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与健康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804332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因素与健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物理因素与健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物理因素与健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因素与健康 1 噪声 一 噪声的来源与分类 生产性噪声 交通噪声 生活噪声 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2 二 对机体的影响 听觉系统 3 暂时性听阈位移 TTS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 听力明显下降 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 离开噪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称听觉疲劳 短时间接触强噪声 耳鸣 听力下降 听阈提高10dB以上 离开噪声环境 数分钟即可恢复 这种现象称听觉适应 暂时性听阈位移属生理性功能改变 4 永久性听阈位移 PTS PTS在早期只限于高频段 可无自觉听力障碍 待语频段听阈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时 可出现听力困难 前者称听力损伤 后者称耳聋 长期接触强噪声 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 听力下降成永久性改变 称永久性听阈位移 属病理性改变 5 3 爆震性耳聋 在某些生产条件下 如进行爆破 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 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 引起听力丧失 称为爆震性耳聋 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 听骨破坏 内耳组织出血 甚至同时伴有脑震荡 患者主诉耳鸣 耳痛 恶心 呕吐 眩晕 听力检查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 6 神经系统 长期接触强噪声 可有头痛 头晕 耳鸣 心悸与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其他系统 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7 听觉外系统危害 噪声还可引起听觉外系统的损害 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等 如易疲劳 头痛 头晕 睡眠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症状 高频噪声可引起血管痉挛 心率加快 血压增高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引起食欲不振 胃液分泌减少 肠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也有人报道噪声可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女工可出现月经失常 男工可出现精子数量减少 活动能力下降 8 高温 一 高温作业及其类型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 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oC的作业 高温 强热辐射作业又称干热作业 高温 高湿作业又称湿热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及地面辐射作用 9 二 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 环境温度过高 湿度过大 风速小 劳动强度过大 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过度劳累 睡眠不足 体弱 肥胖 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 一般临床上将中暑分为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三种类型 10 1 临床表现 1 热射病 heatstroke 发病机理 人在热环境下 散热途径受阻 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 临床特点 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 体温可高达40 以上 开始时大量出汗 以后无汗 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 嗜睡 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1 2 热痉挛 heatcramp 发病机理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 体内钠 钾过量丢失所致 临床特点 骨骼肌突然痉挛 并伴有收缩痛 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 痉挛发作多对称性 自行缓解 患者神志清醒 体温正常 12 3 热衰竭 heatexhaustion 发病机制 不明确 多数认为在高温 高湿环境下 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 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临床特点 发病一般迅速 先有头昏 头痛 心悸 出汗 恶心 呕吐 皮肤湿冷 面色苍白 血压下降 继而晕厥 体温不高或稍高 休息片刻即可清醒 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13 2 诊断按照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将中暑诊断分为三级 1 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 出现大量出汗 口渴 头昏 耳鸣 胸闷 心悸 恶心 全身疲乏 四肢无力 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14 2 轻症中暑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 尚有下列征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 列为轻症中暑 体温超过38 有面色潮红 皮肤灼热等现象 有呼吸 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 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 不能继续劳动 在工作中出现昏迷或痉挛 皮肤干燥无汗 体温在40 以上 15 3 治疗原则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 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 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 补充含盐清凉饮料 必要时给予仁丹 解暑片 霍香正气水 对热痉挛者 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 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对重症中暑者 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 16 电离及非电离辐射 一 电离辐射 包括X线和 线 粒子 粒子等 接触机会 天然放射线 人为放射线 核工业 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剂的生产 加工和使用 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 17 对机体的影响 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疾病为国家法定职业病 18 辐射损伤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急性放射病 造血障碍 出血症侯群 胃肠道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毛发脱落 局部和全身并发感染等 慢性放射病 神经衰弱症候群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造血系统改变 白内障 生育功能受损 皮肤病等 19 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 控制辐射用量和减少接触是防护辐射损伤的关键 内照射防护 20 防护措施 清除污染 辐射监测与卫生保健 半衰期短 用量少的核素用消极放置和稀释处理 通风与过滤方法 三废 处理方法 半衰期长 用量大的核素用浓缩后统一存放处理 污染的衣物 皮肤可用肥皂流水冲洗 21 二 非电离辐射 频率为300 1012Hz及以下的无线电电磁波 称为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是热内效应和热外效应 前者能够引起组织损伤 后者使机体内大分子和亚细胞结构的生物学功能改变 进而引起生精功能障碍 微波 激光 紫外辐射 红外辐射 22 减压病 减压病 英文称为DecompressionSickness DCS 其发生原因为 潜水深度超过10米或于加压达2个绝对大气压的室内工作超过50分钟 于潜水完毕或高压室内工作后 因减压不当造成残留在关节或身体组织中的惰性气体 如氮气N2或氦气He 无法随血液循环送出体外而形成气泡 造成身体的不适应或急性障碍 称为减压病或沉箱症 CaissonDisease 23 减压病分型 减压病一型减压病一型主要是因为惰性气体形成气泡后堵塞于皮下组织 关节或肌肉之间造成关节剧烈疼痛 影响行为能力 其主要症状有 皮肤发痒 刺痛 红疹 关节肌肉疼痛 减压病二型减压病二型主要是因为气体气泡充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造成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引发休克与死亡 其主要症状有 头昏 眼花 恶心 呕吐 耳鸣 晕眩 言语障碍 视觉模糊 四肢麻木 协调困难 胸闷胸痛 失明 休克 死亡 24 慢性型减压病指的是长期暴露于异常气压下的工作人员 因减压不当 导致中枢神经或身体组织产生慢性伤害 其主要症状有 注意力不集中 视力减退 记忆力丧失 行动迟缓 行为异常 另外还有异压性骨坏死 Dysbaricosteo necrosis 是一种非外伤及非感染性的缺血性骨坏死 通常发生在职业潜水员或高压仓作业人员四肢的长骨头 尤其是股骨及肱骨 25 振动 振动 vibration 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于一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 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一 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 可将生产性振动相对分为局部振动 localvibration或segmentalvibration 和全身振动 wholebodyvibration 这两种振动无论是对机体的危害还是防治措施方面都迥然不同 26 1 局部振动 局部振动 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 机械或加工部件 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 又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 接触机会常见于使用风动工具 风铲 风镐 风钻 气锤 凿岩机 捣固机 铆钉机等 电动工具 电钻 电锯 电刨等 高速旋转工具 砂轮机 抛光机等 的作业 27 2 全身振动 全身振动 是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 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 通过下肢躯干传导至全身 接触机会常见于在交通工具 汽车 火车 船舶 飞机 拖拉机 收割机等 上的作业或在作业台 钻井平台 振动筛操作台等 上的作业 28 二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全身振动可以对全身个系统产生影响 甚至是晕动病 又称晕车病 局部振动长期作用于人体 可以引起局部振动病 是我国法定职业病 29 三 局部振动病 局部振动病 SegmentalVibrationDisease 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 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白指 30 局部振动病的临床表现 手部的症状是麻 痛 胀 凉 汗 僵 颤 多汗一般在手掌 麻 痛多在夜间发作 影响睡眠 神经衰弱综合征多表现为头痛 头晕 失眠 乏力 心悸 记忆力减退及记忆力不集中等临床检查有手部痛觉 振动觉 两点分辨觉减退 前臂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主诉多为手部症状和神经衰弱综合征 局部振动病的重要且有诊断意义的是振动性白指 以寒冷为诱因的间歇性手指发白或发绀 严重者还会出现骨骼 肌肉和关节的改变 31 四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 振动本身的特性 1 频率 人体能够感受得到的振动频率在1 1000Hz 20Hz以下大振幅的振动全身作用时 主要影响前庭和内脏器官 而当局部受振时骨关节和局部肌肉组织受损较明显 高频率 40 300Hz 振动对末梢循环和神经功能损害明显 32 2 振幅在一定的频率下 振幅越大 对机体的影响越大 大振幅 低频率的振动作用于前庭 并使内脏移位 高频率 低振幅的振动主要对组织内的神经末梢其作用 3 加速度加速度越大 振动性白指的发生频率越高 从接触到出现白指的时间越短 2 接振时间接振时间越长 危害越大 33 3 体位和操作方式对全身振动而言 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敏感 卧位时对水平振动敏感 强制体位如手持工具过紧 手抱振动工具紧贴胸腹部时 使机体受振过大或血循环不畅 促使局部振动病的发生 4 环境温度和噪声寒冷和噪声均可促使振动病的发生 5 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均可增加作业负荷和静力紧张程度 加剧对人体的损伤 34 一 预防措施 振动的预防措施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即消除或减弱振动工具的震动 限制接触振动的时间 改善寒冷等不良作业条件 有计划的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采取个体防护等项措施 35 1 消除或减少振动源的振动是控制噪声危害的根本性措施 通过工艺改革尽量消除或减少产生振动的工艺过程 如焊接代替铆接 水利清砂代替风铲清砂 采取减振措施 减少手臂直接接触振动源 2 限制作业时间在限制接触振动强度还不理想的情况下 限制作业时间是防止和减轻振动危害的重要措施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工间休息 36 3 改善作业环境是指控制工作场所的寒冷 噪声 毒物 高气湿 特别是注意防寒保暖 4 加强个人防护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防止和减轻振动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戴减振保暖的手套 5 医疗保健措施就业前查体 检出职业禁忌证 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手振动危害的个体 及时治疗和处理 37 6 职业卫生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职工健康教育 对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尽量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用成分 7 卫生标准国家对局部振动作业制定了卫生标准 标准限值的保护率可达90 所以通过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也可预防振动危害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