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理综问题谈高考备考.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16951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1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文理综问题谈高考备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从文理综问题谈高考备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从文理综问题谈高考备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文理综的问题谈高考备考 姚跃涌 10 03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二 有关填报志愿问题 从文理综的问题谈高考备考 1 国外综合科目考试 适应开设综合课程的需要适应不同选科取向的学生的需要作为大规模监测教学质量的工具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一 基本情况 2 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起源 起源 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推广 面对高考的批评 需要有所变革理论说法 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化的趋势实际考量 减低考试压力解决高考公平性问题导火线 3 X方案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一 基本情况 3 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嬗变 跨学科的 以问题为导向 以能力为主的综合 各学科试题的拼盘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一 基本情况 4 综合科目考试的价值 保持原来的大文 大理分科传统保证学生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基础保证高考有必要的选拔性保证高考的相对公平减少选科考试所带来的考务工作困难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一 基本情况 1 综合科目考试的问题 无法真正进行综合考试纸笔考试难以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无法真正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将外部的不公平转移为内部的不公平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二 文理综问题 以选拔为目标 不同于原来的文 理科基础拼盘式考试与X科考试的不同 形式与工具的变化试卷 从按难易分布 到按题型切块时间 单科120分钟 到三科150分钟题量 总题量增加 单科题量减少分值 总分值增加 单题分值增加 学科分值减少内容范围 单科覆盖面变窄应考人群 部分考生 到全体理科考生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二 文理综问题 2 广东综合理科考试的特点 与X科考试的不变 本质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质 强调选拔 区分度要求 能力考查为主方向和指导思想 全面考查素质命题重点 骨干知识考查策略 如何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式 方法基于新课程的立场不变要求学生更加注意全面均衡发展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二 文理综问题 2 广东综合理科考试的特点 3 文理综 与 综合能力测试 文 理基 和 X 科的关系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试卷结构 命题思想 能力要求 考试内容 题型 与 X 科的无本质区别 与 X 科的无本质区别 与 3X 科相当 单选 双选 非选择题 与 X 科不同 与全国不同 题量 比 3X 少得多 抽样少 二 文理综问题 4 文理综 试题难度 试卷长度 作答时间的控制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1 试题难度控制 2 试卷长度控制 3 作答时间控制 分科命题 0 75 三科合卷 0 6 0 65 X 科命题 4200 5000 5500 理综合卷 2000 2200 2500 文综合卷 2500 2500 2500 选择题 平均1 5 计算题 论述题 理10 15 实验题 理约10 二 文理综问题 从内地几年的实践来看 理科综合考试是考生最头疼的一堂考试 它集物理 化学 生物三科试题于一卷 不论单科知识与能力 还是考试中学科知识思维跨越 考试用时分配等对考生们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文理综考试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实现 文理综得分的最大化 广东省高考理综中三科分数均为100分 并且是第一年实行该模式 不能完全套用内地的做法 5 实验研究例子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二 文理综问题 由于考试时间不够用导致不能完卷 由于答题顺序不同导致单科分数及三科总分起伏较大 由于学生的答题心理不稳定导致考试信心不足 由于时间紧导致答题不规范而加剧失分 三科分别用50分钟单独考试都能够完卷且总分较高 但合卷考试却不能完卷且总分不高 合卷命题时如何控制各科的阅读量及难度 三科合卷考试暴露出的问题 5 实验研究例子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二 文理综问题 对比实验结果 1 第二卷答题顺序对尖子班的全卷总分及第二总分的排名没有太大的影响2 第二卷答题顺序对实验班受影响较大 当物理最难 生物最易时 最先做生物和最后做生物成绩差不多 当三科难度差不多时 物理放在前面成绩略有优势 3 在不能完卷的情况下对单科的影响较大 放在后面的科目成绩明显比同类班级低 4 试题难度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很大 如果某科较难必须放在后面答 5 尖子学生是能够完卷的 当三科难度差不多时 物理放在前面 生物放在后尖子生易拿高分 物理成绩与总分成正相关状态 相关度在85 以上 6 三科中生物不易拿90以上的高分 要突破270 必须在理 化两科特别在物理上突破 5 实验研究例子 综合科答题顺序建议 1 答题前 必须养成先浏览全卷的习惯 对各科难度做到大致了解 2 必须遵循 三科总分最高 原则 三科形成合力 树立必胜信心 3 必须遵循 先易后难 先熟后生 先大后小 先同后异 的原则 4 选择题必须先按题号做完并涂好卡 最好用时40分钟左右完成 不能少于30分钟 确保I卷得分率 5 第二卷无论按什么顺序答题 每科用时最多不能超过35分钟 6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部分学生不能完卷是很正常的 必须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综合科考试 必须学会跳转 学会放弃 对一些读题一遍后还没有任何思路的题目 可先放一放 先做会做的题 拿到该拿的分 7 凡事不能绝对化 必须学会灵活应变 鼓励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 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先做自己的优势学科 以追求分数的最大化 5 实验研究例子 理科综合的三科中 物理学科最难学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物理学科的成绩高低与三科总分的高低呈现 正相关状态 且相关度达到85 以上 在考场上 如何使物理学科取得理想的成绩 成了寻求理综得分最大化的关键 我们提出 得理综者得高考 得选择题者得理综 得物理者得高分 5 实验研究例子 一 文理综的有关问题 二 文理综问题 误区一 大部分精力投入文理科综合 误区二 文科综合靠背理科综合靠题海 误区三 文理科综合要多背诵课本 新高考复习可能产生的误区 1 课程开设 学习时间分配 高三级 根据生源情况开设理化生节数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2010年高考决胜在理综 文综 理科尖子生决胜在 物理 选择题 作答时间 作答顺序 2 研读有关内容 1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评价对备考的影响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高考考能力是为了选拔 不一定跟课标很吻合实验可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考过程多了 考记忆性少了 多版本教材和考能力的需要 会使材料 阅读量 变长探究能力不仅限于实验知识 技能 方法 解决问题 能力 应用 贴近时代 贴近社会 贴近生活 广东做得好 以能力考核为核心坚持科学性 基础性 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贴近时代 贴近社会 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且有特色的考查引导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例 2 用文化课考试内容改革核心 命题指导思想 分析近三年高考广东卷 2 研读有关内容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例 作业 阅读10年考试说明中的 五种能力 和07 09年高考试题 结合考试内容改革核心和命题的 八性 1 分析各年高考题的各题分别考查什么能力及命题特点 并写出对应的知识点 表一 2 分别命制一套高考模拟题 要求列双向细目表 例 表一 命题双向细目表 难度 设计0 75实考0 25 能力要求 1 理解受周期性的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 2 学会应用图像法解题 3 如何通过力来判断 应用分析 物体的运动情况 4 分析 83 与周期 4 应用综合 的关系 命题特点 1 知识应用的实践性 考察了周期性运动的规律 2 解决问题的探究性 可以通过图像法解题 也可以由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 3 问题设计开放性 通过图像来进行考察 1 4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2 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例题 06广东15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 1 从t 0开始 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 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g取10m s2 求 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难度 实考可达0 75 教材是给教师用的 而不是给教师教的学生一个版本教材 教师多个版本教材学生一个系列教材 教师多个系列教材不同版教材的文章 案例做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 注 学校需订齐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各版本教材 至少 广东省使用的主流教材 3 分析比较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各版本教材 2 研读有关内容 二 对高考综备考的思考 山东省近三年江苏省近二年福建省 浙江省 天津市近一年全国理综 文综近五年 例 4 分析比较近年国内各实验省市高考试题及全国理综 文综题 2 研读有关内容 二 对高考综备考的思考 14 20 21 16 17 15 22 24 25 23 23 22 21 16 15 18 21 17 19 20 22 25 24 24 23 19 14 21 20 17 18 15 14 22 24 16 22 25 22 25 23 25 18 19 25 24 15 14 16 17 18 19 20 21 21 23 24 24 25 25 14 15 16 18 18 20 21 22 23 24 24 25 25 14 15 15 16 16 17 18 19 17 20 21 22 23 22 22 24 24 25 25 25 19 22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24 24 25 14 15 16 17 18 19 22 20 21 22 23 22 22 24 25 25 19 22 23 17 24 24 14 15 16 17 18 20 21 24 25 14 15 16 17 18 19 22 20 21 22 23 22 25 19 23 24 22 23 25 25 18 22 22 24 15 16 17 14 20 21 24 25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18 23 24 25 19 22 22 23 24 23 25 22 22 例 串 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串 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根据电势差的概念理论分析 串 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根据 电荷分布稳定 分析得出 电流表和电压表 及量程改变 建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模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表和电流表 一个电压可读的大电阻 一个电流可读的小电阻 2004高考 理综 第22题 从电压表的电路模型思考 本题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 设计简单电路实验的思路 建立各种有关实验器材的电路模型 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 电流表 电压表 电阻箱 电流表 电压表 关于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设计 关于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设计 伏安法 测量对象 测定值电阻 测电表内阻 伏阻法 安阻法 伏伏法 安安法 滑动变阻器 限流 分压 还有其它具体实验要求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5 考试说明 2 研读有关内容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比例 易 中 较难 10 23 6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1 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 功能 需要形成自己的精品 练习册 目标 份量 难度 内容布局 形式 体例 编排 研究 3 练习册使用与学习命题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2 现有练习册情况下的教学措施 教师对 练习册 提前 备课 份量 难度 内容系统 形成一份练习册的 使用意见 删去 简单重复 的题 删去 目标不当 的题 标明 暂时不做 的题 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调配每节课练习内容 3 练习册使用与学习命题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3 学习命题 3 练习册使用与学习命题 命题双向细目表 二 对高考备考的思考 一本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达到C级及以上二本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有两门达到C级及以上专科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至少有一门C级及以上艺术类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达到D级及以上体育类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达到D级及以上 1 录取条件确定 1 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确定高校录取资格 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自主确定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标准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必要条件 充分 以统一招生考试4科总分按一定比例划定文科类 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以4科总分和术科分数 按一定比例划定体育类 艺术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1 录取条件确定 2 依据统一招生考试成绩确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根据 关于印发的通知 粤教研 2006 10号文 的有关要求 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 分项目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3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录取或退档依据之一 1 录取条件确定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 2 录取实施办法 1 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录取实施办法 三者相结合择优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以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为主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 2 录取实施办法 2 一般本科院校录取实施办法 择优录取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2 录取实施办法 3 高等职业院校录取实施办法 近期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相结合录取 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组织的技能考试成绩 一般高等职业院校 择优录取 以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为主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以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学校组织的技能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 相结合录取 所有高等职业院校 2 录取实施办法 3 高等职业院校录取实施办法 中期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3 完善志愿填报方式 分段填报志愿 分批填报志愿 平行志愿 考前填报志愿考后估分填报志愿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三 多元招生录取模式 总成绩加排名 希望你站在课程 教育 命题 考试 招生等多角度去思考教学 学习 问题 姚跃涌020 83339641yyyaogd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