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附标准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83924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 高一历史 12 月月考试卷附标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 1855 年 4 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 。这场运动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2.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41825 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是, “新和谐公社”短短几年就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新和谐公社”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强大C “新和谐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D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尚未暴露5. “由今(1918 年)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 。材料认为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人文主义 D.民主与科学6.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 , “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 。这表明巴黎公社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7.社会主义研究杂志 1986 年第 3 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8. 19 世纪,英国知识界有学者认为:“19 世纪 70 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 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9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0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人为的“强制性”爆发的革命。下列能够作为这个结论依据的是A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 B布尔什维克党人数较少难以发动革命C俄国从沙皇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过渡太快 D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条件不足11.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说明十月革命A.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C.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D.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12192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中共二大的分析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D提出了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13. 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14. 1925 年, 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 (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15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16在 1930 年 6 月 11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 (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 ) ,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 、 “饮马长江” ,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这表明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17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A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B表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反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D说明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18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19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 ,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 政策 名称1947 年 5 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80 年 3 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1997 年 7 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20.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21.据统计,从 1992 年到 1997 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 20125 个,投资额约 11034 亿美元,年平均项目 3354 个,金额1839 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22.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3.1971 年 3 月 15 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 月 14 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 20 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24.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 1949 年起,人均获得 140 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 2500 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25.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 “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26.(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梁启超曾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 (1)材料一中的“庚申圆明园之变”和“台湾既割”分别与哪两次战争有关?(2 分)请列举中国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抗争与探索。 (4 分,列举其中两件大事即可)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生活在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初,那时的中国民族独立受到严重侵害、主权不断丧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过去了一个世纪,它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摘自新华网(2)材料二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是“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阐释。 (6 分)材料三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 它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3)材料三反映出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五四运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 分)它“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4 分)27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 30 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记者:您提出增量民主,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是存量。您认为中国民主观念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存量?俞可平: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30 年来,中国民主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这些民主实践,给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俞可平: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一些人习惯按照西方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1)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前“民主存量” 的主要表现。 (8 分)(2)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 “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一种偏见和误解(8 分 ).28 (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 分)材料二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已经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 1971 年就发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变化出现的因素有哪些?(8 分)材料三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对任何国家而言,都存在着未知的变数。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 (4 分)参考答案15 CDCAA 610 ACDBD 1115 ABBAC 1620 CADCD 2125 BBADC26 (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 分)抗争与探索: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4 分,答出其中任何两件大事即得满分)(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6 分)(3)特点: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组织的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 分)基础:思想基础: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组织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27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订和颁布 1954 年宪法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 (8 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进人民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快法律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选举建设等。 (8 分)28 (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 ,谋求世界霸权。 (2 分)影响:加速了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的形成。 (2 分)(2)变化:多极化趋势出现。 (2 分)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的兴起)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6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