 它包括以气这一物质实体为本的本体论 以实践力行为基础的认识论 以 性气相资 为基本内容的自然人性论 以 实功 为主要修养方法的道德论 以利欲为基础的理欲统一说 包括义利统一说 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 科学实学 所谓科学实学 是就明清实学的科学内容而言 它既包括中国古典科学 也包括从欧洲输入的 西学 三 考据实学 所谓考据实学是就明清实学的经学研究而言 它是明清实学处于低态势的体现 它继承了汉代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的学风 主张 治经皆主实证 极力反对宋明理学空疏的学风 四 启蒙实学 所谓启蒙实学 是就明清实学的市民意识而言 它主要反映在哲学 文学艺术等领域 五 经世实学 所谓经世实学 是就明清实学的社会政治内容包括对社会弊病的揭露和批判 还包括拯救时弊方案的构思与实施 经世实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高拱 张居正 顾宪成 张溥 陈子龙 顾炎武 黄宗羲 吕留良 王源 万斯同 金祖望 章学诚 洪亮吉 龚自珍 魏源等人 明清实学的内容分类 明清实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廷相 李时珍 张居正 李贽 顾宪成 徐光启 袁宏道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梅文鼎 颜元戴震 章学诚 阮元 龚自珍 魏源等人 代表人物 黄宗羲 徐光启 顾炎武 张居正 明清实学在山西之薛瑄 薛瑄 1389年8月20日 1464年7月19日 明代思想家 著名的理学大师 河东学派的创始人 字德温 号敬轩 山西省河津县里望乡平原村 今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 人 生于洪武二十二年八月十日 1389年8月20日 由于他曾在朱熹的白鹿洞讲学 深受欢迎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 薛夫子 进士出身 曾任大理寺正卿 礼部侍郎 翰林院学士等职 晚年辞官居家讲学 著述 作品 读书录 薛文清集 创立 实学 薛瑄一贯倡导求实理 务实用的实学思想和学风 他不但明确提出了 实学 的概念 而且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他说 人于 实 之一字 当念念不忘 随时随处省察于言行居处应事接物之间 心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 斯有进德之地 又说 为学不在多言 亦顾务行如何耳 他在强调行的重要性的同时 也肯定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 如说 知理而行者 如白昼观路分明而行 自无差错 不知理而行者 如昏夜无所见而冥行 虽或偶有与路适合者 终未免有差也 由于薛瑄力倡 实学 并一生躬行实践 所以他的学说被时人称为 笃实践履之学 他本人被誉为 实践之儒 复性 说在薛瑄理学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薛瑄的 复性 说 虽积极维护程朱的 道统 观念 本质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但其中也不乏唯物主义观点 如就 性 的本源来说 朱熹认为 性 是天赋 来自先天 而薛瑄则认为 性 是 理 主要形成于后天 在对 复性 的具体解释上 朱熹指出 复性 就是要恢复人的本然之善的天性 薛瑄却不然 他说 复性 就是要按理视 听 言 动 不难看出 薛瑄的 复性 说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朱熹 复性 说的修正和完善 薛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薛瑄的学说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通过长期聚徒讲学 按照自己的思想体系 培养造就了大量学者 创立了著称于史的河东学派 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 河东学派不断壮大 薛瑄弟子遍及山西 陕西 河南 湖北等地 他们在弘扬薛瑄思想学说和发展程朱理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河东学派 河东学派 是以明朝薛瑄为代表的学派 因薛瑄为河东 今山西一带 人 故得此名 薛瑄及其弟子所形成的 河东学派 对本方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薛瑄本人既不是 恪守宋人矩镬 其思想也绝非 悃愊无华 他对理学和心学的批判改造 为明代理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 心性论 方面 薛瑄注重对 心 的操守和 敬 的功夫 提出维护朱子之 心学 但他所说的 心学 是虚其心 存其心 专一意志以穷理 亦即在追求躬行践履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心性的体认 并以此把 人心 与 道心 统摄在一气之中 夹 理气 而论 心性 提出具有实学倾向的 复性 说 从而使心性更具实体化倾向 另一方面 薛瑄也是明初首揭经世致用思想的理学家 他的实学思想对其后思想家以深刻的影响 也有力地推动了明清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薛瑄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在于促成了明初理学思想的转向 明初理学的特点是 理气 问题的去实体化 和 心性 问题的实体化 薛瑄夹 理气 以论 心性 使 心性 问题进一步实体化 正是由于薛瑄思想的这一特点 从其三传弟子薛敬之开始 其弟子多倾向于对 心性 的体认 有的甚至主张在静坐中体悟 致使河东后学者多倾向心性学说 一部分流于北方王门 一部分流于甘泉学派 伴随这一变化 作为河东后学的明代 关学 也随之分化了 这一结果 也是理学自身发展的必然 明清实学在山西之傅山 傅山 1607 1684 明清之际思想家 书法家 初名鼎臣 字青竹 改字青主 又有真山 浊翁 石人等别名 汉族 山西太原人 明诸生 明亡为道士 隐居土室养母 康熙中举鸿博 屡辞不得免 至京 称老病 不试而归 顾炎武极服其志节 于学无所不通 经史之外 兼通先秦诸子 又长于书画医学 傅山与实学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 傅山的学问文章 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 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 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 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 对明末的政治腐败 官场龌龊 是有清醒的认识 清军入关明王朝灭亡后 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 而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 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 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 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 当时 士大夫中的一批优秀分子如顾宪成 高攀龙 黄宗羲 顾炎武 方以智 王夫之 傅山等 面对当时国危民艰的局面 他们把 理学 与 心学 的空疏教条看作是导致国弱民贫的重要原因 为了救亡图存 济世 救民 他们竭力提倡 治国平天下 的有用 实学 特别是明王朝的覆亡 朝野志士在痛苦的反思中清醒地认识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空疏 教条本质是王朝覆灭的重要祸根 救弊之道在 实学 而不在 空言 于是 他们从学术应 反之于实 出发 提出 明人道以为实学 欲尽废古今虚渺之说而反之实 他们坚决反对空谈心性 倡导务实致用之风 思以济世 学必实用 不发空言 见诸实效 以有用的 实学 取代 明心见性 之空谈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 经世致用 和倡导 实学 成为这一思潮的主要特征 以明薛瑄为代表的学派 因瑄为河东 今山西一带 人 故名 总之 当宋明理学在明朝开始失去其进步性的时候 思想家薛瑄以 实学 思想对占据理学统治地位的朱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改造 对理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之际 当宋明理学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 思想家傅山结合现实 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 推动了实学思潮的发展 影响了清朝以来的思想取向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