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908821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院感防控 保障医疗安全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三 医院感染概论 加强院感防控 保障医疗安全 四 预防感染的原则五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三 医院感染概论 加强院感防控 保障医疗安全 四 预防感染的原则五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威胁 2005年12月安徽宿州市市立医院 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 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2009年3月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 院内感染致5名患儿死亡事件2009年12月安徽省安庆市宜城医院 77名血透患者39名HCV抗体阳性 其中15例确诊为医院感染2016年2月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医院血液透析室发生疑似丙肝感染暴发疫情 43例患者中 确诊丙肝感染病例26例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2017年1月浙江省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 一人一管一抛弃 操作规程 导致交叉感染 目前确诊5例艾滋感染 院长 分管院长 党委书记 检验科主任 医务部主任 院感科主任均受处理 直接责任人以涉嫌医疗事故罪 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并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17年2月青岛城阳区人民医院血透乙肝病毒感染暴发事件9人院长 分管院长 院感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血透室主任 护士长均受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延长住院日增加医疗费用危害患者健康损害行业声誉破坏社会稳定 医院感染的危害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三 预防感染的原则 加强院感防控 保障医疗安全 四 重点环节 重点部位的院感防控五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消毒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 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国家卫计委2016 12 27发布10项卫生行业标准 2017 06 01实施 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1 WS310 1 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 管理规范 代替WS310 1 2009 2 WS310 2 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代替WS310 2 2009 3 WS310 3 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代替WS310 3 2009 4 WS506 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5 WS507 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1 WS T508 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2 WS T509 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3 WS T510 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4 WS T511 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5 WS T512 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三 医院感染概论 加强院感防控 保障医疗安全 四 预防感染的原则预防感五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入院48小时之后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目前我国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 在短时间内在某一医院某一科室病人群体中突然发生数例 3 及以上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定义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医院感染 内源性感染 不可避免 难以预防 外源性感染 可以预防 医院感染中70 为内源性医院感染 30 为外源性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又称自身感染或难预防性感染 由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造成的感染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内源性感染 难防 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致病寄居部位改变二重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与医生的诊疗水平及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与基础疾病有关 又称交叉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的来源 空气 医务人员 器械 患者体表 医院感染管理关注重点主要是外源性医院感染其与消毒隔离 无菌技术有关 可能通过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有效控制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VAP 泌尿系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 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 腔隙 感染血液系统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简称CRBSI 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病原学依据更好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常见医院感染部位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医院感染的特点 感染源 环境 已感染的病人 带菌者 动物 患者自身 最常见 最可怕 医院感染同样具备传染病的三个要素 三 医院感染概论 感染途径 接触 空气 水 食物 注射 输血 生物 媒介 三 医院感染概论 易感人群 接触 空气 水 食物 注射 输血 感染源 生物 媒介 三 医院感染概论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免疫力下降的人 感染链 1 易感人群集中 基础疾病 免疫力差 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2 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3 医疗技术进步和仪器设备更新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客观原因 1 滥用抗生素 耐药菌产生的根源2 医院管理不善 医院布局设施不完善或不合理 无章可依 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章不依 管理流于形式 三 医院感染概论 主观原因 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 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速度快 灭菌效果好 经济 环境污染小的是 压力蒸汽灭菌法 2 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分为高 中 低三个水平 3 空气净化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自然通风 是最简单 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方法 4 隔离 采用各种方法 技术 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医院感染的其他相关概念 4 标准预防 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 主要措施 1 手卫生 2 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 隔离衣 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 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4 安全注射 正确处理锐器 三 医院感染概论 医院感染的其他相关概念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三 医院感染概论 加强院感防控 保障医疗安全 五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环境卫生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和要求 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注意 死亡胎儿不属于医疗废物 已经投入垃圾袋或锐器桶内废物 不可以再拣出来 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的资料至少保存3年 医疗废物管理 国务院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家卫计委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规定 医疗废物管理 1 医疗废物的管理应遵循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及其配套文件的要求 正确分类与收集 感染性医疗废物置黄色废物袋内 锐器置于锐器盒内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放人感染性废物袋内 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2 医疗废物容器应符合要求 不遗洒 标识明显 正确 医疗废物不应超过包装物或容器容量的3 4 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封闭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 3 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并及时密封 4 不应取出放人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医疗废物 5 应有具体措施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 泄漏 扩散 一旦发生前述情形时 应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6 具有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的医疗机构 患者的引流液 体液 排泄物等可直接排人污水处理系统 无污水消毒处理设施或不能达标排放的 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消毒 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污水处理系统 78 应与医院内转运人员做好交接登记并双签字 记录应保存3年 黄色袋装 防渗漏棕色桶 医疗环境卫生原则 医疗环境卫生原则 双层黄色垃圾袋 防渗漏棕色桶 锐器桶 黄色袋装 红色袋装 标准预防原则 手卫生 洗手 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 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 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 术前先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定义 手卫生设施包括 洗手池 水龙头 流动水 洗手液 手消毒剂 干手用品 标准预防原则 手卫生 定义 六步洗手法 内 外 夹 弓 大 立 标准预防原则 手卫生 定义 手卫生指征 接触患者前清洁 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 物品后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后 两前 三后 标准预防原则 个人防护 定义 1 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的诊疗 护理 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2 在诊疗 护理操作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到面部时 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 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标准预防原则 个人防护 3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 护理操作过程中 如在置人导管 经椎管穿刺等时 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 并保证光线充足4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5 应密封运送被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6 有呼吸道症状 如咳嗽 鼻塞 流涕等 的患者 探视者 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 咳嗽礼仪 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标准预防原则 正确处理锐器 1 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 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 2 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 刀片等锐器 3 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人耐刺 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 4 重复使用的锐器 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 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 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进行消毒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不得重复使用耐热 耐湿的手术器械 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不耐热 不耐湿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不耐热 耐湿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 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 一般情况下先清洁 再消毒 当受到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污染时 先去除污染物 再清洁与消毒 被阮病毒 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 应按相关要求特殊处理 基本要求 消毒灭菌原则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 脉管系统 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的物品 一旦被微生物污染 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如手术器械 穿刺针 腹腔镜 活检钳 心脏导管 植入物等 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方法选择原则 消毒灭菌原则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 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和血流 也不接触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的物品 如胃肠道内镜 气管镜 喉镜 肛表 口表 呼吸机管道 麻醉机管道 压舌板 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方法选择原则 消毒灭菌原则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如听诊器 血压计袖带等 病床围栏 床面以及床头柜 被褥 墙面 地面 痰盂 杯 和便器等 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 或作清洁处理 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方法选择原则 消毒灭菌原则 醛类 含戊二醛 邻苯二甲醛 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 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用于高水平消毒 84消毒液 适用于物品 物体表面 分泌物 排泄物等消毒 75 酒精 适用于手 皮肤 物体表面及诊疗器械的消毒 络合碘 适用于手 皮肤 黏膜及伤口的消毒 常用消毒 灭菌剂 消毒灭菌原则 含氯消毒剂 84 94消毒液 的配制方法容量稀释公式 c1 V1 c2 V2所需有效氯浓度c2 消毒液量V2 ml 消毒剂用量V1 消毒剂有效氯含量c1 例 配制1000mg L含氯消毒液5000ml 需5 84液多少ml V1 0 1 5000 5 500 5 100ml 加水4900ml监测 用G 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测试 每日监测并记录 消毒灭菌原则 消毒剂的使用 购入时索要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等证明文件 建立登记账册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 配制方法 消毒对象 更换时间 影响因素等 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具体选择原则和适用方法参照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的要求 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 方法 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一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二 院感相关法律规范三 医院感染概论 加强院感防控 保障医疗安全 四 预防感染的原则 五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范围 01 规范性引用文件 02 术语和定义 03 管理要求 04 布局与设施 05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06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07 职业防护 08 管理要求 要求 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小组人员职责明确 并落实 人员构成 1 科主任 护士长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包括科主任 护士长 监控医师 监控护士 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宜为病区内相对固定人员 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 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并组织实施 2 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 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 主要病原体 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 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 并组织落实 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 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 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 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并做好相应记录 管理要求 4 结合本病区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细菌耐药情况 落实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 5 负责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6 接受医院对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 检查与指导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 评价改进效果 做好相应记录 管理要求 1 应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 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 消毒灭菌隔离工作应遵循相应规范的要求 3 应遵循医院及本病区医院感染相关制度 4 应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报告 5 应了解本病区 本专业相关医院感染特点 包括感染率 感染部位 感染病原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6 在从事无菌技术诊疗操作如注射 治疗 换药等时 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 应遵循国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8 保洁员 配膳员等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 消毒等知识和技能 管理要求 1 病区内病房 室 治疗室等各功能区域内的房间应布局合理 洁污分区明确 2 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医院应具备隔离条件 独立设区 病房内通风良好 3 设施 设备应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应设有适于隔离的房间和符合WS T313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4 治疗室等诊疗区域内应分区明确 洁污分开 配备手卫生设施 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房间应配置空气净化装置 5 新建 改建病房 室 宜设置独立卫生间 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0 8m 床单元之间可设置隔帘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 双排不应超过6床 布局与设施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1 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及其相关监测 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重点部位与重点环节 医院感染暴发监测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等 监测方法应遵循WS T312的要求 2 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确诊院内感染24小时上报 对监测发现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3 病区医务人员应根据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主要特点开展针对性风险因素监测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 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并配合调查 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4 如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 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 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 程序 方式和时限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1 应根据病区采用的消毒方法 按照WS T367要求开展相应监测 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等时 应现配现用 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 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 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时 应按照WS T367的要求 监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 使用日期 场所 时间 累计时间 使用人签名等登记项目齐全 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每60小时1次 紫外线灯强度辐照计监测半年一次 新灯管须进行辐照强度检测 3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 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 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 应对空气 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 消毒剂等进行监测 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清洁与消毒隔离根据相关规定做好重点部位的感染防控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的管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应保持病区内环境整洁 干燥 无卫生死角 2 应按照 消毒管理办法 执行医疗器械 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所使用物品应达到以下要求 1 进人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 腔隙 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 组织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 接触完整皮肤 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3 各种用于注射 穿刺 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一灭菌 4 使用的消毒药械 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应一次性使用 3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隔离措施应遵循WS T311的要求 2 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不同 采取接触隔离 飞沫隔离或空气隔离措施 标识正确 醒目3 隔离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 除确诊为同种病原体感染之外 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4 隔离患者的物品应专人专用 定期清洁与消毒 患者出院或转院 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5 接触隔离患者的工作人员 应按照隔离要求 穿戴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品 如穿隔离衣 戴医用外科口罩 手套等 并进行手卫生 隔离标识 重点部位 重点环节感染防控 对临床使用的三类及三类以上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为多重耐药菌 定义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CR AB 耐碳青酶烯鲍曼不动杆菌 CR PA 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CRE 耐碳青酶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 大肠埃希菌 重点监测6种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病房检出上述6种多重耐药菌后 若考虑定植或感染 均需立即开具 接触隔离 医嘱 落实防控措施 并及时填写多重耐药菌上报卡 处理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 床头贴隔离标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诊疗用物的消毒灭菌处理 落实环境的清洁消毒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落实终末消毒 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1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 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尽早拔除导尿管 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 宜持续夹闭 定时开放 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 防止滑脱 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 防止返流 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 普通导尿管7d 10d更换 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9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 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措施 CAUTI防控措施 核心 核心 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导尿管选择 手卫生 尿道口消毒 严格插管操作 密闭式引流 管道维护及患者教育培训 CLABSI预防与控制措施 核心 核心 不必要的中心静脉置管 严格插管操作 手卫生 皮肤消毒 置管部位选择 导管接头消毒 置管和维护的教育和培训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应遵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2 应对感染患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 并参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等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 应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4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掌握用药指征 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后 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 5 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应控制在术前30mm 2h 剖宫产手术除外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应合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 现用现配 2 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 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4h 3 无菌棉球 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 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 4 碘伏 复合碘消毒剂 季铵盐类 氯己定类 碘酊 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 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 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频次 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 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 mL 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d 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 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 5 盛放消毒剂进行消毒与灭菌的容器 应达到相应的消毒与灭菌水平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 2 次性医疗器械应由医院统一购置 妥善保管 正确使用 3 使用前应检查包装的完好性 有无污损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 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如发生异常 应立即停止使用 做好留样与登记 并及时按照医院要求报告 同批未用过的物品应封存备查 5 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处理 应按医疗废物处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 2 次性医疗器械应由医院统一购置 妥善保管 正确使用 3 使用前应检查包装的完好性 有无污损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 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如发生异常 应立即停止使用 做好留样与登记 并及时按照医院要求报告 同批未用过的物品应封存备查 5 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处理 应按医疗废物处置 国家院感质控中心主任付强 医院感染管理千万不要图省事 省时 省人 省力 省钱 要是图省了这些 那最后一定不省心 感控是良心活 是技术活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