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调研报告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494831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年—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年—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 年 季 度 农 业 农 村 经 济 形 势 调 研 报 告2018 年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调研报告与 农 村 集体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的 调 研 报 告 两 篇为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时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早安排部署工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按照省统计局关于做好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调研的通知精神和州政府范武德常务副州长的安排要求,州县两级由统计和农牧部门联合组成调研组,对 2018 年第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开展了调研。州上组成了由统计局局长为组长,农牧局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调研组,重点对临潭、卓尼、舟曲迭部四县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秋冬播农作物苗情及其长势,春播形势,主要畜禽生产状况及农业“三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一、春耕备耕有序开展,农牧业生产开局良好(一)秋冬播作物虽受冷冻影响,但总体长势良好全州越冬作物种植面积 11.17 万亩,主要有冬小麦8.04 万亩, 冬青稞 0.78 万亩,冬油菜 2.09 万亩,越冬蔬菜 0.26 万亩。集中在东南片的舟曲和迭部二县。据调查了解,除舟曲高半山背阴地带越冬油菜作物受到早期低温干旱冷冻天气影响外,越冬粮食作物和蔬菜基本没受到影响。随着气温回暖,舟曲县河川区冬小麦、冬油菜逐步进入返青、拔节期。作物需水增多,为预防干旱及倒春寒等农业气象灾害,县上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活动,并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引导群众因时、因地、因苗采取分类管理,促控结合,实施打耱镇压、科学施肥、春灌保墒、中耕除草等科学生产措施,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截止目前,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灾害侵袭,冬播作物长势良好。田间长势一类苗占 30%,约为 3.4 万亩;二类苗占 30%,约为 3.4 万亩;三类苗占 40%,约为 4.4 万亩。(二) 农资储备调供充裕,春耕生产有序开展甘南州气候类型多样,大部分属于高山阴寒区,相对省内其他市州,春播时间延后,除舟曲、迭部两县外,大面积的春播将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展开。目前,全州已完成春播面积约 11.8 万亩(其中春小麦 2.6 万亩,药材 3.6 万亩,油菜 2.3 万亩,青稞0.8 万亩,马铃薯 2 万亩)。其中,舟曲县在东山、坪定、大峪等 19 个乡镇实施完成顶凌覆膜技术推广3.2 万亩,完成省上下达计划的 80%。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农田积雪消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湿度,墒情较适宜,有利于春耕备耕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共调运化肥 12500 标吨,其中尿素 1050 标吨,磷酸二铵 10300 标吨,复合肥 1150标吨。调运各类作物良种 291 万公斤,价格变动不大,与往年基本持平。农资价格平稳,市场销售价为:尿素 1950 元/吨,二铵 3100 元/吨,复合肥 3450 元/吨,农膜价格 14000 元/吨。全州春耕生产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三)牲畜安度 “两乏关”,生产开局态势看好在深入推进第二轮草畜平衡政策下,2017 年全州核减牲畜 36.14 万羊单位,各类牲畜年末存栏减少 16.85 万头只,适龄母畜减少 8.72 万头只。生产基数回缩。由于去冬今春连续阴雨雪天气较少,气温相对较高,加之饲草料储备充足,对老弱幼畜补饲及时,牲畜死损减少,2018 年一季度全州各类牲畜死亡 7.92 万头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 2.27 万头只,下降 23%。因灾死亡牲畜大幅度降低,一季度牧区因灾死亡大牲畜同比减少 2180 头、羊同比减少 2857 只,牲畜安度冬春“两乏关”。相应的对牧业生产也较为有利。预计一季度全州各类牲畜产仔数可达到 77.26 万头只,产仔成活 73.99 万头只,产仔数比上年同期减少 4.58 万头只。各类牲畜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将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 0.25、0.27 个百分点,成畜保活率比上年同期提高 0.20 个百分点,总增率提高 0.09 个百分点。全州畜牧业生产呈现出良好开局。二、农村“三变 ”改革逐步推进,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凸显。随着农村“三变”改革的逐步推进,属于“三新”农业范畴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从大量组建、运营淘汰、探索发展到步入正规这样一段发展经历,已基本完成了淘汰与升级调整,目前已成为带动全州农牧业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运营,使城乡资源要素得到整合,加快推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建立了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快了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牧村、农牧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一)高原特色种养业合作社初具规模,生产效益逐年提升。近年来,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帮扶”工作为抓手,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扶持农牧村富民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以特色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合作社,且已成为全州农牧业生产的新亮点。2016 年末全州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实体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 1146 个,大部分合作社都推行 “公司+ 基地+ 农户”生产模式,带动周边农牧民致富。如:临潭县店子乡西正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 2013 年注册成立,刚开始主要从事西兰花、莴笋、红提葡萄等农产品的种植、销售。到 2017 年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种植范围已辐射到临潭店子乡、洮滨乡,卓尼县纳浪乡、柏林等乡镇。与菜农签订了 12000亩高原夏菜西兰花种植合同,年产量达到 16200 吨左右,收益达到 4860 万元。今年公司计划订单种植高原夏菜 18000 亩、中药材 8000 亩,将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公司效益和菜农、药农收入将大幅增加。临潭县卓洛乡农盛农民专业合作社自 2011 年成立以来带动周边乡镇 2500 多户农户订单种植牧草 3000 多亩,加工成青贮饲料育肥牦牛、藏羊,截止 2017 年 5 月,先后购进藏羊 3.1 万只,牦牛 1200 头,经过育肥出栏藏羊 2.8 万只,牦牛 940 头实现养殖利润 450 多万元。今年计划购进藏羊 10000 只,加上上年存栏 1550 只,饲养量达到了 11550 只,准备今年分两批出栏 4000 只,100 多头牦牛分散到入社农户养殖,育肥到出栏期统一由合作社收购后出售。“十三五”期间,合作社将以养殖和草产品加工为基础,建成加工能力 1 万吨以上的饲草料加工企业,形成种、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发展链条。卓尼县柳林镇昌河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兰州和盛堂药业公司旗下运作,主要以种植和培育当归种苗为主,有流转土地 3300 多亩,年培育当归苗 200多亩,正常年景每亩产 2000 公斤幼苗,销售收入达到 1200 万元,纯收益可达 1000 多万元,种植的中药材全部由兰州和盛堂收购。舟曲县东山镇谢家村东盛养殖合作社,主要从事鸡苗和肉鸡养殖,合作社本部去年末肉鸡存栏 2200多只,小鸡(鸡苗)10000 多只,另有 3 个 10 万只散养基地(丛林藏鸡养殖基地),年出售鸡苗 20 多万只,出售肉鸡 10 万多只。今年合作社根据北京等地客商和京东商城需要,计划养殖加收购屠宰肉鸡 300 万只。将带动全县养鸡户走上致富路。还有临潭县鑫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卓尼县柳林镇恒源贵蕨麻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舟曲县江盘乡南山养殖专业合作社,迭部县花园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迭部县洛大乡黑扎村黑扎村委会集体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专业合作社也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牛羊猪育肥、鸡苗仔猪发育、中药材饲草料加工等产业,带动农牧业生产向现代农业发展。(二)农村“ 三变”见成效,土地资金流转农民变股东。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都要吸收 5 户以上农牧户入社,随着不断发展,入社农牧户越来越多,少则几十户,多则上百户,入社农牧户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将闲散资金,甚至将精准扶贫贷款入股到合作社,农牧民变成股东,稳定获取合作社分红收益。如:临潭县农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入股农户 60 多户,将 1350 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有 7 户入社贫困户,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担保,为每户申请到扶贫贷款 5 万元投入到合作社,每年合作社给每户分红 5000 到 10000 元。临潭县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农户 19 户,其中贫困户 14 户,将 400 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兴仁养殖合作社入社农户 15 户,流转土地 200 亩,庄稼汉种植合作社入股农户 30 户,流转土地 600 多亩,户保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 460 户,流转到合作社的土地 600 多亩,有 3800 亩土地可供合作社统一种植中药材,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4000 元以上。卓尼县昌合药材种植合作社入股农户 7 户,发展协议入社户 80 多户,流转 1300 多亩山地作为育苗基地,舟曲县东盛养殖合作社由开始入股农户 11户,发展到目前的 98 户。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目标。(三)农民工就地务工,社会效益显现随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 +农户”运营模式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了农村就业岗位和就业渠道。在规模种植、养殖、加工各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合作社在首先吸纳入社社员就业的同时,还接收本村、本乡镇和周边乡村闲散劳力就地就业务工,即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难的问题,还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合作社的发展,不但提高了农牧业生产效益,对社会产生的效益也日益显现。如:临潭县城关镇昌顺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 200余人就业,带动了 150 余户农牧户人均增收 1000元。店子乡兴仁种养殖农民合作社中药材育苗基地吸纳 20 多民农民工从事生产,去年仅人工劳务费支付7 万元,人均 3000 多元。羊永乡户保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挖期间吸纳 130 多人就业,年支付务工费用达 45 万左右,人均创收 3500 元。卓尼县柳林镇昌合药材种植合作社有固定的从业人员 18 名,季节性务工人员 100 多人,年支付人工费 78 万元,人均创收高达 5000 元左右。舟曲县东山镇东盛养殖合作社吸纳农民工 18 人,其中长期工 8 名,人均工资 6000 元。(四)“天士力 ”落户中药材种植大县,将带动全州中药材产业的长足发展中药材种植大县临潭县通过招商引资,与天津对口援建单位天士力集团合作,先后在店子乡西正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羊永乡户保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建成年加工中药材饮片 1000 吨的天士力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目前在长川乡庄稼汉种植专业合作社征地 300余亩,正在建设一处天士力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这样使临潭县中药材产业形成上、中、下分片带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将辐射带动州内其他县市中药材种植户受益。从此我州将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将推动全州特色种植业的长足发展。三、存在的问题(一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显现。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在家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素质劳动力的不断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产业化调整的进程。(二 )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不太适应,发展较为缓慢。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农牧户只有以资金投资入股,牲畜养殖采取基地集中养殖,由于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合作社养殖风险增加,分散到入社农牧户养殖,却由于设施、环境等条件差,管理水平低,养殖的畜产品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养殖业合作社对农牧户的带动作用相比种植合作社要低,所以养殖合作社的发展落后于种植合作社。(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农产品销售仍然是薄弱环节。四、建议(一) 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在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让农民自愿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者以其他的形式组织农民自主自愿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比家庭经营更高形式、更大规模的农场化经营模式,可以跨组、跨村或跨乡街道联合。合作社要吸纳更多农户手中的闲散资金入股,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吸纳跟多的农牧民就地务工,解决合作社缺劳力、缺发展资金的现实问题,进而带动更多的农牧户致富。(二)要进一步探索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让合作社发挥个大的带动作用。在养殖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上,可以尝试以现代化养殖厂模式集中养殖,实行企业化管理,而不是分散到牧户养殖。这样既可以规避牧户养殖的风险,也有利于环境卫生的整治。入社牧户可将扶贫到户资金和闲散资金直接向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可以吸纳社员入社务工,合作社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向入社牧户分红、支付劳务费用来增加收入。(三)要合理布局电子商务网点,切实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电脑、手机操作技能要求很高,不是一般农民能胜任的。一要对适宜搞电子商务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再准入开办电子商务点。二是最好分区域以团队形式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中心,让企业、合作社在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中心设立销售窗口,使企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的销售窗口自行实现网上销售。农 村 集 体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的 调 研 报 告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章岳定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区农业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以及转塘、留下、三墩、双浦等镇街和近 20 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2009 年开始连续 8 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 1.36 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xx 年安排资金 856 万元支持 11 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2011 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xx 年对龙坞茶镇10 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xx 年又启动周浦片 5 个村、三墩镇 2 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周浦、袁浦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三阳等7 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三墩、双浦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 2.52 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双浦、三墩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西湖大学、云谷产业园、云谷国际公学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山联村和双桥村,铜鉴湖景区打造和双浦新区建设将覆盖铜鉴湖村、浦塘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当前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部分村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收支难以平衡;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xx 年全区 36 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 6292.9 万元,平均每个村约 174.8 万元。其中 50 万元以下有 3 个村,最低的双浦桑园地村 25.1 万元。50 万元至 100 万元有 10 个村,100 万元至 200 万元有 8 个,200 万元至 300 万元有 12 个,300 万元以上有 3 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 732.02 万元。xx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 8842.03 万元,村均支出约 245.6 万元,27 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 3132.5 万元,平均赤字约 87 万元。xx 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 4298.48 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 119 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 10 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 xx 年全区 36 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 xx 年有所降低,约为 5507 万元,但总支出较 xx 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 9839 万元,预计将有 33 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 4332.4 万元,其中21 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二)村级集体组织“造血功能”相对不足,收入来源单一。一是政策因素对村集体收入影响较大。房屋、土地租赁收入普遍为各村集体的主要收入。但随着近年来土地、规划等政策的调整与收紧,原先部分村“打擦边球”搞违建提高集体收入的行为难以为继,部分村集体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甚至出现负债难还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了村集体组织的正常运行。二是保值增值缺乏有效途径。大部分村拓宽经营渠道发展的能力不足,自我营收能力较弱;有些村有资金却因缺乏有效投资的渠道和方向,难以实现资金向资产的转变。三是项目落地较为困难。根据杭州市区村级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村集体可预支15 亩留用地指标,但该指标绝大部分村都未能落地;双浦地区被划为杭州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三)村级集体组织“刚性”支出逐年增加,村级运行压力增大。一是村级日常支出负担加重。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需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各项开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部分村因账上无钱导致村干部工资长期无法发放的情况。xx 年 36 个村总支出较 xx 年增长约 10.1%,预计 xx 年较 xx 年增长11.3%。二是长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开支的公益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路灯电费等费用也大幅度上涨。据了解,转塘外桐坞村的长效管理费用支出从风情小镇打造以前的每年 41.5 万元上升到 xx 年的156 万元,是原来的 3.7 倍;三墩 2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 24 万方,公共绿化面积 25 万方,庭院河道绿化 35.5 万方,路灯 1746 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 38 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xx 年共有 25 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 7972.2 万元、村均 318.8 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 1000 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 50 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 50 万元。(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三、对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一)转变发展观念,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一要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事关我区“三全”目标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央有要求,农村有需求,农民有呼声,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到底。二要明确目标。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让今天的短板变为今后的强项,让当下的价值洼地变成未来具有独特优势的聚宝盆,让绿水青山同时拥有金山银山,让美丽乡村成为西湖最耀眼的明珠。以此为目标,要精心制定新时代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任务,选准发展路子。要认真分析每个村的发展条件和特色优势,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三要精准施策。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农村群众诉求,提出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当前我区已大部分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相关部门和镇街要及时转移工作重点,调整工作方式。在工作精力上,适时从整治建设转移到产业发展上;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 4A 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 4A 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双浦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四)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五)加强基层建设,加快农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一要强班子。加强对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