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概述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3153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36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概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概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概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刘万伦教授简介,刘万伦,安徽省合肥市人。现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和基础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19841988,安徽师大教育系,学士学位;19931994,华东师大教育系,助教进修;19972000,北师大发展心理所,硕士学位;20022003 ,南京师大教科院,国内访学;20042007,辽宁师大教育学院,博士学位。 1989年助教;1993年讲师;1998年副教授;2005年教授 近五年来承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在省级、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20余篇,主编教材1部。 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与认知发展。,3,第一讲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导言,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概念 (一)关于心理发展的概念 什么是发展? 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包括那些内容? 心理发展是指人的心理发展吗? 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心理发展吗? 心理是怎样发展的?,4,1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这是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一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包括人类社会心理的形成与演进和个体心理的发展,这是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 人类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的心理、社会性的心理、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个体心理发展:从过程方面看,指从出生到死亡整个心理的变化过程;从内容方面看,包括认知发展和个性社会性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 霍尔的复演说:个体的心理发展或多或少地复演了种系进化的历史。,5,2认知发展与个性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包括认知结构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的变化。在具体内容上,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个性社会性发展包括人格发展、道德发展、社会性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6,3人生全程发展,人生全程发展观 人生全程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的发展是整个生命的发展; (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4)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 (5)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 人生全程发展的历程 包括胎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9个阶段。,7,4个体心理发展特征,个体心理发展具有: 连续性与阶段性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8,(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概念,青少年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生理发展方面,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心理发展方面,处于半儿童半成人的矛盾时期,称心理断乳期。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包括: 1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2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9,二、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课对教育的意义,(一)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对教育的意义 (二)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对教育的意义,10,案例分析一,武爱东是一位刚上初一的男生。在一次班主任的课上,他带到教室里的一只青蛙从书包里逃了出来,引起同学们的一阵骚动。班主任程发老师是一位有两年教龄的年轻教师,他对于武爱东的违纪行为非常生气,于是很严厉地批评了武爱东,并要求他下次不准把青蛙带到教室里来。过了两天,武爱东将一只麻雀带到班里来和同学们一起玩,又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可是后来,武爱东还是三天两头地将一些小动物带到学校里来玩,蜻蜓、蚂蚱、田鼠、甲虫,等等,许许多多,有一次,他竟然将一条蚯蚓放到老师的讲台上。程发老师多次批评了他,但是,他的批评显得似乎不起作用,武爱东也成为班主任和班里同学公认的“皮大王”。就这样,一年总算熬过去了。武爱东也照例升到了初二。,11,到了初二,班里换了一个班主任,叫秦爱雪。秦老师是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女教师。开学初,武爱东有点儿担心,他想新来的老师会“烧三把火”,会给像他这样的调皮学生一个“下马威”。可是,一周过去了,秦老师并没有找他麻烦。武爱东猜想:秦老师是不是想先抓住我的把柄再治我?于是,他暂时有所收敛,以观察秦老师的反应。又一周过去了,一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秦老师把武爱东叫到办公室去,武爱东想秦老师终于要对付他了。可是,到了办公室后,秦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坐下,并微笑地问他:“你是不是喜欢动物?”秦老师的这一招出乎武爱东的预料,武爱东不知秦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点儿不知如何应对,低着头,没有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点了点头。秦老师接着说:“我们班准备成立一个动物兴趣小组,就请你来当这个小组的组长吧。”一个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皮大王”竟然可以当“头儿”,武爱东感觉到有点儿不知所措了,但是看到秦老师脸上那真诚的表情,武爱东还是欣然答应了。,12,此后,在课外活动时间,武爱东带领班里几个热爱动物的同学一起到学校周围的田间地头去采集动物标本。在抓小动物这方面,他可是个行家。他和同学们一起采集了许多动物标本。秦老师引导他们将这些动物分类,贴上标签。这可难倒了武爱东,因为像蚂蚱、蝗虫、蚯蚓等许多字他都不会写。秦老师因势利导,教育他要学好各门功课,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指导他如何查字典,如何去图书馆和网上查阅有关动物的习性、特征等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武爱东可真是大开眼界,了解了许多动物的特性。从此,他对学校开设的功课也逐渐产生了兴趣,各科的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到这一学年结束时,他的成绩竟然超过班级的平均分。同学们也不再叫他“皮大王”了。到初三毕业前,他写的研究性论文“蚯蚓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还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论文大赛的三等奖呢。,13,案例分析二,刘老师教初一的政治课程,他在处理小张同学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时遇到了麻烦。今天上课时,小张叠了个纸飞机,他趁刘老师板书的时候,把飞机扔向空中,引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刘老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14,处理的要求或目标,对于小张同学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正确处理这件事,使得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使得小张同学(甚至包括全班同学)能受到教育,使得下次上课时不再出现类似的状况。,15,可能的处理办法(1),刘老师在处理小张的不良行为时,可能会思考一些方法,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 第一种方法是训斥小张,并指出如果再犯类似错误,就让他到教室外面站着。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惩罚可以抑制行为。刘老师认为,训斥和不让小张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听课,都是对小张的惩罚,而小张为了避免惩罚可能会规范自己的行为。,16,可能的处理办法(2),第二种方法是忽视小张的行为。如果小张仍纸飞机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关注,那么,老师的训斥恰恰满足了他的愿望,关注可能是对小张的一种奖赏,而忽视他的行为就意味着剥夺对他的奖赏。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之后没有强化,就不会增加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刘老师认为,如果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那么,他就会觉得没有意思,下次他也就不再表现该行为了。,17,可能的处理办法(3),第三种方法是让小张去办公室呆着。因为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惩罚。刘老师认为,学生都害怕去办公室,让小张去办公室,也会抑制他的不良行为,而且会剥夺同学们对他的关注(外在支持)。,18,可能的处理办法(4),第四种是说服教育。指出小张的行为违反了课堂纪律,对老师的教学进程和同学们的听课造成干扰,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产生积极影响,是严重错误的。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到其认知观念的影响,只有改变一个人错误的认知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不良行为。刘老师认为,通过说服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改变自己错误的认知结构,进而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19,可能的处理办法(5),第五种方法是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组织全班对该事件进行讨论。小张同学的行为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说明全班同学对此都予以关注了,也需要借此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同学已经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已处于自律阶段,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 根据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儿童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的,同伴关系和合作学习对儿童发展影响很大。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初一学生处于少年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问题,讨论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刘老师认为,结合政治课组织同学对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的讨论,有助于同学们对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认识,有助于同学之间互动、沟通,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明确表达对小张同学的行为不予支持,有助于利用同伴力量制约小张的不良行为,也有利于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规范行为的教育。,20,可能的处理办法(6),第六种方法是表扬小张同学飞机叠得好,借机教育他要制作一架真飞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激发小张内在的学习动机。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成功能激发更强的动机,增强一个人自我效能感,能支持一个人去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如果学习内容符合个人的需要,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助于人格的发展、个人的成长,那么这种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 根据迁移理论,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也包括情感态度的迁移。 刘老师认为,表扬小张同学纸飞机叠得好,激发他的手工操作热情,然后因势利导,让小张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实现自己理想的重要性,使得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并自觉地将对手工活动的热情迁移到学习上来,从而能将注意力集中课堂上来。,21,对以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的评价,行为主义理论家通过大量研究证明,惩罚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这里有一条主要的线索,就是当小张同学表现出捣乱行为时,同学们在哄笑,这线索提示,小张同学可能在寻求同学们的关注。如果刘老师批评他,可能会增加同学们的哄笑和对小张的关注,而这时的批评其实是对小张同学的奖赏。如果学生的捣乱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那么忽视其捣乱行为也许是有效的。然而,这个例子中,小张同学不是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而主要是为了引起同学们对他的关注,据此,让小张同学到办公室呆着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同学们对他的关注。但是,如果小张同学本来就不想学习,也不想在教室里呆着,可能认为去办公室比在教室里更好受一些,那么,让小张同学去办公室似乎没有多少效果。,22,问题的关键可能是要小张同学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危害,那么,说服教育能够让小张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和危害,从而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但是如果小张同学本来就知道自己行为的错误和危害,那么这种说服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很小。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同伴关系比师生关系更重要,学生更看重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小张同学的捣乱行为是为了引起全班同学的关注似乎也说明这点。因而,组织全班同学对小张同学的捣乱行为进行讨论,指出这种行为对课堂教学、同学听课、老师讲课等的危害,比老师单纯的说服教育更有力,效果会更好。但是这种方法未必能跟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吻合,而且让全班同学来批评他可能会严重伤害其自尊心。而以上这些措施可能都是治标不治本,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把小张同学的心思拉到学习上来,让他对学习感兴趣,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激发小张同学内在的需要和求知欲,通过发现其“闪光点”,加以引导和迁移,也许会激发他对学习的热情。,23,小结,其实,每一种理论都有其优势和缺陷,任何一种处理方法都不可能很完美。刘老师所思考的几种应对措施可能有效,也可能都无效。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就是小张同学为什么会表现出捣乱行为?其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才能对症下药,所采取的措施才是有效的。然而,由于刘老师掌握了多种能够解释小张同学不良行为的理论,也知道多种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每一种理论及策略的适用性,因而,刘老师就能够根据他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一种应对策略,然后观察其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再尝试其它措施,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而且这也能够使刘老师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帮助。 由此可见,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有助于你了解各种发展理论和学习理论,使你成为一名有意识的教师,当你遇到问题时,知道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好。,24,成为有意识的教师,何谓有意识的教师?一般来说,有意识的教师(1)会了解学生的需要,会不断地思考学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以及不断地思考怎样做才能促成学生达成这一目标;有意识的教师(2)通常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地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学的批判性思维,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有意识的教师(3)通常具有较强的教学效能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效果有着积极的评价,因而在遇到困难时会付出持续的努力,竭尽全力地促使学生实现既定的目标;,25,同时,有意识的教师(4)还具备集体效能感,具有合作精神,当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会寻求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帮助,相信通过多方合作能够取得成功;为了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意识的教师(5)有时也会尝试采取各种策略来解决教学问题,然后观察其教学效果,不断加以改进;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有意识的教师(6)会不断地学习,除了学习他们所教的学科知识以外,他们还学习大量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了解知识的学习与迁移、问题解决能力等规律,并且还要了解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26,有意识教师会这样做,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让一个学生上黑板费力地解一道题,而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却无所事事;有些中学教师会花费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来检查家庭作业和当堂作业,而只用很少的时间来教学。 这些老师也许在其他方面很出色,但是他们却往往忽视了教学目标和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式。而有意识的教师会经常地反问自己: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儿童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怎样?课程的每一部分是否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课堂里的每一分钟?学生对教学活动方式喜欢吗?,27,一个有意识教师在让一个学生上黑板解题时,会要求其他同学一起解这道题,然后大家来比较和评价解题的答案是否正确以及解题的思路、步骤、策略是否最简洁。 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应该尽快给出家庭作业的答案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了解有多少人的答案是正确的,然后针对大部分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讲解或重新教学与再练习。 一个有意识的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大量的活动和作业以及各种材料来保证学生实现所有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到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发展)和情感目标等。,28,(三)成为会学习的学生,会学习不仅仅指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会学习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 (1)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 (2)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已有经验、技能和能力,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3)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9,(1)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要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只有愿学、想学、有目的的学、带着任务去学、带着一定压力去学,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耶可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如果一个人不想学、不愿学、无目的地学,自然学不好。,30,其实,学习心理学家都强调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学习理论强调不同类型的动机。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学习动机,强调强化对学习的作用;而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更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Rogers)提倡“有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即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内容对于其个人发展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学习。,31,可见,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动机就会很强,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学科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充分认识到它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于教师教学和自身发展的价值,才能产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强烈动机,才会努力去学习,才能学好。,32,(2)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新知识,仅有学习动机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学习落到实处,动机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下面将从一般意义上阐明学习中应该注意的方法和策略。,33,学与习相结合,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获取直接经验,二是通过读书、观察他人获取间接经验。 在古代,学与习是两种独立的学习过程或方式。学是学习书本知识、学习他人的经验,主要是获取间接经验;习是通过实习和练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技能的过程。 对于“学”,古代就强调“博学”与“乐学”;对于“习”,古代也强调“温习”与“练习”。习的本来意思是练习,礼记月令中记载:“鹰乃学习”,这里的“习”是小鹰学飞的样子,即通过练习掌握飞翔的技能。,34,古人强调学与习相结合。论语学而开篇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里的“习”主要是温习,也有练习的意思,这也说明孔子强调学与习相结合。 学记中也有强调学与习相结合的论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里的“操缦、博依、杂服”都是练习,即通过练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 对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也强调要博学与乐学。,35,学与思相结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如果只是诵读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惑无所得。孟子也强调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思考,就会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进行认知加工,从而积累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倡“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即在对学习材料的内容意义理解的基础上的学习,其实是强调学与思相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积极思维,学习者能建构和生成新的知识。 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也必须将学与思相结合,通过分析与比较,可以明辨各家之说之优劣;通过抽象,可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通过综合与概括,可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可以有所新发现。,36,学与创相结合,大学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上,还应该通过学习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设计、新方法,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要求在掌握已有的理论、规则、实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反复研究,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新的设计,发现新的规则。所谓研究性学习,即是如此。 大学的学习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有批判精神,不满足于现状,要有探索精神,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手段,这样才会有额外的收获。,37,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学会学习离不开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使用。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心理学家麦基奇(Mckeachie)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 复述、精加工和组织学习材料等认知策略有利于我们记住所学的内容;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估,可以保证学习过程是有效的;加强对时间、精力、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等,都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尽管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不尽相同,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总比不运用学习策略的效果要好。,38,(3)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还需要学习者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语说得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不坚持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这就需要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天天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 坚持天天学习、有计划地学习,就会学有所得,满足求知欲,获得成就感,从而“乐在其中”。于是,学习变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变成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使学习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这也是“会学习”的最高境界。,39,优秀学生的特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优秀的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优秀学生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获取知识,并能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估;优秀的学生相信智力可以增长,他们看重的是对学习材料的真正掌握,而不是表现良好以取悦教师或者得高分,即他们持“掌握取向”而不是“表现取向”;优秀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在学校取得成功;优秀学生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对自己获得学业成功的能力抱有很高的期望;具有坚持不懈完成任务的意志;优秀学生能对自己及自己的行为负责;优秀学生懂得延迟满足,能在没有即时回报的情况下,为将来实现目标而坚持完成任务。,40,(四)成为专家型教师,所谓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相对于新教师来说的,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有三个特点: 第一,专家水平的知识。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更多的策略和技巧,他们比新教师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第二,高效。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第三,创造性的洞察力。专家型教师比新教师更能够创造解决问题的新颖和恰当的方法。,41,专家型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新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优势并不在于记忆和思维技能方面,而在于他们掌握更多的特定领域中的知识和技巧。专家型教师拥有广泛的、组织良好的知识,并在教学中可以随时提取。 这些知识包含三个方面:(1)有关所教学科内容的知识; (2)教育学知识。包括怎样进行教学的一般性知识和有关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3)与教学发生联系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知识。专家型教师要懂得如何与其他教师一起工作,如何争取学校领导、家长的支持等。,42,专家型教师的工作是高效率的,与新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工作是高效率的。 专家型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因为专家型教师把熟练掌握的技巧自动化了,因而可以不用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完成重要的任务。 专家型教师通常在纪律问题真正发生之前就处理掉潜在的问题。当教师觉察到某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就会提到该学生的名字,这样该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课堂,而这个过程几乎没有其他人觉察到。而新手教师往往到捣乱行为出现才会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这时他只有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解决问题。,43,(续),专家型教师在做计划、监督自己的进步、评价自己的表现等方面的自觉性和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新手教师,即专家型教师具有较高的元认知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专家型教师一般不急于立刻解决问题,而先要对问题进行思考,而新手教师可能会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专家型教师更可能监督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以确保其准确性、有效性。,44,专家型教师会找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与新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更可能找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而且这些办法既新颖又恰当。 专家型教师一般不会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去看待问题,而是从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从而找到巧妙的富有洞察力的解决办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专家型教师会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和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对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进行整合,发现单独来看起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两个或几个信息之间的关联。 同时,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善于观察和类比,尤其是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和比较陌生的事物之间运用类比。这种能力使得他们总能够发现有洞察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45,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成为专家型教师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需要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的不断练习、反思和再学习。 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经过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这几个过程。,46,三、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与安排,(一)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 3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教育 4青少年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二)学习安排 28周上课,第9周复习,第10周考试。,47,参考文献,1 伍新春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姚本先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特里萨M麦克德维特、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著,李琪等人译,林崇德、沃建中审校,儿童发展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5 托马斯费兹科、约翰麦克卢尔著,吴庆麟等译,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 卡尔西格曼、伊丽莎白瑞德尔著,陈英和审译,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 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 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朱智贤、林崇德著,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8,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心理发展这一概念? 2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3理解学习青少年发展与教育这门课的意义。 4怎么才是会学习?如何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5何谓专家型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