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绪论和疾病概论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3387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50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绪论和疾病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动物病理学绪论和疾病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动物病理学绪论和疾病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动 物 病 理 学 Animal Pathology,绪论,第一章 疾病概论,2,绪论,一、病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是什么? 二、动物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学什么? 三、动物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为啥学? 四、动物病理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诊断技术- 科研水平 五、学习动物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要求-怎么学? 六、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历史由来,3,绪 论,一、病理学的定义及任务(一)病理学:是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为基础,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学),在病因的作用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或发病机制)以及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变化或病变),从而揭示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异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绪 论,(二)病理学的任务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和阐明以下内容:1.病因学(etiology)即疾病发生的原因(cause),包括外因、内因及其相互关系;2.发病学或发病机制(pathogenesis)即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和过程,以及各环节的因果关系;3.病理变化或病变(pathological changes or lesions),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有时还阐明由于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称临床病理联系(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4.疾病的转归和结局(results)疾病的结局包括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和死亡3种。,5,绪 论,(三)病理学的范畴病理解剖学(pathology anatomy)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physiology)着重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传统分类,基础病理学、总论病理学、系统病理学:侧重于基础理论; 外科病理学或诊断病理学:侧重于临床病理诊断应用方面。,病理学,6,现在:随着科学技术和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如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免疫学等),在病理学方面出现了不少边缘科学和新的科学分支。 细胞病理学 (cellular pathology).超微病理学 (ultrastractural pathology).免疫病理学 (immuno- pathology).分子病理学 (molecular pathology)、环境病理学 (envirenmental pathology )、遗传病理学 (genetic pathology)定量病理学 (quantitative pathology )时间病理学(time pothoiogy)等。,7,二、基本内容,总论( 普通病理学):研究各种疾病的 General Pathology 共同的基本规律。共性 各论(系统病理学):研究各个器官系统 Systemic Pathology 疾病的特殊规律。个性,8,基础病理学 总论:基本病理过程或基本病理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三章 代偿、适应与修复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五章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酸碱平衡障碍 第六章 缺氧 第七章 炎症 第八章 发热 第九章 肿瘤,二、动物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各论:注重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性。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病理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病理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病理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病理 第十四章 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第十五章 运动系统病理,9,病理学,解剖、 生理、生化 微生物、免疫学等,传染病学 外产科学 内科学 寄生虫病学等,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基础,桥梁,三、动物病理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在医学界,病理学长期以来被喻为“桥梁医学”和“审判医学”,是具有临床性质的基础医学。 可见,病理学作为基础理论,主要任务是认识疾病本质,在医学中的地位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启下,1、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10,基础课,临床课,11,绪 论,2、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 病理诊断是直接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病变特征而 做出的疾病诊断,因而它比临床上的其他诊断如根据病史、 症状和体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诊断,比用超声波,X射线、CT、核磁共振等做出 影象诊断等,都更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可见,病理学作为应用科学,其任务是鉴定疾病及其严 重程度,在医学诊断中的地位有如一部“法典”。国外将 司“法典”的病理医生称之为“doctors doctor”。 在西方医学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最后一句话要由病 理学家来说”。,12,绪 论,四、病理学观察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尸体剖检(autopsy) (二)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histopathologicalslide) (三)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四) 细胞学检查(cytilogy)(五)组织和细胞化学观察(microscopic appearance 镜下变化) (六) 动物实验(experimental with animal),最基本 最重要 最常用,13,(一) 大体观察(gross appearance眼观变化/大体变化), (二) 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tissure or cell culture)(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hitochemistry orcytochemistry)(四)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荧光、免疫酶标 胶体金标记技术(五) 超微结构观察(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六)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七) 图象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八) 分子生物学技术 重组DNA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九)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14,五、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病理学被称为“医学哲学”.所以,我们要用哲学思想来指 导病理学的学习。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对立同一的观点,抓住 疾病过程中矛盾的共性个性及其转化规律.并且要仔细地观察分析 问题,从而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正确认识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的辨证关系“形态是凝固了的功能,功能是流动着的形态”(二)正确认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三)树立运动的、发展的观点 (四)正确认识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绪 论,15,六、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我国: 黄帝内经-周秦时期就有疾病发生和尸体剖检记录。 诸病源候论-隋唐时代巢元方著,记载疾病病因和征候。 洗冤集录-南宋时代宋慈对尸体解剖、伤痕病变、中毒和烧灼有详细记载,是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 医林改错-清朝 王清任著 元亨疗马集-明朝 喻本元、喻本亨著目前,多学科相互深透,出现了超微病理学、分子病 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分之学 科,正向信息病理学迈进,达到亚细胞、分子水平。,16,古希腊(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 体液病理学 18世纪中叶 意大利 莫尔加尼 器官病理学 3.19世纪初 法国 贝尔纳 病理生理学讲义 4.19世纪中叶 德国 魏尔啸 细胞病理学5.19世纪末 俄国 巴甫洛夫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6.1936年 加拿大 塞里 全身性适应综合症学说,国外,周秦时期(公元前771年) 黄帝、歧伯 黄帝内经 隋唐时期 (6世纪)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南宋时期 (11世纪 ) 宋慈 洗冤集录 明朝时期 (15世纪 ) 喻本元、喻本亨 元亨疗马集 清朝时期 (17世纪) 王清任 医林改错,国内,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信息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现代,六、1、病理学的发展简史(总结和比较),17,绪 论 六 2、病理学发展趋势,病理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是在人类探索和认 识自身及动物疾病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寓于医学的发展之中。免疫组化及肉眼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免疫电镜器官病变 组织及病变 细胞超微病变 细胞内大分 组织 细胞 子结构改变宏观微观简单复杂 1、 研究手段、方法和技术快速、准确、精细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大发展2、研究思路上“三结合”多学科融合.渗透大病理,18,病理学发展(Advance in Pathology),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信息病理学,Morgagni (Italian,1682-1771 DC),Virchow (German, 1882-1902 DC),19,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20,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What is disease?,健康(health)是指人(动物)体对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两者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反之,疾病则是指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平衡被打破。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机体与病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疾病过程中出现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以及各种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当患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及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发生改变,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均降低。,21,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复杂反应,其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的规律性。疾病包括以下基本特征: 1.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2.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反应,呈现一定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3.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和转化 4.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变化和一定的因果转化关系 5.疾病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与健康有质的区别。 6.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特别是经济价值降低,这是动物疾病的重要特征。,22,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导致疾病发生的所有 因素,包括原因和条件(诱因)及其作用规律的 科学。即研究疾病因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病因( disease cause)是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 的致病因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疾病的发生经常是由于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就每一具体的疾病来说,外因与内因的主导意义又可以不同。,23,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一疾病发生的外因 1.生物性因素 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是动物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2.机械性因素 指来自于体内外的一切机械性因素。如锐器或钝器撞击,爆炸波的冲击,体内的肿瘤.异物.结石.脓肿 3.物理性因素 包括高温.低温.电流.光.电离辐射.大气压等 4.化学性因素 常见有无机毒物如酸碱重金属盐等;有机毒物如氯仿乙醚氰化物有机磷等;生物毒如蛇毒尸毒等;军用毒物如双光气芥子气等。 5.营养性因素 包括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物质如氧水等,各种营养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和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等缺乏时,均可成为疾病发生的 原因。另外,有些物质如氯化钠氟.硒等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24,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二疾病发生的内因 1. 机体防御机能降低屏障机能 吞噬及杀菌作用 解毒机能 排除机能 2.机体反应性的改变 机体反应性不同,其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和感受性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种属反应性 品种或品系反应性 个体反应性 年龄反应性 性别 3.机体免疫特性的改变 包括免疫机能障碍如抗体生成不足细胞免疫缺陷等和免疫反应异常。 4.遗传因素 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如 遗传性代谢病,遗传性畸形等。 5. 心理因素 (主要指人),25,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三影响疾病发生的条件1.自然条件 包括季节气候温度.地理位置等. 虽不能直接引发疾病,但影响疾病的发生. 如夏季多发消化系统疾病;冬季多发呼吸系统疾病。 2.社会条件 包括社会制度政策管理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等,对人及动物健康和疫病流行均具有重要影响。,26,第三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病学概论),发病学(pathogenesis)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即探讨疾病过程是怎样发生、如何发展、最终结局即转归如何的科学。,27,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三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病学概论),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和转化 损伤与抗损伤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构成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疾病中损伤与抗损伤作用常常同时出现,不断变化。2.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规律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即由原始病因引起的后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这种因果交替的过程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3.发病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复杂反应,这种反应可表现为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又可表现为局部的病理变化,任何局部病理变化都是整体疾患的一定组成,即受整体影响,又影响整体,二者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28,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三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体液机制 神经机制和体液机制是密切联系的,在很多疾病中存在体液调节紊乱,这主要是通过内分泌激素起作用的,而内分泌腺的功能活动是受神经机制调节的。2.细胞机制 致病因素作用机体后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从而引起细胞的自稳调节紊乱。3. 分子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使人们对疾病时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以及对疾病本质认识进入新阶段。,29,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一、疾病的经过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过程,称为病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 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一) 潜伏期又称隐蔽期: 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时起到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出 现时为止的这一段时期。(二)前驱期或先兆期:从疾病出现最初症状,到主要 症状开始暴露这一时期.(三)临床经过期又称症状明显期: 这是指紧接前驱期之后,疾病的主要或典型症状已充分表现出来的阶段。(四)终结期又称转归期: 这是指疾病的结束阶段。在转归期中,有时疾病结束的很快,症状在几小时到一昼夜之内迅速消失,称为“骤退”;有时则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渐消失,称为“缓退”。在疾病经过中,症状和机能障碍加剧,称为“疾病的恶化”,减弱或消失称为“减轻”。,30,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二、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一般可分为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和死亡三类。(一) 完全康复(痊愈):当致病因素作用停止或消失后,机体的机能恢复正常,损伤的组织也修补康复,疾病症状全部消除,病理性调节为生理性调节所取代,畜禽的生产能力也恢复正常,此称为“完全痊愈” (二)不完全康复:患畜的主要症状虽然消除,但受损器官的机能和形态结构未完全恢复,甚至遗留有疾病的某些残迹或持久性的变化(后遗症),称为“不完全痊愈”。“病理状态”。 “再发” (三)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即生命的终结。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损伤作用过强,机体的调节机能不足,不能适应生存条件的要求,其抵抗能力已告耗竭,动物不能继续生存,便可发生死亡。,31,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死亡的分类:1、按引起死亡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1) 自然死亡:自然死亡是由于机体衰老所致,这种死亡实际上极为罕见. (2)病理死亡:病理死亡是因疾病或暴力引起的死亡,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和动物。病理死亡的原因可由于重要生命器官(脑、心、肝肺)的严重而且不可恢复性损害,慢性消耗性基本疾病(结核、恶性肿瘤等)引起机体极度衰竭(称为恶病质),或由于失血、休克、窒息、中毒引起器官组织功能失调所致。2、根据死亡的进程不同,机体的死亡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濒死期(2)临床死亡期(3)生物学死亡期,32,2、根据死亡的进程不同,机体的死亡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1)频死期(临终状态)一般情况下,机体在死亡前有一个濒死阶段(期),此时患者只是垂死,并未死亡,故称为临终状态。这时,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各种相应的功能均明显减弱.其特征是:机体的一切重要机能活动失调。如呼吸时断时续,或出现病理性呼吸,心脏活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感觉消失,括约肌驰缓致使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体温下降等.临终状态的持续时间因病而异。凡是事先没有任何症状或先兆突然发生的死亡,即无明显的频死期,称为“急死”或“骤死”、“猝死”。一般慢性疾病的死亡多是逐渐发生的,称为“渐死”。,33,2、根据死亡的进程不同,机体的死亡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2)临床死亡期: 特征: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临床死亡是可逆的。在它发生之后的一个极短暂时间内,脑组织尚未遭受到不可逆的破坏,组织细胞还保持着最低水平的代谢,此时,若采取急救方法有复活的可能。过去认为此期只有68分钟。我国已有成功抢救心脏停止跳动15分钟以上的病人的不少实例。在人医,除非在人工呼吸等一切抢救措施确已无效后,才可宣布死亡。,34,2、根据死亡的进程不同,机体的死亡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3)生物学死亡期(真死): 特征: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此时大脑皮层、各系统器官的组织细胞功能和代谢均完全停止。 并逐渐表现出死症:尸冷、尸僵、尸斑和尸体腐败。 尸冷由于物质代谢停止,体温下降至与周围环境相同。 尸僵是死后肌肉组织收缩变硬的现象。一般在死后16小时开始出现,在3648小时消失。 尸斑动物死后,血液坠积于身体的下垂部位,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使该处皮下出现紫红色或紫蓝色斑块。尸斑的位置与分布因死亡时尸体的体位而不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