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4838004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学校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本学期,根据教育局“以研促教,提升质量,快上台阶”的指导精神,县教研室将加大教科研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教科研手段和措施,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教研活动中受益更大,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长更快,让教学质量在教研活动中提升更高。一、加强制度化建设结合现状,修改和完善有关教学、科研、质量评价等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台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xx县教研室专职教研员管理办法、xx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管理办法等。二、扎实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加强多层次教学视导,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课、评课,帮助教师解难答疑,深入开展教学视导活动。3.发挥市级、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4.加强学校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建设。5.落实随堂听课、推门听课。要按照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落实听课、评课次数。6.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县教研室将加强调研,适时召开交流研讨会。三、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重点推进国家统编三科(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我县中小学中的全面使用,加强国家统编三科新教材使用的指导力度,教研室将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通过研讨、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国家统编三科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通过听课视导、送课下乡、优质课展示等多种方式指导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参加新教材教学研讨会或到其他地区学习和交流新教材教学经验。开展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观摩活动,重点加大国家统编新教材使用教师的观摩频次。2.加强校本教研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提高学校校本教研能力。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现四个结合:即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自主学习和集体研讨相结合;个性需求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多维解读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3.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和县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加强示范引领,加大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学业务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结合上下一致,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4.着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举办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以检验广大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的情况,选拔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参加省市级的教学大赛活动。5.加强信息化教学工作指导,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检查。四、教学质量检测,规范有序,评价机制科学合理1.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的命题工作,努力使命题体现新课标评价方向,拟题严密、精细、高水平、高质量,力求具有较高的检测评价功能,并将检测结果分科、分校进行分析反馈,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和导向功能。2.要求各中小学要做好阶段目标检测工作,在每次检测中,要认真对待,严肃考风考纪,对检测结果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3.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检测。要求各学校要做好随机抽考检测准备,教研室按照教育局要求组织不定期带卷随机抽考检测,进行教学质量评估。4.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手段,规范检测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五、加强对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的指导力度1.对一些薄弱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特别要加大对部分“村小”的教学指导,采取送课下乡、观摩座谈等形式,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去。2.加强对学校音、体、美教学工作的指导,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精神。六、加强教研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1.加强教研员的思想建设,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意识。2.加强教研员的学习与培训,要求教研员深入学习新课标,准确理解把握新教材,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建设一支适应改革需要的高水平学术团队。3.加强教研室的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4.建立以督导片区为基础的教研片区建设工作,全面实施专兼职教研员片区责任制制度。5.教研员要积极参与和指导课题研究。七、做好市教育局和县教育局安排的其他方面的工作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