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改革现代化发展意见.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133776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局改革现代化发展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局改革现代化发展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局改革现代化发展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局改革现代化发展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为办学方向,以统筹兼顾搞建设,求真务实重管理,聚精会神抓质量为工作思路,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创新,扩大优质资源,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具有永吉特色的现代化教育管理和运行体系,进一步促进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各类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各项改革,构建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要,各类教育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发展协调,效益较高的现代化教育格局.力争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教育综合实力保持地区乃至全省上游水平,争创全省教育强县.2,具体目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通过小学附设学前班,深化国办园体制改革和大力扶持民办幼儿教育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到XX年,力争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9.5%.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在经费保障,师资配备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巩固扩大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到XX年,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都达到100%,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毕业率分别达到98%和97%.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高中教育品牌,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到XX年,高中阶段(含职业高中)教育入学率达到90%.突出发展职业与成人教育.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一个省级,三个市级骨干专业,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扩大办学规模,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到XX年,力争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2.构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农村初职班为基础,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同步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调整学校布局,实现民族教育一体化,进一步巩固提高民族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特殊教育惠及程度,力争残疾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8.5%和99%以上.保持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地区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正确引导民办学校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实现规范化.到XX年,基本形成布局科学,规模合理,质量较高的具有永吉特色的民办教育格局.三,工作任务1,调整教育结构,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根据县城东扩和三化统筹发展战略需要,扩大口前镇第二小学,开发区中心校办学规模,新建一所劳动实践总校.根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中新吉林食品区的需要,在岔路河镇移址新建职业高中,恢复永吉二中完中建制,新建两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2,坚持两手抓,努力办好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抓好公办幼儿园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村级幼儿园,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办园条件优质,入园机会基本均等的学前教育.到XX年,力争所有公办园达到市级达标园标准,再有1所民办幼儿园达到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3,突出重点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招聘特岗教师和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均衡师资配置.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按学区入学,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分班,强化高中招生指标调控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深入开展送课下乡,蹲点教研,邻校共研等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到XX年,全县义务教育中小学全面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4,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能力.三所高中在省级示范校和省级重点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发展实力,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出实验高中的教学质量品牌,永吉朝一中语言教学品牌和永吉四中以国防教育为主的特色教育品牌.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逐步与国际现代化教育接轨,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5,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全力打造幼师,焊接,汽修,机加四个骨干专业.围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结合钼矿万吨技改和中新吉林食品园区等项目,走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工学交替之路,适时开设农机,畜牧兽医,食品加工等专业,通过盘活固定资产,引企业进校园和顶岗实习等办法,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加强骨干专业教师培养,以每年3%的比例有计划地逐步扩大双师型教师数量,到XX年,确保每个专业都有46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6,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增强服务经济能力.建立起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实用型,开放型成人文化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全面提高农民,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等成人文化素质和实用技术技能水平.依托职教中心,继续开展阳光工程,温暖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就业工程等短期培训;依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围绕种植,养殖,防疫等涉农项目,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积极服务三农.7,扩大优质资源,支持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根据生源变化调整民族学校结构,探索民族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体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民族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配齐康复和教学需求的各类设施和专业教师,提高随班就读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8,加强监督指导,提高民办教育质量.严格审批制度,着力构建民办教育科学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管理办法,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积极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自主自律,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具有现代化教育功能的民办学校.9,强化继续教育,提高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制定实施永吉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发展规划,完成新一轮校长全员培训.全面启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名校长个性化培养计划,采取多元培训方式,努力打造一批教育家型名校长.构建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建立名优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到XX年,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专业学历合格率达到80%,小学专科,初中本科和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8%,90%和30%,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分别达到60人,200人,500人.10,深化教学科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实验工作,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际交流等教研方式,促进全县学校学科建设整体,均衡发展.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有效教研与有效教学活动,以增效促减负,建设高效课堂.树立科学的教育科研理念,紧紧围绕立足实效研究,突出学校特色的主题,加强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检查,指导,结题验收等工作,确保每校至少有一项市级以上重点课题,打造一批科研兴校的科研典型.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探索德育自主管理模式,切实把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贯穿于德育全过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倡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强化对学生课余活动和生活的引导与管理,推进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2+1项文体类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审美素质.深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力争构建全县学校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格局,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2,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县学校校舍达到抗震标准.适时完成校舍新建和维修改造任务,全县中心中小学以上学校楼房化比例达到95%,村级小学暖气化比例达到100%.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完善普通高中八室两馆三系统,义务教育学校七室一馆(室)一场两系统,村级小学四室一库建设.全县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率达到100%.卫生,音,体,美器材配备率达到95%,计算机配备达到高中8人1台,初中10人1台,小学18人1台标准.全县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按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配备图书,生均藏书小学不少于20册,初中不少于30册.四,保障措施1,坚持优先发展.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深化教育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补充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改革教师评聘制度和分配制度.2,推进依法治教.不断完善教育行政决策和学校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正确有效行使学校自主办学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创新特色普法形式.全面构建规避教育风险管理体系,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3,加强行风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招生阳光工程,遏制各类违规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弘扬优秀师德风尚,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升全系统行风建设水平.4,确保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与安全预警机制,全面实行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全力做好学校校园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安全教育,适时开展安全应急演练,着力创建平安校园.妥善解决教育信访问题,切实维护教育安全稳定.5,强化监督指导.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履行岗位职务问责制,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量监测督导制度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加大财政,审计,教育等部门对教育经费监管力度,严格经费管理和使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及时做好信息发布,主动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