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标准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09588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含标准答案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卷(选择题 共 36 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12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路是人类向大山_的扣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_,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磷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漏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_,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扣(k?u )首 长揖(y? ) 匍匐(f?) B葳蕤(ru?) 拱(g?ng)桥 磷(l?n)峋 C泄漏(l?) 棒喝(h?) 碣(ji? )石D戛(ji?)然而止 草甸(di?n) 滔(t?o)滔流水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虔诚 密密麻麻 振聋发聩 B虔诚 密密匝匝 醍醐灌顶C真诚 密密麻麻 振聋发聩 D真诚 密密匝匝 醍醐灌顶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上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 岁以下儿童禁用。C大多数市民坦言,放鞭炮虽然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但是如果在环境和鞭炮之间做出选择,绝大多数市民会选择前者。D人们把高空坠物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像不定时的炸弹,困扰着市民,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4下面所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 湘西 翠翠 沈从文 长篇小说B 祝福 呐喊 鲁迅 思想家 礼教C 鸿门宴 西汉 纪传体 司马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 高老头 法国 现实主义 雨果 长篇小说二、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魏晋时期, “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的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简短随意的手帖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范本, “帖”的内涵才从“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法范本。特别是到了唐太宗时代,因为对王羲之书帖的爱好收藏,以中央皇室的力量,搜求南朝文人手帖。把原来散乱各自独立的手帖编辑在一起,刻石摹拓,广为流传,使王羲之和许多南朝手帖,因此成为广大民众学习书写的汉字美学典范,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因为“手帖”意义的改变,原来南朝文人书信的特质消失了。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 、 卜商帖 、 张翰帖 ,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欧阳询的书法大家熟悉的多是他的碑拓本,像九成宫 、 化度寺碑 ,已经成为汉字文化圈习字的基础范本,也都是楷书。欧阳询名作,收藏在北京故宫的张翰帖 、 卜商帖和辽宁博物馆的梦奠帖 ,其中或有双勾填墨的摹本,但年代都非常早,不会晚过宋代,摹拓很精。 张翰帖近年北京故宫展出过,卷尾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题跋。王羲之字体的行草风格与他书写的内容有关,因为是写给朋友的短柬、便条,所以率性随意, “行” “草”说的是字体,其实也是说一种书信体的自由。 张翰帖不是书信,是从晋书文苑传的张翰传记中抄录的文字,是严肃性的史传,因此欧阳询的用笔端正严格到有些拘谨。 张翰帖一开始介绍张翰“善属文,纵任不拘” ,文学好,为人任性不受拘束。下面就是与顾荣的对话,结尾两行是最美的句子“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一向端正严肃的欧阳询,似乎写到这样的句子,也禁不住笔法飞动飘逸了起来。宋徽宗曾经评论张翰帖 ,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 。高宗也曾经评判过欧阳询的书法“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猛锐长驱” 、 “四面削成” 、 “险劲” 、 “刚劲”都可以从张翰帖的用笔看出。(摘编自听蒋勋讲最令他迷恋的历史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第二段阐述了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收藏与“帖”书法楷模意义之间的关系。B文章第六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写出了张翰帖的特点。C文章在论证了“手帖”的意义改变后,指出唐代的许多名帖已经不具备书信的性质,而且字体和前朝相比更倾向端正与严谨。D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帖的内涵由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写范本,是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手帖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范本。B 十七帖一类的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的产生是因为“帖”这一词汇具有了书法楷模的意义。C 张翰帖作为书信不仅笔法严谨,而且飞动飘逸。D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因为欧阳询为人处事严谨,因此他的张翰帖用笔端正严格拘谨。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靠的就是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B因为唐代的名帖梦奠帖 卜商帖 张翰帖已经不再是书信,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C由宋徽宗和宋高宗对张翰帖的评价来看,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欧阳询的书法在宋朝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D魏晋文人用行草写帖,唐代人用楷体写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帖的字体的风格受文体的绝对影响。三、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清)方苞雍正十有三年秋九月,皇帝宅忧,甫旬日,即起杨公名时于滇南,士大夫知与不知,皆惊喜相告。乾隆元年二月,公至自滇,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上与诸王大臣议政之暇,时召公入见。而是秋七月上旬遘末疾,泱月而薨。是日,士友奔唁,暨国子生聚哭于庭阶者凡数百人。盖公自童稚以至笃老,居乡立朝,莅官抚众,无一言一事,不出于中心之诚,故其感于人者,如此其至也。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始圣祖仁皇帝悼学政废弛,以九御督学,自文贞始,而公继之,校士一遵文贞成法,士虽摈弃无怨言。其主试陕西亦然。癸已,圣寿六十,延臣庆贺。上问:“翰林中有杨名时否?”遂特召入京。丁酉夏,出为北直巡道,曰:“吾欲试以民事也。 ”公细大必亲,无留狱,无匿情、至今为民所思,曰:“百年中无与比也。 ”已亥,迁巡抚云南。会征西藏,大师驻省城。为营馆舍,数宴犒,而约束坚明,无敢叫嚣。七年中,凡军民疾苦,大者奏请,小者更易科条,事无遗梗,恩信浃于蛮孥。公天性和易,虽驭仆隶,无厉色疾言,而是非可否,则守其所见,固植而不摇。世宗宪皇帝即位,手谕褒嘉。三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公益自奋厉,思竭忠诚,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淳薄,尽言无隐。公平生介节义事,美行嘉言,不可胜纪。余始见公于文贞公所。余与文贞辩析经义,常自日昃至夜中。公端坐如植,言不及,终已无言。用此益信公之为学能内自检摄,而未暇叩其所藏。及往年,余再入南书房,公继至,始知公于文贞所讲授,笃信力行,而凡古昔圣哲相传性命道教之指要,异人异世而更相表里互为发明者,皆能探取而抉其所以然。呜呼!公之用无不宜,忠诚耿著而人无间言,盖有以也夫!(选自方苞集 ,有删节)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士一遵文贞成法 一:全部B公细大必亲,无留狱 狱:案件C用此益信公之为学能内自检摄 用:重用D盖有以也夫! 以:原因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即起杨公名时于滇南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B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至今为民所思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百年中无与比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B “出 ”指在朝任官, “入”指派任至外地。C “迁谪 ”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D日昃,古人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如太阳正中叫做日中,而不到中午,上午十一点左右,就叫做日昃。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B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C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D康熙辛未李文贞主礼部试见公文而异之及入翰林遂朝夕相从同学其充日讲官视学京畿皆特擢不由阶资。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杨名时体察民情,爱民抚众。巡抚云南时,他为军民排忧解难,恩信遍及蛮夷。B杨名时为学深厚,笃信力行。师从李文贞时,他常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才停止不言;对古代的圣哲学说,他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C杨名时以诚待人,受人敬重。他从滇南被起用时,士大夫们惊喜万分,奔走相吿;他患病去世后,士友纷纷前往吊唁,国子生在庭院痛哭。D杨名时做官勤勉,颇有政绩。他在礼部任职时,堪当大任,深受皇上称赏;出任北直巡道后,掌管刑狱,事必躬亲。第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四、 (23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会征西藏,大师驻省城。为营馆舍,数宴犒,而约束坚明,无敢叫嚣。 (4 分)(2)公益自奋厉,思竭忠诚,于人之邪正,事之得失,风气淳薄,尽言无隐。 (4 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9 分)菩萨蛮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1)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一项是(3 分)A “背窗雪落炉烟直” ,写出了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以窗外的雪花作室内香烟的背景,匠心独运,描绘的画面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B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 ,既表明空间从狭小的居室到寥廓的天宇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C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D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描写作者形容服饰,一个“明”字和一个“轻”字,看似愉快,却给人以哀愁的感觉。(2)赏析“归鸿声断残云碧”一句。 (4 分)(3)词人为什么说“春意看花难”?(2 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在赤壁赋苏轼饮酒甚酣,借用“美人”抒发自己对朝廷政事依然关心的句子是 “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蜀地之难行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 ”(3)荀子劝学中“_”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这就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外在条件。(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五、 (2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飞鸣禅院言子我在樱花下坐了很久,坐在青石板路上,想象着她花开时的妖娆。我把樱花想象成一棵甘棠,春天里开满白色的花。我想起了诗经里,召伯南行劝农时曾歇过凉的那棵甘棠。从樱花,或是从甘棠下起身,我顺着石级上去,两棵森林一样的大树出现,进门,绕过第一层大殿,到了殿后面的树下。站在山腰,站在殿与殿之间,我也只能仰望两棵古木。问一个正在后檐下翻弄花盆的师傅,说是楠木,一千多年了。树下渺小的我,与这千年古树相比,实在是太年幼了,但我看上去却没有它年轻,疲惫的生命千疮百孔。我在树下停留,享受千年古荫。一起来的那群人,正在罗浮山下享受温泉,成群结队泡在温泉里,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安静的古木,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乐趣,他们的乐趣在喧嚣的人堆里,在盖得严严实实的温泉房子里。我在树下,享受着古木的乐趣。享受着静谧的乐趣。飞鸣禅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抵达绝壁。前面两座大殿,木质结构,最能体现飞鸣禅院的古老,千年古木长在两殿之间。坐在树下,前殿后殿门窗上的木雕,清晰地呈现眼前。藤条、果实、花叶、飞鸟、动物满墙壁。整个板壁的上半部都是雕花镂空,花鸟动物雕刻在“回”字形窗格间,藤条果实雕刻在窗口边沿,栩栩如生,犹如鲁班再世。现在的木匠,恐怕没有人能干这活了,这是一件需要耐心的工程,粗制滥造、急功近利是造不出来的,每一刀都需要细致。几缕阳光,落在雕花门窗上,古老的莲花开放,美丽的鹦鹉鸣唱,晶莹的葡萄成熟,动物们在花枝间奔驰。这古老的慢工细活的木雕艺术,只有古人,只有古代,才能完成。我从飞鸣禅院出来,往西,沿着罗浮山崖,到了一户栽满梨树,梨树上挂果的农家。在农家小坐,继续西行。路上一队小蚂蚁正在搬家,络绎不绝在路上横穿。不知这支自然界看上去弱小其实强大的队伍走了多少路程,嘴里衔着食粮,有的已经在迁徙中献身,活着的没有丢下它们,像衔食粮一样,衔着一具具尸体前行。不少蚂蚁搬完一程,又回来帮后面的蚂蚁,一起用嘴衔着同类的尸体去它们要去的地方。我看着,感动,看了很久,继续西行。一对夫妻,在地上收割油菜,罗浮山崖壁前的这块山坡,大块小块的种满油菜。我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看大地上错落的油菜,看那对夫妻在清澈明亮的天空下一刀一刀收割。如果我跟随那群人进了温泉,就看不到罗浮山下的油菜,看不到一队蚂蚁是怎样衔着食粮衔着同类的尸体搬家的,更看不到飞鸣禅院下的那棵樱花,飞鸣禅院的雕花门窗,千年楠木,恐怕也要与我擦肩而过。我的孤独,让我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收获。我明白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是什么。树叶还在山风的拨动下鸣奏。落叶纷飞。优雅、从容、安静。阳光从枝桠间窥视我。前前后后早已无人,整个飞鸣禅院,仿佛只有我一人。山下是公路,是密集的建筑,却听不到一声人间的声响。两棵楠木,如同生长在古代,一千多年来,它们没见过汽车火车飞机工厂街道楼房,一千多年来,它们看见的是风花雪月,阳光雨露,蓝天白云,还有我这样的孤独者。楠木比我幸福,不管世事怎样变迁,外面的世界怎样翻天覆地,它可以一直生活在古代。我羡慕起楠木,可以在这样的禅院,远离喧嚣名利,一直像古人一样生活。一千多年了,楠木有没有伤痛?它似乎不需要倾诉,也不需要安慰,更不需要赞美。任何或褒或贬的言辞,对它都不起作用。它就那样独立着,静默中,长成了大树,长成了森林;长成了可以与苍穹对望,与日月辉映的古木;长成了一把古琴,春夏秋冬,让山风弹奏,让山雨弹奏。想起海浪里的伯纳德风烛残年时对自己说:“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因为它削除了眼睛所带来的压力,肉体所带来的诱惑,以及所有撒谎和谄媚的需要。 ”我坐在古代,对着苍穹上的楠木说:“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 分)A “这古老的慢工细活的木雕艺术,只有古人,只有古代,才能完成。 ”表现了对现代喧嚣生活的否定。B “阳光从枝桠间窥视我。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表现阳光的温柔与好奇,暗含着游客的稀少。C作者在第段引用伯纳德的海浪中的话,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D本文最后一段意蕴深长, “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升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想远离人群,对现代社会的否定。表达对这种优雅、从容、安静生活的向往。E本文描写蚂蚁像衔食粮一样,衔着一具具尸体前行,就是为了表现同类间要互相关爱,和谐共处。17作者在第段写一起来的那群人,请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4分)18请鉴赏第段加波浪线的句子。 (4 分)19解释下列两句话的含意。 (4 分)(1)但我看上去却没有它年轻,疲惫的生命千疮百孔。 (2 分)(2)长成了一把古琴,春夏秋冬,让山风弹奏,让山雨弹奏。 (2分)20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了“孤独” ,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孤独”的认识。 (5 分)六、语言运用(10 分)21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问题,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4 分)尊敬的各位业主:你们好!今日小区设备检修,导致突发停水事故。我谨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亲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坚信,只要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才能不辜负你们的信任。XX 物业公司2018 年 12 月 29 日22阅读下面丰子恺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6 分)(1)请描述上面漫画的内容。 (60 字以内) (4 分)(2)如果以这幅漫画为材料作文,请写出你的立意。 (2 分)七、作文(60 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60 分)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伏尔泰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柏拉图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天津市部分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D(A 项, “扣首”应为“叩首” ;B 项, “磷峋”应为“嶙峋” 。C 项, “泄漏”中的“漏”应读为“l?u” 。 )2B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真诚:真实诚恳;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密密匝匝:形容很稠密的样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3A(B 项,搭配不当,应为“缩小范围” 。C 项,语序不当,虽然放到放鞭炮前面。D 项,结构混乱, “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偷换主语,应改为补出“它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或者“高空坠物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4C ( A 项, 边城是中篇小说;B 项应为, 彷徨 ;D 项应为巴尔扎克)5D(“手帖最初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错,选项曲解原文,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 ,文中说的是“并没有一定具备” ,而不是“不具备” 。 )6A(B 原文是“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 ”选项前后关系不对。C“张翰帖作为书信”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张翰帖不是书信。D 强加因果。 )7C ( A 如果没有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可能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还将推迟。但不能说“靠的就是” 。B“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 ”这一结论分析有误,第三段说的是“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 、 卜商帖 、 张翰帖 ,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 ”并不是因为“梦奠帖 、 卜商帖 、 张翰帖 ,这些名帖不再是书信”而导致“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 ”D 太绝对。 )8C (用:因为)9D(于,从对于;以,凭借目的连词;为,被替;与,介词,和)10A(B“出”指派任至外地, “入”指在朝任官。C“左迁”必是降职。D 太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时,就叫做日昃。 )11A12B(根据文意, “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的是作者方苞)13 (1)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 (“会” 、“宴犒” 、 “约束坚明” 、省略句“为营馆舍”各 1 分)(2)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 (“益” 、 “思” 、 “于” 、“尽言”各 1 分)14 (1)B 应是从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2) (4 分) “归鸿声断” 、 “残云碧”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 (1分)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 (1 分)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 (1 分)表达作者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 (1 分)(3)时在早春,西风还留有余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 (1 分)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不欲看花,所以,这“旧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 (1 分)15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剑阁峥嵘而崔嵬(3)君子生非异也(4)赢得仓皇北顾(5)冰泉冷涩弦凝绝16D、E (D 项“表达了作者想远离人群,对现代社会的否定”错。E“就是为了表现同类间要互相关爱,和谐共处。 ”不对,表现“孤独”使我欣赏到许多别人欣赏不到的东西。 )17写和我同来的人正在室内享受温泉,享受热闹,写出了世人普遍的乐趣所在;(1 分)和“我”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1 分)引出下文(1 分)我的“孤独”让我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收获。 (1 分)18运用了排比、想象等手法,化静为动,让静态的雕刻有了活力,(写出一种即可给 1 分)体现了莲花、鹦鹉、葡萄、动物等的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1 分)从而写出古代工匠的耐心(1 分) ,反衬出现代人的粗制滥造,急功近利。 (1 分)19 (4 分)(1)我与古树相比,从年龄上比它小太多。 (1 分)但古树葱绿茂密,而我却因生活紧张忙碌疲惫不堪。 (1 分)(2)楠木像一把古琴一样, (1 分)沐浴在大自然中,和自然融为一体,在风雨中发出悦耳的天籁。 (1 分)20参考示例 孤独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审视自己,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有机会直面和审视自己的;孤独状态不是说地理上的偏居一隅,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里留有自己足够安静的时空。在信息爆炸性泛滥的现在,如果没有对“孤独”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即便躲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孤独”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独来独往的,没有谁可以陪你走一辈子。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如有别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至少写出两点认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可给满分,不认同作者观点的不给分)21“亲们”“业主” (书面语体)“敬谢不敏”“深表歉意遗憾”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 “不再发生”“再次发生”“只要”改为“只有” 。22 (1)漫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人物,画面上两个人在放风筝,还有一个孩子在看;(2 分)第二部分是文字,漫画右上方写着“东风浩荡扶摇直上” 。 (2 分)(2)可以立意:外在环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成才要善于借助外在条件,抓住机遇才能走向成功,乘势而为实现自我等。 (2 分)(只写出一种立意即可,写出其它立意合理即可)23 (60 分)参考立意:从外在美与内在美双向立意为切合题意如(1)始于颜值,终于灵魂(2)被时间记住的人,颜值只是他们出色灵魂的装点。如果只从外在美或内在美单向立意,则为基本符合题意参考 2018 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1)基础等级 E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2)发展等级 E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一等(2017 分) 二等(1612 分) 三等(117 分) 四等(60 分) 总分 评卷人内容(20 分) 表达(20 分) 特征(20 分) 无标题、错别字、字数不足、标点错误 减分 参考译文:雍正十三年秋天九月,皇帝处在父母丧事期间,刚刚过了十天,就从滇南重新起用杨公名时,士大夫们无论熟识的还是不熟识的,都惊喜万分,奔走相告。乾隆元年二月,杨公名时从云南来到朝廷,以礼部尚书的官职入宫教导皇子。皇上与各位王爷大臣商议国政之余,常常召杨公入宫觐见。这年秋天七月上旬杨公沾染末疾,一个月后就去世了。去世当天,前往吊唁的士友,以及在院子里相聚痛哭的国子生总共有几百人。大概杨公从幼童到年老,无论在乡野还是在朝廷,担任官职,安抚百姓,没有一句话一件事,不是出于真诚的内心,因此他感动人心,到了如此的地步。康熙辛未年,李文贞主持礼部的科举考试,看见杨公文章十分诧异。等到进入翰林院,杨名时就朝夕跟从李文贞求教学习。他担任日讲官,做京城地区学政,都属于特别提拔,没有按照官阶和资历晋升。当初始圣祖仁皇帝担忧教育事务,荒废松驰,用九卿督导学政,从文贞开始,杨公名时接替他的职务,考评士子全部遵从文贞原先的制度,士子即使落选也没有怨言。他在陕西主持考试也是这样。癸巳年,皇上六十大寿,朝臣庆贺。皇上问:“翰林院里有杨名时没有? ”于是特别征召入京。丁酉年夏天,外调任北直巡道,皇上说:“我想拿政事试试他的能力。 ”杨公名时到任后,大小事务一定亲自过问,无滞留的案件,没有隐瞒的真情,至今受到百姓思念,人们说:“百年以来没有人能与杨公相比啊。 ”已亥年,升任云南巡抚。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七年内,凡是军民遭受疾苦,大的上奏朝廷请求,小的变更法令规章,事情没有遗漏耽搁,恩情信义遍及蛮。杨公本性平易近人,即使对待奴仆,也不会说话急躁,脸色严厉,而对于是非对错,却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心志坚定毫不动摇。世宗宪皇帝登上皇位,亲笔诏书褒奖。三年,升任兵部尚书,云贵总督。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杨公一生刚直的节操正义的事迹,美好的行为美善的言论,不能记述完。我最初在李文贞公的住所见到杨公。我与文贞辨析探讨经书的意旨,常常从日昃直到夜里。杨公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不到该说的时候,始终沉默不说话。由此更加相信杨公做学问能够从内心约束自己,却没有机会请教他的学问。等到往年,我再次进入南书房,杨公后来也来到南书房。才知道杨公对于文贞讲授的学问,深信不疑,勉力实践,而对所有古代圣贤传授的人生道义的要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相互依存彼此阐发说明的义理,都能探索寻求发现其中的奥秘。唉!杨公的才用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忠诚显扬,人们没有非议,大概有原因啊!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D(A 项, “扣首”应为“叩首” ;B 项, “磷峋”应为“嶙峋” 。C 项, “泄漏”中的“漏”应读为“l?u” 。 )2B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真诚:真实诚恳;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密密匝匝:形容很稠密的样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3A(B 项,搭配不当,应为“缩小范围” 。C 项,语序不当,虽然放到放鞭炮前面。D 项,结构混乱, “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偷换主语,应改为补出“它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或者“高空坠物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4C ( A 项, 边城是中篇小说;B 项应为, 彷徨 ;D 项应为巴尔扎克)5D(“手帖最初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错,选项曲解原文,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范本的功能” ,文中说的是“并没有一定具备” ,而不是“不具备” 。 )6A(B 原文是“产生十七帖一类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也促使“帖”这一个词汇有了确定书法楷模的意义。 ”选项前后关系不对。C“张翰帖作为书信”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张翰帖不是书信。D 强加因果。 )7C ( A 如果没有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可能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还将推迟。但不能说“靠的就是” 。B“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 ”这一结论分析有误,第三段说的是“唐代的名帖,像欧阳询的梦奠帖 、 卜商帖 、 张翰帖 ,都已经不是书信性质的文体,连字体也更倾向端正谨严的楷书,魏晋文人行草书法手帖的烂漫洒脱自在都已不复再见。 ”并不是因为“梦奠帖 、 卜商帖 、 张翰帖 ,这些名帖不再是书信”而导致“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 ”D 太绝对。 )8C (用:因为)9D(于,从对于;以,凭借目的连词;为,被替;与,介词,和)10A(B“出”指派任至外地, “入”指在朝任官。C“左迁”必是降职。D 太阳偏西,下午两点左右时,就叫做日昃。 )11A12B(根据文意, “与文贞辨析经义直到深夜”的是作者方苞)13 (1)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 (“会” 、“宴犒” 、 “约束坚明” 、省略句“为营馆舍”各 1 分)(2)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 (“益” 、 “思” 、 “于” 、“尽言”各 1 分)14 (1)B 应是从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2) (4 分) “归鸿声断” 、 “残云碧”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 (1分)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 (1 分)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 (1 分)表达作者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 (1 分)(3)时在早春,西风还留有余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 (1 分)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不欲看花,所以,这“旧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 (1 分)15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剑阁峥嵘而崔嵬(3)君子生非异也(4)赢得仓皇北顾(5)冰泉冷涩弦凝绝16D、E (D 项“表达了作者想远离人群,对现代社会的否定”错。E“就是为了表现同类间要互相关爱,和谐共处。 ”不对,表现“孤独”使我欣赏到许多别人欣赏不到的东西。 )17写和我同来的人正在室内享受温泉,享受热闹,写出了世人普遍的乐趣所在;(1 分)和“我”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1 分)引出下文(1 分)我的“孤独”让我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收获。 (1 分)18运用了排比、想象等手法,化静为动,让静态的雕刻有了活力,(写出一种即可给 1 分)体现了莲花、鹦鹉、葡萄、动物等的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1 分)从而写出古代工匠的耐心(1 分) ,反衬出现代人的粗制滥造,急功近利。 (1 分)19 (4 分)(1)我与古树相比,从年龄上比它小太多。 (1 分)但古树葱绿茂密,而我却因生活紧张忙碌疲惫不堪。 (1 分)(2)楠木像一把古琴一样, (1 分)沐浴在大自然中,和自然融为一体,在风雨中发出悦耳的天籁。 (1 分)20参考示例 孤独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审视自己,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有机会直面和审视自己的;孤独状态不是说地理上的偏居一隅,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里留有自己足够安静的时空。在信息爆炸性泛滥的现在,如果没有对“孤独”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即便躲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孤独”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独来独往的,没有谁可以陪你走一辈子。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如有别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至少写出两点认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可给满分,不认同作者观点的不给分)21“亲们”“业主” (书面语体)“敬谢不敏”“深表歉意遗憾”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不合语境) “不再发生”“再次发生”“只要”改为“只有” 。22 (1)漫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人物,画面上两个人在放风筝,还有一个孩子在看;(2 分)第二部分是文字,漫画右上方写着“东风浩荡扶摇直上” 。 (2 分)(2)可以立意:外在环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成才要善于借助外在条件,抓住机遇才能走向成功,乘势而为实现自我等。 (2 分)(只写出一种立意即可,写出其它立意合理即可)23 (60 分)参考立意:从外在美与内在美双向立意为切合题意如(1)始于颜值,终于灵魂(2)被时间记住的人,颜值只是他们出色灵魂的装点。如果只从外在美或内在美单向立意,则为基本符合题意参考 2018 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1)基础等级 E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2)发展等级 E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一等(2017 分) 二等(1612 分) 三等(117 分) 四等(60 分) 总分 评卷人内容(20 分) 表达(20 分) 特征(20 分) 无标题、错别字、字数不足、标点错误 减分 参考译文:雍正十三年秋天九月,皇帝处在父母丧事期间,刚刚过了十天,就从滇南重新起用杨公名时,士大夫们无论熟识的还是不熟识的,都惊喜万分,奔走相告。乾隆元年二月,杨公名时从云南来到朝廷,以礼部尚书的官职入宫教导皇子。皇上与各位王爷大臣商议国政之余,常常召杨公入宫觐见。这年秋天七月上旬杨公沾染末疾,一个月后就去世了。去世当天,前往吊唁的士友,以及在院子里相聚痛哭的国子生总共有几百人。大概杨公从幼童到年老,无论在乡野还是在朝廷,担任官职,安抚百姓,没有一句话一件事,不是出于真诚的内心,因此他感动人心,到了如此的地步。康熙辛未年,李文贞主持礼部的科举考试,看见杨公文章十分诧异。等到进入翰林院,杨名时就朝夕跟从李文贞求教学习。他担任日讲官,做京城地区学政,都属于特别提拔,没有按照官阶和资历晋升。当初始圣祖仁皇帝担忧教育事务,荒废松驰,用九卿督导学政,从文贞开始,杨公名时接替他的职务,考评士子全部遵从文贞原先的制度,士子即使落选也没有怨言。他在陕西主持考试也是这样。癸巳年,皇上六十大寿,朝臣庆贺。皇上问:“翰林院里有杨名时没有? ”于是特别征召入京。丁酉年夏天,外调任北直巡道,皇上说:“我想拿政事试试他的能力。 ”杨公名时到任后,大小事务一定亲自过问,无滞留的案件,没有隐瞒的真情,至今受到百姓思念,人们说:“百年以来没有人能与杨公相比啊。 ”已亥年,升任云南巡抚。恰逢朝廷征讨西藏,大军驻扎在省城。杨名时替驻军安排住宿,多次设宴犒劳,将士纪律严明,没有人敢大声喧闹。七年内,凡是军民遭受疾苦,大的上奏朝廷请求,小的变更法令规章,事情没有遗漏耽搁,恩情信义遍及蛮。杨公本性平易近人,即使对待奴仆,也不会说话急躁,脸色严厉,而对于是非对错,却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心志坚定毫不动摇。世宗宪皇帝登上皇位,亲笔诏书褒奖。三年,升任兵部尚书,云贵总督。杨公自己更加振奋,想竭尽忠诚,对官员的忠奸,政事的得失,社会风气的淳朴浮薄,竭尽忠言无所隐瞒。杨公一生刚直的节操正义的事迹,美好的行为美善的言论,不能记述完。我最初在李文贞公的住所见到杨公。我与文贞辨析探讨经书的意旨,常常从日昃直到夜里。杨公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不到该说的时候,始终沉默不说话。由此更加相信杨公做学问能够从内心约束自己,却没有机会请教他的学问。等到往年,我再次进入南书房,杨公后来也来到南书房。才知道杨公对于文贞讲授的学问,深信不疑,勉力实践,而对所有古代圣贤传授的人生道义的要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相互依存彼此阐发说明的义理,都能探索寻求发现其中的奥秘。唉!杨公的才用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忠诚显扬,人们没有非议,大概有原因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