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57752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措施1目的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职责3.1质量安全环保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3.2党群工作部负责本厂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3.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4工作程序4.1风险识别4.1.1危害识别组织质量安全环保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代表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熟悉本单位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b)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c)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d)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e)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4.1.2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厂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a)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b)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c)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d)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4.1.3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a)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b)生产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c)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d)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e)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f)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g)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h)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i)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4.1.4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程度。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骤:4.1.4作业活动的选定与划分各单位负责识别本单位的作业活动,根据下列方法或下列方法的结合来识别和划分作业过程:a)按地理区域识别与划分,如:1)地理环境,包括施工所在地地质特征及周围地区地形地貌、居民社区分布(附图);2)社会环境,包括风俗人情、社会治安状况、交通通讯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地方病及传染病情况等;3)自然气象,气温、湿度、风、雨、冰、雾总量及分布规律;4)水文和水质,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渠和地下水;5)自然灾害,包括气候、地质灾害等;6)可依托的抢险资源,包括消防、医疗急救等;b)按平面布局识别与划分,如:功能分区、危害的分布、安全距离等。c)按工艺流程、设备与装置识别与划分1)采油系统,包括:油气、掺水总机关、分离器、计量房间、加热炉、配水间、库房、抽油机、采油树等。2)输油转油系统,包括:罐区、化验室、配电室、泵房、加热炉、分离器、除砂器、加药间、卸油场、发电机、换热器等。3)注水系统,包括:罐区、加热炉、配电室、值班室、化验室、泵房等。4)污水系统,包括:罐区、化验室、配电室、泵房、加药间、沉砂池等。d)按生活和应急设备设施识别与划分,如:1)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服务,包括:宿舍、食堂、饮用水、食品、娱乐活动等。2)消防、应急、急救、劳保、警示、防护、污染防治设施等。e)按作业中的危害对象来识别与划分健康危害: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粉尘;3)管理制度: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监督管理、许可制度、工作制度;4)环境污染:相关作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油、废渣、噪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f)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包括:设备、电器日常维修、水套炉点火、更换压力表、吊装作业、动火作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加盘根、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等。4.1.5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a)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b)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中毒、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c)财产损失;d)工作环境破坏;e)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f)资源消耗。4.1.6风险识别的步骤a)各队站按上述要求对各项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能够控制或可使加影响、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填写各类风险识别表,制定削减措施,填写本单位的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作业区确认,由作业区汇总成本单位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再报质量安全环保科进行确认,汇总时应注意合并同类项。b)厂机关各部门和作业区机关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由各部门和作业区组织识别,填写危害和环境因素清单报质量安全环保科确认并保存。c)各部门和单位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风险识别活动。4.2风险评价的依据与判别准则4.2.1质量安全环保科负责收集并建立下列评价依据与判别准则:a)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文件、以及合同、协议等要求;b)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c)危害和环境影响的规模、程度、发生频率、控制现状;d)本厂实际状况(技术、资金、能力)以及各相关方利益。4.2.2质量安全环保科在收集上述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危害和影响分级打分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4.3风险评价用是非判断法、矩阵法和打分法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对所有识别出来的风险先用是非判断法来直接判断,被判为“非”的危害因素再用矩阵法评价、环境因素再用打分法评价。4.3.1是非判断法适用于各类风险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危害因素:a)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b)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如泄露、火灾、爆炸等);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引起整个区域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指责,当地媒体大量的反面报道;国内媒体负面报道,当地或地区或国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d)紧急状态下的危害和环境因素;e)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f)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据经营要求直接判定其中重大环境因素。g)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4.3.2矩阵法适用于判为“非”者危害因素的评价分级按风险矩阵图法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R=L*S=15);一般危害因素(R=L*S=614);重大危害因素(R=L*S=1525)。注意:R值的界限值,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由质量安全环保科组依据企业情况加以界定,报管理者代表重新审批。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S)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