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上传人:雅*** 文档编号:50703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经济学院 龙 方,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一、政策及其构成 1、政策的含义政策是政府的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政策的构成政策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既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范围。,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1、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 农业政策的重要作用引导、调控、激励。,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3、我国目前主要的“三农”政策 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 (1)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 -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 -加强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农村稳定的政策 (1)构建有利于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救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福利制度 (2)加强基层综合治理,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坚持调判结合,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绩效。 -依法打击涉农犯罪,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3)改善农村社会结构 -控制农村农户间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现象,继续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权益保护,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管理,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政策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支持主产区粮食转化和加工 -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 -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繁荣小城镇经济 (3)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4)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 -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6)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三、制定农业政策的基本前提-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农业份额下降并不否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一)对农业份额下降的认识 1、农业份额下降包括农业产值份额下降、农业收入份额下降和农业就业份额下降 2、农业份额演变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二)农业份额定下降的原因 1、是农产品需求弹性小所至 2、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结果 (三)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一个永恒的规律 1、在农业份额演变的任何阶段,农业始终是其它产业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讲 农业政策与农业基础地位,首先,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无论经济社会形态怎样,维持人类社会生存所需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始终要由农业来提供 。 其次,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是农业剩余劳动。 2、农业份额下降正是农业基础作用充分发挥的表现。 3、农业份额虽然下降,但其基础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合作经济为载体,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产品、主导产业,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目标的新的农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1、生产专业化。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使每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 2、布局区域化。每个支柱产业或生产系列,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设立专业化小区,按小区进行资源配置,安排商品生产基地布局。,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3、经营一体化。各有关环节连接成“龙”型产业链,实行“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营,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4、服务社会化。一体化组织可以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组织有关科技机构,对共同体内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全面的全程服务。,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5、管理企业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连接方式,构成一体化联合体,采取合同契约制度、参股分红制度、全面经济核算制度,互补互利,自负盈亏,讲求效益,对全系统的运营和成本效益实行企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内涵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关键是“龙头”带动,基础是农户参与,本质是由有关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亨”的经济共同体,使各个组成主体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二、农业产业化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来龙去脉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山东省。1995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之后,农业产业化在全国推开。 (二)背景分析 1、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的国情所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一个自身效益底、社会效益大的产业,农业要发展,必须从农业内部寻求良性循环的路子。,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2、农业产业化是还农业一个完整的产业的需要。我国传统农业不是一个完整的产业,农业只管生产,其产前和产后属于不同的部门,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农业,为了还农业一个完整的产业,就必须将农业生产、供应、销售三个环节连接起来,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3、农业产业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发达国家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实行农业产业化,大的农业公司控制着国际农产品市场,而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分散的一家一户,很难与国际大公司竞争。因此,为了适应农业的国际竞争,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4、农业产业化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自主创造。农民为了克服市场经济中遇到的障碍,就必须自己想办法,那就是组织起来,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三、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作用 1、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2、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村资源,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理想机制。 3、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实现农业良性循环与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4、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5、农业产业化能大量吸收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6、农业产业化能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强劲动力。 7、农业产业化既保证了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增长,又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双增长”的根本出路。,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 (二)主导产业带动型 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传统产品入手,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三)商品基地带动型 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来,开发一片山水,建成一个商品基地,培植一个拳头产品,兴办一个骨干企业,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四)专业市场带动型 通过发展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化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五)服务组织带动型 通过发展农科教一体化的服务实体和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组成生产、加工、销售相连接的一体化农业企业集团。 (六)科技推动型 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由此推动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发展和新市场的开拓。,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五、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是维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社会资源,是一种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即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非市场安排或二者的结合。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1)松散型。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纯粹、一般的市场活动进行的。(2)半紧密型。就是通过合同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3)紧密型。龙头企业和农户具有资产关系,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二)利益机制 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它包括利益的创造和利益的分配。 (三)风险机制 农业产业化中各主体抗御风险的手段和方法。它包括如何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 (四)约束机制 它是指通过对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以提高产业组织的整合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逆功能。,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六、农业产业化的指标体系 (一)农业产业化规模指标 包括支柱产业规模、商品基地规模和龙头企业规模。 (二)农业产业化一体化指标 包括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和农科教一体化。 (三)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指标 包括产业链的多样性、产业链的度量性个产业链的优化。 (四)农业产业化产品增殖力指标 包括产业化产品综合增值率和最终产品价值与初级产品价值的比率。,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五)农业产业化产值(或产量)与收入指标 包括农业产业化的产值或产量指标和农业产业化收入指标。 (六)农业产业化市场指标 包括农业产业化商品的商品率和农业产业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七)农业产业化技术指标 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产品中的技术贡献率。,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八)农业产业化就业指标 包括农业产业化商品基地就业农户数或人数以及农业产业化中加工、供销就业的企业数、农户数和劳动者人数。 (九)农业产业化组织服务指标 包括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范围及水平。 (十)农业产业化整体指标 是指农业产业化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七、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经营还没有形成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组织形式大部分属于松散型和半松散型,紧密型的较少。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经营应该是农工商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二)龙头企业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建设滞后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带动能力不强等。,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三)缺乏强有力的科技保障科技在农业产业化中还重视不够,还没有专门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农业科研机构,没有形成专门的技术创新体系,因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所需的技术得不到保障。 (四)产业链条短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大部分只有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有的产业链虽然有产加销三个环节,但加工环节还处于初加工状态,精细加工则较少。,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五)低水平重复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很多地方存在跟风效应,一哄而上,没有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导致重复建设。 (六)农村基础建设滞后 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农业产业化的需要。,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一)搞好规划布局 规划和布局的依据是本地区的农业现状及农业资源条件;规划和布局的内容包括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方针政策、重点和阶段步骤等。 (二)选准主导产业 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来确定主导产业,对农业中的主导产业进行产业化开发。,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三)发展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要坚持“大(规模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形式)、强(带动力强、竞争力强)”六字原则。 (四)建设商品基地 商品基地建设应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建设结合起来,要做到“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并做到布局区域化和经营集约经营化。,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五)培育市场体系 要搞好农产品集贸市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的建设。 (六)健全服务体系 健全服务体系包括做好信息、技术、资金、物资供应、运销等方面的服务。 (七)完善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机制、利益机制、风险机制和约束机制。,第二讲 农业产业化政策,(八)推进科技进步 要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投入,建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九)优化外部环境 包括优化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基础环境。,第三讲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一、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农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层次 第一,农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问题,第三讲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第二,农、林、牧、副、渔五业的结构问题 第三,种植业结构以及林、牧、副、渔内部的结构问题 第四,粮食作物内部与经济作物内部的结构问题 第五,作物的品种结构,第三讲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三、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 1、市场 2、资源 3、品牌 4、区位 5、人才与技术 6、政策,第三讲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四、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要求 1、市场调准 2、品种调优 3、价值调高 4、规模调大 5、成本调低 6、效益调佳 7、品牌调名 8、能力调强,第三讲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五、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及其防范 (一)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风险 1、市场风险 2、自然风险 3、技术风险 4、决策风险 5、信用风险 6、素质风险,第三讲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二)农业结构调整风险的化解与防范 1、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2、建立风险保障基金 3、搞好政府服务 4、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5、推进农业产业化 6、提高农民素质,第三讲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六、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责任 (一)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协调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二)建设农村信息工程,积极进行信息引导 (三)制订切合实际的调整规划,实施可行的规划指导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切实的科技保障 (五)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保证得力的政策扶持 (六)发展农村教育,予以有效的教育推动,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