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1658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IDS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1,.,概述,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死因。 HIV的感染增加了新近感染结核分支杆菌者(由于免疫抑制)快速进展为结核病的可能性;HIV是目前所知可促使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快速进展为结核病的最强大因子。 HIV感染个体在一生中发展为活性结核病的风险为50%,而非HIV感染者的风险仅为5-10%。 HIV感染者中,其它感染的出现(包括结核)可使HIV更快复制,病程迅速进展。 HIV相关的结核可表现典型或非典型临床和/或放射学特征。非典型特征常出现在免疫严重抑制的病例。,2,.,概述,全球HIV/TB双重感染占HIV/AIDS人群综述的三分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HIV/AIDS人群中25%-65%合并有结核病 泰国10% 越南31.6% 香港21.8% 台湾24.9% 在非洲,结核病患者中感染HIV的流行率约40% ,并且结核病的发病率在HIV阳性者比在HIV阴性者高出八倍之多 。,3,.,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HIV感染损害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使CD4+T淋巴细胞缺失 。免疫功能被破坏,导致HIV感染者患原发性结核和复发性结核病的数量增加 结核通过增加HIV病毒复制和加强HIV免疫抑制效果,可能加快HIV疾病进展 。 第一,结核病人的单核细胞,感染HIV的易感性增加, 第二,干扰素(IFN)-、IL-1和TNF释放。这些因子可以增强HIV的复制。 第三,结核杆菌细胞壁的阿拉伯甘露糖是HIV复制的诱导剂, 第四,结核杆菌和纯蛋白衍生物可诱导单核细胞内HIVRNA表达增强。,4,.,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方式,内源性复燃:感染HIV的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可以使体内原已稳定的陈旧性结核病灶,重新活跃起来,发生继发性结核病。 外源性再感染:艾滋病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的地区出现耐多药结核病暴发流行及再感染结核菌,并很快发病和恶化。 原发感染:多发生于结核病疫较低的国家和地区,HIV感染者再感染结核菌后,可发生原发性结核病,胸片表现为肺门哑铃状阴影。,5,.,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特点,TB是HIV/AIDS最常见的疾病,而且是导致艾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TB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 结核病多先发病:50%-60%病人先发现结核病,后诊断艾滋病。 肺结核仍最常见,但播散型结核及肺外结核较HIV()者多见。,6,.,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特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症状呈非特异性 如果病人咳嗽超过3周,伴咳痰、体重下降。病人可以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或不适也可能是由于艾滋病的消耗综合症、MAC、CMV或其他的机会性感染 TB不论是否合并HIV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合并HIV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较差,副作用多,7,.,HIV合并TB患者临床特点,活动性TB临床表现与免疫抑制状态有关 CD4350,与未感染HIV者相似,病灶易局限于肺部,胸片可见上叶纤维结节浸润,伴或不伴空洞形成 无论CD4水平,HIV合并TB患者肺外疾病较非HIV感染者多见,TB可播散全身任何部位,CNS或脑膜受累更多见,8,.,晚期HIV肺TB胸片表现与非HIV者显著不同:下叶、中叶、间质及粟粒样浸润多见,空洞少见 胸腔内淋巴结肿大多见,而纵隔淋巴结肿大多于肺门淋巴结 胸片正常者也可见痰涂片抗酸阳性或痰培养阳性者,尤其见于颈部淋巴结肿大者,9,免疫缺陷越严重,肺外表现越多见,如淋巴结结核、胸膜炎、心包炎、脑膜炎,均可无肺TB,尤其见于CD4200者。此类TB播散患者可有高热,快速进展,脓毒症表现。 病理表现因免疫缺陷程度而表现各异。相对免疫健全者可见典型TB肉芽肿,免疫缺陷者难以形成肉芽肿。,10,结核病分类,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症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纤维空洞以及干酪性肺炎 结核性胸膜炎 其他肺外结核病。,11,.,HIV/AIDS混合感染结核的类型,肺结核 肺外结核 两者同时存在,12,.,结核发生的类型(部位),Site,HIV positive (%),HIV negative (%),肺 肺外 两者 胸膜 心包 淋巴结,40 34 26 31 15 19,72 16 12 19 3 3,J Trop Med Hygiene 1993;96:1-11,13,.,14,.,15,.,16,.,腹部CT (2015-7-10),17,.,诊断,部位,胸片,阳性率不理想 痰涂片及培养,3次 淋巴结针吸,病理,涂片,培养阳性率较高。如有胸水,心包积液,腹水需穿刺送检。尿及血液培养阳性结果根据临床情况不同,严重免疫抑制者培养阳性率相对高 NAA:比培养结果快,较抗酸染色涂片敏感性高, TST及IGRA 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结核 耐药检测,18,.,抗结核治疗,HIV相关TB高度侵犯并易传染,治疗迫切, 如延误治疗,严重免疫抑制的TB患者可迅速恶化并死亡 在得到培养结果前就需要对有临床及影像证据的患者开始进行经验性治疗 初始治疗一线药物:HREZ 对可疑利福平耐药者增加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并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卷曲霉素,19,.,抗结核一线药物,20,抗结核二线药物,21,AIDS合并肺结核治疗,1.对药物敏感者:HREZ 2MHR 4M 2.肺内空洞,治疗2月后痰培养TB(+):HRZE 3M,总疗程9M 3.肺外TB:疗程6-9M(强化2M,HR4-7M) 4.CNS(结核瘤或结核性脑膜炎),骨和关节结核:疗程9-12M, 5.激素:用于CNS及心包受累至临床症状改善后激素尽早由静脉改为口服DEX 0.3-0.4mg/kg 6-8W后逐渐减量强的松 1mg/kg 3W,3-5W后逐渐减量,22,.,治疗监测,肺结核患者每月进行痰涂片及培养,记录治疗后培养转阴(定义为连续2次阴性)。 药物敏感结核通常一线治疗2月内培养转阴。如4月或4月后未转阴需考虑是否存在治疗失败和耐药。,23,.,结核的耐药与HAART失败的抗结核治疗,多药耐药结核是指由至少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这两个最好的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引起的结核 世卫组织定义广泛耐药结核为至少对利福平、异烟肼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莫昔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并且至少对一个注射药物(硫酸卷曲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24,.,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1、胃肠道,出现胃肠道反应查AST及胆红素,无肝损害的胃肠道反应可通过改变服药时间或与食物同服,不需停药。 2、皮疹,所有药物均可 轻度局部皮疹不需停药,给予抗过敏药物。 严重皮疹停用所有抗结核药至皮疹完全消退,逐个启动抗结核药物,间隔2-3天,顺序: 利福平或利福布丁因其关键的抗结核作用 如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瘀点,则利福平或利福布丁永久停用。 如出现广泛皮疹伴发热或累及黏膜,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调整抗结核方案。,25,.,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发热,治疗数周后发热考虑:药物热,其他感染,IRIS。如除外其他感染或结核恶化,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待发热缓解,加药方法如皮疹。 4、肝损害,20%患者出现AST升高,由异烟肼,利福霉素,吡嗪酰胺及部分ARV导致。DILI定义:AST升高大于3ULN或基线,伴有症状,或升高大于5ULN没有症状。胆红素及AKP不成比例升高,多见于利福霉素。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可自发缓解。 无症状AST不超过3ULN不需调整抗结核药物,但须密切监测。 AST大于5ULN无论是否有症状,或AST大于3ULN伴有症状,或胆红素和/或AKP升高需要停用肝损害药物,26,.,LTBI,未治疗的HIV合并LTBI估计每年结核再活动危险为3-16%,在终生危险达到5%。 预防疾病诊断及治疗LTBI 治疗LTBI降低TB风险62%,降低死亡风险26%,27,.,LTBI诊断,对谁:所有HIV诊断者都需要筛查,开始ART前,CD4大于200后,高危暴露于活动性结核的患者建议每年检测。 方法: 1、TST(敏感性56-95%)阳性=5mm,48-72h。缺点:2次就诊,BCG后敏感性降低,严重免疫抑制敏感性减低。 2、IGRAs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优点:敏感性92-97%,与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性好,与BCG或NTM交叉反应少。缺点:严重免疫抑制时敏感性降低。 阳性者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活动性TB:询问症状,胸部影像,28,.,LTBI治疗,对谁:HIV阳性LTBI检测阳性,无TB表现;密切接触传染性TB的HIV感染者,不考虑LTBI是否阳性。 药物:首选异烟肼isoniazid9个月 注意: 1、外周神经炎,与一些ARVs合用,双脱氧核苷类似物(DDI,d4T)。 2、与EFV或NVP基础的药物合用不显著升高肝损害危险。 3、维生素B6(Pyridoxine 25mg/d) Alternative: isoniazid-rifapentine每周一次DOT,共3月。(对HIV感染者不推荐) 监测肝功,停药:1、AST超过5ULN,无症状2、AST超过3ULN,有症状,3、无论有无症状,基线AST异常,并升高比基线超过2倍。,29,.,ART,何时开始ART CD450,抗TB治疗2周内启动ART, 其他患者亦不超过8-12周,30,.,HAART方案,推荐:TDF/AZT+3TC+EFV 备选:AZT+3TC+ABC/TDFTDF/AZT+3TC+NVP,31,.,药物相互作用,利福平_PIs浓度,禁合用 利福平_NNRTIs(不推荐NVP) PIs/r_利福布汀(减量) EFV_利福布汀(450mg/d) NVP_利福布汀(不需调整),32,.,Effect of rifamycins on serum concentrations (AUC) of protease inhibitors,Rifabutin,Rifampin,PI,Saquinavir Ritonavir Indinavir Nelfinavir Amprenavir Lopinavir/ritonavir Atazanavir, 46% NR 24% 0-23% 14% No effect No effect, 80% 35% 90% 82% 81% 75% not done,33,.,Effect of protease inhibitors on serum concentrations (AUC) of rifamycins,Rifabutin,Rifampin,PI,Saquinavir Ritonavir Indinavir Nelfinavir Amprenavir Lopinavir/ritonavir Atazanavir, 45% 400% 270% 200% 400% 300% 250%,NR unchanged NR NR NR NR NR,34,.,Effect of rifamycins on serum concentrations (AUC) of NNRTIs,NNRTI,Rifabutin,Rifampin,Nevirapine, 16%, 37%,Delavirdine, 80%, 96%,Efavirenz,unchanged, 13%,35,.,IRIS-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症,原因:免疫系统重建对原有病灶内结核杆菌抗原的炎症反应 形式:1.paradoxical TB-IRIS2.unmasking TB-IRIS,36,.,IRIS and Tuberculosis - manifestations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和结核病-表现,Fever, worsening infiltrates or effusion, mediastinal & peripheral lymphadenopathy, Skin and visceral abscesses, arthritis intracranial tuberculomas, osteomyelitis, and hypercalcemia 发热,浸润或渗出恶化,纵隔和周围淋巴结病变,皮肤和内脏的脓肿,关节炎,颅内结核瘤,骨髓炎,血钙过多 CDC TBTC 23 trial: 137 HIV+ patients with TB began HAART. 19% developed IRIS. 50% of TB IRIS cases were hospitalized. Median duration of symptoms was 64 days. CDC结核病治疗中心:137个伴有结核的HIV患者开始HAART,19%出现免疫重建,50%的TB-IRIS需要住院,发生的时间平均是64天,37,.,TB IRIS 结核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38,.,Paradoxical TB-IRIS,Paradoxical TB-IRIS: 多见于ART前明确诊断TB,在TB治疗好转的基础上开始ART者 发生率15.7%,病死率3.2% 通常在ART开始后的最初1-4周,可持续2-3月,39,.,IRIS,危险因素: ART前CD4水平低,通常100 播散或肺外TB患者 ART在抗TB治疗后不久开始(2月),40,.,IRIS诊断,Paradoxical TB-IRIS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确定: ART前TB症状改善 ART后TB症状加重 ART有效(CD4升高,病毒载量降低) 除外其他原因,包括TB耐药,41,.,Unmasking TB-IRIS,Unmasking TB-IRIS ART前无典型TB表现未诊断TB者 ART开始后快速出现TB症状及炎症表现,42,.,总 结,HIV感染者TB发病率高于非HIV感染者 根据CD4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免疫缺陷患者易发生TB播散、肺外结核 抗结核治疗与ART相互关系 TB-IRIS,43,.,MAC,流行病学 MAC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成人感染率估计7-12%,发病率随地理分布不同而变。 传播方式:通过呼吸道或胃肠道传播,家庭内或直接接触患者传播风险小。 通常发生在CD450患者中, 严重免疫抑制患者未进行ART或药物预防发生率20-40%,44,.,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弥漫,多器官感染,早期症状轻,数周后可检测到分枝杆菌。症状:发热,夜间盗汗,消瘦,疲劳,腹泻,腹痛。 实验室异常:贫血(与HIV疾病阶段不符),AKP升高,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气管旁、腹膜后、大动脉旁,外周淋巴结受累相对少见) 局部病灶通常在ART后CD4升高以后,表现为颈部或肠系膜淋巴结炎,肺炎,心包炎,骨髓炎,皮肤或软组织脓肿,生殖器溃疡,CNS感染。局部病灶也可以由IRIS引起。,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