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防疫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868581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6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卫生防疫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学校卫生防疫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学校卫生防疫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 三 学校卫生防疫 3 三 卫生防疫学校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 也是卫生防疫的重点单位 大家对非典流行时期都有深刻的记忆 由于非典的传播快 治疗难度大 大家都非常恐慌 紧张 因此也非常重视 直到现在 那些患过非典的病人 他们仍然在受着后遗症的折磨 4 传染病的危害性 鼠疫几乎就是瘟疫的代名词 因为在瘟疫中有95 以上都是由老鼠传播的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黑死病了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数次大规模爆发 黑死病 BlackDeath或BlackPlague医学称之bubonicPlague 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起源于亚洲西南部 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 而 黑死病 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 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 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 根据估计 中世纪欧洲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 5 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 然后 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 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源由 极少有人幸免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 通常无发热症状 是什么东西使这么厉害的疾病在现在消失的 打知道吗 6 黑死病盛行的后期 由于肥皂的发明 使其感染几率下降 最后直到灭绝 目前有黑死病病毒仅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实验室存在 7 一 什么是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主要是食品卫生及预防疾病的机构而设立的一个名称 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坚持卫生防疫事业的建设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尤其是对各种传染病的控制和监测 并逐渐消灭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和流行 包含疾病预防控制 卫生监督检测 预防技术咨询与服务 基层防疫人员培训和卫生健康教育的业务技术指导 流行病防治 计划免疫 消杀灭 地慢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 性病防治 寄生虫病防治 食品卫生 环境卫生 劳动卫生 放射卫生 学校卫生 健康教育 卫生检验 预防医学等内容的统称 8 二 一些图片和视频 9 1 禽流感 10 11 三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为甲 乙 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感病毒 尤以甲型 极易变异 往往造成暴发 流行或大流行 自本世纪以来已有五次世界性大流行的纪载 分别发生于1900 1918 1957 1968和1977年 其中以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为严重 死亡人数达2000万之多 12 传染源 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在人群密集而且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 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13 临床表现潜伏期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 3日 数小时至4天 流感是呼吸道的急性疾病 症状包括高烧 38 5 以上 头痛 全身痛 乏力等全身症状和流鼻涕 咳嗽及咽喉痛和干咳等呼吸道症状 而且 全身症状重 呼吸道症状轻 这些可以与普通感冒鉴别 14 并发症 1 继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2 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 这是流感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 重症者可用解热镇痛剂 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大部份人都能在2至7日内自行痊愈 抗病毒治疗 金刚烷胺 病毒唑等 有细菌感染用抗菌素 15 预防 一 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流感及时报告 隔离和治疗患者 二 药物预防金刚脘胺与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 乙型流感则无效 也可试用中草药预防 三 疫苗预防 四 加强锻炼 提高自身免疫力 16 17 2 手足口病 18 19 20 3 红眼病 21 22 4 狂犬病 23 24 25 5 水痘 26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 丘疹 水疱和痂疹和特征 本病多见于小儿 一 潜伏期10 24日 一般为13 17天 二 前驱期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 2日可先有发热 头痛 咽痛 四肢酸痛 恶心 呕吐 腹痛等症状 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 而无前驱期症状 27 三 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 头部 逐渐延及面部 最后达四肢 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 面部及四肢较少 呈向心性分布 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 数小时内变为丘疹 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 从斑疹 丘疹 水泡 开始结痂 短者仅6 8小时 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特征之一 28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自发病前1 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均有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 传染性很强 在小儿集体机构中接触后 易感者80 90 发病 因此必须严密隔离 三 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感染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以冬 春两季较多 一次患病后 可获得持久免疫 再次得病者极少 29 水疱稍呈椭圆形 2 5mm大小 水泡基部有一圈红晕 皮疹往往很痒 水痘初呈清澈水珠状 以后稍混浊 疱疹壁较薄易破 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 最后成痂 经1 2周脱落 因皮疹分批出现 故在病程中可见各种皮疹同时存在 30 并发症 一 继发性细菌性感染包括局部皮疹化脓性继发感染 蜂窝组织炎 急性淋巴结炎 丹毒 败血症等 二 水痘脑炎约1000 10 000个病例中有1例发生脑炎 三 原发性水痘肺炎多见于成人水痘患者和免疫受损者 31 四 其他水痘与Reye综合征常发生于水痘后期 伴呕吐 不安和激惹 进展到脑水肿 脑部的病理改变与高氨有关 由于阿司匹林也被认为与Reye综合征有关 因此国外认为水痘感染时最好禁用阿司匹林退热 心肌炎 肾炎 关节炎 肝炎等均少见 32 预防和控制 预防 1 学校和托幼机构按规定每天做好晨检工作 2 条件允许尽量接种水痘疫苗 免疫期10多年 控制 学校与托幼机构发生麻疹等呼吸道疫情时 应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33 1 发现病人及时报告 控制传染源 2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3 隔离治疗病人 隔离至出疹后7日 4 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84消毒液1 100比例配制 切断传播途径 5 课间保持教室通风换气 6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必要时应急接种水痘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34 35 6 麻疹 麻疹 measles rubeola morbilli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 上呼吸道炎 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 烧三天 出疹三天 退热三天 36 37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麻疹患儿主要致死原因 心肌炎 2岁以下儿童多见 脑炎 0 1 0 4 发病率喉炎 1 4 发病率 38 预防和控制 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1 2岁以下的儿童按国家规定做好疫苗接种 2 学校和托幼机构按规定在新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 3 学校和托幼机构按规定每天做好晨检工作 39 控制 学校与托幼机构发生麻疹等呼吸道疫情时 应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 发现病人及时报告 2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3 隔离治疗病人 隔离至出疹后5日 4 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84消毒液1 100比例配制 5 课间保持教室通风换气 6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必要时应急接种麻疹疫苗 40 41 7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为世界各地常见的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 我国以冬春季多见 在儿童集体机构 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有时会影响唾液腺 有时亦会影响神经组织 4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病程早期时 从口腔 呼吸道分泌物 血 尿 乳汁 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 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43 临床表现 潜伏期8 30天 平均为18天 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 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 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 数小时至2天 可出现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 倦怠 头痛 低热 结膜炎 咽炎等症状 44 45 起病急 有发热 头痛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全身疼痛等 数小时至1 2天后 腮腺即显肿大 发热自38 40 不等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首先肿胀 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 一般以耳垂为中心 向前 后 下发展 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 边缘不清 局部皮肤紧张发亮 表面灼热 但多不红 有轻触痛 46 腮腺肿胀大多于1 3天到达高峰 持续4 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 整个病程约10 14天 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 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47 并发症 1 神经系统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 脑膜脑炎 脑炎 为常见的并发症 尤多见于儿童患者 男孩多于女孩 偶有腮腺炎后1 3周出现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炎 预后多良好 耳聋 为听神经受累所致 48 2 生殖系统并发症 睾丸炎 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 35 有报告9岁患儿并发此症者 一般13 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卵巢炎 约占成人女性患者的5 7 症状较轻 不影响受孕 偶可引起提前闭经 49 胰腺炎 约见于5 成人患者 儿童中少见 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 4天至1周 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 肾炎 心肌炎 约4 5 患者并发心肌炎 其他 乳腺炎 15岁以上女性患者31 并发此症 等 50 预防 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 但在集体儿童机构 包括医院 学校 部队等应留验3周 对可疑患者 应立即暂时隔离 预防接种麻 风 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51 a 维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b 保持双手清洁 并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c 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 如打喷嚏后 要立即洗手 d 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口鼻 并妥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受感染的儿童出现肿胀后9日内不应回校上课 以免传播疾病 52 这些可怕的疾病如何预防呢 大家肯定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预防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传染病的致病过程 53 一 传染病定义和特征 1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 病毒 立克次体 细菌 螺旋体等 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 特征 传染性 能传播 流行 有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感染后能产生抗体 因为其传染性 对广大群众造成危害 如2003年的非典 又因为传染病是由细菌 病毒等引起 所以发热是最常见症状 能产生抗体 所以使用疫苗来预防 简单讲一下疫苗 54 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1 1 传染源 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2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如麻疹 水痘 腮腺炎 结核消化道传播 痢疾 伤寒等血液 体液传播 乙肝 艾滋病等 55 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2 日常生活接触 如通过手 用具 玩具等虫媒传播 蚊子 乙脑 疟疾 跳蚤等3 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以上三个条件是传染病的传播 流行的最基本条件 缺一不可 因此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也有三种方法 即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56 三 传染病的预防 57 传染病预防的方法 1 良好的个人习惯 2 疫苗接种 5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 边处理 边抢救 边核实的方式 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 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学校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 一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方式 59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 60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 61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 62 63 4 学校责任报告人在2小时内分别向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 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5 学校要在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 对已感染人群和易感染人群采取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消毒 隔离等群体防护措施 如发生暴发疫情需要形成 防护屏障 实施免疫应急接种 学校应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同时 学校要以 告家长书 的形式进行宣传 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6 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传播活动 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64 核心是学校和托幼机构建立由学生到教师 到学校疫情报告人 到学校 托幼机构 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 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监测 建立学生晨检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报告 报告内容及时限 报告方式报告注意 报告内容应经学校或当地卫生部门卫生专业人员调查核实 上报其它部门的病名和数据必须与卫生部门调查的一致 65 几个关节点 报告 要求及时 准确 统一口径报告内容 传染病 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 不明原因疾病 其他报告期限 24小时 2小时报告部门 中毒卫生监督所 长葛市建设北路406 电话 0374 2720600 传染病 不明原因疾病疾控中心报告口径 与卫生部门相一致 定性 人数 原因 报出时间 66 几个关节点 疫情处置各级各类学校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门提出的隔离治疗学生 患病学生限时复课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预防性消毒 预防性服药 健康教育等疫情控制措施 67 几个关节点 调查有序分工及时汇总样本采集 68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69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