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小学教师教研训上学期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67074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小学教师教研训上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年小学教师教研训上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年小学教师教研训上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小学教师教研训上学期工作总结一、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一)终极目标:打造“和而不同、和美共进”的教师成长团队,实现“人尽其才”的团队效益最大化;培养博雅教师。博:知识渊博。强调能力发展:知识丰富、技能掌握、素养提升;雅:气质高雅。强调精神状态:心态平和、思想积极、热情饱满。(二)近期目标:1.构建教研、科研、培训“一体三责”的群组,实现常规工作的有效整合;2.变以形式为主体的研训为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研训;3.突破学科年级备课组的局限,组建跨学科、跨年级的项目团队。4.变教师被动参与培训为自主合作发展。二、教研训的内容举措我们探索的方向是“纵向分层,横向抱团”。(一)纵向分层:结合年龄、教龄、专业水平,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以个体自主发展为主,对教师队伍分三层引领培养:1.新岗教师助跑培训:主要包括工作不满三年或新转岗教师。本学年,我校共有13名新岗教师,其中,在编教师3人,编外教师10人。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帮扶引领作用,在备课组内结成“1+1”青蓝共同体,由学科教研组长或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导师。主要借助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个性发展等形式,提高新岗教师的教研训实效。(1)双线并行研讨:建立“xx统一新人组”新教师QQ群,确立周二下午新岗教师同研一小时的时间和地点,开展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通识培训活动,主要包括教育情怀、学校特色、教学常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命题培训、学生管理、信息技术等。(2)名着同读奠基:同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用专家的思想导航,在同读共悟中掌握教学理论和教育技能。(3)导师课堂带动: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新岗教师放到群组中锻造成长。同时,组建“1+1”青蓝共同体,通过每周跟踪导师听课、三轮同研活动、一式同课、同课异试等形式,提高新岗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4)自主个性发展:鼓励新岗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主动阅读,读以致用,读写结合,通过写教育手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收获、感悟、体会、反思,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2.骨干教师“种子”计划:为了突破教师队伍发展的高原期,为了科学化、规范化地培养和管理骨干教师,我们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实际,启动“种子”计划,开展“选种”、“育种”活动,制定种子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对学科骨干“种子”教师进行培育。(1)选种。制定种子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通过自主申报、学科推荐、审查考核,确定第一期种子教师人选,确定培育期限为三年,期间,每年年底进行述职、考评,不合格者取消“种子”教师称号。(2)育种。把学科教师放到工作岗位上去打造是我们对“种子”教师培育的基本方法。结合学科教学、班级管理、项目研究、社团管理等工作,为种子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根据种子教师管理办法,种子教师享受外出学习、学科赛课、基本功展示等优先权,同时,也承担同样代表学校参赛的义务。为了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专业特长,我们还安排部分种子教师担任教务处、艺体处、德育处助理、教师社团团长、项目研究共同体核心教师、学科教研组长等兼职,为他们搭建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平台。(3)成效。一年多来,二十几名种子教师,其中11人代表学校参加学科赛课活动,8人次获得市级一师一优课奖励,10人获得市级微课奖项,15人公开发表文章近20篇篇,12人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区比赛活动并获奖,6人个人作品获得省市区奖项。3.经验型教师协助培训: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中年经验型教师,是学校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多年的历练锻造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教育个性,他们常规管理的宝贵经验、对教材教法的深度解析、与家长的巧妙沟通等,都是年轻教师最欠缺,也最想学习的。我们通过举行经验型教师金点子交流会,使他们的宝贵经验广泛推广;根据他们的专长组建项目研究共同体,辐射带动青年教师;将50岁以上的教师从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总结、提炼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在学科备课组内发挥引领作用。(二)横向抱团: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优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共赢,共同成长。1.教师成长共同体提出的背景(1)基于学校师资现状分析:我校现有一线在编教师八十一名,编外新教师10名。近十年来,在环翠教育优质均衡的大背景下,xx小学做为城区学校,骨干、年轻师资向乡镇学校倾斜,学校教师队伍面临结构固化、老龄化严重、骨干力量薄弱、新生力量急需培养的现状。(2)基于书香特色思考:学校书香特色走过十三个年头,进入第三个五年规划期。特色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步入发展瓶颈。如何从现有的语文学科单一阅读走向多学科参与的共同阅读?如何让读书由语文学科教师的独唱变成全学科教师的齐唱?(3)基于教育形势变革:时代发展迅速,学校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已今非昔比,来自社会各个层面、需要教师承担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怎样帮助教师挣脱繁杂的工作任务,保持教育研究的热情和温度,由常规应付走向深度研究、实效研究的美好境地?基于以上思考,结合书香校园特色,我们提出了“博雅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路,为书香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路。2.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内涵解读我们的“教师成长共同体”,通俗地讲就是“教师民间团队”,具体讲就是:一个阶段,基于共同的目标任务、共同的发展愿景,组成的少到两人,多到三四十人的教师研究或培训团队。共同体的特点是:集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合作性为一体,形式自由、时间自主,让随机性、经常性、面对面交流研究成为常态,让“学习、研究、合作”成为共同体成员的工作方式,让“互惠互利、共享共赢、共同发展”成为链接团队的纽带。3.“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举措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核心,以共同的研究任务为目标,以“少数人的多向交流”为组织形式,推行具有xx小学特质的“骨干型教师引领、经验型教师协助、拔节型教师自我加压”的群组式教研训模式。“问题研究任务驱动半年成效”是共同体的学期三部曲。基于校情、师情需要,教师成长共同体分为两大类别:读写成长共同体和项目研究共同体。(1)基于重点难点突破的项目研究共同体这类共同体的研究主体是书香特色项目和学科重点难点,原则是将学校或学科多个研究重点分而化之,减轻教师负担。其中,五个重点项目研究共同体在突出工作重点、突破教育难点、凸显工作核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l 诗词诵写共同体:由爱好古诗词且有一定的诗词积淀的35名教师组成,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探索儿童诗、宋词、绝句的诵仿创,几年的探索研究,现在已经摸索到儿童诗歌和古体诗词仿、创的脉搏。l 语文“1+X”课程研究共同体:语文学科是推行书香阅读的龙头学科,“阅读积累表达”是语文阅读课程的目标,几年来,我们一直尝试语文拓展读写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围绕“单元类比阅读”、“一课一得读写训练点”,形成了各年级的拓展阅读教材,梳理了基于语文教材的阅读目标体系和写作目标体系。l 五智微课共同体:由三到五名综合实践学科教师组成,主要探究传统益智游戏对思维开发的意义,在编写五智(一年级七巧板 二年级孔明锁 三年级华容道 四年级魔方 五年级九连环)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阅读五智背后的故事,尝试在五智游戏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l 数学“生活与数学”共同体:由五名数学老师组成,主要开发大阅读观下的数学生活化“阅读”资源,梳理数学阅读目标体系,发掘现实生活中和课外读物中的数学资源,为编写生活化数学拓展教材积累素材。同时,开展编数学故事活动,在训练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培养表达能力。电子书包应用共同体:由语、数、英学科8位骨干教师组成,借助电子书包平台,开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索,为学科教学提供真实的比对数据,对其他教师的学科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借助电子硬件设施,培训研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同时,共同体成员还承担着对所在学科其他教师的培训和引领任务。在本年度“全科悦读”的大环境下,各项目研究共同体也围绕研究项目,开展主题培训和读书活动。其中,读书常规活动有四项:在线共享:各共同体建立网上交流群或讨论组,随时交流共享读书心得。经典推介:每人每学期至少为项目研究共同体推荐一本与研究项目相关的书籍,每月至少推介一篇与研究项目相关的文章,打印后,以群组漂流阅读的形式传阅,每人在文章空白处手写读后收获和感悟。线下研讨:定期总结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汇集经验做法,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阅读收获去研讨,为项目的顺利和深入研究寻找更好的途径,形成研究的阶段成果。且行且思:每个学期末或学年末,举行项目研究共同体成果大赛,鼓励教师将研究过程、方法、心得、成效诉诸笔端,规范表达。(2)基于书香文化素养提升的教师读写共同体。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须。推行全员参与的“全科悦读”,最先拷问的就是我们的全科教师队伍:教师阅读的定力和“全科悦读”是否匹配?教师阅读的宽度与厚度和“全科悦读”是否匹配?教师的导读能力与读写水平和“全科悦读”是否匹配?事实证明,教师队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群体,随着岁月的变迁,新旧更替的,除了人员,还有人心。为此,教师读书引领永远走在路上。本着“悦读、推广、共享、提升”的原则,在“全科悦读”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结合专业素质、管理岗位、年龄特点,我们还组建了两个教师读写共同体。一个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取名“清扬”;一个由刚入职的新岗教师和年长教师组成,取名“静好”。婉兮清扬,岁月静好,名字里有我们美好的期待和愿望。重点汇报“清扬”读写共同体的推进工作,因为它是我们探索“读以致用、读写结合”的突破点。诗经有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清”和“扬”都是形容眼睛的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希望用阅读明亮教师的眼睛,用写作安静教师的心灵。一是人员组成有宽度。这个共同体里有33个不同年龄的女教师,她们分散在学校的不同岗位和不同学科。有校长、副校长、学科主任,有各项目研究共同体核心教师,有班主任、级部组长、教研组长,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科学老师、艺体老师。二是活动形式有创新。“清扬”读写共同体开展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悦读活动,有两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是线下的“清扬”书吧,一个是线上的“清扬”读写QQ群。“读、写、思、辨、行”是“清扬”共同体的活动常态:共同体推行“主题论坛式”读书课,每周由成员轮流坐庄主持。读书课包括四环节:一是每周活动小结,二是每周好书推介,三是美文朗读欣赏,四是线上主题共享。坐庄主持的教师从方案的制定,到活动的组织,到一周在线共享的引领与反馈,到共享文章的整理,都在共同体核心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周下来,主持人能收获30多篇文章及精彩跟帖。三是活动结果有成效。本学期,“清扬”才女们在线共享了8大专题200余篇原创文章:有国庆佳话、晒存货 品美文,有说说读书那些事、那本有温度的书,有项目共同体同读感悟、读写思辨行,有用思考点亮学生的世界、把学习工具交给学生,分享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讨论教学案例,盘点读写收获,每个周,读书与写作成了“清扬”共同体的规定动作,也正在慢慢成为大多数教师的习惯与常规。更可喜的是,共同体里的徐芹、郭兰芳、李明飞、冯永香等中年读写骨干教师,借助“清扬”共同体的平台,再次焕发了读写青春,用她们的书香魅力激发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读写激情。三、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后续思考(一)取得的成效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校本教研训整合之路,打破了时间固定、主持人固定的研训格局,让研训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实效,研训由领导的一言堂变成大家的多言堂,让研训训从被动走向主动。读写改变着统一教师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研究改变着统一教师的成长方式和专业样态。xx年,教师在正规教育类报刊公开发表文章共计42篇,其中,国家级13篇,省级2篇,市级11篇,区级16篇。多人的论文、教学设计、同研成果、课堂大赛、微课资源、辅导学生作品在不同级别获奖。读写奠基,研究体质,我们从实践中看到了成效。(二)存在问题共同体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自主、开放的培训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是老师们还没有从任务式培训中解放出来,把培训真正变成一种个人自觉、团队自觉。二是核心项目共同体参与面相对较窄,大部分教师仍处于参与必修类共同体项目状态中。三是共同体所进行的课题研究,深度不够,取得的真正意义上的成果还不多。(三)后续思考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有共同的激情和方向,共同体的发展,需要有核心和灵魂,需要榜样和引领,更需要团队成员的自觉、自愿和积极行动。下一步主要做三点:加强共同体研究项目自主性选择,让更多的老师乐意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加大对共同体主持人的培养,引领带动更多的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发展;加强对共同体研究项目的指导,让教师享受实践研究的获得感。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