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地震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

上传人:8** 文档编号:51219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地震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地震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地震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局 2018 年工作总结暨 2019 年工作计划2018 年,xx 市地震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震减灾救灾新理念,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创新方法,突出重点,夯实防震减灾基础工作,积极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城乡抗震设防、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宣传 “四大能力”建设,推动我市防震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优良的成绩,荣获省 2018 年市级防震减灾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认真谋划,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2018 年,面对严峻的震情形势,市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切实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和各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和领导指示批示精神。一是健全震情跟踪工作管理体制。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具体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分级负责震情跟踪工作责任制。二是成立震情跟踪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日常领导管理,制定xx 市地震局 2018 年度震情跟踪方案,有效指导开展全年震情监视与跟踪工作。三是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报了 2018 年震情形势,学习传达了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和全省防震减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了 2018 年防震减灾重点工作。四是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报告国务院、省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并请求解决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均作出重要批示。五是承办了 xx三省地震系统对口援 x 工作研讨会,总结 2018 年援 x 工作进展,制定 2019 年对口援 x 计划。二、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监测台站日常管理。全市拥有包括 xx 台 TJ-2 体应变、电磁波、井下测震、xx05 井、霍 x33 井、xx 水氡、xx 测震台等多种观测手段,所辖区域台网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了震情值班工作制度,明确任务和责任,同时加强了对震情值班工作情况的检查抽查,确保工作人员在岗在位,事件处置得当。定期对 x 网中心和各县区微观观测点设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排除隐患和故障,确保了 xx 市数字地震台网平均运行率达 95%以上,保证了各项观测手段的正常运行。严格执行台网中心监测资料和异常信息管理制度,保证观测资料的质量和连续性,保证异常信息的完整、准确,为分析各类震情、异常情况提供详实的资料,确保及时有效地开展震情跟踪和震情会商工作;二是加强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印发关于公布地震监测设施分布地点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强辖区内地震监测设施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今年组织实施二虎山遥测台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确保台站周边环境符合监测要求。同时积极向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汇报,请求协调解决我市遥测台光缆线路铺设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三是按照省地震局要求,严格执行周、月、年会商制度,遇紧急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召开紧急震情会商会。积极组织与金寨、佛子岭专业台站开展月会商交流,加强本地区测震和前兆数据分析工作;积极高效应对 7 月 17 日金安 2.0 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震情速报和紧急会商等工作,分析研判后续震情趋势。四是进一步完善全市群测群防网络。全市共建成各类宏观观测网点 68 个,观测项目涵盖动物、植物、水体等。年初市地震局印发了关于确定全市宏观观测网点人员名单的通知文件,对全市宏观网点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幅度达 30%,并对日常观测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新增网点逐一进行走访检查,确保网点、人员符合要求。落实乡镇、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 138 名,组织举办全市防震减灾助理员培训班,群测群防网络进一步完善。今年市地震局为辖区内 7 个宏观观测网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充分加强对宏观观测网点的可视化管理;五是高度重视地震异常核实工作,今年成功核实金安区双河镇井水异常现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实效;六是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开展“大别山监测预报实验场和郯庐断裂带”探测项目在我市的台址勘选和场地租赁等工作,开展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 xx 分项 xx 子项目的场址复核工作。七是在全省监测预报观测资料质量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钻孔应变仪器观测获市县地震台站第一名,编目(含速报)获第三名。我局承担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市县防震建筑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平台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不断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一是联合住建部门继续推动新建农房和农村危房改造中落实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xx 省农房建设抗震技术规定(试行)等规定。加大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创建活动。10 月份与住建部门联合组织举办全市农村建筑工匠抗震技能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培训班,增加农村民居工匠培训。二是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抗震设防审批,严格按照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暂行)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和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工作;三是积极推进 xx 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实施,市政府批示同意启动,项目纳入 2019 年市财政预算。积极推动舒城县地震小区划项目和金寨县城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实施,指导霍山县地震小区划成果实施应用工作;四是开展辖区内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实监管工作,联合市重点局对市民广场工程和市人民医院河西分院等工程开展现场检查工作。五是市人大牵头开展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四、全面做好各项地震应急保障工作一是重新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三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xx 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区都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同时新编印了 xx 市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发放至市领导、各成员单位及县区地震局;二是积极推动社会救援力量落实,建立地震应急资源社会协作调配机制。与人防办签订物资储备、应急通讯、车辆调配等共享机制,与市内商超龙头企业绿篮子超市签订了物资供应协议;三是有演练有效果,全市中小学按要求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县区均实现常态化。各县区地震局、教育局、医院联合在“5.12”、“9.18”期间开展了近百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应急演练活动;地震人防系统联合开展了以地震为背景的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模拟地震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城市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受损,公共通信设施部分被毁开展综合救援行动;6 月份市地震局、市政府应急办、各县区地震局、xx 市蓝天救援队联合在裕安区独山镇开展地震应急拉练活动,进行了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开设、地震流动监测、地震灾害现场评估、无线通讯器材设备使用、野外 3 公里行军等科目的训练;四是完善升级我市应急避难场所,成功创建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局赴芜湖、马鞍山、蚌埠针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学习。市政府组织召开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协调会,推动我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市财政投资 20 万元的市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市地震局积极申报中央森林公园类应急避难场所获省级评审通过;五是市消防支队作为市应急救援骨干力量注重针对性地救援演练和装备建设,救援能力不断增强。与共青团 xx 市委以市直单位青年为主力,新组建了一支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并组织了培训。市地震局与 xx 蓝天救援队继续合作为救援队配备了总价 2 万余元的破拆装备;六是与人防办资源共享,新建有功能分区完备、应急功能齐全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将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基础数据、技术系统和人防指挥中心融为一体,开展震时震害预测和地震应急指挥,并在“9.18” 当日利用指挥中心开展了演练活动。七是积极参与做好应急管理部召开的全国新闻宣传座谈会会务工作。五、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年初制定xx 市 2018 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六进”活动,在“5.12”、“安全生产月”等期间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5 月 12 日,市地震局联合市民政局、市科协、市人防办、市气象局等单位在万达广场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市政府副市长朱潘杰莅临活动现场指导宣传工作。市地震局赴舒城县高峰乡陶湾村、市妇幼保健院、三道巷社区、先生店乡等多地开展专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安排专项经费,制作准备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印有宣传标语的手提袋、围裙等宣传品,使得防震减灾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三是组织开展“平安中国”防灾宣导公益活动,今年在霍邱、舒城、叶集开展流动电影放映活动,并在学校、社区、培训班上多次播放“平安中国”多媒体影片。积极参加全国防震减灾知识大赛和科普讲解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四是 xx 市地震科普馆正式投入运行,年内接待团体参观批次达 29 批次;五是加强科普示范创建工作,今年成功创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3 所,xx 市地震科普馆成功创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六是创新宣传载体,拓宽网络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防震减灾知识有奖竞答活动”,进一步开辟防震减灾宣传的新阵地。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一)强化领导,打牢组织建设基础1、强化组织建设。一是坚持把党建工作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及时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调整市地震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的通知文件。2、优化党员结构。一是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形成良好用人导向。二是积极开展党员党组织关系清理排查、发展党员工作,打破了五年内未发展党员的空白。三是解决了单位离职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将我局一名离职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到所在地村居委员会支部。(二)多措并举,持续加强理论学习一是制定下发了市地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xx 市地震局 2018 年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二是认真落实党支部集中学习、网上在线学习、干部自主选学等学习制度。(三)不折不扣,积极开展机关党支部建标准化建设一是及时传达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二是安排党务干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切实做到对党务知识及工作流程学深悟透。三是制定了xx 市地震局 2018 年党建工作要点,确保重点任务件件落地、事事落实。(四)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党性观念成立了“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一是以案促教,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巡视巡查反馈问题整改,结合我市“5 27”教师集访事件、叶集弄虚作假等问题,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二是开展现场教育。赴霍山县西镇暴动纪念馆、党风廉政教育中心等接受红色教育。三是组织集中研讨,深刻对照检查。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了整改方向。四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深刻,整改措施务实。(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制约权力到位1、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 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组书记同分管班子成员、分管领导同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执行“三重一大 ”和“五个不直接分管”。明确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形成了“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良性工作机制。(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巡查整改今年,市委第三巡查组对我局进行了巡查,列举问题 11 条,我局立行立改,出台 24 项整改措施,除人员混岗问题外均整改到位。继续深入做好扶贫、效能工作积极推进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精神,坚持深入实地调研村情民情、主动思考和谋划工作、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有序推进帮扶脱贫工作,确保贫困户尽早脱贫,我局定点扶贫村(舒城县高峰乡陶湾村)贫困村 8 户只有 1 户 1 人未脱贫,其他都已脱贫。(二)双拥、保密、政务公开、文明创建、法治宣传、依法行政、计划生育、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全面推进。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各项保密工作制度。及时、准备公开各类政务信息,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为目标,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文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提升了局机关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和机关的文明形象,实现了防震减灾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今年“5.12”、“安全生产月”等时段均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印发市地震局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开展公共服务清单与中介服务清单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履职尽责工作水平。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各项方针政策,计划生育工作合格。坚持开展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八、2019 年工作计划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坚持不懈地推动地震监测预报、城乡抗震设防、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四大能力建设,促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 一、坚持舆论引导,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宣传的实际效果。以防震减灾法、xx 省防震减灾条例为重点,组建地震局防震减灾知识宣讲团队,把防震减灾宣传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和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借助 xx 市地震科普馆的平台, 大力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科普知识。扎实有效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为重点的“六进”活动。特别是加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加强防震减灾阵地建设,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县以及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点)创建活动。 二、坚持震情第一,扎实做好震情跟踪研判工作。建立健全值班制度、会商机制、应急机制等规章制度。加强业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推进智能化台站建设,全面提升 xx 市地震台观测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市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宏观观测网点的检查指导、优化调整和动态管理,加强对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宏观网点观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做好宏观异常核实工作,不断完善异常核实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异常核实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地震台环境整治工作。 三、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提升抗震设防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的重要性,启动 xx 市城区地震活动断层探测项目,2019 年完成项目立项,力争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认真履行建筑物抗震设防的行政审批职责,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开展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宣贯工作,确保建设工程达到法定的抗震设防要求。推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作用,加大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让农民自主自愿参与实施抗震安全民居工程。配合美丽办、住建、国土、发改等部门建立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扶持政策,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农村民居抗震加固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四、坚持常备不懈,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政府“六有”(有应急预案、有应急演练、有物资装备、有应急队伍、有避难场所、有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要求, 扎实做好各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联合规划、重点局、园林、城管等部门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升级改造一批能达到国家标准和发挥实际效益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推动县区标准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断提升地震应急演练的水平和规范程度,推动社区、机关地震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装备库。 五、持续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强化脱贫攻坚目标责任,注重扶贫实效,坚持精准扶贫。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决落实“两个责任”,做好美丽乡村联系点、社区党建联系点共建工作。 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围绕中心工作,继续做好双拥、档案、保密、政务公开、文明创建、法治宣传、依法行政、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会工作。全省教育大会讲话稿今天,全省教育大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我省教育工作,分析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加快推进科教强省战略和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 xx 提供关键支撑。等会,家毫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一、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尤其是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坚守校园阵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课堂科研之中、深入到师生头脑中去;必须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为 xx 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提供关键支撑;必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科技创新、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高技能人才,为 xx 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必须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牢教育现代化的基础。xx 历来就有崇文重教、办学兴学的优良传统,中国四大书院,xx 就有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建国前五大书记中,毛泽东、任弼时就出自长沙一师。正是这种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育的优良传统,造就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盛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致力推动我省从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教育强省的历史性转变。近几年来,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致力建设科教强省,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三个优先”。第一,坚持战略优先。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利长远、强后劲的突出位置来抓紧抓好,明确把科教强省作为“五个强省”的战略导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更加注重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第二,坚持投入优先。建立了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标准,全省教育事业经费五年增长了 40.6%,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比例为 15.78%。同时,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渠道,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第三,坚持政策优先。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方面,出台一批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政策。这次会议还将出台 xx 教育现代化 2035,以及加快推进 xx 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政策。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第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五年来共输送大中专以上人才 326 万,全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0.58 年,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达到238.84 人,比五年前增长了 14.3%。第二,着力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衔接。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尤其是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千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链,组建 36 个职教集团,与 1230 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五年累计输送了 330 多万技能人才。第三,着力提升教育创新力。全省有 3 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 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 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35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建设 45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7 个国家“2011 协同创新中心”,全省高校五年共获专利授权 1.3万件、研发新工艺 1.4 万项,诞生了“天河”超级计算机、“海牛号”深海钻机等创新成果。三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和办学水平。第一,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目前,全省共有学校 2.7万所、在校学生 1350 多万人、专任教师 74.3 万人,分别比五年前增加了 4%、11.3% 和 13.2%。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和布局基本适应需求,每个市州至少设有一所本科院校、一所高职院校,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中职学校。第二,不断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去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1.44 个、4.2 个、3.2 个、0.58 个百分点,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 91.8%。第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素质教育,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健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带动我省相关产业和湘绣、湘瓷、湘菜、湘茶等湘字号品牌创新发展。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实施“双一流”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守住教育公平底线。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89 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五年来 256.6 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了平等就学机会。深入实施“阳光高考”,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取消所有奖励类高考加分项目。第二,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全省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累计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 1456 所,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提高到 65%。改善 1.1 万多所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消除1.8 万个超大班额。开工建设“芙蓉学校”27 所,明年可全部投入使用。尤其是下大力气抓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责任的落实,全省学生溺亡人数今年比上一年大幅下降 48%。第三,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让贫困地区孩子平等接受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帮助他们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三类专项招生计划,3.3 万名贫困地区学生进入本科高校深造。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共帮助 1500 多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超过 200 万的贫困县孩子吃上营养餐、放心餐。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短板。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农村弱、城市挤”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留不住、教不好”的现象仍有发生,中小学教师的学科、年龄、性别结构失衡,高校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总量偏少且引进难、流失大。三是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到实处。考试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办班等现象仍然存在。四是高校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紧密,高质量科研成果不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的崭新局面。一要认真落实“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的要求。在毛泽东同志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指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暨建校六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殷切期望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为 xx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一,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教育部与我省签订了部省共建中南大学、xx 大学和 xx 师范大学的协议,支持 xx师范大学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支持湘潭大学高水平大学和特色学科建设。要抢抓机遇,着力培养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流水平的学科团队,争取更多一流学科、一流专业进入全国、全球前列,夯实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基础。要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坚持内涵发展。第二,要以扎根 xx 大地办学为基础。我省高校既然在 xx 扎根,就要瞄准和解决 xx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思考如何与三湘大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好地融合。要把 xx 红色资源优势与高校人文社会学科优势结合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要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重点。高校规模大房子多,不如办学有特色。广大高校要科学确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性,撤并布点过多、就业困难、缺乏社会需求的专业,集中资源建设一批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争创一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点,提高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第四,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舞台上奋发向上、奋力拼搏、奋进实干、奋勇争先。二要紧紧围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 xx 的愿景。实现新愿景,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第一,要服务打造内陆创新高地。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前沿,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实验资源等优势,瞄准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难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进行研发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要围绕市场需求、围绕产业链来打造创新链,积极主动与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健全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打通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隔断”。要在人才培养上下苦功,把创新思维培育、创新素质提升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注重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支持南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传承和保护千年历史文脉,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聚焦重大项目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打造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第二,要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设计大师、工艺大师,培养能工巧匠。要健全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到 2022 年,培育一大批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建成 20 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要加快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每个县(市、区) 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支持省级卓越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特色专业建设,力争到 2022 年,培育遴选 100名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000 名产业教授( 导师)、10000 名芙蓉工匠和技术能手。要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建立xx 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培育高素质的产业大军,以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要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和学生精准资助政策,精准开展“三帮一”劝学行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落实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三大专项计划招生,提高贫困地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能力,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高校开展长株潭大气污染、洞庭湖总磷污染成因解析,进行重金属治理技术攻关,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科技支撑。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开展防范“校园贷”、非法集资等知识讲座,增强师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三要着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像水面一样公平。第一,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完善城乡统筹、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基础设施较好和人口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和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保障农村偏远地区孩子方便就学。今后将采取措施,推进减少小学和教学点“空白村”这项工作。要高质量建好“芙蓉学校”,强化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确保 2020 年完成确定的 41 个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坚持“化解存量”“严控增量”,严把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关口,稳妥实施分流,确保 2020 年底基本完成消除大班额任务。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合理的普通高中成本分担机制,解决普通高中运转困难问题。坚决遏制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办好公办乡(镇) 中心幼儿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力争到 2020 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要抓住国家首个教育信息化 2.0 试点省建设契机,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组建一批农村网络联校群,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二,要守住教育公平底线。落实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和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严肃查处义务教育学校变相挖“尖子生”的行为,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抓紧完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按照“两为主”原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试点,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第三,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让义务教育回归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来、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坚决杜绝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考核老师的行为,坚决纠正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坚决遏制以各种名目的重点班争抢优质生源、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搞“火箭班”等现象,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有发展、能出彩,把每一个学生都送到理想的彼岸。第四,要着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目前,校外各种名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很多,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孩子们的额外学习负担过重,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这种乱象必须痛下决心予以整治。一方面,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清理整顿无证无照机构,坚决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坚决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另一方面,支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根据学生特点和家长需要,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四要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项基础工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足三尺讲台、发扬“红烛”精神,以“万世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鼓舞学生,真正成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楷模。第二,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县管校聘”管理,深化教育领域职称、人事、考核制度改革。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扎实做好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第三,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坚决落实“任何地区,不论财政状况如何,都绝不允许在教师工资待遇上打折扣”的要求,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着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第四,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财政投入,扩大培养规模。全面落实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卫人才津贴政策,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让他们能够安下心、稳得住、有发展、教得好。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乡村教师队伍中去。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围绕科教强省建设目标,积极行动、精准施策,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落小落细落实,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政策上优先考虑,资金上优先保障,项目上优先安排。坚持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市、区)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组织协调,分管领导要抓具体、抓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动形成科教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完善督导评估与问责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二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要求。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修建设税等教育经费政策,完善国家、社会和公民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兴办学校。坚持厉行节约办教育,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把每一笔教育经费都用好用出效益。三要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给学校和师生增加额外负担。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各地开展教育改革探索。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校园风险防范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抓好敏感时段、重要节点的安全维稳工作,严防溺水、交通、火灾、卫生、踩踏等事故发生,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志们,教育是千秋大业,是成就未来的事业。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 xx 高质量发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 xx 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