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第二编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上传人:机械****计 文档编号:48502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235 大小:8.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课件:第二编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比较文学课件:第二编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比较文学课件:第二编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研究方法,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一、影响研究,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阐明相互影响联系的事实。它关注在一定历史中发生影响的作品、影响的接受者、影响产生过程、传递途径以及所产生的文化效应等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成熟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分支,放送者,媒介 个体、团体、文字资料,接受者,媒介学,渊源学:揭示某一文学 现象的主题、题材人物 等外来因素,流传学:研究放送者 在他国的际遇、影响 及被接受的情况,中 国 文 学 在 国 外,探讨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形象、中国文学对外国的影响。这种研究对客观认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位置和中国文学对世界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流传学),这是一种广泛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渗透的工作。如歌德在中国、托尔斯泰在中国、福克纳在中国等。 1840年以来西方文学的译介高潮;20世纪初以来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1978年以来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流传。,外国文学在中国,案例1:孙悟空的来源-中印文学关系,胡适:孙悟空 与罗摩衍那神猴哈努曼 鲁迅:孙悟空 与 志怪小说中的无支祁 陈寅恪:孙悟空 与 印度佛典中的舍利弗胡适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又说,“我依着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随着印度佛教东传中国,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就被改编成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法。,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罗摩是大神毗湿奴化身。罗摩之妻悉多非常美丽,被楞伽城十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罗摩在寻妻途中助猴王须羯哩婆夺得王位。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努曼,随罗摩去寻妻。哈奴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火烧楞伽宫,盗仙草,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 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哈奴曼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而且在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心中亦敬他为英雄。,印度神猴哈奴曼,哈努曼颂,哈奴曼(Hanuman)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神圣人物之一,他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一只拥有超凡力量的神猴,又被称做“风神之子”。 他聪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腾云驾雾,变幻形象和多次救助罗摩,是智慧、正义、忠诚和力量的化身。 他经常以双手合十、虔诚地跪在他的主人罗摩(Rama)和悉达(Sita)面前或像是撕开自己胸膛的样子出现在印度与尼泊尔的绘画和雕刻中。有时他还被画成手托喜马拉雅山峰飞在空中,手打着以示去除恐惧和给予祝福的手势。 印度人在遭逢危难之时,都会念诵哈努曼颂(Hanuman Chalisa)以保平安。,印度神猴 哈努曼,哈奴曼(印度)2008暑期动画电影展播影片,该片取材于印度教长诗罗摩衍那,哈奴曼是罗摩衍那中的一位猴神,有智慧、又勇敢,他帮助罗摩大神从恶魔手中救出了妻子西塔。 为了创作这部电影,导演萨曼特带着60个动画师研究了两年多关于猴神的经文。 影片哈奴曼在印度推出后获得了满堂彩,极大鼓励了创作者们。现在印度动画很多都取材于传说神话,已然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并带动了印度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 哈奴曼是印度第一部二维动画片,总投资在8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有印度语和英语两种版本。,长尾叶猴,印度盛产长尾叶猴,并被赋予神话色彩。长尾叶猴又名哈努曼叶猴、喜马拉雅叶猴、普通叶猴,是印度最普通的一种猴,也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叶猴。其体态修长,头小面黑,双耳尖耸,长尾高翘宛如旗杆。,大禹治水 无支祁,北宋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下,引古岳渎经第八卷说:远古大禹治水时,曾降伏淮涡水神无支祁,将他套上锁链关在淮水之中。 无支祁的形象是“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 据历史学家考证,无支祁正是孙悟空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型: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无支祁能言善辩,知道江水、淮水各处的深浅,以及地势的高低远近。,解“空”第一人:舍利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最受佛陀信任的首座弟子。 佛陀在祗园精舍的时候,因怜悯众生漂泊生死大海之苦,轮回在六道中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归宿,佛陀悟出得救的法门,又怕小根小机的人不能信受,最后决定以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极乐国土的庄严和清净,一定能接受阿弥陀佛的信仰,而做为当机众,宣讲极乐佛国的净土法门。这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的讲说因缘。,“孙悟空”姓名由来,菩提祖师看他像个猢狲,若以“胡”做姓,“胡”乃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代表不能生育,阴代表孤阴不长,所以赐他姓“孙”,“孙”乃子系也,意为多子多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原著中的孙悟空悟性极高,在菩提老祖数十弟子中,是唯一一个能打破祖师盘中迷的弟子,所以当孙悟空打破最后一个迷后,祖师才决定秘传衣钵于他。 然而,孙悟空得道之后,名利熏心,入地府销死籍,上天宫盗蟠桃,目中无人,故此受到五百年五行山压身,吃铜丸喝铁水之劫难 ,原著称之为“恶贯满盈”,作者笔下的孙悟空,在这个时期是个反面教材式的人物(影视作品改成英雄壮举,完全颠覆原著);后来经历五百年了悟(空),终于通透,才等来出山的机缘。原著中的孙悟空是一个非常饱满的艺术形象,由善到恶,再由恶到善,是人心的变化过程。,佛经中对猕猴的记载,许多佛经都有弥猴的记载,如:贤愚经卷十二,又出弥沙塞律卷十、僧祇律卷二十九、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大唐西域记卷四“弥猴献密及释迦等遗迹”事载:“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弥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弥猴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罗汉。”,百家讲坛之钱文忠讲玄奘西游记,3D动画大闹天宫,动画片大闹天宫以神话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廷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暴和昏庸无能。,二、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本科研究,跨学科研究,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科学,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平行研究的前提,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完全相同,甲等于乙,没有比较的必要;甲与乙不相干,没有比较的可能。 正是文化和文学的这种普适性与差异性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文学性 平行研究的性质所在,平行研究的出发 平行研究的归宿 平行研究的重心 文学范围内的本科研究 超越文学范围的跨学科研究,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现的类同现象”,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点,从而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这是一种求异研究。,可比性 平行研究的价值,对等同类比较,即指明显是同类的两个或多个文学现象的比较。如中西悲剧比较、中西小说结构比较、中西自然诗歌比较等 。可分为文学学科的同类性和非文学学科的同类性。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辩证比较,在更深更广的文学、文化层次上揭示其内在规律。这种可比性比较隐藏,不太好把握,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和敏锐的思考能力,不过其创造性更大,更能展示研究者的才识和能力。,可比性的挖掘,、从文学自身要素寻求可比性。 、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探求可比性因素。 、从人类相通的道德思想感情方面去寻求可比性。 、从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去探求可比性。,比较文学课件,从文学自身要素寻求可比性。,人类文学都遵循共同的规律,在题材、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结构布局以及创作心理、欣赏心理方面,都具有可比因素。,案例2:“伊阿宋与唐僧”中西文学关系,阿尔戈船英雄的宿命(“佛里克索斯的命运”):夺取科尔喀斯国的“金羊毛”,追求荣誉。 “金羊毛”的隐喻:众所周知的无价之宝,能从毒龙的守护下夺取金羊毛的人,是最了不起的英雄,肩负振兴家族的使命。目标不同 “伊阿宋”VS“唐僧” 民族价值观不同路线不同对待女色的态度不同对比之一:“楞诺斯岛”VS“女儿国”对比之二:“赫拉克利斯”VS“猪八戒”,对比之一,楞诺斯岛上没有一个男子,该岛妇女因丈夫负心而将他们统统杀死。(暗示伊阿宋的悲剧命运) “谁来保护你们,如果敌人进攻楞诺斯岛?如果你们继续单身,老了谁来关心照顾你们?不行,你们应该放那些异乡人进城,让他们留在这里。”,“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赐来的。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对比之二,“赫拉克勒斯”的命运:大力神、最终被色诱、悲剧性命运、神性结局“猪八戒”的命运:天篷元帅、好色犯戒、喜剧性命运、佛性结局,比较文学课件,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文学是人的生存境遇与心灵感受的艺术表现,其题材自然有不少相同相似的东西。 比如古今中外的战争题材、爱情题材、家庭生活题材、教育题材等。 同一题材在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中的表现具有可比性。,比较文学课件,相同的主题,古今中外文学中的孤独主题、异化主题、求索主题等。,比较文学课件,相似的人物形象,如吝啬鬼形象: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严监生。,比较文学课件,艺术表现的类似,像心理描写、肖像描写、悬念运用、倒叙插手法等,在各国文学中都普遍运用。,桑园会中梅兰芳饰罗敷(1911年),具体艺术手法的不同,汉东府.陌上桑写罗敷的美: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伊利亚特写海伦的美貌: 她在城墙观战,战争因此而停止,战士议论 “值得!”。 安娜.卡列尼娜写安娜的美貌: 以列文被安娜的画像所震住的描写来表现。,第二讲,文类学,文类学概说;缺类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诗歌比较,文类学概说,定义:文学种类(文体类型体裁风格)之比较研究。 意义:比较文学广阔而富有成果的领域;对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也很有意义。 方法:历时的方法,侧重求同(如流浪汉小说、十四行诗的比较研究);共时的方法,侧重辨异(如中西悲剧比较)。,西方文类发展,亚氏三分:史诗、戏剧、抒情诗; 霍布斯三分(17C英国哲学家):英雄诗(史诗与悲剧)、谐谑诗(喜剧与讽刺诗)、田园诗; 现代的三分(按照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叙事类、戏剧类、抒情类; 文学理论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综合形象、结构、语言、表达诸因素),芝加哥大学教授莫尔顿(Monlton)根据描写(Description)、表演(Presentation)、反射(Reflection)等文学的三原质把文学分为: 纪游纪事(主要有小说词曲等); 抒情写志(诗歌辞赋等); 表演类文学(主要有舞曲戏剧等),中国文类发展,最早最简的两分法(韵):韵文、散文; 曹丕的四科八类;陆机的十类;刘勰的35种;吴讷的59种;徐师曾的127类; 严格而言,以上皆是文章而非文学的分类;中国历史上并无严格的“文学”概念,五四”以来盛行“三分法”和“四分法” 。 50-60年代,巴人(王任叔)文学论稿坚持五分法:诗文学、小说文学、戏剧文学、杂文文学、说唱文学 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1961年),坚持诗歌、小说、戏剧和报告文学的四分法; 蔡仪文学概论(1963年),坚持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的三分法。,90年代以来,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1992年初版,1998年修订版,2004年修订二版)采取模糊分类法:诗歌、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现代的新分法:“象征型”、“抒情(理想)型”、“写(现)实型”(童庆炳); 四分五分的趋势:增加影视网络文学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按内容: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例: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小说等。 按语言形式: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 缺类研究,缺类现象:指一种文体在此国有,彼国无,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又相差甚远的现象。,一、中国有无史诗?,200多年前,德国伟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推断: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 20世纪,学术界相继发现了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但学术界仍认为汉族无史诗(包括鲁迅、茅盾等人),史诗必须是流传已久的故事叙述,史诗必须要有相当的长度,史诗是在历代流传的基础上形成的定本,史诗具有口传性。黑格尔美学,“史诗”概念,“史诗”本是出自希腊文的外来语,其传统定义和标准向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样的希腊英雄史诗为依据。 史诗特征:规模宏大;“崇高”、“神圣” ;韵文、叙事等。 史诗主人公多是神或者英雄,其英勇业绩往往构成了史诗故事的主干。 史诗所涉及的,往往是关乎部落或民族的命运,甚至是整个“世界”,而非琐碎的日常生活冲突。,阿喀琉斯之踵民族自省精神的体现,致命的弱点民族的致命伤 荷马对阿喀琉斯竟然愤怒到不顾本氏族的利益,听凭希腊联军众多将士被特洛伊人杀死而无动于衷感到非常之痛心。 对于个人的权力、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智慧的体悟是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杠杆,但是这种个人本位思想发展到极端后,长期影响着西方的社会,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民族,没有这样的自省精神,是迟早要灭亡的。,二、中国有没有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冲突的必然、命运的逆转、悲剧效果】 “中国有没有悲剧” 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问题。,中国缺少悲剧刘若愚,悲剧的本质在于矛盾的人生观。 中国封建思想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与放任之说以及释家断绝尘念死生轮回之辞均与人生冲突相左。 此外,在有过错的悲剧主角和情感净化论上,中国亦是没有悲剧的。中国戏剧源于世俗生活,因而保持了民间生活的娱乐性歌唱、舞蹈、杂技表演等均被写进戏里。 这样的形式和内容易于迎合观众寻求欢乐和希望惩恶扬善的心理。而这样形成的悲剧,也就不像伯里克利的雅典,难以搬演严肃的主题,难以以悲剧的形式收场。,悲剧感薄弱朱光潜,“中国民族的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诗的正义感很强,爱好大团圆的结局,很怕看到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好人因小过错而遭受大的灾祸”。 孔雀东南飞,虽整文以悲剧内容为主体,但仍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样,也算给了悲剧一个团圆结局。 “戏剧在中国几乎都是喜剧的同义词 ”朱光潜谈美书简,悲剧中的悲剧王国维,借用叔本华理论,王国维认为悲剧有三种: 第一种是由坏人作恶造成;第二种是由偶然的意外造成; “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也。” 红楼梦则乃悲剧中的悲剧, 中西小说比较,西方小说概况 中国小说概况 中西小说求异 比较的具体角度:小说史、小说观、小说地位、小说之内容、情节、布局、人物、标题等等,一、西方小说发展,旅程模式,编年史模式,传记模式,分解模式,内意识模式,1、旅程模式,写人在旅途,如漂流、历险、旅游、流浪、诈骗、行侠; 淡化室内与家庭,淡化心理与情感; 充满乐观精神与喜剧性(不写死亡)。 这一模式可追溯到奥德修纪。,小癞子杨绛译本,无名氏,1554 开流浪汉小说先例 也是西方小说发端 写流浪汉的遭遇。,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1605,堂吉诃德一生三次行侠的经历,鲁宾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1719,主人公鲁滨逊一次航海不幸遭遇飓风袭击,流落荒岛,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 28年后才得以返回故乡,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 1726,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小说即描述他在四个国度历险的奇遇: 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駰国。,2、传记模式,写主人公的一生或半生经历:往往是精彩年华或重大事件;常直接以主人公名为书名。 重情感、重心理、重人物关系:如 一个女人和几个男人的故事。 悲剧结局,悲剧精神。,于连一生奋斗,巴黎木尔侯爵府,维利叶儿小城,贝尚松神学院,德 瑞 那 妇 人,玛 特 尔 小 姐,于 连,罗 切 斯 特,简爱,疯妻子,布 兰 奇,简爱人物关系,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最后卧轨自杀,其悲剧原因是复杂的: 个性的张扬与追求; 宗教伦理道德; 社会现实,3、编年史模式,代表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 家族小说: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特征:历史真实(时间真实但故事虚构);结构宏大;社会全景生活;多线交织、卷碟浩繁;开放式结果,悲喜剧色彩。,人间喜剧,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哲理深邃。 四册、十六部、一百三十万字的巨大篇幅, 足以让仰慕它的读者望而生畏 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4、内意识模式作品,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伍尔夫到灯塔去、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特征:心理时间叙述(时序的颠倒、循环、闪回、预见);意识流动(动态、无逻辑、非理性);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神话性结构;现代文化内涵(影视文化冲击导致情节淡化;现代人的危机意识),尤利西斯乔伊斯,小说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 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与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到灯塔去伍尔芙,是一部倾注作者心血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充满诗意与象征。 小说没有传统意义上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 全书以“到灯塔去”为中心线索,内容依次分为:窗;时光流逝;灯塔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小说进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 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5、分解模式作品,现代派小说:卡夫卡城堡审判变形记(表现主义);罗布.格里耶的橡皮(“新小说”) 时空结构抽象化(时空不确定;增加了作品的普遍意义,具有哲理性) 分解情节(不完整或根本没有情节,单元可以重新组合) 心物冲突、人境冲突(人被抽象化,被物所役) 寓言结构(寓言的特点,具有讽喻性和遇见性),变形记卡夫卡,小说情节离奇荒诞,细节真实细腻。 致力于探讨抽象的哲理性问题。,二、中国小说发展史,古代神话小说(孕育) 汉魏六朝的志人志怪(笔记小说) 隋唐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文学创作) 宋元话本(说话底本) 明清章回(脱离民间成为文人创作) 现代白话小说(受西方影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共28篇,叙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描画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言简意赅,评断允当,开创了中国小说学学科,是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最权威的著作。,中国古典小说分类,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第一次对小说进行了分类。他将小说分为十类:“一曰偏纪,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这还是一种史学角度的评判分类。 宋朝民间“百戏伎艺”中的“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南宋的吴自牧以“说话”为基础,将小说分:“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之事 (后人增妖术、神仙)”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将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 这些分类之共同特点凡是不能进入经、史、集部,而在子部中又不能自成一家的杂书,都被称为小说。,鲁迅的小说分类,鲁迅将中国古代小说分为:神怪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世情小说。这种说法对应明代的 “四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中国古典小说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 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三、中西小说比较,语言内容方面 结构艺术方面 形象塑造方面 其他(小说地位、小说标题等) 个案例析,语言内容方面,中国小说语言简练生动,一方面吸收了民间艺人语言,同时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常常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事件、和人物。如古代文言小说。 西方小说内容丰富翔实,包含广博知识,涉及社会许多方面,常见作者跳出来发表长篇大论,篇幅体制较大。如堂吉诃德,风车之战,我愿意跟随那些过往的真正骑士的脚步 在沉沉入睡的荒野中信马漫步。我的命运将紧连着动人的传说,追随自己的信念将是我一生的行为。岁月啊究竟在无尽的幻想中昏然流逝而去还是应该在广阔的世界中刻下万世留名的战绩?,堂吉诃德,一个年老的乡村绅士,怀着伟大骑士的灵魂苦苦思索着无人能明白的理想在庸碌现实中想非现实的梦,他寻找着梦境。往昔多么美妙骑士、公主、骏马和恶龙如今多么黯淡村绅、村姑、骡子与绵羊此刻,谁在世上奔走哭泣?谁在世上横行施暴?,你睁开眼眼中只有怜悯弱者的哭泣。你闭上眼耳中只有巨兽咆哮的风暴。这世界需要拯救,需要伟大的堂吉诃德骑士。堂吉诃德带着桑丘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出征,他们是那么可笑,内心却又那么认真。,可怜的桑丘他什么也不知道噢!这没关系因为他相信他相信主人许诺给他岛屿就像相信死后能得到天堂。田野上的风车在他眼中是放肆的巨人,呼啸舞动的长臂战斗是命运给骑士最好的安排。,“上帝,老天爷,主啊,救救他”在桑丘的呐喊助威下堂吉诃德拿起长矛冲向风车,啊!堂吉诃德和马飞上了天飞上去的是梦想掉下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一定是魔法师的妒忌才将巨人变成风车。,结构艺术方面,中国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以事件为中心结构全篇,一般都符合历史时空,形成以叙述为主的封闭系统,并多以喜剧结尾。 西方小说受神话史诗影响,以人物为中心结构全篇,除历史时空以外还有心理或意识时空,形成多元开放系统,常以悲剧结尾。,形象塑造方面,中国传统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性格单一,缺少变化,缺乏立体感。(外部、单一、扁平) 西方小说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善于写出丰满、变化、立体感强的人物性格。(内部、立体、浑圆),鲁智深的英雄形象,英雄肖像: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人称“花和尚”是也。 英雄行为:拳打 “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英雄性格: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坚定勇敢,鲁莽直率,鲁智深雕像,肖像、服饰、家伙、神情、气概; 言语、动作、行为、事迹,西方叙事文学人物刻画,哈姆雷特以内心独白塑造忧郁王子深沉思考的复杂形象; 红与黑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最著名的是于连的心理描写; 罪与罚更是著名的心理分析小说,堪称一份“犯罪心理报告”。,小说标题方面,西方小说常以人名作书名(自奥德修纪始)大抵因为环境和事件都是变动的,再则体现出较强个体意识和人本精神。 中国小说并不突出个人,常以建筑物或地方为名(跟农业文化传统以及家观念有关)。,我们把西方小说翻译过来就强调地名;西方把我们小说翻译过去则突出人物,如: 茶花女巴黎遗事; 水浒传108个英雄的故事,文学史上的小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小说是“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家是指记录民间话语的小文人,根本不入所谓的“九流十家” 到了唐朝,才“有意为小说”,宋元时期,小说以“说话”形式走向民间,明清两代小说收获甚丰。但是,评论家对小说的定位仍然是不尽如人意的。 “小说,正史之余也。”,中国小说家地位,中国古典文学以诗为正统与大宗,小说只是“小道”,古代文类中没有“小说”;作家地位低下,生活与创作条件皆差,许多伟大作品作者不知是谁。明清人士尤以写小说为耻。如蒲松龄屡考不第写聊斋;曹雪芹落魄著红楼。,西方小说地位,西方向来重叙事文学,文艺复兴后,小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相对开明的文化环境给予小说创作较为宽松的条件。作家地位较高。如雨果、大仲马入葬先贤祠。, 中西诗歌比较,中西诗歌概念 中西诗歌发展 中西诗歌求异:主题、情绪、功能;语言、体式、表达;鉴赏、影响 中西诗歌比较反思,一、中西诗歌比较的意义,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 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诗的概念,中国的“诗”:狭义指诗经;广义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 西方的”诗“:一般而言,诗即文学;具体而言,诗是韵文;但是诗歌这种体裁对戏剧、小说的渗透很强。 诗歌在中国被视为“正宗”、“大道”;人皆以诗才诗名为荣(上至帝王官贵,下至村夫妇孺) 西方文学家都可称为诗人,西方诗歌发展概况,抒情诗 古希腊抒情诗-骑士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 史诗 荷马史诗维吉尔中世纪后世文人 诗剧 古希腊悲剧神曲莎剧浮士德 诗体小说 拜伦普希金 现代派诗歌,二、中国诗歌发展概况,古体:诗骚;乐府;文人诗及其他 近体(以唐为盛的格律):初唐四杰;边塞田园;浪漫三李;现实二杜 变体: 宋词;元曲以上为“旧诗” 白话相对文言;自由相对格律;现代相对古典 新体,西方史诗传统,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部著名史诗成为西方诗歌的先驱,也开创了西方诗歌的史诗传统。 以英国为例,一直都很注重史诗的发展,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叙事诗篇:中古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弥尔顿三大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篇,中国抒情诗传统,中国诗歌源头在诗经,它开启了中国诗歌的传统。 从诗经、楚辞、汉魏的乐府、唐诗、宋词、到元明清的戏剧散曲等,几乎都是抒情诗篇。 纵观中国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鲜有叙事诗篇。,思想主题,中国:诗以言志主题集中于:忠君爱国、建功立业、风雅美刺、馈赠酬答等西方:人性主题 主题集中于:爱情、自由、探寻、死亡、英雄等,表达方式,中国诗歌重抒情,精致小巧(写景咏物叹史感怀伤世皆偏被动);西方诗歌重叙事,恢弘大气(主动表达躁动、不安、追问、探求),语言方面,中国诗歌严守格律,但词法句式灵活,语言模糊含蓄,忌讳说破;西方诗歌体制自由,但词法句发统一,语言清晰直白,情感奔放。,鉴赏方面,表达的含蓄与直白致使理解的模糊与确切 诗歌鉴赏中重感悟不求甚解;意象意境情趣;西重哲理求直白;意在共鸣,激发力量。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含蓄,生动凝练。气氛只用寥寥数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只语就可表达。,思维模式,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形成了意境说、教化说,西方则形成了典型说 。,中西诗歌的交融互渗,中西的叙事诗、抒情诗等在体制上观念上虽有较大差异,但在文体上、情感上、思想上却能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在表达人们的愿望和心声的主题上却又都是相通的。 中西诗歌日渐交融互渗,必将取得进一步的共同发展。,三、中西爱情诗比较,诗是人类最美了的语言,表达男女爱情,是中西诗歌共有的主题。 对爱情的向往与陶醉,对爱情的赞美与追求,对爱情的心领神会,是中西方诗人们共同孜孜以求的不朽题材。那些令人心颤脸潮的爱情诗歌,世世代代都滋养着中西文人和饮食男女。 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与政教伦理的不同,中西爱情诗歌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数量,西方爱情诗歌数量庞大,地位突出。中国爱情诗歌相对其它主题诗歌的比例却远远不如西方诗歌那么丰富。 以英国的抒情诗集黄金诗库与中国的全唐诗相比,便可知其明显的差距。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几乎全部可以当成爱情诗来读 西方有一种用于专门写爱情题材的诗体,称之为“十四行体”(或“商赖体”),中国却没有哪一种诗体是专门用于写爱情题材的。,表达,受封建三纲五常的约束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控制,中国爱情诗歌表现得含蓄、蕴籍和内敛,点到即止,欲说还休。 而西方爱情诗歌的表述,却如云涛翻卷、岩浆迸射、大河奔腾,径直奔向爱的主题。其笔法大胆率朗,丝毫不含顾忌,也不加过多的掩饰,爱就是爱,内心的情愫喷泻如柱,热浪灼人。,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呤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全诗不着一情字,我是怎样地爱你,我是怎样地爱你?诉不尽万语千言: 我爱你的程度是那样地高深和广远, 怡似我的灵魂曾飞到了九天与黄泉, 去探索人生的奥妙,和神灵的恩典。 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我爱你不息, 像我每日必需的食物,从不能间断。 我纯洁地爱你,不为奉承吹捧迷惑, 我勇敢地爱你,如同为正义而奋争!,我是怎样地爱你,爱你,以昔日的剧痛和童年的忠诚, 爱你,以眼泪、笑声及全部的生命。 要是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圣贤, 要是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激情。 假如上帝愿意,请为我作主和见证: 在我死后,我必将爱你更深,更深!英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西方爱情观,西方男子在事业与爱情之间发生冲突时,首先会果断的选择爱情,他们认为爱情是事业的动力,能促进事业的成功。西方表现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强烈爱慕是普遍的现象,爱情诗篇“倾慕”的表白比比皆是。,请你再说一遍吧,说了还要说, 就说你爱我。哪怕你的话一再重复,如同布谷鸟之歌,不断唱着“布谷”。 要知道:如果没有布谷鸟之歌,就不会有完整的春天 谁会嫌星星太多,哪怕颗颗都在天上运行? 谁嫌花太多,哪怕朵朵都为春天加冕? 说你爱我,你爱我,你爱我,把银钟 敲个不停!亲爱的,只是别忘这一点: 也要用沉默来爱我,用你的心灵。勃朗宁夫人葡萄牙十四行诗(二一),中国爱情观,男子以事业功名为重,爱情很难与之抗衡。 “好男儿志在四方”,一心家室,乃无为平庸之辈;整天儿女情长,无所事事会使人堕落;陷入情网是极不光彩的事情,会导致事业失败。 在中国,夫婿赶考、为民请命、血战沙场、宦游南北、追名逐利、商贾四方等致使两地分居的夫妻生活模式是理所当然、全民认可且又值得称道的有志之举。此种处事风尚,映射到文学使得中国的“怨”诗特别多。,春怨,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王昌龄西宫春怨,倾慕表白与离愁别绪,中外爱情诗,写幸福婚姻生活较少,且诗歌成就也不高。中国爱情名篇中颇多离愁别绪之作。(唐诗名篇名句,大都抒写别离和悼亡,鲜涉幸福的爱情)西方爱情名篇则不乏倾慕表白力作。,爱情诗的发展,中国爱情诗不是一直压抑,先秦也曾自由热烈。如诗经之关雎淇奥木瓜等 周礼地宫媒氏记载:“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那是一个两性关系自由开放的时代。 西方爱情诗也非一直自由奔放,中世纪也曾经只能在黑暗中呻吟。因为那是一个禁欲和禁锢的时代 。,诗经中的爱情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卫风淇奥 此诗以女子口吻,赞美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爱情诗被压抑,两汉以后(儒术、礼教),两性交往被严格束缚,青年男女丧失恋爱的权利。 而文人学者更以“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为借口,蔑视文艺作品中的爱情题材,认为男人写诗,如果“儿女情多”,就是“风云气少”。 中国爱情诗既无爱情的土壤,又遭文化的压抑,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第三讲 主题学,一、主题学 二、母题研究 三、主题研究 四、典型研究 五、题材研究 六、情境研究 七、意象研究 八、套语研究,一、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部门。 主题学研究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包含套语、意象和母题等)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中的处理,即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 主题学异于传统文学研究的“主题研究”。,传统主题研究,主题研究(the matic studies) 是任何文学作品许多层面中一个层面的研究;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即某一作品或某一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 即常见常用的主题思想分析,或者中心思想概括。,主题学研究对象,第一层是题材题材研究 第二层是情节、人物和艺术形式的研究 第三层是母题母题研究 最高层次是主题主题研究上述四个层面,构成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每个方面都和主题有关),二、母题(比较研究),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如嫉妒、骄傲(心态);爱、恨(情感);生、死、叛逆、谋杀(行为)、时间、空间、黑夜、山脉(基本概念)等 特征:客观存在;反复出现,不能再分;不具任何主观色彩和倾向性,不提出任何问题;数量有限,是潜在的主题,母题分类,叙事性文学的事件母题,如复仇、情恋等; 抒情性文学的意象母题,如风花雪月等; 人物母题,即原型人物。,人物母题研究,母题象征人物(原型人物):一些远古神话或民间传说中的的人物,被后世历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作家不断采用,因而获得了“原型”的性质,其比较研究颇有意义。 西方文学中有普罗米修斯、美狄亚、海伦、俄底浦斯、该隐、撒旦等;中国文学中有诸葛亮、包公等。 美狄亚是“复仇”的母题;诸葛亮是“智慧”的母题;普罗米修斯是盗火英雄,三、主题(比较研究),狭义的主题,指文学作品的主旨、作家创作意图、中心思想等 与母题相对的主题,指带上主观倾向和主观色彩的母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如残酷(或不义)的战争 广义(比较文学之主题学的主题),包括母题、主题、题材、情境、人物形象、意象、套语等。,主题(比较)研究,作为主题学范围里的主题研究,它关注的对象不是个别作品的主题,而是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别离、相思、徒劳、变形、生死恋、失乐园、父子相残、家族盛衰、爱情与义务冲突,多情自古伤离别,复仇的主题,人生徒劳,莎士比亚爱的徒劳,川端康成雪国的徒劳,推石的西绪弗斯 月宫伐桂的吴刚难逃一切徒劳的命运,民 间 传 说 中 的 爱 情,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中外戏剧中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四、典型人物(比较研究),典型人物的比较研究是主题学中极具意义和价值的一个方面。文学中的典型一般有三类: 时代典型:答尔丢夫、夏洛克、奥涅金; 超越时代的典型: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浮士德、阿Q ;“原型”人物:即母题人物。,类型人物研究,世界文学中常见的各类型人物。 民族类,如土耳其人、犹太人、吉普赛人等 ; 职业类,如士兵、军官、男仆、丫环、名妓等; 阶层类,如知识分子、农民、贵族、无产者等。,吉普塞女郎,吉普赛女郎,荷兰著名画家弗兰斯哈尔斯的代表性作品,布面油画,创作于1628-1630年,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五、题材(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此处题材包括素材、题材、故事情节等;也有人认为人物、环境、情节是叙事作品题材的三个要素) 如:中外文学中的“灰阑记”题材;西方文学中的“威尼斯” (中国诗歌中的“西湖”);不同民族文学中的“睿智”题材等。,灰阑题材的流变,圣经旧约列王记上第三章撒罗满断狱如神一节“二妓争子”(君王令用刀劈分) 佛教大正大藏经第四卷本缘部下贤愚品“檀腻奇品”载:端正王巧断“二母争子”,灰阑题材的流变,包待制:张千,取石灰来,在阶下画个阑儿,着这孩子在阑内,着他两个妇人曳这孩儿出灰阑来。若是他亲养的孩儿,便曳得出来;不是他亲养的孩儿,便曳不出来。【 “灰栏断案”】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第四折,六、意象(比较研究),主题学中的意象,指的是某一民族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 它既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观存在(如日月星辰,雷电山水);也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如狮虎狼狗,松柏兰竹);还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或环境(诸如天堂地狱,神仙魔鬼)等等。,山的意象,在不同民族文化里,山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山,汉语有“厚重、受人崇敬” 之意,华夏的祖先们甚至对它顶礼膜拜 。 在爱尔兰文学作品里,山却成了一个高傲的、具有威胁性的形象。,毛泽东诗词喜好写“山”以“山”记史、言志、造境: 漫山红遍;山舞银蛇;指点江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西文学中的乌鸦,日御与月夜 神话:“月中有兔、日中有乌” ;诗歌:乌啼林外月初上 、月落乌啼霜满天 宠物与丧鸟 乌鸦原本是金色(Apollo)的“宠物”,因说谎被变成黑色,从“福星”蜕变为“祸水”。,乌鸦意象,聪明与愚笨 乌鸦喝水以智者形象出现;乌鸦与狐狸完全是愚笨的代名词 ;乌鸦与绵羊角色相对中性,只是滑头。 慈乌与寒鸦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是重孝的典型;古典诗词中乌鸦的出现却一派悲凉。,乌鸦爱伦坡,我猛然推开窗户。心儿扑扑直跳就像打鼓, 一只神圣往昔的健壮乌鸦慢慢走进我房间; 它既没向我致意问候;也没有片刻的停留; 而以绅士淑女的风度,栖在我房门的上面 栖在我房门上方一尊帕拉斯半身雕像上面 栖坐在那儿,仅如此这般。 于是这只黑鸟把我悲伤的幻觉哄骗成微笑, 以它那老成持重一本正经温文尔雅的容颜, “虽然冠毛被剪除,”我说,“但你肯定不是懦夫, 你这幽灵般可怕的古鸦,漂泊来自夜的彼岸 请告诉我你尊姓大名,在黑沉沉的冥府阴间!” 乌鸦答日“永不复还。NEVER MORE ”,七、情境(比较研究),情境(situation) ,有时译作形势、局面。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格局。 “一男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却爱上了另一个男子”(三角恋) 其他如“两个男人之间的一个女人”、“被遗弃的女人”、“两个朋友或父与子之间的冲突”、“仇人子女的相爱” 等等,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罗切斯特,简爱,疯妻子(伯莎),布兰奇英格拉姆,简爱人物关系,爱情与家族世仇,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但最后却发现他们是兄妹或父辈是仇敌,八、套语研究,主题学中的套语,或称惯用语,颇似汉语里的典故成语。 如西方文学中常见的“乐园”、“禁果”、方舟等; 汉语中“一鼓作气”、“江郎才尽”等; 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民族的文化,其作用远远超过了它字面的意思。,套话,形象学中的套语(或套话),则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如“老毛子”、“小日本”、“中国佬”等。,第四讲,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异域形象,形象学,、概述,形象、形象学 形象学理论根源与历史 形象学学科研究方法 形象学研究专题,2005年纽约艺术博览会:油画2008-北京,2005年3月6日,纽约艺术博览会上,加拿大Redinc艺术公司,在会场左前方挂展出了一幅题为“2008-北京”巨幅油画。寓意极为深刻,观赏评论之人总是水泄不通。,2005年纽约艺术博览会上的油画2008-北京,画的左上角,孙中山的胡子,蒋介石的光头,毛泽东的五官新组合的标准像。它象征着中国上一百年的历史,或者说是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全部。,1、背景:2008年的台海局势扑朔迷离,阴云密布。 2、主画面:4个成年人在开赌局,是麻将,1个小女孩在场外东亚地区的赌盘上,实际上是4个大国在玩,台湾不是参与者。而这次的游戏方式是东方式的麻将。 3、赌局的布局:两个金发女子与两个黑发女子。中美是对家,日俄是配角。 4、衣服: 4个人身上的衣服代表实力。美国上身齐全,下身裸体,在台面上实力最强,而台下一丝不挂;中国在台面上一丝不挂,在台面下实力却最强;日本整个一丝不挂,没任何实力;而俄罗斯只有一个遮羞布。,5、神态和动作:中国背对,看不出神态,但是是最关专注于赌局的,而背地里藏着2张牌,其中一张是俄罗斯串通得到的;日本在自我陶醉,整个赌桌上最白痴的一个,关心赌局,并自我感觉自信满满;俄罗斯躺倒,把腿搭在美国身上,而且牌是相公,代表俄罗斯因为无关输赢,表面上是自己不想玩了,但俄罗斯明里和美国有瓜葛,暗里却给中国递牌。 美国的神态在看着台湾,不太关注牌局,而且双手放头后申懒腰,表明美国已经比较疲惫,美国考虑的是值不值得玩下去的问题,而不是怎么玩的问题。 6、台湾:台湾严重关注赌局,果盘代表利益,手拿小刀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台湾的衣服是中国式的,代表暗示台湾才是中华正统;而大陆只是在身上有凤凰的文身,下面却穿西方衣服,代表大陆外在西化,内在满清化的趋势。,关于形象,个人形象、公司形象、城市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 形象的构建在自己;形象的认知在他人。 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精神、情感,塑造的方法。 比较文学形象学之形象显然与上述形象不同。对他者的认知,对自我的观照。,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它主要研究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7,形象学,形象学定义,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 异国,包括异域、异乡、异族、他者。 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风物、景物,也可以是观念和言词;可以是个体形象,也可以是整体形象。 塑造、描述,非历史记载,也非新闻报道,甚至不仅是文学创造。而是一种有差距的描述,一种社会集体想象。,“形象”的特征,此种异国形象,不只是作家个人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说,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 “形象”具有虚构性,它不追求真实客观,往往是一种夸饰、曲解、想象。 “形象”具有幻象性,“它将文学形象主要视为一个幻影、一种意识形态、一个乌托邦的迹象。”,理论根源,异国形象属于对一种文化或一个社会的想象,它在各方面都超出了文学本来意义上的范畴,而应成为人类学或史学的研究对象。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研究之所以能够存在,在于“社会与文学”的联系,“文学至少是社会的表现,因为通过文学,可以破译出一个社会在他者那里产生的幻像。”这是比较文学中形象学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理论源泉。,学科意义1,形象学面对的是多学科交汇的复杂局面,跨学科性不仅是形象学研究的困难之处,也是其特点和意义所在。 形象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是帮我们鉴别真伪,而是研究这类形象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这不仅对“他者”有着认识意义,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也具批判性。,学科意义2,他者不仅是一种形象,而且也是一种“镜象”,可以观照自我; 研究一国文学的异国形象,探究国际文学关系,也有助于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与途径。 形象学的研究还将有利于民族形象、国家形象的构建和完善。,学科历史,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诞生并首先繁荣于法国。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得以推广,其当代发展从各种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获益。 1929郑振铎之西方人所见的东方为中国形象学研究的先驱。 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进入大陆大学课堂。,外部研究,研究异国形象是如何被社会化的,社会整体想象物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层面:关注报刊图片、影视漫画等中介的作用(涉及政治、历史、新闻等) 作家研究: 包括异国信息的来源(亲历还是阅读); 创作时的心理情感因素(是亲还是仇); 形象与真实的关系(是美化还是丑化)。,内部研究,词汇研究; 故事情节及其象征意义研究; 文本的对立等级关系研究。 套话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的约定俗成的词汇。作为他者定义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想象的一个最小单位。它省略了对他者的推理过程,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缩影。,“套话”,比较文学形象学中描述异国异族形象的一个术语,是形象的一种特殊而又大量的存在现象,因而也是形象研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部分。 “哲人王”、“中国佬约翰”、“异教徒中国佬”、“付满楚”、“查理陈”、“功夫”等都是西方文学用于描述中国形象的套话。这些套话并不是中国形象的真实情形,而是西方人出于自身需要,将中国欲望化的虚幻。,、专题一,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Chinese breeze 中國風,外國人眼裡的中國 To see China from outside world,香港 Hong Kong,New traditional building 帶有中國傳統氣息的現代建築,Chinese decoration 中國傳統飾品,月餅 Chinese moon cake,Chinese Painting 中國畫,中國鄉村的主要交通工具,L.A.中國戲院,廣東叉燒 Chinese food,分布在全世界 China town的 華僑學校,Dragon 龍,中國瓷器,中國古典庭園 Chinese garden,Tea pot,Chinese mountain,Chinese painting,Chinese writing,Chinese decoration,Lotus,Chinese restaurant,Shanghai at night,The great wall,秦始皇兵馬甬,香港 Hong Kong,梯田 Rice fields,平遙古城,西方言说中国的历程,美化阶段(1318C):梦幻般的中国、人间天堂、诗意国度、哲人王 但18C末以来,西方文化中积极、开明的中国形象逐渐走向负面,甚至反面,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其后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负面形象 原因:西方社会本身的巨变;中西力量均势的打破;作为负面参照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