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doc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082797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制度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1、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2、协助机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3.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3.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3.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4、识别后的处理4.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否已经如实向卫生筇地政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4.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4.3、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如正已烷、三氯乙稀等)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若有,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5、检测项目的确定5.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5.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或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5.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6、检测机构的确定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7、检测周期的确定7.1、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及三氯乙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7.2、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7.3、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卫生监督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8、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8.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8.2、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8.3、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9、检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10、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情况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