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8862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3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 2 年级 数学复习进度表周次 日期 节数 教学内容 教具 作业第一节 第 1 单元 长度单位 课件12 月 17日 第二节 第 1 单元 长度单位 课件第一节 测试 课件12 月 18日 第二节 讲卷子 课件第一节 第 2 单元 一百内数的加法 课件12 月 19日 第二节 第 2 单元 一百内数的减法 课件第一节 测试 课件12 月 20日 第二节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课件12 月 21日 第一节 讲卷子 课件第一周12 月 22日 第一节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课件第一节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课件12 月 24日 第二节 测试 课件第一节 讲卷子 课件12 月 25日 第二节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课件第一节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课件12 月 26日 第二节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课件第一节 测试 课件第二周12 月 27日 第二节 讲卷子 课件.12 月 28日 第一节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课件12 月 29日 第二节 测试 课件讲卷子第三周.英乡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一、教材解析:本的期末考试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即长度单位,100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认识、乘法口诀、认识时间,排列。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年龄较小,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学生回家以后基本上没有复习,大部分家长不会汉语,所以帮不了孩子的复习,对前面所学知识可能有所遗忘,通过整理和复习可以使学生巩固旧识,并能将知识系统化,在系统地整理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三、目标导向:1.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参与知识的系统化整理过.程,巩固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注重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四、教法与学法:1.整理和复习时,多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忆所学知识,而不要作为新知识讲授。2.整理和复习时,可以将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不要机械重复地抄写、枯燥地训练。3.在整理和复习时,要关心有困难的学生,使其通过复习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4.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教学的意识和自觉5课时安排: 模拟考试为主进行复习通过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对付考试能力。希望准备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的进步。.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 C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重点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分析教具 铅笔小立方体 电化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教一、知识点复习一)米和厘米 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学过程教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6、 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1 米 。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1 米 =100 厘米 1 米-40 厘米 =60 厘米 1-40 100 厘米 -40 厘米=60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96 厘米1 米 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比如:要求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就从 0 开始,画到 5 结束。例题:(1)从刻度 0 到 7 是( 7 )厘米,就直接用 7-0=7 厘米。括号就填 7 厘米。.学过程(2)2 到 8 是(6 )厘米。就直接用 8-2=6 厘米。括号就填 6 厘米。3、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3 厘米的线段。就是求比 6 厘米短 3 厘米是多少?6-3=3 厘米。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三、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板 书设 计作 业 设 计课后反思(包括培优帮困、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A、B、C 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重点 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 体会 1 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分析教具 尺子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教一、知识点练习一、填一填。(34 分)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3、1 米=( )厘米 400 厘米=( )米.学过程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 这支铅笔长( )厘米。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本书厚 1( ) 手掌的宽约 8( )操场长约 60( ) 课桌的高 65( )一条跳绳长 2( ) 哥哥的身高 1( )28( )5、30 米+8 米=( )米 12 厘米-7 厘米=( )厘米27 厘米+6 厘米=( )厘米 54 米-4 米= ( )米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 分)1、下面三条线中,( )是线段。【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三角尺 米尺 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 )。【45 厘米 45 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 3( )。【厘米 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5 分).教学过程1 一张单人床长 2 米。()2、一块橡皮擦的厚 10 厘米。 (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 16 厘米。 (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 170 米。 ( )5、长 1 米的木棒要比长 100 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四、量一量。(24 分)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第一条 ( )厘米第二条 ( )厘米两条一共有( )厘米。 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 )厘米。2、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估计长( )厘米 估计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实际长( )厘米3. 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 )厘米.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板 书设 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cm作 业 设 计课后反思(包括培优帮困、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 100 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A、B、C 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重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分析教具 口算卡片、小棒 电化教具 课件 二次备课第一课时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满 10,要向十位进 1。2.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教学过程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 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 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 1。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4、我会在 里填上“”、“”、“”。(6分)45 26 70 54 28 16 80 16 80 16 90 28 60 43 93 50 43 26 90 213、 4 6 想: 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 ),(6 分) 2 7 个位( )减( )等于( ),( ) 十位( )减( )减( )等于( ).板 书设 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练习35+4=393 5+ 43 9.作 业设 计课后反思(包括培优帮困、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 100 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A、B、C 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重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的算理教学分析教具 小棒 电化教具 课件 二次备课教学过一、 口算(16 分)6724= 656= 7734= 9661=7525= 5414= 6756= 569=429= 43+3= 48+4= 25+3=33+4= 23+9= 18+12= 9+26=25+8= 24+7= 24+6= 38+7=3220= 5320= 4620= 4321= 5544= 3327= 3614= 8777=.程教学过程36+42= 15+55= 24+16= 16+16= 34+8= 49+5= 42+31= 24+16=448= 345= 836= 4523=4312= 6312= 5340= 8985=二、 我会填空。(18 分)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6 分)2、我会在 里填上 “”、“”、“”。(6 分)45 26 70 54 28 16 80 16 80 16 90 28 60 43 93 50 43 26 90 213、 4 6 想: 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 ),(6 分) 2 7 个位( )减( )等于( ),( ) 十位( )减( )减( )等于( ).三、 我会判断对错,并改正。(4 分)3 3 5 6+ 2 8 45 1 1 6( ) ( ).四、 笔算下面各题。 (18 分) 45 26 = 74 29 = 53 17=34 4 8 13 = 35 2624 = 79 8 25 =六、 解决问题(38 分)1、妈妈给明明 42 元钱,爸爸又给明明 39 元钱, 现在明明大约有( )元钱. (3 分)2、二(1)班同学做了 80 朵小红花,送给二(2)班 22 朵, 又送给二(3)班 38 朵, 现在大约送出 ( )朵,大约还有( )朵.(6 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设 计作 业 设 计课后反思(包括培优帮困、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 角有关的知识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A、B、C 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回顾角有关的知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掌握好直角,锐角,钝角有关的概念,掌握大小关系,画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重点 学生回顾角有关的知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分析教具 直角三角板、 电化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知识点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边)(顶点) (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3、三角板上有 3 个角,其中只有 1 个角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 4 个角,4 个角都是直角。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6、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作直角的一条边;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三角板的一条边与所画直线重合;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即画成一个直角。7、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直角比直角大或说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或说小于直角的角叫锐角。 .学过程巩固练习1、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1 分)2、三角尺上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3、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6 分)1、下面的角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请判断。(2分)一张长方形纸被剪一刀后,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2)这个图形有几个角?总结: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设 计角的初步认识作 业设 计.课后反思(包括培优帮困、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 乘法有关的知识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A、B、C 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2、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难点 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分析教具 小棒,图片 电化教具电脑课件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学过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2、写乘法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但读乘法算式时,只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去读。3、乘法口诀要用汉字数字形式表示,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 5 4 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 4 55、因数因数=积 例:一个因数是 3 一个因数是5,求积是多少?35=206、例图: 乘加:就是先观察图形有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加上剩下不同的图形。如:上图圆圈。就是前面 3 个相同都有 4 个,后面还有 3 个。写成算式就是:34+3=15乘减:把全部图形看做都是一样多。再减去多数了的图形。 如 :上图圆圈。把全部看作都是 4 个。写成算式就是:44-1=15 因为后面图形只有 3 个,把他看做 4 个。就是全都是 4 个圆圈。所以减去一个 1。7、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8、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9、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10、在 9 的乘法口诀里,几乘 9 或 9 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加法: 加数 + 加数 = 和和 加数 = 加数减法: 被减数 减数 = 差减数 = 差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差.程11、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例: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 或 倍数这个数。13、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 个 5 就是 5 的 3 倍。14、分清: 2 和 5 相加是多少? 2+5、2 与 5 相加是多少? 2+52 个 5 相加是多少? 5+5 、522 个 5 相乘是多少? 55 2 与 5 相乘是多少? 252 和 5 相乘是多少? 25 2 的 5 倍是多少? 25理解 2 的 5 倍也就是 5 个 2 相加,会画图15、像 33+2 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是乘加算式,像 34-1 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的算式,是乘减算式。在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小结: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板 书设 计乘法有关的知识3+3+3+3+3=15 35 或 53 5 个 3 相加6+6+6+6=24 64 或 46 4 个 6 相加2+2+2+2+2+2+214 27 或 72 7 个 2 相加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作 业设 计课后反思(包括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第 五 单元 整体思路单元主题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方位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掌握有关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懂得看事物要全面。重点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 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教材分析教具 长方体 玩具 课件 多媒体课件.单元整体思路教学时应重视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宽体验的渠道,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感知,使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另外,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 观察物体(1)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A、B、C 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 方向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分析教具 玩具小熊,图片 电化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观察不一样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一定相同。正方体有(6 个)面,一个面有(4)个直角,总共有(24)个直角长方体有(6 个)面,一个面有(4)个直角,总共有(24)个直角。物体的侧面、正面、反面进行观察。.学过程(小方)(小明)(小丽)(小军)三、课堂作业1.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师: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学生活动:根据老师出示的课本的侧面、正面、反面,快速地选择位置进行观察。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小结:师生交流再次提出: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板 书设 计 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作 业设 计课后反思(包括培优帮困、德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单元主题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过程与方法:1、熟记 26 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 6 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76 的乘法口诀。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教材分析教具 学具、小棒 课件 多媒体课件单元整体思路本单元是在学习了 79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 79 的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来学习 79 的乘法口诀。同时,由于教材的编排基本遵循具体情景(直观图)呈现连加结果 乘法算式 归纳乘法口诀的顺序,学生易于把握 79 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完全可以不依赖教师的讲解,而自主学习,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乘法口诀。同时,由于学生在过程中了解了乘法口诀的来源,从结构上弄清了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具体意义。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的教学目标就落到了实处。自然也为后面教学乘法交换律做好了铺垫。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课题7,8 的乘法口诀 1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A、B、C 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巩固乘法口诀,能用口诀正确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能运用 7,8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认编口诀,记口诀。难点 根据乘法的含义和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自主探索编出7,8 的乘法口诀。教学分析教具 口算卡片、七巧板电化教具 课件 二次备课教学过1、写乘法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但读乘法算式时,只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去读。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 5 4 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 4 53、因数因数=积 例:一个因数是 3 一个因数是5,求积是多少?35=15在 9 的乘法口诀里,几乘 9 或 9 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