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9 儿童诗两首(导学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5038905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9 儿童诗两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9 儿童诗两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9 儿童诗两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儿童诗两首课题童年的发现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编者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过程,也是进行情感熏陶、精神陶冶的过程。本课设计,我积极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朗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时,我主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创设法等,让学生品味语言,初步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学前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3.尝试背诵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续编一节小诗。学习重点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学前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想象:图中的小女孩在干什么?2.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作者的资料。1.观察插图,想象情景,自由交流。2.齐读课题。3.交流作者的资料。1.看到春天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3.组织小组学习,这首诗写了“我”的哪些愿望?4.指导学生分组交流:你最喜欢哪个愿望,为什么?5.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愿望的美好。6.课件出示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诵。1.以自由的形式读通课文,感知大致内容,圈画出生字新词。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注意“丫”的读音,“汲”读“”,不读。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我”有哪些愿望。可以分段读课文,然后从每个小节中概括。第一小节:想把小手按在桃树枝上;第二小节: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第三小节: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第四小节: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4.自主阅读,然后分组交流:你最喜欢哪个愿望,为什么?5.第一小节:想象“牵着万缕阳光”的明媚、温暖,想象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第二小节:想象“我”长成一座绿色帐篷做什么?第三小节:想象展翅翱翔在蓝天白云之中的美好感受。第四小节:想象“我”会飞到什么地方。第五小结:想象会商量些什么?6.配乐朗诵诗歌,把自己的想象融入朗读之中。2.给加点字注音。脚丫( )汲取( )3.形近字组词。4.我想中,“我”的愿望有哪些? 三、总结特点,仿写诗歌。(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点。2.分组交流。3.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特点,仿写诗歌。1.学生朗读全诗,小组讨论这首诗的特点。2.分组交流: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动词运用准确。3.仿照诗歌前四小节,续编一小节。5.仿照诗歌前四小节,续编一节小诗。 四、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过渡: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作者在童年的时候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那么你有哪些愿望呢?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3.组织评议。1.说说自己的童年愿望。2.小组自由交流。3.全班交流,相互评议。6.说说你有哪些愿望。 教学反思教学本首儿童诗,我以课文中的插图为着手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我”有哪些愿望和想象画面,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弄懂问题,我再加大难度,让学生仿写。光讲是不够的,实践才是硬道理,相信学生们经过写作的小练习会对儿童诗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读“垂、梳”等生字,读读记记“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描绘的三个场景。3.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仿写小诗。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悟童年生活的美好,尝试仿写小诗。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水墨画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课题导入,引发质疑。(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水墨画。引导学生说一说印象中的水墨画是怎样的。2.出示课题,引导质疑。1.联系见过的水墨画,归纳水墨画的特点:多姿多彩,意境深远,让人向往。2.自读课题,质疑:童年怎么会像一幅水墨画?7.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有哪些想法。 二、初读小诗,读出韵味(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课件出示课文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3.指导学生读好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黑旋风”中的“旋”读,区分形近字“拨”和“泼”。2.听课文录音,用斜线画出课文的节奏。3.仿照课文录音读好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8.多音字组词。9.形近字组词。三、读读画画,品味语言。(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小节各写了什么场景。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体会其妙处。3.指导朗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三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场景?(1)在街头看书;(2)在溪边钓鱼;(3)在江上游泳。2.小组交流精彩词句,体会其妙处。重点抓住“漾”“爬”“染绿”“蹦跳”“拨动”“两对虎牙”等字词,体会作者语言的灵动,想象力的丰富,以及内心的快乐。3.朗读课文,读出欢快、美好的感觉。10.三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场景? 11.文中的“黑旋风”“浪里白条”分别指谁? 四、仿造课文,试写小诗。(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比较两首儿童诗。2.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往事,写成小诗。3.组织交流,评价。1.小组学习:比较两首儿童诗在表达方式上的区别。(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动词运用准确。第二首运用组诗的方式,通过捕捉生活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2.小组交流童年往事。动笔把它写成小诗。3.全班交流并修改。12.回忆童年的往事,仿照课文写成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最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段细读童年的水墨画,交流阅读感悟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生2: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生3: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会给你怎样的感觉?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的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生3: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个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师:你们真的是在用心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