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办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与县农办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492829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办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与县农办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县农办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与县农办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县农办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与县农办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 农 办 2018 年 工 作 总 结 及 2019 年 工 作 计 划与 县 农 办 工 作 总 结 及 工 作 计 划 (合 集 )县农办 2018 年工作总结及 2019 年工作计划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年,县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市委“1433”和县委“1+4+3”战略重重落地,以重整山河的决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大花园”*“精品园”为目标,聚焦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指标,开展系列攻坚和难题破解,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新台阶。一、2018 年 工作总结(一)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根据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系统编制了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大花园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美丽形态、美丽生态、美丽业态、美丽文态、美丽治态”五大动动计划,统筹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的支农资金项目 86 个作为振兴项目。并认真履行乡村大花园专班职责,集中力量推进乡村大花园建设。组建专职专班、确定部门专员、形成联络网,打破信息壁垒串联各部门,增强乡村大花园建设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时,按照集中、集约、集聚、集成的理念,推动农民集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按照“进城入镇一批、中心集聚一批、特色保留一批、面上搬掉一批”的思路,统筹现有资金、土地、人口等要素资源,全面实施“公司化运作+ 市场化安置”的异地搬迁模式,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产业向中心村、中心镇、城区集中集聚。未来将继续在中心城区建设集聚小区 11 个、面积 2800 亩,五年内再集聚农村人口 2 万户,6 万余人。今年 8月 8 日,我县成功承办了全市农民集聚工作现场推进会,农民集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二)强化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自市委部署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牛鼻子”工程以来,我办全面协助专班农村建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并以“四必拆”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清零”行动。针对“四必拆”拆后土地亟需开发利用,拆后庭院亟需修整补绿,拆后农户亟需增收渠道等问题,我办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支持鼓励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流转,激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并积极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与“*通”接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开发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另外,在前两年成功开展乡韵庭院创建活动的经验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百村百药”美庭院富万家行动。依托中草药“亦花亦药”的特性,建立了“政府+企业+镇村+农户”服务推广平台,在美丽庭院创建中,动员农户利用庭院、拆后闲置用地种植中草药,从而增进农民收入,美化村庄环境。在庙下乡我们开展了庭院养殖石斑鱼试点工作,通过“基地+农户”形式,支持和鼓励农户利用庭院闲置土地建设养殖景观池,发展石斑鱼冷水养殖业。(三)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持续开展示范乡镇、精品村创建,将原有的 61 个精品村扩面到 120 个行政村,在原来的四条风景线创建的基础上提升打造“一环五线”。今年重点打造灵山江休闲运动线计划通过白姑线沿线环境风貌提升和精品村打造,系统串联*花海、龙和渔业园(国际垂钓中心)、龙山青少年户外运动中心、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区块,联合形成一条打造集产业发展、户外健康运动、田园自然亲子、乡村艺术创意、江南文明溯源于一体旅游经济产业脉。目前,白姑线和方渡线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中。面上,2018 年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31 个,安排财政专项资金 2130万。美丽乡村 EPC 项目已完成官村村水系改造、道路白改黑、景观节点等子项工程建设,后田铺村婺剧公园建设已完成进度 80%。根据最新省委下发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评价标准,完成相关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待市初评。(四)全力推进“万盏灯光”“厕所革命”两大民生实事。今年我办承担着两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分别是厕所革命(农村)和万盏灯光(农村)。根据全县“万盏灯光”和“厕所革命”座谈会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布局公厕点位,我办结合精品村、精品线、景区村创建需求,多次会同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对各个乡镇(街道)申报的公厕土地性质进行一一比对分析,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确定新改建的乡韵公厕选址。并根据近期省住建厅下发的浙江省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和管理服务规范,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 县乡韵公厕建设参照标准,进一步明确规划条件、设计标准、装修标准、验收标准。并按照“一厕一图、一厕一品”的要求,邀请专业设计单位绘制了不同风格和标准的设计图。目前,新建 20 座已结顶 11 座,改建30 座已完工 20 座,确保年内如期完工。 “万盏灯光”建设项目方面,前期,我办重点完成了各个行政村现有路灯安装情况、需要安装路灯数量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经过前期自主申报、乡镇核实、县级梳理,全县共需安装路灯 15073盏,其中统一采购 12368 盏,自行采购 2705 盏。制定了 “万盏灯光”工程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招标办法和采购参数,通过公开招标,由浙江金缘光电有限公司以 367.2 万中标,单价 306 元/盏( 含挑臂) 。目前,第一批 3000 盏灯具已派送到位,预计 11 初全县供货完成,12 月中旬各乡镇村安装完毕。(五)全力推进“污水革命”“垃圾革命”两个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县开展了 240 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 81 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改造项目建设工作。目前止,2014-2016 年的 240 个村已完成工程建设,移交运维,进入审计结算阶段。其中:已审结的项目有 141 个村,已经报审但未审结的项目有 87 个村。 2017 年提标改造的 81 个项目村,通过县级综合验收的有 70 个村( 11 个项目村已报审),另外 11 个项目村等待县级综合组织复核工作,预计 11 月初将全面完成复核工作。同时,大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水平。今年来,县农办围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 50%以上、回收利用率在 3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在 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在 99%以上的目标任务,立足于抓“两头(源头分类、终端处理)”、促“三化(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扎实推进垃圾分类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深化“村情通+垃圾分类”、“洁净家园”等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示范乡镇创建,启动市场化保洁和垃圾分类一体化试点,全面深化提升“贺田模式 2.0”。目前,全县已完成建设太阳能沤肥房或机器资源化利用站 100 余座,覆盖全县 80%以上村庄,累计完成垃圾分类“四分四定”村 167 个,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实现 63.7%以上,创建垃圾分类市级示范乡镇 1 个、示范村 75 个,全县村情通注册人数达 23 万余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 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在 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在 99%以上目标任务。(六)持久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古村落“活”化工程,通过挖掘每个村落、每幢房子的历史、文化、典故,将古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结合,有效探索古村落“自我造血”功能。自 2013 年开始至今,我县共开展六批,共 6 个重点村、33 个一般村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方面,督促里王村、龙丰村、庙下村、天池村、灵山村等第四批项目一般村于 11 月底前全面完工,并完成县级验收工作,同时第五批重点村溪口村一期美食街工程全面完工并对外营业,二期工程抓紧施工中。资金奖补方面,2018 年历史文化村落总计下达了 1215 万的奖补资金,对石角村、溪口村等 9 个项目村进行奖补。项目申报方面,完成了 2019 年的项目申报,基本确定湖镇星火村为第七批项目重点村,塔石镇豆腐王村等 7 个村为一般村。机制创新方面,为应对项目工程中暴露出的质量参差不齐、进度跟不上要求、施工专业不强、经验不足等问题,且鉴于古建筑修缮的特殊性和不可逆性,开展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施工单位入围筛选工作,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 7 家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为项目入围企业。同时,由于屡次出现因监理履职不到位、专业能力欠缺而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专门聘请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为项目监理,并建立微信群,实时沟通,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项目培训方面,为推进第五、六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开展了历史文化村落项目专题培训。邀请史志办黄国平主任、古典监理吴德良总监为学员讲课,并参观学习了样板村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的建设经验。(七)强村富民务实举措不断增强。县农办坚持以民为本,把乡村振兴着力点放到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上,坚持富民导向,推动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收入。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建立健全扶贫帮困新机制,系统推进产业开发、创业就业、结对帮扶、社会救助、健康保险、光伏扶贫等系统工程。通过“发展产业致富一批、异地搬迁融入一批、培训就业带动一批、金融支持助力一批、光伏小康保障一批”,确保绝对贫困现象不反复、不反弹。*县光伏小康 55 兆瓦农光互补地面电站项目已实现39.5 兆瓦并网任务,成功流转土地 70 多亩,年底前完成并网 42 兆瓦。通过实施公共屋顶“光伏强村”、富民产业园租金和村级集体公共屋顶“光伏贷”工程等累计投入发展资金约 2000 余万元,村级年新增实际可支配资金 200 万元。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1450 元,同比增长 10.3%,增幅居全市第一。(八)创新性开展“三百”助力行动。针对部门配合紧密度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今年我县创新性推出“三百”助力行动,撬动社会资源、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开展“百名乡贤联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捐资认建结对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入股、联营等形式在村里设立项目、兴办企业,引导资本入村、资金助村、智力援村。活动开展以来,共达成合作项目 120 个,预计总投资 35 亿元。如青年乡贤胡瀞文回乡创办“*飞鸡”品牌,创立“互助联盟”帮扶模式,帮助农户销售*麻鸡,直接带动 1000多村民在家就业,帮助农民年增收 1000 余万元。二是开展“百家企业结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发挥企业作用,由企业结对帮扶重点村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捐资冠名景观节点建设,合作开发闲置资源,认购农民农产品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庄环境提升;三是开展“百个部门联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积极发挥机关单位在基层社会治理、村庄环境治理、乡韵庭院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九)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打好助力脱贫攻坚“翻身仗”,根据关于浙江省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1832 号)的要求,县农办积极参与扶贫协作工作,截至目前,已为四川省叙永县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 76 名,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 12 名,培训期间,邀请相关教授、专家和行业领域优秀人才,从农产品品牌培育与市场营销、休闲农业主题与创新和“村情通、*通”经验等内容开展专题辅导,采取课堂讲授、学习参观、交流互动与专家点评等形式展开。在现场教学阶段,还前往横山镇天池村、沐尘畲族乡社里村、龙和渔业园和社阳乡晓强中草药基地,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林下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挖掘民族特色等情况进行实地学习考察。通过本次培训将为叙永县造就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基层扶贫干部队伍,为该县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十)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培训。今年我县计划培训任务为 3800 人,截止 10 月中旬,已完成培训人数约 3000 人。预计 11 月底能圆满完成今年培训任务。今年,我县农民培训工作进度较快,主要是探索在全市范围内有培训资质的机构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产生了 5 家培训机构。培训工种包含育婴员、中式烹调师、家政服务员、中式面点师、电子商务等。从今年培训情况看,我县培训重点更加突出,为打造“舌尖上的*”,特突出了美食培训。截至目前,各培训机构共安排了*小吃培训班 36 个,培训约 1500 人次,培训内容涉及葱花馒头、烤饼、*发糕、馄饨、*猪肠、清明粿、北乡汤圆、包子、油条、麻球、芋头粽等美食的制作。6 月份,我办专门组织 37 名家庭农场主、农家乐经营业主、部分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主要领导赴台培训考察,认真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县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其次,通过委托衢报传媒培训有限公司,组织了一期乡村振兴旅游人才班,安排我县各乡镇街道的乡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农家乐经营业主等人,赴嵊州、奉化等地学习他们庭院设计,环境美化,同时借助我县绿水青山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和旅游富村为目标,加快村庄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另外,联合衢州农民学院举办了一期*县乡村大花园建设代言人培训班,通过理论+实践的培训方式,让学员们掌握美丽乡村示范县人文讲解员的技巧,为*县的发展准备一批熟悉美丽乡村人文,拥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美丽乡村发展的高素质本土人才,从而推动*县美丽乡村规范化发展。二、2019 年 工作计划(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以*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总体规划为指引,认真做好*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项目谋划,重点推进美丽乡村“一环五线”项目建设。围绕 “洁、序、绿、景、韵、游”六要素,打造美丽村口、美丽廊道、美丽民居、美丽庭院、美丽公园、美丽景观、美丽田园等,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县申报筹备工作。(二)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紧紧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代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力求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重点实施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特别是重点村溪口村、灵上村、灵下村三个村的项目实施。(三)组织实施好“三百”行动。重点实施好三大助力行动,一是“百名乡贤联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针对所有行政村,发挥乡贤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由乡贤捐资认建结对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二是“百家企业联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针对创建重点村,发挥企业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由企业结对帮扶重点村发展集体经济,捐资冠名景观节点建设,合作开发闲置资源;三是“百个部门联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针对创建一般村,发挥机关单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在基层社会治理、村庄环境治理、乡韵庭院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认真做好“三百”行动组织、发动、宣传等工作,将“三百”行动实效落到实处。(四)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实体工作收官。完成 2017 年提标改造项目最后一批县级综合复核工作,对未通过复核的项目村凝心聚力,分类施策,各个击破,会同相关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实体工程圆满收尾。与县财政审价中心、审价中介等单位要认真梳理审计结算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办法,推动审计结算工作进入快车道;开展资料员集中辅导,推荐农村治污项目送审资料规范文本,提高送审资料一次成功率;落实奖惩制度,对拖延送审、不送审的施工单位和个人要采取惩戒措施,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黑名单措施和依法依规处理。在“四个交清”的基础上,督促第三方快速接管运维,做好运维站点建设,及时办理工程资料的移接交手续。(五)继续推进“贺田模式”垃圾分类。按照*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村(示范村)考核评分表,从组织管理、宣传发动、农户分类、设施配备、村容环境等方面对照对标,强化“贺田模式”垃圾分类达标村(示范村)创建,特别是各乡镇(街道)5 个以上市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要确保如期实现。继续扎实推进 2018 年度 10 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试点项目建设,落实工程监理、村监会监督及乡镇巡查县抽查的责任体系,做好质量、进度跟踪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继续加强、完善农户垃圾分类两个桶、公共投放点及分类清运车辆等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拆除或规范改造主要道路(河道)、公共场所等处范围内影响环境卫生的露天简易垃圾池(投放点)、垃圾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已建成终端(太阳能沤肥房或机器制肥垃圾处理站)等分类基础设施的管理使用,促进正常使用、规范使用。(六)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建立健全扶贫帮困新机制,系统推进产业开发、创业就业、结对帮扶、社会救助、健康保险、光伏扶贫等系统工程。在全面完成新一轮低收入农户认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发展产业致富一批、异地搬迁融入一批、培训就业带动一批、金融支持助力一批、光伏小康保障一批”,确保绝对贫困现象不反复、不反弹,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 10%以上。结合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异地搬迁,进一步完善异地搬迁考核机制,督促乡镇加快搬迁进度,化解结转资金。抓好扶贫项目管理工作,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尽早下达 2018 年的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要求做好扶贫项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探索完善教育、健康等扶贫措施,确保不出现因贫失学、因贫失医等现象。(七)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民培训工作。围绕“乡村大花园*精品园”为核心,明年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 2700 余人次,培训对象以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优先培训有一定产业基础、有潜力进行新型职业化转型的种养殖大户和农产品营销能手,重点培育回乡务农创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退役军人等,提高青年职业农民比例,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八)齐心协力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县农办作为参与机构之一,明年要提早安排,及时沟通,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县 农 办 工 作 总 结 及 工 作 计 划县农办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20xx 年主要工作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完善惠农政策,突出工作创新,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奔小康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程,向村美民富又迈进了一步。1、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今年是我县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各项工作在不断摸索着推进。一是抓项目建设。通过乡镇规划谋蓝图、专家踏勘理项目、全县竞赛争名额等一系列环节,围绕民宿创建的重点乡镇、村和精品线路,以配套水、电、路为重点完善民宿发展基础,下达两批乡村旅游发展任务,涉及 4 个特色旅游小镇、27 个特色旅游村庄,共 115 个配套项目,前期总投资 1.1976 亿元。其中第一批乡村旅游创建项目动工建设 54 个,完成招投标 62 个,预计除 5 个省级一事一议项目村的 28 个项目和*村(旅委主要在抓)3 个项目外,其他 65 个项目均在 12 底前完工;第二批项目 3 个已动工。目前两批项目完成年度形象进度的 70%左右。投入 869 万元,完成对民宿发展的 1 个重点集镇、26 个重点村实现无线网全覆盖,村民和游客可免费使用*(爱*)无线网。投资 4154 万元建成民宿房间 201 个,床位 387 张。二是抓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赴上海和借助“穿岩十九峰风筝节”、“全民旅游日”等平台推介,共引进乡村旅游招商引资项目 20 个,总投资 4.637亿元,其中 1000 万元以上项目 11 个,涉及 10 个乡镇(街道),自然村整村打造 4 个。目前,建成 5 个,分别是*天姥山摄影基地、*“净谷”、*“山谷里外婆”、大市聚“三间半 艺舍”、大市聚 “湖边小院”;正在建设 11个,完成规划 2 个,尚在规划设计和政策处理 2 个。预计年底能完成项目 6 个以上,完成投资额 1 亿元以上。三是抓宣传培训。加强与中央、省级媒体合作,制作乡村旅游专题片,进行宣传推广。目前合作的栏目有美丽中华行、悠然天下,拍摄乡村旅游微电影 2 部、宣传片 2 部,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6次。建立*乡村旅游网站,推出“*乡旅”公众微信平台和 LOGO,注册“天姥山居”民宿商标,全力打响*乡村旅游民宿品牌。加强业务培训,累计开展县级培训 7 次,参加人数 466 人次。四是抓牵头规范。结合*卫视今日聚焦曝光问题,牵头对全县农家乐(民宿)进行了摸底调查,梳理并提出整改意见,先后召开协调会议 6 次,发出整改进度通报 24 份,到 9 月底全面完成了对省市级农家乐特色点的规范整改,同时针对面上情况抓好提档升级,今年已经成功列入省农家乐提升发展重点县创建(全省共 14 个县市),并有南明街道班竹村等 8 家单位获得了省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突出景观带、精品村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抓四级联创。按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美丽乡村景观带、示范乡镇、精品村和美丽农家四级联创要求,今年重点推进丹霞风情、沃洲茶香两条景观带,*镇、*街道两个示范乡镇,以及外*、*、*、* 、*等 5 个精品村建设,目前各项目按照省市级创建要求正在抓紧推进之中。预计年底通过省市验收。二是抓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共21 个按照年度工作要求有序推进。其中第二批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正在整理相关资料和扫尾工作;第三批按照规划建设中;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除西坑因更换缘故正在编制规划之外,其他村庄均已下达了建设任务。三是抓县美丽乡村项目。按照“三治一提升”先行原则,对合格村共安排两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涉及 28 个村,30 个项目,主要分为拆旧、道路、景观和文化礼堂四大块内容。目前各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其中拆旧、道路、文化礼堂项目进展较快,进度总体基本已达 85%。四是抓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试点。切实推进 8个省级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试点工作,目前全部完成设备招标,进入厂房土建动工建设,预计到年底全部投入使用。在试点村同步推行 1+X 模式,做到“一村设点、覆盖多村、一片受益”。目前 20xx 年-20xx 年 4 个村的试点项目扩面工作(1+X 模式)尚未有实质性进展。3、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收官之年,工程建设和运维移交同步推进。一是抓工程进度。今年我县省定任务村 65 个,提标改造村 2 个,现 64 个村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除* 街道上 *村外),59 个村完成终端绿化、裸露管包管、路面恢复等全部工程,其余村均在抓紧开展工程扫尾建设。提标改造村*镇* 下村已全面完成建设,* 街道*村也基本完成建设。下周将分 8 组开展县级核查。二是抓项目移交。按照“验收合格一批,移交接收一批”的原则,先后开展 20xx 年-20xx 年项目资料移交、治污项目处理终端现场移交等工作。目前,20xx 年-20xx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资料和 10 吨以上终端现场移交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式由城投集团下属运维公司接管并开展运维。三是抓项目整改。开展 20xx 年-20xx 年治污项目“回头看、找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认真查找存在短板,查漏补缺。针对“回头看”中存在的问题,我县县级专家服务团成员分批分次下村,有重点地开展“回头看”。如对全县人民关注的长诏水库库区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我办已会同大市聚镇确定了增加提水泵将直排库区的污水提升用于花木浇灌的整改方案,正在实施中。4、推进奔小康工程。深入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切实补齐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短板。一是抓村级经济增收。今年以来,全县统筹投入资金 4000 多万元,推进了梅渚联建物业、大市聚联建物业(二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等项目 3 个物业项目建设。其中:梅渚物业新增物业收入 340 余万元;大市聚联建物业(二期)新增物业收入 115 多万元;投资 1000 万元,启动 59 个村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项目,目前与*新区基本商定融资协议。二是抓原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 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巩固。我县认真对照省要求“调出一批”八条标准、“补入一批”三条标准,严格经过村级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审定等程序,确定调出 409 户 775 人、保留 95 户 173 人、补入 13 户 19 人。目前,我县共有巩固 “4600 元以下”低收入农户 108 户192 人。主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结对帮扶、光伏开发等举措切实巩固原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 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成果。三是抓结对帮扶。实施新一轮“百个部门联村帮扶”、“百家企业村企共建”及“万名干部联万户”结对帮扶活动,一年来,全县共筹措各级结对帮扶资金 3000 余万元。其中,60个市级部门、柯桥区及 10 个经济强镇,为我县及结对的 90 个扶贫重点村提供帮扶资金 1000 多万元, 108 个县级部门为结对的 120 个行政村提供帮扶资金840 多万元。四是抓低收入农户增收。通过产业帮扶、培训转移等方式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今年以来,培训低收入农户劳动力 350 人(次),带动低收入农户从事来料加工增收 300 人;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参与村级保洁等公益岗位120 个;新建低收入农户来料加工示范点 8 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300 人;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 5916 元(每月 493 元)提高到 6516 元(每月 543元),提高 10%;继续实施低保、低保边缘户“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及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救助。5、推进农村改革。围绕改革工作任务,突出重点,抓好试点,破解难点。一是抓宅基地置换。按照“近期抓整治,远期抓集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跨行政村集聚,推行宅基地置换改革,加快农村人口集聚。投资 1.15 亿元建成占地3 万、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的大市聚农民集中居住区,预计到年底场外工程基本完工,并通过主体工程的竣工验收。目前,正在与钦寸水库移民安置点开展成本分摊清算,确定后即将出台大市聚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置换政策,开展房屋销售。二是抓金融支农。大力开展金融支农“5+1”专项活动,在“三农”重点发展领域开展金融扶持。充分发挥“一会三公司”为农服务体系,为“三农”行业、中小微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难的同时,积极化解不良担保,降低公司风险。县新农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累积担保额度达到 10 亿元,到 9 月末,在保户数 126 户,在保笔数 135 笔,在保余额 1.3 亿元,其中不良担保 2000万元。三是抓农村产权交易。深化农村确权赋权活权改革,建立县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流程,全年交易 30 宗,金额为 2614.1万元。二、20xx 年工作思路20xx 年的总体思路是:启动一个创建,打响一个品牌,实施一项工程。1、启动一个创建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围绕 “五区五线”建设,积极开展“四级联创”,以示范县为目标,以示范乡镇、精品村为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重要节点打造、村庄绿化提升。全年计划投资 3000 万元提升丹霞风情、沃洲茶香 2 条景观带,新建 1 条景观带、创建 5 个市级特色精品村、完成 2 个省级重点及 10 个以上一般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年度任务、同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分类处理试点工作,争取用 1-2 年时间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一是编制完善规划。根据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要求,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计划,编制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性和整体性。二是调整完善政策。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项目实施计划采取申报制,建成一个奖补一个;年初下达切块资金,年中(约 8、9 月份)按照进度评价来资金调转,年底验收奖补;同时参照以往完成项目实绩情况,对历年未及时完成项目建设的实行一票否决,不再列入项目奖补内容。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按照省、市、县委县府整体部署,重点保障各类创建工作和考核要求,突出整村建设理念,继续贯彻村容村貌、中心村(特色村)、两路两侧等优先的思路,进一步整合资金重点推进。2、打响一个品牌打响*炒年糕品牌。大力推进 *炒年糕产业发展,鼓励引导*炒年糕经营业主自主创业,培育*炒年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打造*炒年糕区域品牌。到 2020 年,全县有* 炒年糕经营户 600 家,从业人数 4000多人,营业收入 3 亿元以上,力争*炒年糕示范店在本县乡镇(街道)、乡村旅游特色村庄、农家乐(民宿)的覆盖率达 100%,力争* 炒年糕示范店在长三角各省市全面铺开。制定*炒年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加快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炒年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 1000 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六统一”和“两集中”工作(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制作工艺、统一经营标准、统一门店标准、统一原料标准、集中宣传营销、集中挖掘文化)。3、实施一项工程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补齐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短板为目标,创新举措谋求发展,力争到 2017 年,全部消除总收入 10 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实现村村有物业,使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达到 5 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增长 15%以上。一是加强管理。按照村级集体收益最大化,租金收益长效化,规范管理全县 12 个联建物业项目,尽早出租剩余厂房。二是筹集资金。根据村级基金管理办法,59 个经济薄弱村继续筹集剩余资金,计划到明年 6 月 3540 万元资金全部到位,预计可产生税前收益近 300 万元。三是实施项目。投资 500 万元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厂房屋顶 7000 平方米 561.6KW 光伏电站,使“108 户低收入农户”获得稳定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