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灸法拔罐法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12700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灸法灸法拔罐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刺灸法灸法拔罐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刺灸法灸法拔罐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 灸 法,一、灸 法 的 概 念 二、灸 法 的 作 用 三、灸 法 的 种 类 艾 柱 灸 温 针 灸 艾 卷 灸 温针器灸 其他灸法 四、施灸的注意事项,第二节 灸 法,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概念: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借其温热、药物作用于经络腧穴,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经络功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方法。,一、灸法的概念,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火芮。”,适应症:临床上治疗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二、灸法的作用及适应症,(一)温经散寒,(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灸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艾叶为 一种中药,有温经气,逐寒湿的功效,故温热与药物相结合,加强了温经散寒的作用。适应症:临床上多用于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痰饮等。,(三)消淤散结,灵枢刺节真邪:“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适应症:临床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癭瘤等。,(四)防病保健,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灸法温补阳气,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并使人精力充沛、健康长寿。常用于灸法的保健腧穴还有足三里、三阴交、膏肓、脾俞、肾俞等。,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 温灸器灸,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 隔盐灸 隔蒜灸 隔附子饼灸,悬 灸,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实按灸,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三、灸法的分类和操作,艾 灸,其它灸法,灯火灸,天 灸,蒜泥灸 细辛灸 天南星灸,常用灸法,(一) 艾 炷 灸,艾炷灸:是将艾绒作成圆锥形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在腧穴皮肤上施灸;间接灸:在腧穴皮肤上加垫药物后再放艾炷施灸艾炷灸每燃烧一个艾炷叫做灸一壮。,分大、中、小三种,方法:在腧穴皮肤涂凡士林,将麦粒大小的艾炷放置腧穴上施灸,至患者略感灼痛即移去或按灭艾炷,灸37壮,以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适应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 瘢痕灸(化脓灸),方法:在腧穴皮肤涂上大蒜液,放置艾炷点燃施灸,燃尽后方可换炷,每换一壮即涂大蒜液一次,可灸79壮。,处理:灸后在腧穴敷上灸疮膏药(淡水膏),大约1周化脓,化脓后每日换膏药一次,保持局部清洁,45天左右愈合,留有疤痕。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炎、瘰疠等。注意: 灸疮化脓期间局部注意清洁,避免感染,操作: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度0.20.3cm的薄片,用针在中间刺数孔便于热力传导,把姜片置于腧穴上,再在上面放置蚕豆大或黄豆大的艾炷,点燃施灸至感到灼热时,换炷再灸一般可灸510壮,至腧穴皮肤潮红湿润为度,隔姜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生姜功效:具有解表散寒、温中行气的功效隔姜灸适应症:外感风寒和脾胃虚寒的呕吐、胃脘痛、腹痛、泄泻以及风湿痹痛等病症。, 隔蒜灸,操作:把大蒜切成厚度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刺数孔,上置艾炷后,置于腧穴或患处,点燃至感到灼热时,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功效:消肿散结、拔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证。,铺灸法(长蛇灸),概念:是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兪穴铺敷蒜泥一层的铺灸法,又叫长蛇灸。适应症: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隔盐灸,操作:在神阙穴上填满细食盐,上置艾炷施灸,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功效: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中风脱证等。一般不拘壮数,灸至汗止脉起、四肢温暖为止。,(4)隔附子饼灸,方法:附子研细末,黄酒调和做成饼,直径23cm,厚度0.50.8cm,中间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功效: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本法常用于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遗精或外科阴疽、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概念: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二)艾卷灸(悬灸、实按灸),分类:,悬 灸,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实按灸,温 针 灸,1、悬灸,概念:悬灸是将艾条悬于腧穴皮肤上方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艾条点燃端不接触皮肤。 按操作方法分类,雀啄灸,回旋灸,温和灸, 温和灸,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施灸,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约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适应症:一切虚寒证、肾虚腰痛、胃痛、虚寒性痛经、纠正胎位、崩漏和保健灸等。, 雀啄灸,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施灸,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穴位皮肤的距离不固定,象雀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施灸适应症:临床多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急症抢救、肩周炎等。, 回旋灸,操作: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3cm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适应症: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证、神经麻木和广泛性皮肤病等,2、实按灸,操作:在所灸的穴位上,覆盖10层棉纸或57层棉布,再将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重新点燃,如此反覆施灸510次。适应症:风寒湿痹、痿症、腹痛及泄泻等症。,太乙神针(通用方):艾绒100g、硫黄6g,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g组成。雷火神针(针灸大成):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麝香少许,艾绒60g组成。,(三)温针灸,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于适当深度,针柄上置长约1.5cm的艾卷(或艾绒)点燃施灸;只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适应症:既要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腰背痛、关节冷痛等疾病注意:防止灰烬脱落烧伤皮肤。,(四)温灸器灸,概念:温灸器是一种常用施灸的器具,临床常用的是温灸盒、温灸筒。操作: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盒或温灸筒里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盒、温灸筒放在施灸部位1520min即可。适用于:灸治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疾病。,五、热敏灸,腧穴热敏化悬灸简称热敏灸,指在疾病状态下,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非局部和或表面的热感,甚至非热感(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这里的“敏”有两种含义,一是施敏部位的敏,表现为热感的空间增大或性质转变;二是靶器官的敏,表现为产生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1、热敏化的特点,1.1热敏化的热传导特点 1.1.1透热,灸热从经穴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出现概率为60% 1.1.2扩热,灸热以施救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出现概率为75% 1.1.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出现概率为65%。 1.1.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甚热,出现概率为25%,1.1.5表面不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甚热,出现概率为35% 1.1.6非热觉,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独立出现概率约10%,相兼出现概率约60%,2、热敏化在人群中的表现差异,健康人群热敏化出现率5%,而对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二十余种病的探查,热敏点出现率70%,疾病痊愈后热敏化率下降至10%左右。,3、热敏化出现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陈日新等曾以30例背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体表共查出热敏化腧穴121个,与经穴定位重合率为48.76%,4、热敏化腧穴具有其自身分布规律,初步研究了20种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规律,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便秘在次髎,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5、气至而有效,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循经感传,出现率达95%,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灸法。,(五)其他灸法,概念:又称非艾条灸,是指以艾绒以外的物品作为施灸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灯火灸天 灸,蒜 泥 灸,细 辛 灸,天南星灸,白芥子灸,1、灯火灸,概念:又称灯草焠、灯草灸、油埝灸,也称神灯灸,是民间沿用已久的简便灸法。操作方法:取1015灯心草,蘸麻油浸渍入34,点燃后对准腧穴(如角孙、长强等),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一次。适应症:灯火灸用于小儿痄腮、喉蛾、吐泻、麻疹、惊风等病症。,2、天灸,概念: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一种不用火的灸法。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贴后腧穴皮肤出现红晕,感到温热犹如施灸,甚至局部皮肤可起泡。用于天灸的药物有单味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天南星、大蒜等,也有复方制剂如复方白芥子等。,(1)蒜泥灸,操作: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g贴敷于穴位上,敷灸13h,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起泡为度。治疗: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等,敷合谷穴治疗扁桃体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2)细辛灸,操作: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醋少许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外覆油纸,胶布固定。治疗:如敷涌泉穴或神阙穴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等。,(3)天南星灸,操作: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加生姜汁少许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外覆油纸,胶布固定。治疗:如敷于颊车、颧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4)白芥子灸,操作:取白芥子适量,研为细末,用水调和成糊状,敷于腧穴或患处,外覆油纸,胶布固定。治疗:一般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口眼喎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证。,三、施灸的注意事项,千金要方:“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一)施灸的先后顺序,(二)施灸的补泻方法,艾灸的补泻,始载于内经。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灵枢背兪“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待火灭也。针灸大成:“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三)施灸的禁忌,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疤痕。关节活动部位亦不宜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宜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2、空腹、过饱、极度疲劳等患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四)灸后的处理,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1个月内慎做重体力劳动;疮面局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第三节 拔罐法,概念:拔罐法又名吸筒、吸杯,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本草纲目拾遗:“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一、罐的种类,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且不易损坏,适于药煮,临床多有采用。,(一)竹罐,(二)陶 罐,特点:吸力大,但质 地较重,容易摔坏。,(三)玻璃罐,优点: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临床应用较广泛。,(四)抽气罐,分类: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二、拔罐的方法,(一)火罐法,概念: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在皮肤上。,操作: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 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叩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优点: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最常用的方法注意:点燃的乙醇棉球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1、闪火法,2、投火法,操作: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优点:这种方法吸附力强注意: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很容易烫伤皮肤,故宜在侧面横拔。,3、贴棉法,操作:用棉花一小方块,略浸酒精,压平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用火柴点燃后,将罐迅速扣在选定的部位上,即可拔住。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时,容易烫伤皮肤。,5、滴酒法,操作:在火罐内滴入95的酒精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4、架火法,操作: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如小瓶盖等,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二)煮罐法,一般适于用竹罐。操作: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迭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三)抽气法,操作:将抽气罐紧扣在穴位上,用抽气筒将罐中的空气抽出,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优点: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的拔罐。,注意:以上各种方法,一般留罐1015min,待施术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若罐大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三、拔罐法的应用,操作:又称坐罐法,即拔罐后将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min,然后将罐取下。优点:此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一般疾病均可运用。,(一)留罐法,(二)走罐法,操作:又称推罐法,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罐口要求平滑厚实,先在罐口涂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油,将罐吸拔好后,以手握住罐底,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适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三)闪罐法,操作: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上,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度。适用:肌肉比较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有困难处;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患者也适用此。,(四)留针拔罐法,操作:此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将罐拔上,留置1015min,然后起罐、出针。适用:多用于风湿病。,(五)刺血拔罐法,操作:又称刺络拔罐。即将应拔罐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1015min,适用: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症、丹毒、哮喘、坐骨神经痛等。,(六)药 罐,操作:先在抽气罐内盛一定的药液,常为罐子的1/2左右,常用的如生姜汁、辣椒液、两面针酊、风湿酒等,或根据需要配制,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罐吸附在皮肤上。,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一) 作 用,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二)适应范围,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热、咳嗽、支气管哮喘及其他肺部疾患;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皮肤病:丹毒、痤疮、疮疡初起未溃等;风湿痹痛、落枕、急慢性软组织损伤;,(一)起罐方法,操作:起罐时,用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注意:手法要轻缓,不可强行上提或旋转拔起,以免损伤皮肤,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二)拔罐的注意事项,1、拔罐应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拔罐。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操作时动作必须做到稳、准、轻、快。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如因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应及时处理。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及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