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传播手足口病措施方案.doc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064905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止传播手足口病措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止传播手足口病措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止传播手足口病措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止传播手足口病措施方案1.疾病传播特殊期间医院应进行预检分诊,并专门设置诊室(台)接收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引导发热出疹病患到专门诊室(台)就医,候诊及就诊等地方应加强清洁消毒,室内清洁时应采取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消毒隔离措施1、知识培训(1)各地应举办多种形式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尽快熟悉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技术。(2)疾病流行期间,医院要加强对卫生保洁员和陪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减少污染扩散。2、加强婴儿室的消毒隔离(1)婴儿室应增设隔离床位收容有疑似症状(如发烧、腹泻)的新生儿或母亲曾于待(生)产期间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烧、腹泻)的新生儿;床与床间应有适度间隔,不得相互紧邻。(2)新生儿出院后,婴儿床必须进行消毒后才能提供其他新生儿使用。(3)非婴儿室医护人员和有症状(如发烧、腹泻)的医护人员禁止进入婴儿室。照顾新生儿的医护人员进入婴儿室前应注意手部消毒和更换隔离衣,并于照顾每个新生儿前后都要正确洗手;对接触的工作台面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洁。(4)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玻璃奶瓶应以压力蒸汽消毒,塑料奶瓶、奶嘴(含安抚奶嘴)需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5)婴儿室使用的消毒器具、敷罐应定期清洗更换。新生儿饮用水务必使用煮沸过的水。(6)若母同室,母亲在接触或哺育新生儿前,务必洗手。3、合理分诊和疏导,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2)合理设置就诊和留观场所,保障有效的通风,避免拥挤。(3)要教育培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允许他们对轻症发热病人的甄别,避免大量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病人均直接去县人民医院等就诊;(4)对于候诊病人中高度疑似病人、高热或精神萎靡者,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进入诊疗环节。(5)提倡轻症手足口病而不需要任何治疗的病人,进行居家隔离、观察。(6)制订和实施合理的留观、出观、住院和出院的指征,减少或避免不必要在医院暴露时间;(7)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4、教育、督促病孩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经常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和便后,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2)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病区能提供煮沸的设施供陪护使用。(3)住院病孩建议禁止带玩具,每日对个人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4)为促进卫生习惯,在留观或病区,建议每个病房至少配置1个水龙头。(5)避免与其他病孩密切接触。(6)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污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7)轻症病孩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医院要和患者住址所在地疾控机构做好衔接。(8)病孩陪护人员离开病区前应彻底洗手。(9)谢绝健康儿童探视病孩。5、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1)大多数感染不一定表现症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尤其是给病人换尿片、处理病人粪便,或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血液、口腔粘膜、皮肤疱疹等高危险操作后。(2)配备使用方便、数量足够的水龙头。至少在儿科、急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留观室或病房、ICU等重点部门,需配置脚踏、肘式或感应式非接触式水龙头开关。(3)使用皂液替代固体肥皂,但不必使用抗菌皂液。(4)尽量配备擦手纸,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5)EV71对酒精擦手液不敏感,而含氯制剂对手皮肤刺激性太大,碘伏消毒会将皮肤染黄,对于实在不方便洗手,接触不同病人时可采用更换手套办法,但此非好方法,因为通常建议换手套还需要洗手。6、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订消毒、隔离措施。(1)根据发热病人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2)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尤其是厕所的清洁卫生;(3)注意蚊蝇防范;(4)留观室、病区的床头柜、床架、餐具等生活用品、玩具,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浸泡15min后,清水擦干;每天2次以上。(5)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每次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15min后,清水擦干;注意腐蚀性。(6)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15min)后才能继续使用。(7)保持地面整洁、干净,病人流量较多时需要增加清洁次数;(8)对于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病人的粪便可以直接经厕所排入污水系统,要加强污水排放的监测;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60min或含水分较多的粪便可直接加1/5的漂白粉搅拌后消毒60min、成形粪便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2份加于1份粪便中搅拌后消毒60min。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先清理后按上述处理粪便,污染地面用20%漂白粉乳剂、5次氯酸氨消毒液喷洒消毒60min。(9)不要为消毒目的而在门诊、病房的出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和喷洒消毒剂。研究显示此法不能有效降低环境微生物的浓度,反而有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危险;(10)不主张给就诊的病人分发鞋套;(11)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不要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12)对于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必消毒,而直接投入黄色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13)患者衣、被单消毒: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医护人员污染的工作服(还应包括婴儿服、尿布、床单等,)可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7、医护人员的防护医护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进入患者区域的人员(包括医护人员、陪客与探访者)应佩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部卫生策略,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及其污物、脱卸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消毒;接触无明显污染的环境物表,可采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卫生。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有可能喷溅时应穿戴面罩、防护服。处理患者排泄、呕吐物的人员,应严格个人防护措施,应佩戴外科口罩、手套,穿着隔离衣;在清洗盛污物的容器、配制含氯消毒剂时,应佩戴眼罩,有条件的可佩戴面罩。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