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18 将相和(导学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5071876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18 将相和(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18 将相和(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18 将相和(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第五单元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和猴王出世。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五和回顾拓展五,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课题内容简说将相和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草船借箭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景阳冈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1.会认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记“限期、诡计、喜不自胜、天造地设”等词语,正确读写“商议、胆怯、负荆请罪、呐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4.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18.将相和 23课时19.草船借箭 23课时20*.景阳冈 12课时21*.猴王出世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 34课时回顾拓展五 12课时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由于名著涉及的内容较广,教师在教授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文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18.将相和课题将相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通过三个小故事重点研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从而体会人物的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轻松学习。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和故事。(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胆怯、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掌握生字词,反复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2.搜集有关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两位。2.板书课题,引导解释课题。3.课件出示相关人物的资料。1.齐读课题。2.自由交流对课题的理解。交流:“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将相和”指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故事。3.学生交流资料。1.你还知道蔺相如或廉颇的其他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一听。_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学字词。2.全班汇报。(1)注意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负荆请罪”读为jng,着(zho)急、上当(dng)、答应(yng )、为(wi)难、便(pin)宜、上朝(cho)。(2)理解“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通过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两人由“不和”到“和”的经过。2.多音字组词。3.看拼音,写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段意。2.默读课文。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组织全班展示读。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2.全班交流分段情况。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第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第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第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全班展示读。4.课文讲了三个故事,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内容分别是_、_、_。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出示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以品读人物蔺相如为主线,精读前两个小故事,深入研究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的表现。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通过劝服廉颇,得出“将相和,平天下”这个故事所宣扬的主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学习重点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悟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组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启发思考: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自由交流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5.请对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作出评价。廉颇:_蔺相如:_二、研读课文。(用时:25分钟)1.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完璧归赵”。2.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不辱使命,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3.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渑池之会”。4.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勇敢无畏,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的人物形象。5.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6.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廉颇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1.明确自学问题:讨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2.默读课文第110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结组,研读体会。交流汇报自学情况。3.明确自学问题:讨论“渑池之会”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4.默读课文第11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交流汇报自学情况。5.明确自学问题:讨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6.默读课文第1618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交流汇报自学情况。6.我最喜欢这个小故事,因为_7.说说蔺相如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_三、深化认识,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组织小组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1)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2)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3.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学习收获。8.你能说说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_9.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对人物作出分析,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将相和教学片段 走进课文,品读故事师:上节课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将相和,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呢?生(齐):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师:老师喜欢听故事,尤其爱听历史故事。将相和是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历史故事,朗读这样的历史故事该用怎样的语气呢?生:应该读得缓慢些。生:我认为既然是故事,就要读出“讲”的味道来。师:对!讲故事要娓娓道来,让听故事的人能够入情入境。怎么样才能读出“讲”的味道来呢?老师给大家三个小建议:一是叙述的语言适当慢一点,二是要注意故事里的人物语言,三是心里要装着听众。接下来老师要听大家来讲故事,听谁来讲呢?生:分组读。师:好!就听你的,小组读,请哪个小组来读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学生纷纷举手)这一组人气指数最高,就请你们组。(小组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理直气壮”“大大方方”等。)师:很好,讲故事的味道慢慢地越来越浓了。现在要考考另外两组听众: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要和那块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问: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生1:如果那时候秦王很和气地把蔺相如劝下来了,那么他是不会再撞上去的;如果秦王反而拿宝剑逼他,他可能会真撞。如果秦王猜测到蔺相如是假撞,那么他也有可能会撞上去。因为蔺相如那时候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3:我认为蔺相如是想试探一下秦王。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把他劝住,说一切都好商量,还叫人拿出地图,把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指给他看。我觉得蔺相如是这样想的,就是想试探一下师:你的意思一句话:假撞。对吗?生3:试探!师:你很会咬文嚼字,将来如果当外交官,一定会很出色。生4:他绝对不会撞上去的,我从第六自然段看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我从这个“一定”中看出蔺相如是十分有把握的,一定会把璧送回去。师:多有心的孩子!不是说把璧送回来,而是要毫发无损地“完璧归赵”,岂能撞碎这无价之宝?那么蔺相如又凭什么敢于立下这样的誓言,如此胜券在握呢?生:我觉得这是秦王的问题了。前面说到,赵王收到的是一块无价之宝,秦王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弄到手,他一定会想:唉呀,这可是个绝世好玉啊,我不能让它浪费了,就这么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拿着往柱子上撞,我一定要先劝住他,不能让他撞。可能蔺相如就利用了这一点。师:这叫知已知彼。把掌声献给这两个同学。但秦王真的是喜欢这块玉吗?他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得到“和氏璧”吗?和氏璧真的值十五座城池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思考。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