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七篇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80847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 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七篇篇一根据全县*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建办发*13 号)等文件总体要求,县产业扶贫工作组严格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统一的部署,各单位认真履职尽责,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总结如下:一、扶贫成效(一)村级主导产业建设及到户产业完成情况。*年 12 月底,全县新发展村级主导产业及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 26554.25 亩。其中核桃 300 亩、茶叶2391.31 亩、魔芋 643.25 亩、药材 7624.14 亩、枸杞 5067.9、花卉 527.4 亩、水果 8400.25(猕猴桃 66.9,葡萄 62.9,其他水果 302.45) ,蔬菜 1600亩,景阳鸡(土鸡、景阳鸡)78877 羽,生猪 32140 头,山羊 12619 只,肉牛 1044 头。已落实和发放产业资金近 2900 万元。重点贫困村村级主导产业及扶贫攻坚片区建设和管护基地 1.3 万亩,其中管护水果基地 9367 亩(含猕猴桃 6002 亩、苹果桃 1040 亩、甜柿 1250 亩、柚子 400 亩、空心李 475 亩,其它水果 200 亩)、茶叶基地 2400 亩、经济林基地 450 亩、用材林基地 800 亩。(二)旅游扶贫发展情况:完成了 15 个重点旅游扶贫村的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新培育民宿旅游项目 12 个,发展特色民宿 141 家,新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 2 家(汪家寨信义旅游专业合作社、关口葡萄旅游专业合作社),创建星级农家乐 409 家。指导 66 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旅游扶贫工作,全县通过发展旅游脱贫人数 1728 人,占全县脱贫人数的 9.6%。(三)农民合作社建设情况: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重点贫困村 92 个,其中* 年出列贫困村 16 个,全部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 2028 户,加入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户 1696 户。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发挥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产业扶贫工作组各部门积极配合,思路清楚、措施明确、行动高效,产业扶贫理性、有序、健康发展。(一)及时落实项目任务。及时组织驻村工作队入村,帮扶责任人入户,产业项目分解到田。到户产业项目的扶持对象是*年预脱贫的贫困户,对符合条件的按标准进行奖补扶持,做到应补尽补。重点贫困村及扶贫攻坚片区主导产业建设项目,要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连片规模在 100 亩以上,实现“121+x”模式全覆盖。(二)规范资金运行。2 月 17 日县精准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下达*年全县产业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全县整合财政资金 4289.8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其中 2000 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2289.8 万元用于重点贫困村及扶贫攻坚片区产业发展。要求产业发展建设主体必须按程序、按制度管理和拨付资金。(三)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培训。县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方面对全县统一进行了产业扶贫培训,另一方面对重点贫困村、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指导,纠正、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农业局组织县乡农技部门开展以贫困户为主的产业培训近 3000 人次,县旅游局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30 场次,累计培训 2000 多人次,还对店子坪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的32 家民宿 (其中 20 家有餐饮)、8 名讲解员进行了培训指导。(四)精准督办狠抓落实。为促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的认真落实,县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领导小组办公室*年 3 月份对 2016 年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抽查核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和整改;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分别在 4月和 9 月份统一组织督查专班对产业发展项目进行了督办检查。县旅游局对旅游扶贫项目主要领导每个月到村督办一次,并结合履职尽责年工作开展情况,特制定了旅游局精准扶贫督促检查工作方案,成立了三个检查小组,不定期交换检查。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主导产业力度不够,项目选择难。村级主导产业选择五花八门、盲目性大,大多数村级主导产业规模小、标准低、效果差;贫困户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选短期见效的多,长期收益的少;立足当年增收的多,长远发展考虑的少。与贫困户依靠产业扶贫项目持续稳定增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极少贫困户进取意识不强。生产发展以贫困户自身为主体,受生产力水平限制,主观发展意愿不强,热情不高。有极少数贫困户以贫困为资本,理直气壮的“等、靠、要”,认为“我不脱贫,驻村干部走不脱”,对产业发展有畏难情绪。(三)经营主体带动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力不强,成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不多,效益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少,贫困户无产业发展示范参照物,大多数企业对贫困村、贫困户难以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形成带*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动效应。四、*年工作重点(一)强化落实产业发展目标。*年的产业扶贫基本原则是抢抓政策机遇,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经营主体,创新扶持方式,增收效益优先;重点方向是有经营主体带动的项目、能实现农旅结合的项目、原有产业能迅速提档升级的项目、规模大见效快能持续的项目、有条件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项目等,不断提高我县产业扶贫的质量水平和增收效果。村级主导产业向*年预脱贫的 19个重点贫困村倾斜,到户产业向*年预脱贫户倾斜。(二)强化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要进一步强化“121+x”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完善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交钥匙”工程的办法措施,真正发挥作用和效果;要把旅游扶贫、电商扶贫、信贷扶贫、供销扶贫、农产品加工扶贫等工作抓实做像,做出成效。(三)强化产业扶贫服务机制。县产业扶贫工作组和各乡镇要更加对产业扶贫的重视,组建得力的产业扶贫专班,明确责任,建立产业扶贫责任清单,专职抓好产业规划、实施方案、后续服务、检查验收、资金兑现、信息上报等工作;深入进行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压实县、乡(镇)扶贫工作队、压实县、乡(镇)、村领导的责任,确保产业扶贫各项任务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四)强化产业扶贫脱贫效果。随着产业扶贫的不断深入,各产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不仅要注重当年发展,要更加重视已发展产业的绩效评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及时追加补救措施,效果好的及时总结经验,扩大推广。篇二今年以来,我县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群众增入致富的重要抓手。在脱贫攻坚这条主线上,形成了河镇乡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平山休闲示范园区等多个产业示范带和示范园区群,形成了“公司+合作社 +贫困户”、 “公司+ 村委会+贫困户”等多种合作方式,全力以赴地抓好产业扶贫这项工作,现将我县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一)超前谋划,科学合理布局。为保证我县产业扶贫不断深化,引导贫困农户依靠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我县制定了*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 2020 年),出台了*县 2017 年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一二三产业等项目建设,带动 29158 户贫困农民增收,11.14万贫困人口致富。“十三五”期间,我县规划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 157.93 亿元,其中种植业 47.6 亿元、养殖业 14.39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 0.82 亿元、乡村旅游业 80.3 亿元、电子商务 1131 万元、一二三产业 14.69 亿元。(二)加大资金投入,促使产业增收。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扶持出一批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农特产品,我县 2017 年共投入产业化财政扶贫资金 9006 万元,扶持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产业化种养殖项目 107 个,覆盖建档立卡 22064 户 58255 人。目前,种植核桃树 166 万亩,已挂果核桃树 32 万亩,年产值 16.2 亿元,涉及的农户人均增收 3600 元以上,带动 3800 余名贫困群众脱贫;香葱种植产业 4000 亩,种植模式为 1000 亩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能提供 300 个就业岗位。贫困户以“特惠贷”入股,每户每年固定分红 6000 多元,带动 400 户贫困户 1600 余人实现脱贫;引进柳江集团、山东爱佳集团等企业在水塘堡、平山、河镇、安乐等乡镇发展蛋鸡产业,现存栏210 万只,每家生产企业都建立了扶贫链接机制,可带动 2800 余人脱贫。年底,预计蛋鸡养殖将发展到 600 万只。优龙谷可乐猪养殖 1.87 万头,带动 400 户贫困户脱贫。(三)创新产业模式,提升扶贫效益。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走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问题。积极探索建立“33351”“11235”“返租倒包”“五五分成”“五三二分成”“119518” 等产业扶贫利益链接机制。今年,我县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和 “大比武”全面开展,实现产业覆盖 158 个贫困村、贫困人口 2.32 万人,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36 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投入改革资金共计 3020.76 万元,涉及 1727 户 8014 人,撬动社会资金 1.28 亿元。2017 年第一批财政涉农资金 12234 万元,立项批复项目 214 个。经营主体优势凸显,29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 1.23 万人,解决 0.23 万贫困户就业,户均增收 2380 元。农业园区带动脱贫成效明显,全县 32 个农业园区入驻企业达 80 家,产业基地面积 16.32 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社 117 个,扶持带动贫困人数 7819 人,辐射带动农民 28972 人增收。二、多管齐下,助推脱贫攻坚(一)突出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产业集聚、资金集合、项目集中、效益集显的原则,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打造生态畜牧、蔬菜、水果等示范基地,使之成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核心集聚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区、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有机产品认证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二)突出抓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破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 贫困户”、学习塘约“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模式,创新“政府+企业+村支两委+ 农户”的扶贫利益链接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三)突出抓好示范样板点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和产业优势,集中打造一批生态畜牧业、蔬菜、精品水果等示范村、示范点和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扶持发展一批家庭农场、家庭果园确保产业发展有规模、有效益。(四)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品牌培育。利用好安乐溪有机蔬菜认证、“黔玉超”牌农特产品获得贵州著名商标、赫之林核桃乳绿色食品等品牌优势,狠抓“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积极抓好“赫之林”核桃乳和“牛百味”牛肉系列产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樱桃和*柯乐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五)突出统筹抓好涉农资金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平台,成立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涉农资金工作方案,管理办法,凡是能整合的涉农资金全部进行整合集中向贫困村产业优势区域投入使用,从项目谋划、申报、审批、实施、验收各个环节着手,强化资金监管力度,让各类涉农资金对农业产业发展发挥最大效益。三、强化组织保障,助力脱贫攻坚(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组长,以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为首的其他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生产、销售、采购、资金筹措 4 个工作专班。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片抓、技术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二)强化摸底调查。要强化工作保障,抽调精干力量,明确责任主体,压实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职责,把握时间节点,细化各项措施。各相关部门和乡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干部要进村入户扎实开展摸底排查,摸清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情况,建立贫困村、贫困农户产业发展利益链接机制,按照贫困村的特点、产业发展优势以及产业扶持发展管理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精准帮扶措施,每个村都必须建一个产业扶持示范点,确保扶真贫、真扶贫。(三)强化宣传报道。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春季作战攻势,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舆论战、宣传战,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县电视台、*报社、公众微信、手机报等宣传媒介发布战场动态和讯息。各乡镇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力度,在高速路沿线、国道、省道、县道、乡镇街道、公路沿线等醒目处,通过喷绘、横幅、广告色刷写等方式,悬挂永久性宣传标语,在贫困村至少悬挂 2 条以上宣传标语。(四)强化督查考核。我县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实行过程化跟踪督查考核,实行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两月一查、一季一考核、一年一总结的工作运行机制,随时掌握产业扶贫攻坚工作动态,通过督查加大乡镇产业扶贫攻坚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结果运用于季度目标考核,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及相关领导干部,实行黄色预警、蓝色预警机制。对于工作开展不力、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造成恶劣影响的,将由纪委部门立案检查。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加大对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等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便利;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壮大发展,发挥农业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大动作用,通过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四是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破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障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篇三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 2018 年全县产业扶贫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2018 年产业扶贫工作开局良好(一)2017 年县级扶贫开发(产业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到位。省际交叉检查、第三方评估、新华社暗访组在 2017 年县级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发现广西有“产业扶贫措施简单,对群众种啥补啥、发钱发物”、“产业覆盖面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扶贫局限于简单地给钱、发物、发种苗,有的缺乏现实针对性,有的缺乏技术、资金配套支撑”、“产业扶贫存在观念、资金、成本、质量、市场、五道坎”等问题。根据*县落实 2017 县级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我县逐条对照进行了梳理和整改:一是在贫困户中进一步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方针和政策,把党和国家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县 2018 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分解了帮扶任务,落实了包村联户制度,将帮扶任务落实到了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帮扶人员,做到了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员对接,进一步强化了产业扶贫措施。三是动员贫困村、贫困户按照一村一品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52”、“31”产业,提高扶持产业的覆盖面;与此同时,本着产业扶贫就是要通过引导、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渠道,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切底摆脱贫困面貌的根本目的,对贫困村、贫困户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发展的效益突出的“52”、“3 1”之外的其他产业给予同等扶持;四是引导、鼓励贫困户加入当地经济合作组织,动员产业化经营组织引导、鼓励贫困户加入,组织有关单位引导贫困村以“52” 、“31” 产业为纽带,创建更多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五是一户一策,区别指导,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结合传统与市场需求,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在扶贫产业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扶贫产业综合效益;动员当地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安排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避免出现简单地给钱、发物、发种苗,缺乏现实针对性等情况出现。(二)产业扶贫 2018 春季大培训行动有序开展。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产业扶贫2018 春季大培训行动方案 ,确定了任务目标,将任务分解到了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了措施和培训进度要求,全县计划培训基层扶贫帮扶人员 100 人,培训贫困户 800 人。各有关单位进一步细化了培训计划,各乡镇人民政府密切配合,县乡联动,扎实推进培训工作,到 5 月底止,全县组成县级产业扶贫 2018 春季大培训师团 1 个、成员 25 人,共已举办培训班 13 期,印发技术资料 5000 份,完成培训基层扶贫帮扶人员 85 人,培训贫困户 639 人。其中县农业局办班 4 期,完成贫困户培训 130 人;水产畜牧兽医局办班 3 期,完成贫困户培训 200 人;水果总站办班 4 期,完成贫困户培训 189 人;扶贫办办班 1 期,完成贫困户培训 70 人;林业局办班 1 期,完成贫困户培训 50 人;其他单位的培训工作也都已作好计划,预计全县培训任务可按质按量如期完成。2018 年 5 月 24 日由潮田乡人民政府、县扶贫办、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水果总站县乡联动,共同组织举办的潮田乡贫困户农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尤为成功,当天县乡参与培训的讲师团和组织人员 12 人,受训贫困户达 70多人。(三)扶贫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到 5 月底止,全县共已种植以叶菜为主的各类蔬菜 11.8 万亩,出产蔬菜产品 18.2901 万吨,实现蔬菜种植业产值 54870.4 万元;扩种杉树 0.3 万亩,全县杉树林地面积 29.8 万亩,经审批后有序间伐杉木 0.2832 万立方米,实现杉木间伐产值 297.36 万元;毛竹在地面积 30.23 万亩,间伐 470.7 万根,实现毛竹间伐产值 4071.555 万元;扩种柑桔 2.0632 万亩,百香果 0.0235 万亩,出产桃子、春密桔等水果 68897 吨,同比增产 11457 吨,增长 19.95%;接待休闲农业旅游游客 182.8 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旅游业收入 70000 万元;全县共计从事上述特色产业经营主体 321 个,其中从事柑桔业经营主体 137 个,叶菜经营主体 62 个,杉木经营主体 10 个,葡萄业经营主体 39 个,百香果业经营主体 38 个,毛竹业经营主体 10 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 25 个。二、做法与措施1、总结推广产业扶贫先进典型。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惠农政策,及时总结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今年以来,有 3 篇典型材料被自治区、桂林市产业扶贫推介刊物采用。2、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归纳和总结,我县摸索出了产业扶贫领域的 3 种模式。(1)“ 龙头带动”模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利用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如潭下伊泉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柑桔种植、收购、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益,带动了当地贫困户柑桔种植增收。(2)“ 乡村旅游”模式。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挖掘自然风光,积极创办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通过景区景点开发,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实现脱贫致富。如海洋乡利用丰富的桃花、银杏等打造休闲农业,吸引游客赏花、赏叶,带动贫困户参与农家乐经营,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3)“ 租赁返聘”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将土地流转后释放出来的贫困户劳动力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让贫困户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如潭下镇正鸿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柑桔种植,返聘土地流转农户务工,使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费和工资的稳定收入。3、大力发展对贫困户覆盖面广、受益人口多的特色效益农业。立足各地特点,立足“宜农则农、宜牧由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工则工”发展思路,以“柑橘、葡萄、叶菜、杉木、百香果、毛竹与休闲农业”七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山区、林区重点发展林木、毛竹、耐运水果、百香果、林下经济,平原地区重点发展蔬菜、时令水果,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延伸,实现产业扶贫,科技兴村。4、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扶贫技术含量。一是始终把科技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农业局专门召开了班子扩大会议,要求各站股把自身技术推广业务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科技推广项目布局,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向贫困村、向贫困户集中的地区倾斜。二是对全县 34 个贫困村村委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专题培训,实现贫困村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培训的全覆盖。三是积极推进产业扶贫 2018 春季大培训行动,全县计划培训贫困户 800 人,目前已培训 639 人。三、下阶段工作思路1、引导有关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贫困村倾斜,争取三年内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根本的改观。2、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助推产业扶贫。3、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帮助贫困户选准下阶段发展的增收项目,4、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就业和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稳定的长效增收渠道。5 组织有关企业、大户、贫困村参加各类农展会,提高贫困村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6、请县人民政府尽快督促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驻组人员到位,确保专责小组正常动转。篇四按照省、县关于扶贫攻坚各项任务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强化产业帮扶工作,有力推动了我镇产业扶贫工作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帮扶责任始终把强化组织领导贯穿于产业扶贫全过程,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面落实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一把手”主要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协调配合整体推进。二是宣传到位。充分利用标语、条幅、广播等形式,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访谈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等,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三是帮扶到位。充分调动我镇党员干部、驻村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成效得以显现,我镇党员干部定点帮扶贫困农户,不仅从生活上予以帮助,还从思想上鼓励、技术上予以帮扶,促进其自觉自愿地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二、实地摸底核查,制定工作方案为制定切实有效的脱贫计划,要求各驻村干部对贫困户逐一登门入户,实地核查,摸清情况,包括村里的人口、班子、资源等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反复讨论研究,拟定帮扶方案,做好规划,强化扶贫解困,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使当地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优势更加突出,带动其从根本上走上致富之路。三、筹划产业项目,落实帮扶措施按照产业扶贫管理办法的规定,我镇共实施了以下产业扶贫项目:1、*县*三高农牧有限公司产业扶贫项目运行模式:带资入股分红,利用产业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切块资金)89.7万元作为本金,为堰岗村、陈大庙村等 22 个村 345 户贫困户入资到*县*三高农牧有限公司。项目成果:该项目带动堰岗村、陈大庙村等 22 个村 345 户贫困户,户均实现年增收 3900 元。2、*怡珍农业种植合作社产业扶贫项目运行模式:利用切块资金 27.9 万元为贫困户采购苗木并交其种植,种植栀子花由该合作社回收,每年为 55 户贫困人口创收 6000 元以上。项目成果:该项目带动堰岗村 55 户贫困户,户均实现年增收 6000 元以上。3、*千手稻草工艺公司产业扶贫项目运行模式:利用切块资金 50 万元购置稻草绳加工设备 350 台,分发给各村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生产的产品由该公司全部回收。项目成果:该项目带动盘龙村、粉坊村等 10 个村共 350 户贫困户,户均实现年增收 5000 元。1. 小额信贷项目。其中包括*米歌食品有限公司金融扶贫项目,*至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扶贫项目以及*天虹农业种植合作社金融扶贫项目。运行模式:银行按每户 5 万元贷款贷给企业用于日常经营,后期贫困户可获分红。项目成果:该项目可为石碑、泗洲等十五个村 239 户贫困户带来效益,户均实现年增收 3000 元。篇五今年以来,*镇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来抓,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百亿乳都和全域旅游两大战略重点,依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扩大产业覆盖面,为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我镇 2018 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深化“菜单式”脱贫,强化产业支撑2018 年全镇 1017 户贫困户进行了点菜,分三批完成报账共计 286.6626万元。其中,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是 268 户,占全镇 2018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 40%;从事种植业发展 548 户,占全镇 2018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 81%;从事电商、其他产业的 9 户,占全镇 2018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 1%。共计发展烤烟 169 亩,核桃 551.05 亩,养猪 256 头,鸡 2910 只,羊 3234 只、牛 357 头、马 137 匹,蔬菜 200 亩,向日葵 80 亩、苹果 25亩、油菜 200 亩、药材 19 亩、苗木 1 亩、葡萄 31.2 亩、秋杂粮 40 亩、蜂 716 箱等,经营小吃 1 户,电商 1 户,木器加工 1 户、自主创业 7 户。户均受益 2641.71 元,比上年增加 237.6 元。2016 年脱贫户发展产业 361 户; 2017 年脱贫户发展产业 251 户。通过菜单式脱贫,每户都有了一项中长期增收产业项目,为实现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实施产业项目,巩固发展基础。全镇围绕奶山羊养殖、食用菌、中蜂等产业,积极申报实施产业项目,共计实施产业项目 16 个,总投资 2307.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 1037.6 万元,实现了集体资金增值,为相关村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持*村、*村中蜂养殖产业、*村和王家庄村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方向发展,张家山建立了 2 个标准化奶水羊养殖场,推出了一批农特产品,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 2221 户。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了牢固的基础,为下一步产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村中蜂养殖合作社收入达到 29.25 万元,195 户贫困户分红户均 1500 元;张家山村陇玉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8 分红 12.25 万元,每户获得分红 500 元;*镇王马咀村种植高粱 100 亩,100 户贫困户户均分红 350 元,提供就业岗位 20 个。(三)“双百基地”带动,扩大增收渠道。我镇现已建成“双百基地”8个,其中养殖基地 2 个,烤烟基地 1 个,旅游基地 3 个,种植基地 2 个,8 个“双百”基地共流转土地 500 余亩、直接带动贫困户 1540 户,778 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基地务工人数 762 人,8 个基地分红金额达到 40 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到 300 元。基本实现“双百基地”镇域范围全覆盖。特别是关山旅游公司双百基地带动成效明显,采取旅游经营、债券分红、基地带动、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 5 种方式,直接间接带动贫困户 600 多户,带动户均增收 2000元左右。2018 年*村,范家台村,店子村 120 户贫困户入股关山旅游公司,每户分红 700 元,直接兑付到户;陇县鹏程专业合作社分红 1.8 万元,每户获得分红 180 元。新天地奶山羊养殖项目收入达到 30 万元,149 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户 350 元。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业项目实施,增强基地带动能力,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四)推进产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6 月份以来,我镇 10 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建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宣传动员培训、清理核查资产、评估资产价值、明晰产权归属、编制清产核资报告、公示公开结果、审查上报数据、健全管理制度、验收清查结果”等十一个程序步骤,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查遗补漏,开展“回头望”,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清查,按照时序进度推进每个环节的各项工作,共计清查资源性资产土地 60033.85 亩、林地 8296.02 亩,经营性资产 427.44 万元,非经营性资产 1832.54 万元。目前,正在完善档案,进行系统录入。按照“折股到人,量化到户、便于操作”的原则,要求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股份重新量化,按照 1 人 1 股设定了人口股,按照 1 户 1 股设定了扶贫优先股,全镇共计设置人口股 13133 股,扶贫优先股 1289 股。结合今年行政村撤并工作,对上寨子、王家庄、韦家庄、关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程序进行了合并,及时更换了登记证书、印章和银行账户等。组织各村按要求悬挂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吊牌和相关制度牌,明确了专门办公场地和人员,确保机构正常运转。5 个贫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引导资金 257.4814 万元,以资金入股形式投入运营,并完成分红 17.336 万元。(五)打造特色亮点,创新新型模式。以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总结,打造出了旅游、中蜂、奶山羊三种载体和模式。一是“全域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依托关山草原旅游公司,实施五种带贫机制。旅游经营。实施核心景区经营脱贫项目,动员 6 户贫困户经营蒙古包、农家乐,带动户均增收 3000 元;引导 39 户贫困户规范经营马匹,带动户均增收 2000 余元。债券分红。县财政局以投放扶贫债券的形式向关山旅游公司注入 1 千多万元,签订扶贫资金三方协议书,6 村 526 户贫困户连续 3 年享受景区分红,每年 600 元。基地带动。在秋菊山庄段,流转土地 158 亩,打造百亩菊花种植基地,给予 25 户贫困群众 7.8 万余元土地流转费/每年,并提供就业岗位,作为基地日常管护人员,获得土地租金和花卉务工两份收入。入股分红。3 村 120 户贫困户以每户 5000 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关山古帐营,每年分红 700 元,连续分红 5 年。就业务工。吸纳 200 余名贫困群众从事景点管理、卫生保洁、餐饮服务、商品零售等旅游服务,人均年收入 2.5 万元。二是张家山村奶山羊发展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务工收入,共有长期务工、短期雇工、项目用工 3 种方式。饲草种植收入,带动全村 74 户贫困户种植苜蓿、玉米 520亩,每亩增收 900 元。分户扩群收入,合作社将积极推广“赊羔还羊”模式,引导鼓励贫困户分户扩群。入股分红。合作社吸纳 150 户贫困户入股 75 万元,至少按保底 7%进行分红。资产收益,2 个养殖场 220 万元资产全部已量化到户,可为每户增加资产 6600 元。三是*村中蜂养殖产业采取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带贫脱贫效果明显。为全村形成了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预计将来可带动 100 多户群众参与中蜂养殖;培训 68 户贫困户掌握养殖技术,直接带动 33 户贫困户个人养殖中蜂 333箱,实现收入 16.65 万元;带动 20 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增收(现已有 8 名贫困户就业,工资按照 5300/3300 元的两个标准执行);合作社和农户蜂蜜全部有长城公司高于市场价回收,解决销售难题;盈利无偿分配,全年盈利扣除管理费用及必要支出,其余盈利全部分给贫困户。今年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 29.25 万元,为 195 户贫困户每户分红 1500 元。二、各级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产业扶贫工作的部署安排,坚持以省、市、县产业扶贫督导考核发现问题为导向,以提高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增加收入为重点,结合“百日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举一反三,狠抓整改工作,全面提升我镇产业扶贫工作整体水平。一是继续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增强所有经营主体的带动脱贫能力,总结提炼产业扶贫特色亮点,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全镇对产业脱贫户的帮扶措施进行一次“回头看”,施策不准的及时调整到位;对发展产业能力不足,不能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及时引导通过加入经营主体等方式实现产业发展;督促完善村、户产业脱贫帮扶台账及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三是根据全县产业脱贫“110”指挥体系和技术服务百日大行动的总体部署,按照技术“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总体要求,镇上及时与 10 名技术包村干部(贫困村各 1 名,非贫困村共 2 名)进行了对接,干部及时到村到户,对贫困户产业培训需求进行了摸底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以贫困户为单元,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坚持贫困户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争取对 270 户产业脱贫户,开展全方位、多轮次的技术服务,确保每个脱贫户掌握 1 门生产技能,每个脱贫村培养 1 名技术能手,增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能力。三、对产业扶贫工作意见建议一是产业发展层次比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现在大多数特色产业分布零散,集中连片的基地少,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体系。产业基地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部分产业基地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粗放式经营,种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市场融入效果不明显,产品销售不稳定。产业扶贫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于市场的调研考察不到位,导致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明显,有一窝蜂的现象。要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来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围绕解决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来着力做好产业扶贫,系统地推进精准产业扶贫,为贫困户增收夯实基础。篇六*县农业局从 2018 年 4 月开始部署扶贫工作至今,产业扶贫及相关扶贫工作主要开展在以下 8 个方面:产业扶贫项目入库、冷凉蔬菜产业规划、京蒙对口帮扶对接、实用技术培训、驻村工作队建设、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合作社主导产业培育、政策宣传。一、产业扶贫项目入库6 月 28 日与市农牧业局*科长一行在*县扶贫项目库的基础上制定 * 县农牧业产业三年实施方案 2018-2020共 104 项目,涉及资金达 3.96 亿元人民币。9 月 8 日我局到市农牧业局再次编写项目入库情况,将各科室计划项目与乡村振兴整形战略项目内容相结合再次制定产业扶贫项目,共涉及 46 大类,需要资金 13.1 亿。产业扶贫项目库在今后会随着政策与形式的变化继续修改填充,以求做到符合实际,争取产业扶贫利益最大化。二、冷凉蔬菜产业规划6 月 12 日与市农牧业局经管站站长薛秉仁在* 县农业局召集全县蔬菜种植大户商讨种植意见,制定10 万亩冷凉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冷凉蔬菜作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有一定的市场远景,同时在团结乡蔬菜种植经验基础上进行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可实现 2000 脱贫就业岗位,创收脱贫。三、京蒙对口帮扶对接京蒙对口帮扶是一次人才、技术、管理、资源上难得一遇的机遇,近日落实了北京市振华国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与振华集团园艺公司洽谈的万亩菊花种植项目也在落实中;对接了北京市有意向的企业,北京“美菜网”(农畜产品仓储、销售)、金果园老农(北京)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北京京西北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乡村旅游)、北京绿富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园)、北京市延庆区“世园会”承办单位(高中抵挡花卉种植、配送)等企业。四、实用技术培训8 月 5 日,我局在 *组织开展了第一期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班,主要内容是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和贫困户应该如何走上致富道路。*县农广校 2018 年 4 月 8 日对于新型职业农牧民和青年农场主的培训对于产业扶贫都有一定程度拉动作用。五、驻村工作对建设农牧业局派出三支驻村工作队,牢记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脚下沾满三个村委会大地的泥土,以饱满的热情,扑下身子与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走到田间地头,教农民防虫治病知识,从一件小事做起,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农民需要农用物资帮助,农牧业局及时为包扶的三个村小夭子村、小梁子村、西三道沟村 115 户贫困户每户解决化肥 2 袋、喷雾器一台,接下来农牧业局三支工作队帮助三个村委会建设集体经济,加快土地流转,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领头带动吸收贫困户打工、入股分红,促进贫困户致富增收,深入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农牧业局三支驻村工作队为创新扶贫方式,拓展扶贫举措,以提高农民勤劳致富的激情,扶贫必先扶志的主导思想。邀请专家教授,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美丽*为农牧业局所包扶三个村 50 多名贫困户代表开展了“第一期精准扶贫专题技能培训班”,这次培训提升了贫困人口劳动就业技能、勤劳致富的思想。4 月 20 日农业局驻村干部制定了*县店子镇西湾村冷水鱼养殖扶贫项目初步方案计划在西湾村发展冷水鱼虹鳟的养殖,以扩大贫困户收益。2018 年 9 月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一期工程规划实施并排 6 个标准水泥鱼池,每个水泥池 60 平方米,总共建设面积 360 平方米,预计 9 月 20 日完工,9 月 25 日准备引进虹鳟鱼和史氏鲟鱼进行试验示范。六、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8 月 *县农业局开展*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相关准备工作。计划全县土地流转 40 万亩,土地承包费用达到 1 个亿,带动农民打工人数上到 20 万人次,入股分红每个贫困户纯收入 2000 元,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必将推动县经济的大发展。本项目总投资为 50000 万元。项目建设投资 45000 万元,主要用于土地整理和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流动资金 5000 万元。企业自筹 10000 万元,申请政府投资40000 万元。七、龙头企业合作社主导产业培育1、龙头企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建有机蔬菜温室大棚 65 座,滴灌露地蔬菜种植 200 亩,农作物种植面积 7619 亩。种植经济林 530 亩,其中大东梁采摘园 180 亩,总投资 2400万元,需要政府支持 1400 万元。以李子、大结杏为主,妈奶沟采摘园 350 亩,以李子、苹果为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3 个行政村,23 个自然村,659 户农民,牵头组建了* 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户 279 户,736 人,采取“公司+基地 +农民 ”为主体的运营模式,根据依法自愿原则,带动农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同时就地转化为基地的产业工人,让他们获得收益,实现脱贫致富。2、雄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雄丰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店子镇牙代营村,总投资 550 万元,产业基地占地面积约 1020 亩,其中种植区约 740 亩、养殖区约 80 亩、采摘区约200 亩,以订单合作方式带动 46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2019 计划建立杂粮(藜麦、小米等)加工车间,建设地点位于*县店子镇牙代营村,总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投资 120 万元用于加工包装周围农户藜麦、小米。预期带动周围贫困户 100 户,每户增收 100 元。需要政府扶持 70 万元。八、政策宣传5 月 24 日左右,*县农牧业局陪同扶贫办等相关单位到*县九个乡镇进行产业扶贫政策宣讲,普及相关政策法规。篇七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三会”的指导下,我会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指示和中共中央“中办发(*)25 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精准”发力,全年组织实施 94 个扶贫项目。1、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91 个,投入资金 584.4 万元,其中贷款贴息 195 万元,无偿资助 390.4 万元,共带动 8535 农户,带动农民 23066 名,其中:带动贫困户 2806 户,带动贫困人口 6078 人,人均增收 4325 元;2、实施助学项目 3 个,共资助 79 万元,资助 528 名贫困学生。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各级“三会”组织驻会人员,反复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老区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学习中共中央“中办发(*)25 号文件精神,用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和中央的要求统一驻会人员思想,大家充分认识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通过学习,大大增强提高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全年紧紧围绕“精准”下功夫,全力以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二、项目管理工作,精准有效1、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全市共确定帮扶对象 6078 人,他们的年人均收入均在 5000 元以下,或是低保标准 200%以内的低收入者。2、履行规定程序。全市各地普遍做到了,被帮扶对象均由村民小组或村委会提出,村民公开评议,得到村委会和村党支部认可,经镇政府审核后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全市共确定扶贫对象为 2806 户。3、精准选择帮扶载体。全市共选择 42 个专业合作社、48 家公司、2 家工厂作为扶贫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普遍既有爱心、善心,又有帮扶贫困对象的愿望和积极性,还有具有一定技术和经济实力,更有适应被帮扶对象发展生产的条件和项目。4、精准使用帮扶资金。全市 585.4 万元帮扶资金全部汇到项目实施单位,县“两会一处”督促项目单位正确使用资金,确保给予被帮扶对象的物质,服务到户到人,做到实物发放有受领人的签名;接受服务次数有记录;分银贷款有协议,有效防止了资金的滥用。5、精准扶贫到户。(1 )每个扶贫项目,载体都与被帮扶户签订帮扶协议,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村委会负责人担任鉴证人,督促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协议得到落实,从而使载体和受帮扶户都得到到好处,实现共赢。(2 )助学扶智项目。贫困学生提出申请,并填写“困难学生资助申请表”,经村镇证明,县(市)区扶贫协会审核,基金会办事处批准,载体单位公开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让贫困生现场就领到助学金,全市共实施助学扶智项目 3 个,投入资金 79 万元,共帮助 528 名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6、加强精准管理。被帮扶对象的原始资料、公示内容、帮扶措施、帮扶载体的概况、相关的协议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纸质或电子内容整理而成的文字档案或电子档案。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检查帮扶措施实施情况和反馈情况制度,由县“两会一处”不定期督查。三、扶贫效果,逐年上升。1、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增加的收入一清二楚。(1)打工收入既有工资表,又有个人盖章;(2)享受的物质优惠和技术服务有签名;(3 )种、养殖业销售业绩有人证明。项目单位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广泛好评。2、投入与产出,成果明显。经统计各地投入与产出达到 1:2,既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载体的社会影响,也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的收入,较好地改善了生活,加强了脱贫的步伐。四、存在的问题1、部分贫困户、低收入户自身开发条件不足;2、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精准”性、尚未完全资金到位;3、被帮扶户增加收入的持续性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