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秋*** 文档编号:4989718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质教案【篇一】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3.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着作者刘大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读课题。二、作者简介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三、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2.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4.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生:鸟儿、斜阳、芦苇)5.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 江上江面上6.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四、品味探究1.指名学生朗读。2.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3.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 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4.“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5.“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6.“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7.“头白”和“红颜”矛盾吗? 不矛盾,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8.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欢欣9.带着作者的这种感情齐读诗歌。五、小结六、作业:有感情地熟读诗歌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花牛在草地里的图片)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图片中的花牛会在草地上有什么行动?(生讨论回答)它真的如你们所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看看将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2.欣赏配乐朗读,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明确: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3.诗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明确: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各种活动的画面。4.圈点出体现花牛活动的词语。明确:坐、眠、走、做梦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牛活动的几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生各抒己见,老师予以评价。6.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明确:诗歌每小节第一行的句式相近,整首诗语言简单明朗,充满童真童趣。三、整体提升。这首诗运用欢快的语言,将草地中花牛的活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崇。四、作业设计仿照本首诗的句式,创作一首现代诗。【篇二】知识小结一、多音字尽jn(尽管)jn(尽头)溜li(溜走)li(眼尖手溜)三、近义词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四、反义词斜正 扁圆五、理解词语归巢:返回巢穴。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红颜:指貌美的女子。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六、词语搭配(头白)的芦苇 一(穗)剪秋罗 甩得(滴溜溜)七、词语扩展ABB式词语:滴溜溜 慢吞吞 慢腾腾 香喷喷 辣乎乎 甜津津 软绵绵八、句子解析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九、问题解疑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十、课文主题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篇三】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小诗。 “ 意象组合 ”“ 以形写意 ” 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主要以 “ 感悟诗 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晚的江上中 “ 归鸟、斜阳、清江、芦苇 ” 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象,去感受 “ 归巢、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 等动感十足、美丽的画面;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提高阅读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把握策略1. 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 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 ( 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4. 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5. 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 (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二、学习秋晚的江上1. 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2) 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3) 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2. 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1) 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 “ 巢、苇 ” 。(2) 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3) 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4) 交流对画面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可插入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 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 ” 的绮丽景色。( 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3. 过渡: 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金红色,构成秋天傍晚江上一幅迷人的画卷。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迷人的画面传递给每一个同学吗?4. 熟读诗歌,积累语言。(1) 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2) 小组内相互背诵。(3) 指名背诵,集体背诵。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 “ 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 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 “ 倦鸟回巢 ”“ 鸟翻双翅” “ 抖落斜阳 ”“ 点染芦苇 ” 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三、学习花牛歌1. 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2) 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 ( 可以事先发给学生 ) ,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2. 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1) 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 “ 罗、眠、霸、占 ” 。(2) 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3) 组织学生交流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 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小诗。4. 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1) 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2) 反复朗读,熟读成诵。(3) 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_ 在草地里 _ ,_ 。_ 在草地里 _ ,_ 。_ 在草地里 _ ,_ 。_ 在草地里 _ ,_ 。(4) 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设计意图: 在想象画面、感悟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 “ 例子 ” 功能,实现言语间的相互迁移和内化,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四、总结课堂,课外拓展1.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 ( 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也可以从阅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2.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走进诗歌的王国,去领悟诗歌的美。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大家阅读,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几首来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温暖轻柔。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春天的手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春天的手拂过树梢,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头。雁儿们徐志摩雁儿们在云空里飞,晚霞在他们身上,有时候银辉,有时候金茫。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听他们歌唱,有时候悲伤,有时候欢畅。设计意图: 语言积累在一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板书设计现代诗二首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鸟儿坐压扁驮着斜阳眠霸占双翅一翻走甩尾掉在江上梦偷渡芦苇红颜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悟诗歌的意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强化学法指导,养成 “ 举一反三 ” 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更为广阔的语文背景下进行自我学习,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再引导学生阅读导读话题,把握学习任务,从而把握诗歌学习的基本策略,接着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学习课文,注重学习策略的内化、迁移和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第二,遵循诗歌教学的基本规律。诗歌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意会和诵读,凭着直觉、想象去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这是对 “ 诗性 ” 最起码的尊重和维护。本课教学依据这两首诗歌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画面,在大脑中建构出一定的意象画面,秋晚的江上中 “ 倦鸟回巢 ”“ 鸟翻双翅 ” “ 抖落斜阳 ”“ 点染芦苇 ” 的绮丽画面,花牛歌中 “ 花牛在草地里各种有趣的行动景象 ” 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思维的屏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