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钩中载荷脱出造成摆动把人伤.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68126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吊钩中载荷脱出造成摆动把人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吊钩中载荷脱出造成摆动把人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吊钩中载荷脱出造成摆动把人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吊钩中载荷脱出造成摆动把人伤9月18日10时55分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人造板工业公司胶合板厂综合车间,出池工李开发、徐玉昌两个出池内蒸煮的原木段。在操作中,其中一根36厘米直径的木段从电动葫芦的吊钩中脱落,而斜立在蒸煮池壁上。于是李对徐说:把斜立的木段放平后再吊,接着李将吊木头专用索具上的一个挂钩挂在木段的底头,另一个挂钩由徐将其挂在上头。当挂好后,该木段已处于斜拉状态。这时,李躲至1.5米远后告诉徐进行起吊。徐起动电葫芦后,当木段下端刚离池底20厘米左右时,木段却从吊钩中脱落,致使吊钩因惯性作用,使其摆动起来,将李开发头部撞伤,经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分析:1、歪拉斜吊,致使吊重从吊钩中脱出,导致吊钩大幅度摆动,将违章未戴安全帽,未脱离起重作业危险区人员头部撞伤死亡。2、吊钩上无防止索具意外脱出的闭锁装置。电动单梁起重机常见问题分析小车的常见问题电动葫芦是一种被我们普遍利用的提吊重物的工具。由于其拥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主要以地面操作形式为主)、造价低等特点,所以在机械、化工、轻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动单梁起重机是由电动葫芦为起升机构的起重机,其小车就是指电动葫芦。其工作原理等同于葫芦式起重机。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相关国家标准,为防范这类起重机械发生起重伤害事故,要求电动葫芦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如端部止挡、安全制动装置、缓冲器、限位器等,虽然这些安全防护装置的配备有效地提高了葫芦式起重机的安全可靠性,但是由于设计、制造产生本身缺陷等多种原因,目前葫芦式起重机的安全防护措施还不够完善。根据日常的检验经验发现:葫芦式起重机在错断相保护、防断轴保护、缓冲器的设置等方面仍存在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和相应的防范措施:1.由于葫芦式起重机采用三相异步锥形制动电动机作为动力装置,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转方向与供电电源的相序有关。当供电电源相序发生变化时,电动机运转方向与原方向相反,此时按操手电门的下降按钮时,吊具上升,且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不起作用,进而容易造成事故,每年此类起重机都会发生因错相造成的卷筒挤碎、吊钩组挤压变形、钢丝绳拉断等起重事故发生频繁。解决方案:目前我国生产且广泛使用的CD、MD型电动葫芦没有采取错断相保护措施(在电动葫芦标准里是要求安装的),为防止错相引发起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葫芦式起重机电器控制系统中加入错断相保护器,当供电电源发生断相或错相时,错断相保护器起作用,使总电源接触器断开,必须待供电电源恢复正常后起重机才能继续工作。这样既可防止电源错相引发卷扬,又可防止电机缺相运转被烧毁。所以,断错相保护器的作用是十分可靠的。2.电动葫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轮轮缘和车轮踏面的磨损,车轮与轨道的间隙逐渐增大,此时若不能及时调节运行间隙,电动葫芦有可能脱离轨道,造成起重伤害事故;同时由于车轮轮轴装配位置的特殊性,轮轴发生裂纹不易被发现,当裂纹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轮轴有可能发生断裂,引发坠落事故。解决法案:为预防由此造成的电动葫芦坠落事故的发生,可在电动葫芦的合适位置增设防断轴保护装置,当葫芦脱轨或断轴时,防断轴保护装置可有效地悬挂在轨道上,从而避免起重伤害事故的发生。3.按照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在电动葫芦运行轨道的终端必须装设缓冲器,但对装设位置没有具体规定。目前我国国内使用的电动葫芦的缓冲器一般装在工字钢的中间部位,当电动葫芦运行车轮与缓冲器相碰撞时,缓冲器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但由于电动葫芦结构的特殊性,运行车轮轮缘与缓冲器碰撞时,在惯性的作用下,车轮轮缘使缓冲器的磨损极为严重,当电动葫芦运行一段时间后,缓冲器就丧失了原有的设计功能,从而使电动葫芦运行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增加,电力葫芦运行的平稳性急剧下降。解决方案:为防止这一故障的出现,可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选在工字钢的下表面,利用缓冲器与电动葫芦悬挂耳板的碰撞起到缓冲作用取胜有效地延长缓冲器的使用寿命。由于这种起重机械的特殊性,地面操作者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同时担任操作、司索、指挥的任务,操作中存在许多不安全的隐患。所以在日常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格外的注意各个细节,以免发生意外。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