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169510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从教材看物理新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教材看初中物理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材介绍一 编写指导思想二 教学内容的顺序三 科学探究四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 教材中的栏目六 几个具体问题 一 编写指导思想1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2 改革不忘继承二 教学内容的顺序1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 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三 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法 也是教学内容2 科学探究一种精神 贯彻了全书3 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活动 避免形成新八股4 科学探究重在参与 重在过程 四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 教材中的栏目六 几个具体问题1 功和能2 简单机械3 浮力4 学生实验 一 编写指导思想1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过去考虑教学目标时尽管也提到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 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 能够落实的也只有知识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 并做出了可操作的规定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做的改革 例如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增加学生的活动 讨论 探究 制作等 以改变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经验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插图 活跃版面等措施 其目的都是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2 改革不忘继承新课程不是空中楼阁 它是在研究国内外几十年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教材也是这样 可以说 没有过去几十年的教材发展与进步 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实验教科书 表面上看 新书与旧书 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 相比面貌一新 实质上 它在大多数问题的处理中继承了人教版教材的传统 这一点从以下两例可以看出 物理概念 规律的学习都是从现象开始的 例如运动的描述 旧书题为 机械运动 开始时的几个照片 九年级第20页 为哈雷彗星 喜马拉雅山 猎豹 旧书为人造卫星 银河系 运动员 火车 不论用什么照片 目的无非是说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 随后引入运动的相对与静止 运动的快慢 速度 等内容 两书也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是 旧书多为作者的陈述 课堂上就是教师的讲述 而新书里学生的 想想议议 比较多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新书与旧书也是大致相同的 例如重力 九年级第42 44页 两书的教学核心都是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 教学的思路都是通过实验测出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分析数据得出G mg的关系 不同之处是 第一 新书要求作出G m图象 这是为了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 第二 新书在重力之前简单提了一下万有引力 这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与现代科技靠近一些 没有深入的要求 如果逐章逐节分析新旧两套教材 可以看出 多数内容都有类似的继承关系 甚至会发现实质上的继承多于改变 可以这样说 以节为单位的 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原来相差不多 但按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前后顺序上做了一些变化 教学时学生的讨论 探究 制作等活动多一些 教学时如果这样做 就可以粗略地说与教材作者的初衷相吻合了 二 教学内容的顺序这套教材的内容顺序与过去教材相比有些不同 引人注意的是通常所说的 电学 放在了八年级 而 力学 放在了九年级 这个变化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 1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过去考虑内容顺序的主要根据是知识的逻辑关系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 大家都认为在初中也应该先学力学 对于力 功 能等有了初步认识 才能学习电学 又如 测量是定量科学的基础 所以物理课一开始就要学习规范的测量 然而 课程标准的精神是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标准 第2页 不过分强调物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样 编者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就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可以从三维的课程目标出发做出决定 例如 新课标强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而在过去的教学结构中 开始是测量 涉及自然现象不多 学生多感枯燥 不久在密度的学习中 出现了较复杂的数学计算 一部分学生开始掉队 其后在浮力的学习中又有更多的难题 这套教材考虑到 学生对于电的内容很感兴趣 电学实验比较多 所以把电的内容放到了八年级 当然 初中声 光的知识更简单 也更有趣 所以它们在最前面 2 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既然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因此 编写教材时应该比较多地考虑怎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探究 初中电磁学的探究活动比较单纯 容易进行 实验成功率也比较高 例如 八年级 上 的最后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虽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活动 但它的 猜想与假设 无非是A B C三点的电流哪处大 哪处小 可以很明确地表达出来 实验设计的难度也不大 一般都能想到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看看哪里电流大 哪里电流小 相比之下 力学部分探究活动的因素比较复杂 例如九年级第13页 探究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第43页 探究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都需要用图象处理数据 第60页 探究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滑轮 弹簧测力计的精确度 可靠性要比电灯 电表差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多些 探究的结论涉及是否省力 省距离 以及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场合等 比较复杂 第83页 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的思维线索更复杂 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 力学实验的成功率比电学低 出现问题时学生可能无所适从 出于以上考虑 传统的力学内容放到了电学内容之后 简言之 教学内容顺序的改变源自课程目标重点的改变 三 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法 也是教学内容过去也谈要使学生通过实验 思考 自己获得知识 理由是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更会运用 更不容易忘记 其实这样做的着眼点仍然只是知识 与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并不一致 在课程标准中 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也是一个教学内容 在课标中 科学探究 是与 科学内容 并列的 教材编者所关注的 不仅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 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 为使学生学习探究 在八年级 上 最初的几个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 定性的 例如第14页 探究 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第21页 探究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几个探究都是一两步就能解决的 此后的几个探究逐渐复杂 到八年级 上 的最后 关于串并联电路电流 电压关系的探究已经是十分完整的 典型的探究活动了 然而 整个八年级的探究仍然比较单纯 线索清晰 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少 九年级的探究活动则上了一个层次 九年级第13页 探究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第43页 探究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要用图象处理数据 第35页 探究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要求两次改变实验条件 第38页 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83页 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实验的设计需要教师提示 第100页 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 需要较复杂的数字计算 可以看出 这套教材的确是把 怎样进行探究 当做一个教学内容来处理的 它像物理知识的学习一样 也需要循序渐进 2 科学探究一种精神 贯彻了全书在新的课程理念中 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 一个教学内容 同时还是一种精神 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本套教材的始终 实验器材的教学就是一例 过去我们认为 实验器材的使用只能用 灌输 的方式 否则可能引起人身伤害 仪器损坏 或形成不良习惯 实际上 学生今后在生活中 工作中遇到新器材 需要摸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 这种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出于这样的考虑 本书对天平使用方法的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首先 几个强制性的要求还是需要的 但这只限于保护人身和器材的安全 九年级第10页上部的1 2 3 即使是强制性的要求 本书也要求学生 逐条分析 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 会出现什么问题 关于天平以及其他器材的使用 本书有两个原则 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 某种规格 如托盘天平还是学生天平 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 自己摸索 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这两个原则出发 本书把天平的使用放到 想想做做 栏目中 引导学生在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 第10页至11页 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死记操作步骤 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学会思考 考查学生的学习时 也不只考查是否会用课堂上使用过的天平 而是看学生会不会用另一种 没讲过 的天平 台秤 第12页图10 2 4 如果会用了 说明学生学会了天平的原理 以后遇到这类器材都会用了 在本书八年级 上 电流表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九年级47页 探究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也有类似的特点 探究精神还表现在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每章最后的栏目 我还想知道 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 并把这些问题表达出来 栏目的第一行是示范 由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 教师的注意力应放在 鼓励 提问和让学生试图表达 至于问题恰当与否并不重要 教师也不必解答 3 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活动 避免形成新八股关于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归纳出了几个要素 这是为了便于学生对科学探究进行分析 实际上 正因为科学活动是创造性活动 所以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次科学探究 教学中应该注意不能使学生误认为科学探究有现成的 套路 为了使学生明确探究的要素 在八年级 上 叙述探究的课文旁边有批注 指明这里是提出问题 这里是猜想和假设 到了九年级 因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已经有所了解 这样的批注就不出现了 以避免形式主义 4 科学探究重在参与 重在过程科学探究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只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体验 才能实现 以往的教学过分重视终结性的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习惯 本书特意安排了一些探究活动 课程标准对这些探究的结果并没有终结性要求 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过程上 这类例子有第100页 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111页 探究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进行其他探究活动时 也应更多地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四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 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好传统 课程标准把它发扬光大 提出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口号 1 重视学生经验 从生活中引入物理内容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 本书所有科学内容在引入时都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 科学结论也都有大量应用的实例 不仅如此 在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中也特别注意物理与自然现象和各种技术的联系 这些例子举不胜举 过去的物理课对此就很重视 本书在这方面更有加强 仅举一例 在学 平均速度 时 教师的注意力往往是它的概念 即应该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 甚至出现过这样的题目 一辆汽车以40km h的速度行驶了20km 又以60km h的速度行驶了80km 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与过分强调概念准确性的做法相反 本书更重视与平均速度相关的实际能力的提高 现代社会中到处都会看到各种表格 读表 例如列车时刻表 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为此编者设计了第26页第1题 这题的计算很简单 但由于列车时刻表是真实的 它提供了很多信息 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 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这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力 2 大大加强了 科学 技术 社会 STS 的内容一方面全书贯穿了STS的精神 另一方面 设立 STS 栏目 专门讨论这个课题 第九册中的STS有两类 一类与资源 环境有关 谈的是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时候 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如 地球的温室效应 气候与热污染 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 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过去在讲科学技术时 谈它为人类创造福利这方面比较多 现在则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问题 这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 本书选得比较多 另一类是 从火车到火箭 和课文 能源革命 第138页 它讲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需求的结果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灾害 失控的能量释放 的视角比较独特 是从对社会的破坏性来看能量的释放 对于科学 技术 社会问题 要求初中学生具有这种意识就可以了 即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 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去考虑 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要求学生能重复课文中所说的事实和观点 五 教材中的栏目本书内容划分为若干栏目 如 探究 演示 想想议议 想想做做 科学世界 STS 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 也便于教学处理 一般说来 课文本身 用小四号宋体字排印 以及 探究 演示 是要求比较高的内容 应该由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完成 科学世界 和 STS 则属于扩大知识面和进行潜移默化教育作用的栏目 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 但必要时应该搞一些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谈谈读书心得 讲讲自己的看法 六 几个具体问题1 功和能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先学功 然后把能理解为 做功的本领 以此为基础 引入机械能 再从能的转化扩展到其他形式的能 可以说 在过去的学习体系中 功是基础的基础 然而为什么功是力乘距离 只能告诉学生 这是物理学的 规定 不讲任何道理 我们常说 物理学要 就物说理 而关于功和能的教学是违反这个原则的 根据编者的调查 现代少年儿童的意识中早已有了能的概念 尽管不能自主地表述出来 但经过提示 都可毫无困难地理解能的概念 例如 可以通过飞行的炮弹和高处的石块的破坏力说明它们具有能 通过连在电线上的电灯可以发光说明电流具有能 然后 学生就能自己说出电池具有能 汽油具有能 食物具有能 实际上 学生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 因为 能 是科学上以至哲学上的一个基本范畴 只能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 不能定义 勉强下定义无异于画蛇添足 基于这个认识 本书从八年级 上 就开始讨论声与能量的关系 第28页 其后在热 电等教学中也都涉及能量 使学生对能量有较多的感性认识 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书在能量的基础上引入功的概念 课标第27页第3条 首先 定性地谈功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 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 分析使用动滑轮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的例子 发现 为了使重力势能增加一定的量 用不用动滑轮时 力不一样 力移动的距离也不一样 但力与距离的乘积却相同 看来 这个乘积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 它应该是功的表达式 以这个方式引入功 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有力而没有距离不能说做了功 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也不能说做了功 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改变物体的能量 见第95页的两个插图 这里讲的是道理 而不是强制性的 规定 2 简单机械原来的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关于简单机械的规定是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道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的作用 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选学轮轴 没有提及斜面 大纲第14页 课程标准则规定 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课程标准第23页 课程标准没有对杠杆 滑轮及其平衡条件 省力多少等提出具体要求 它的规定比教学大纲更具有原则性 这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 本书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 让学生用两节课分别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定滑轮 动滑轮的特点 轮轴和斜面则放到科学世界中由学生阅读 教学重点也应该是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使用杠杆和滑轮 了解它们的特点 而不必进行这方面的复杂计算 3 浮力这套教材依然给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但这个公式是F浮 G排而不是F浮 液V排g因为阿基米德原理说的是 浮力等于 重力 而不涉及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计算方法 后一个公式给出了比阿基米德原理更多的内涵 它只能方便做题 无助于认识原理本身 对学生有不好的导向 这部分教学应该抓住两点 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本身 即浮力与所排液体所受重力的等量关系 二是浮沉条件 即物体的浮沉决定于浮力与物重的关系 它是二力平衡条件的延伸 书中给了一些计算题 但只限于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运用 过多的综合计算会冲淡学生对这两个重要物理规律的认识 4 学生实验课程标准没有像原来的教学大纲那样刚性地规定若干个 必做 必考 的学生实验 但是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际上是加强了 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书的学生实验有两个特点 第一 本书的科学探究全部是实验性探究 其绝大部分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过去的初中实验全部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 相比之下 本书的探究性实验在操作上的要求可能与之相仿 有的甚至还要低一些 但在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 要求却高得多 第二 本书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所做的实验比过去多 这样处理的目的不只因为一些学校的条件还不是很好 更多的考虑是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就在我身边 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做实验 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总的说来 对学生实验的要求比过去高了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如果哪一节课没有动手做实验 这节课恐怕是有很大缺欠的 全方位的立体化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 教参 物理套餐 学生练习指导书学生用教学VCD 学生用视听材料学生实验盒 谢谢大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物理套餐 主要结构和栏目每章划分为几个 单元 每个单元包含1 3节 每单元内有以下几个栏目 看一看 你应该做到的几点测一测 你是否弄懂了这些物理问题 你学会这些知识了吗 你会做这些实验吗 想一想 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读一读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做一做 经历这些活动 动手做实验 小制作 观察与调查谈一谈 你学到了什么 列出知识树 谈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我想说的话 1 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 称量 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 向盘内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 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不能把砝码弄湿 弄脏 3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请你逐条分析 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 出现什么问题 想想议议 天平的使用方法 天平应水平放置 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 平衡螺母 你的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质量是多少 游码 称量时 先加大质量的砝码还是先加小质量的 你认为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2 使用前 如果测的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 那么应该 3 在保证人身和器材安全的同时 要让学生通过探索来学习使用新器材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我还想知道 什么物质的密度最大 宇宙中能不能找到运动最慢的物体 有没有一种毯子 能够隔断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会不会有一天飞艇会取代飞机 有没有既省力 又省距离的机械 为什么有些人总想制造永动机 太阳的能量释放完了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样例 要让学生解放思想 大胆提问 新教材是在继承原来教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多数问题的处理与原教材相同 计算 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从朱坡到老河口的平均速度 在平均速度问题上 不引导学生过分深入讨论概念 注意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这个探究需要改变实验条件 较复杂 这个实验需要教师的提示 不是完全的探究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思路比较复杂 需要教师的引导 按照教材中功的定义 很容易说明为什么这两种情况下所用的力都没有做功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角的关系要用到比较多的数字计算 放到九年级比较好 这个探究在课标和教材中都没有终结性的要求 教学中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上 读一读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关于测量的对话请小玲说出测铜丝直径的方法 小玲说 把铜丝绕在铅笔上 老师问 为什么这样会比较准 引导学生认识 误差分摊到每一圈就没有多少了 这里把相同的被测量 叠加 起来了又问 生活中用不用类似的测量方法 答 测脉博 另一个话题 一大捆铁丝 怎样测长度 答 测1m长的质量 再称整捆的质量 老师 这里把一个物理量 转化 为另一个物理量 又如 测圆形水池的直径 转化 传感器的思想 每篇文章后面都有问题 这篇后面是让学生各举一例 做一做 经历这些活动 测量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法 但给出示例作为引导 例如 已知重量的东西 例如刚买来的一袋米 用一束细线吊起逐条割断 观察拍灰时的现象手拍到的地方和没有拍到的地方 灰是以不同的形式离开衣服的 想一想 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怎们使用手提盘式弹簧秤 给出个简图 由学生自己摸索使用 提示三点 1 怎样由秤钩的上下移动变为指针的转动 2 调零点 3 不准 怎么办 八年级上 28页声与能量演示罐头盒上蒙橡皮 敲打 对面火焰摆动 超声波洗涤精细机械 眼镜 破除体内结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