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安全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69672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安全技术措施204综采工作面在回采推进过程中,工作面端头端尾处于三角区,悬顶面积大,压力集中导致顶板破碎不易管理,为确保回采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工作面端头、端尾基本情况1、直接顶为泥岩、石灰岩、砂质泥岩,老顶为K2灰岩,底板为泥岩或含黄铁矿泥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2、工作面端头沿顺槽方向跨度为4.6m、沿工作面方向宽度为3.0m,端尾沿顺槽方向跨度为4.6.m、沿工作面方向宽度为2.5m。二、端头、端尾支护工艺采用端头支架配合迈步抬棚与大板垂直交错综合管理顶板1、首先在工作面端头沿顺槽方向顺槽垂直工作面分别距支架200mm、距支架900m、距顺槽外帮200mm平行架设一组两排迈步抬棚,并超前工作面不少于2个进刀,迈步抬棚采用DZ28-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长为2.4m的型钢梁支护,迈步错距为0.6m,两梁间距为200mm,同步梁间距为700mm,每推进一循环,两钢梁迈步前移一次,每根梁下架设3根单体液压支柱,柱距为0.6m,为保证转载溜及行人要求,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柱距,如因其他原因端头每增宽少于0.6m加一根型钢梁,每增宽大于0.6m加一组型钢梁,但要确保有一对同步梁间距不小于700mm的行人道。同时要在抬棚上垂直支架贴顶铺设1.5x0.18x0.12m大板,大板间距为0.6m,并在端头支架前的大板下适当加打戴帽点柱,其次要在迈步梁的后方采空侧(即支架的切顶处)加设两排迎山合理的切顶柱,柱距为0.6m,排距为0.2m,以利有效切顶。2、工作面端尾采用紧靠支架和顺槽外帮分别架设一组迈步梁,其它支护方式与端头相似。(附端头、端尾支护示意图)三、安全技术措施:1、支护措施1)工作面支护材料、工具准备齐全,包括单体、型钢梁、圆木、斧子、刀锯、大板、木楔子、铁丝、铁丝网等。2)工作面进出安全通道必须畅通,严禁物料或杂物堵塞进出安全通道。3)对现有工作面严格按支护方案执行。型钢梁与木棚采用铁丝绑扎,单体与型钢梁也采用铁丝绑扎;对于型钢梁顶部冒高段采用“井”字形圆木铰接连锁并棚实巷道顶部。4)顶板破碎时提高支护质量,适当加大支护密度,确保端头支架与顺槽相参0.5m以上(可采用改变工作面的开采斜度来调整并加架),必要时加密加铺金属网,防止出现端头漏冒顶。5)支护单体时,一是底部见硬底,二是单体必须穿鞋(采用5公分木板制作)。6)所有支柱必须正确挂设防倒链,不得有空载支柱;单体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60KN(7.7Mpa)。7)不得使用漏液、自动卸载、严重锈蚀和外观缺损的单体液压支柱。8)单体支柱不得超高使用(接顶后至少应有100的行程)。9)工作面大板搭好后,方可给压升单体,严禁将单体全部升起后在架设抬棚。10)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和“敲帮问顶”的原则,人员要始终站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处,同时进出安全通道必须畅通。11)当顶板悬空超过5m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并另行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12)跟班干部必须调整好劳力,禁止工作面支护人员过于集中;13)加强上下端头支护检查工作,对人员行走及作业地段每班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4)工作面按规定设置瓦斯、一氧化碳传感器,定期标校,确保数据的准确;工人在实施端头支护期间,必须每班派专人对端尾上隅角进行气体监控,严禁超限作业;同时做好各种检查记录。2、回撤措施:1)、回撤前,加固上下安全出口20m范围内支护,保持单体液压支柱齐全,无断梁、无淤煤、积水,无杂物堆积,保证通风行人安全畅通。2)回撤前先要对使用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且连接处牢固可靠,绞车压柱必须齐全、牢固可靠,开关、信号必须灵敏可靠。3)回撤前,安排专人仔细观察老塘冒落情况、顶板及巷帮完好程度、单体液压支柱及两端头支架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先整改再施工。4)回撤过程中随时检查上隅角的瓦斯浓度,当瓦斯超限时停止工作。5)回撤要及时,检修班回撤保持与支架切顶线平齐,生产班上端头做到两刀一回,回撤后及时加切顶柱,缩顺槽转载机进行回撤时,将落地段前方及两侧浮煤、浮矸、杂物清理干净,碍事的支柱、棚及时更换,检查机头处巷道是否够宽,并将电缆、管线保护好,防止歪斜、掉道、挤坏电缆。6)回柱的原则为:由采空向煤壁,先柱后梁。7)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8)压力过大时,必须加设密集支柱进行切顶,柱帽采用长30cm、宽12cm、厚不小于10cm的方木。9)用回柱绞车回柱必须4人以上协同作业,一人开绞车、一人挂钩、一人指挥、一人监护并观察顶板,信号由挂钩工电铃发出,不得用喊话与晃灯等方式作为信号。10)绞车回柱前,必须利用绳头拴住单体液压支柱手把,再将单体液压支柱卸液,然后回柱,禁止不卸液回柱和用勾头直接挂在手把上回柱。绞车司机要看好绳路,若阻力过大,必须先挖腿窝,严禁强拉硬拽。回风巷回撤严禁铁与铁的硬性碰撞或磨擦,防止产生火花。11)绞车使用前,所有人员必须撤到支架完好,无崩绳、崩柱、甩钩头、断绳崩人等安全地点。12)回收单体液压支柱或工字钢棚,一次只能拉一根。若钢丝绳着力过大,需人工挖腿窝,严禁硬拉。13)回柱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先增设点柱进行临时支护,同时必须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14)回出的单体液压支柱和工字钢必须及时运到安全出口以外堆放好,回撤过程中不得造成单体液压支柱和工字钢埋压而丢失。15)回撤时,人不得开动工作面刮板机和转载机,并将刮板机和转载机闭锁。3、实施工作面班交班制度,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此措施,并签字认可。4、各级安管人员必须对此施工段,加强各方面的安管工作,积极排除各类隐患,确保安全施工。本措施未叙部分严格遵照204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执行。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