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标注常见问题和要求国家标准新版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78634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X 页数:117 大小:8.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纸标注常见问题和要求国家标准新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图纸标注常见问题和要求国家标准新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图纸标注常见问题和要求国家标准新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纸标注常见问题及要求 1 机械制图是表达机械产品的唯一工具 是技术领域中的 语言 对设计制图工程技术人员来说 如何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质量 保证图样的标准化 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因此本次讲座也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希望引起大家对制图细节的重视 2 第一部分机械零件图的画法及要求 3 图纸及格式 GB T14689 1993 1 图纸幅面 2 图框 3 标题栏 4 附加符号比例 GB T14690 1993 分为原值 缩小 放大三种字体 GB T14691 1993 1 字号系列有 1 8 2 5 3 5 5 7 10 14 20 单位mm 2 汉字采用长仿宋体 字高一般不小于3 5号字 字宽为 0 7h 图线 GB T17450 1998 GB T4457 4 2002 国家技术制图标准GB T17450 1998规定15种基本线型 机械制图标准GB T4457 4 2002建议采用9种基本线型 一 制图国家标准 4 图线分粗 细两种 细线宽度约为d 2 图线宽度的推荐系列为 0 18 0 25 0 35 0 5 0 7 1 1 4 2mm 在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 虚线 细点划线及双点划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粗线的宽度d应按照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 在0 5 2mm之间选择 细线的宽度约为d 2 图线 GB T17450 1998 一 制图国家标准 5 注意事项 1 同一图样上 同类图线宽度应一致 2 图线与图线相交时 应该是画线相交 只有当细虚线处于粗实线的延长线上时 为表明可见与不可见轮廓的界线 应留出间隙 若各种图线重合 应按粗实线 点划线 虚线的先后顺序选用线型 3 画圆时 中心线超出轮廓线3 5mm 当圆太小时 可用细实线代替点画线 见图1 1 6 图1 1图线注意事项 7 制图国家标准 8 基本图线的应用 9 1 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 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 图样中 包括技术要求和其它说明 的尺寸 以毫米为单位时 不需要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和名称 如采用其它单位 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如45度30分应写成45 30 3 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 否则应另加说明 4 机件的每一尺寸 一般只标注一次 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楚的图形上 5 常用的尺寸注法符号和缩写词见表1 7 二 一般尺寸注法 1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10 表1 7常用的尺寸注法符号和缩写词 11 2 尺寸组成 一般尺寸注法 12 一个完整的尺寸标注应包括四个要素 尺寸界线 尺寸线 尺寸线终端和尺寸数字 13 尺寸界线用来表示所注尺寸的范围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 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 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也可利用轮廓线 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尺寸线用来表示尺寸度量的方向 尺寸线必须用细实线绘在两尺寸界线之间 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 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1 尺寸界线 2 尺寸线 一般尺寸注法 14 15 角度尺寸一律水平写 整圆 大半圆标直径 半圆 小于半圆标半径 一般尺寸注法 16 5 小尺寸注法 一般尺寸注法 17 6一些常见孔的标法 18 1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 主视图的选择原则 1 安放位置 加工 工作 2 投影方向 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特征的视图 2 各类零件的主视图选择 1 轴类零件轴类零件的主要结构是共轴线的回转体 加工主要在车床上完成 因此选择主视图时 应使视图与零件在车床上的加工位置一致 即将它水平放置 三 零件图的画法及要求 19 2 盘类零件盘类零件主要包括各种手轮 带轮 法兰盘及端盖 其结构特征是共轴线的回转体 长度较短 选择主试图时 按加工位置 将轴线侧垂放置 3 叉架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的结构形状比较复杂 常带有倾斜或弯曲的结构 通常以其工作位置作为主视图的安放位置 4 箱体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包括机座 箱体或机壳等 20 2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 合理选择尺寸基准设计基准 是零件设计时 为保证功能实现 确定零件在机器中正确位置的基准 工艺基准 制造过程中 为保证加工精度或便于加工 装配和测量而选定的基准 基准 一般为零件上的线和面 1 优先考虑以设计基准作为尺寸标注的基准 2 适当考虑工艺基准 21 3 尺寸标注的要点 1 零件上的重要尺寸直接标注2 标注尺寸要符合加工顺序和便于测量3 避免封闭的尺寸链4 毛坯面之间的尺寸一般应单独标注 22 4 尺寸在图上的标注位置与布置 1 尺寸应标注在反映相关结构最清晰的视图上 2 零件内外结构的尺寸分开排列 23 5 其他注意事项 1 正确标注倒角 2 正确标注钻孔结构 3 尺寸的数据不得与任何图线重叠 4 避免尺寸线与尺寸界限相交 5 多圆同心时尽量不要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标注直径尺寸 24 四 零件设计尺寸标注经常出现的问题 1 尺寸标注不完整 凌乱 漏标和重复标注现象a 零件上的重要尺寸必须直接标出b 避免出现封闭尺寸c 标注尺寸要便于加工和测量2 工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但并没标注尺寸公差 以致引起加工误差偏大而报废工件 3 零件技术要求 包括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表面粗糙度 的标注规范性4 标题栏欠规范 不够完整 国标一般要有设计及校对的人名与日期 比例 数量 材质 图名图号须完整 25 1 尺寸标注不完整 凌乱 漏标和重复标注现象 26 2 标注尺寸要便于加工和测量 阶梯轴孔的尺寸标注分析 尺寸A难以测量 尺寸B方便测量 错误 正确 27 五 工程图的尺寸标法及注意事项 1 尺寸标注的原则 正确 完整 清晰 合理 2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1 物体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 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程度无关 2 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 不需注明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如采用其他单位 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 物体的每一尺寸 在图样中一般只标注一次 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4 图样中所注尺寸是该物体最后完工时的尺寸 否则应另加说明 28 29 五 工程图的尺寸标法及注意事项 分析 主要考察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的区别 尺寸线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 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他图线的延长线上 尺寸线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 而尺寸界线由图形的轮廓线 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也可直接利用它们作尺寸界线 3 尺寸线终端主要有箭头 45度斜线 小圆点等 注意箭头的画法 应用举例 分析图中尺寸标注错误 并正确标注 30 五 工程图的尺寸标法及注意事项 以下都是不正确的标法 31 五 工程图的尺寸标法及注意事项 4 尺寸数字 表示物体尺寸的实际大小 尺寸数字一般应标注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 综合举例 1 指出图中标注错误 并正确标注 32 2 尺寸标注时 主要考查对尺寸终端形式 箭头 的标注和尺寸数字的标注 例如 五 工程图的尺寸标法及注意事项 33 六 零件图的内容 1 零件图的内容和作用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由图形 完整的尺寸 技术要求和标题栏组成 1 零件图中需要用一组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内 外结构形状 2 正确 完整 清晰 合理地标注出能满足制造 检验 装配所需要的所有尺寸 3 说明零件在加工 检验 装配 调试过程中所需的要求 4 零件标题栏中的内容包括 零件名称 材料 数量 比例 图的编号以及设计 绘图 描图 审核人员的签名 填写标题栏的注意事项 1 零件的名称要精练 2 零件图样的编号可按隶属编号和分类编号进行编制 机械图样常用隶属编号 图样编号有利于图样的检索 3 零件的材料要用规定的牌号 不得用自编的文字或代号表示 2 零件图示例 34 35 轮盘类零件尺寸标注及分析 压盖的尺寸标注分析 径向以回转轴线为尺寸基准 36 典型零件尺寸标注及分析 铸件毛坯尺寸标注分析 错误 正确 加工面和非加工面只有一个尺寸相联系是合理的 在加工底面时 必须同时保证这些尺寸 会对划线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37 典型零件尺寸标注及分析 冲压件尺寸标注分析 该件是冲压零件 为了便于设计压模及便于检验 在标注尺寸时应直接注出其实际表面的尺寸 而不应注中心线的尺寸 错误 正确 38 倒角大小 倒角度数 这是规定的标法 当倒角度数为45 时 可简化标为C倒角大小 所以说2 45 可简化为C2 也就是说2 45 与C2的标注是一个意思 这是零件的一种工艺结构 在GB T4458 4 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中关于倒角5 9条是这样规定的 45 的倒角可标注成C2的样式 非45 倒角应在图上单独标出角度 并单独标出长度 而不能标成2 30 的样式 39 七 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为了把零件内 外结构和形状正确 完整 清晰地表达出来 又能使读图方便 绘图简便 必须通过读零件的了解 认真考虑主视图的选择和其它视图的数量 画法 并且对零件表达的合理程度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 1 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零件表达方案的核心 它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读图和绘图是否方便 一般从下面两方面考虑 1 主视图中零件的投影方向 形状特征原则 2 主视图中零件的摆放位置 加工位置原则 工作位置原则 自然位置原则 40 形状特征明显 41 零件图中的尺寸是加工 检验的依据 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 零件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依然是 完整 正确 清晰 合理四个方面 前三点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求一样 本章侧重于零件尺寸合理性要求 零件尺寸的合理性是指从零件的设计和加工需要出发 合理的选择基准和进行尺寸标注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的积累 1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求 基准是指零件在机器中或在加工 测量时计量尺寸的起点 即基准是一些点 线 面 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器 部件中的位置或加工时在机床上的位置 从这一方面分 基准有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从另一方面 基准又分为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 2 尺寸基准 八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2 面基准 主要加工面 零件的结合面 对称中心面 端面 轴肩 线基准 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 43 1 设计基准 根据零件的结构和设计要求选定的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是在零件结构设计时 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器 部件中的位置及其几何关系的基准 一般作为基准的要素是接触面 对称面或主要的回转轴线 44 工艺基准是指零件在加工过程中 用来装夹定位 测量 检验零件已加工面时所用到的零件上的一些点 线 面 2 工艺基准 为便于加工和测量而选定的尺寸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45 高度方向主要基准 宽度方向主要基准 长度方向主要基准 辅助基准 辅助基准 46 3 主要基准与辅助基准 任何一个零件都有长 宽 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所以至少有三个基准 其中 决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称为主要基准 增加的基准称为辅助基准 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之间一定有尺寸联系 主要基准最好与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都重合 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这一原则称为 基准重合原则 当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不重合时 则主要考虑设计基准 即主要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 47 3 尺寸的配置形式 坐标式 链式 综合式 1 坐标式 同一基准 所有尺寸从同一基准注起 优点是任一尺寸的加工误差不会影响其它尺寸的加工精度 2 连续式 链状式 所有尺寸依次标注 后一个尺寸分别以前一个尺寸为基准 后面受前面尺寸加工误差的影响 3 综合式这种标注是上述两种尺寸配置形式的综合 尺寸的加工误差都累积到空缺未注的那一个尺寸上 这种标注形式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 48 坐标标注 组合标注 链式标注 49 4 合理标注尺寸的一些原则 根据使用要求 零件的结构 位置和装配关系确定后则设计基准就确定了 工艺基准则据不同的加工方法而各不相同 1 合理选择尺寸基准 2 零件的重要尺寸应直接注出 正确 错误 50 正确 错误 51 3 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将不重要尺寸设为开口环 52 4 所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 便于测量 不利测量 53 便于测量 不利测量 54 5 标注尺寸应便于加工 不便加工 便于加工 55 非加工面 加工尺寸 毛坯尺寸 6 相同工种加工的尺寸集中标注 加工与非同加工面的尺寸分开标注 车削加工 铣削加工 加工面 56 内部尺寸 外部尺寸 半圆键槽也要标注直径 以便于选择铣刀 57 5 常见孔的尺寸标注 58 59 60 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第二部分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61 零件的技术要求 一 尺寸公差 零件在加工 检验时的各项技术要求 通常是指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 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 1 零件的互换性 定义 作用 在按规定要求大量制造的零件或部件中 任取一个 不经挑选或修配 就能装配到机器当中 并达到规定的配合要求 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零件的互换性 62 1 误差与公差定义 区别2 公差的基本术语下面以轴的尺寸和孔的尺寸为例 讲述尺寸公差的基本术语和相互关系 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 如 50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 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 最大极限尺寸 两个极限尺寸中较大的一个尺寸称 如轴为 50 孔为 50 007 最小极限尺寸 较小的一个尺寸称如轴为 49 984 孔为 49 982 2 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 63 尺寸偏差有上偏差和下偏差之分 尺寸偏差可正 负或零 上偏差 ES es 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如50 50 0 50 007 50 0 007 下偏差 EI ei 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如49 984 50 0 016 49 982 50 0 018 尺寸公差允许零件尺寸的变动量 它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 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 公差总是大于零的正数 如50 49 984 0 0 016 0 016 50 007 49 982 0 007 0 018 0 025 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 由代表上 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如下图所示的矩形上边代表上偏差 下边代表下偏差 矩形的长度无实际意义 高度代表公差 64 孔公差带 轴公差带 公差带图 零线在公差带图中 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 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当零线画成水平时 零线之上的偏差为正 零线之下的偏差为负 65 66 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表示公差带的代号是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 数字 组成 例如 1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20个等级 IT01 IT0 IT1 IT18 用于确定公差带的宽度 见书附表 2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 见下图 用于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一般是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 公差带代号及查表 如 h7 D6 67 基本偏差系列 孔 轴 68 4 公差的标注和识读 1 上 下偏差的字高比尺寸数字小一号 且下偏差与尺寸数字在同一水平线上 2 当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 即上 下偏差互为相反数时 可采用 加偏差绝对值的标注方法 如 48 0 008 此时 偏差的高度和尺寸数字的高度一样 3 上 下偏差的小数位数必须相同 对齐 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 小数点末位的 0 一般不必注写 在装配图上一般只标注配合代号 配合代号用分数形式表示 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 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对于与标准件 如轴承 相配合的孔和轴 则只标注非基准件 配合件 的公差带代号 如轴承内圈与轴配合 只标注轴的公差带代号 轴承外圈与箱体孔座配合 只标注孔的公差带代号 69 零件图上的标注 70 a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b 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c 过渡配合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a 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 b 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 二 配合 在机器装配中 将基本尺寸相同的 相互结合的孔和轴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配合种类 根据机器的设计要求 工艺要求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国家标准将配合分为三大类 71 三类配合 a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b 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c 过渡配合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72 b 基轴制 两种基准制 a 基孔制 a h js n p z A H JS N P Z 73 基本偏差系列 孔 轴 间隙配合 过盈配合 74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75 配合的代号由两个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的代号组成 用分数形式表示 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 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在装配图中的标注 76 77 78 三 表面粗糙度 1 粗糙度的定义 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 称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零件的耐磨性 抗腐蚀性及配合质量都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79 2 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国标规定粗糙度以参数值的大小进行评定 常用的参数值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微观不平十点高度Rz 轮廓最大高度Ry三种 生产中最常采用的是参数值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书上图表给出了国标推荐的Ra优先选用系列 由表Ra值与常用加工方法的对应关系中可见 Ra值越大 加工表面越粗糙 Ra值越小 加工表面越光滑平整 80 3 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的比较 十四个等级 100502512 56 33 21 60 80 40 20 10 050 0250 012 粗糙度数值 1234567891011121314 光洁度等级 81 表面粗糙度Ra值与加工方法 82 4 不同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83 4 表面粗糙度的符 代 号 a 粗糙度高度参数值 m b 加工方法 c 取样长度 mm d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 加工余量 mm f 粗糙度间距参数值 mm 毛坯符号 表示表面粗糙度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加工符号 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基本符号 单独使用没有意义 表面特征规定标注位置 84 根据国标GB T131 1993规定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的标注方法如下 5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1 表面粗糙度数字和符号的方向必须遵守下图的规定 代号中数字的方向与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致 不同位置的符号按同一方向转动 85 2 表面粗糙度符号 代号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 尺寸界限 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同一图样上 每一个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符号 代号 并尽可能靠近有关尺寸线 当位置狭小时符号 代号可引出标注 86 3 当零件所有表面粗糙度要求一致时 其符号 代号在图样的右上角统一标注 其高度应该是图中字符的1 4倍 零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符号 代号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 并加注 其余 其两字 此时符号 代号 文字高度应该是图中其它字符的1 4倍 87 4 零件上连续表面和重复要素 孔 槽 齿等 的表面 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代号只标注一次 88 5 螺纹工作表面牙型未画出时 粗糙度代号必须标注在尺寸线的引出线上 齿轮轮齿部分的粗糙度可标注在分度线上 89 6 中心孔 键槽工作面 圆角 倒角标注 可简化形式标注 90 四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 1 形位公差的概念 形状和位置误差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形状和位置公差 简称形位公差 形状误差是指实际要素和理想几何要素的差异 位置误差是指相关联的几个几何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的差异 91 基本术语 理想要素 实际要素 单一要素 关联要素 基准要素 被测要素 92 形位公差项目及符号 93 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代号 形位公差框格右若干小格组成 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测要素的表面或其延长线 框格中的字符高度与尺寸数字的高度相同 基准代号由基准符号 粗短横线 带小圆的大写字母和细实线组成 基准中的字母一律水平书写 94 被测要素 指引线 基准字母 基准符号 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代号由形位公差符号 框格 公差值 指引线 基准代号和其它有关符号组成 95 形位公差的标注 被测要素的标注 1 当被测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 框格指引线的箭头应位于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 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错开 2 当被测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时 框格指引线的箭头应与相应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 96 3 当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时 可将多个框格上下排列在一起 4 几个表面有同一形位公差要求时 可用同一框格多条指引线标注 97 5 当一个以上要素作为被测要素时 应在框格上方标明 98 基准要素的标注 1 当基准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 粗短横线应靠近要素的外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 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错开 2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时 基准代号中的细实线应与相关尺寸线对齐 A 0 01 A 99 4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 在框格中用由短横线隔开的两个基准字母表示 5 由两个或三个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 在框格中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至右分置各小格中 100 3 形位公差值 国家标准将形位公差值分为12个公差等级 1级精度最高 12级精度最低 同一等级时 要素尺寸大小不同 具体公差值不同 框格中注出公差值应符合标准规定数值 4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相互关系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遵守的基本原则为独立原则 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 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 应分别满足要求 101 五 机械制造常用的材料 机械制造常用的材料是铸铁和钢 其次是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高分子材料 有特殊要求的也使用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 零件作用不同 使用的材料也不相同 在零件图中将零件材料的牌号填入标题栏的 材料 栏中 1 铸铁 2 钢 3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4 高分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橡胶 灰铸铁 球墨铸铁 可锻铸铁 蠕墨铸铁 普通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 普通黄铜 铸造铜合金 铸造铝合金 铸造轴承合金 102 一 金属材料 1 铸铁 灰铸铁 球墨铸铁 可锻铸铁 合金铸铁等 2 钢 结构钢 工具钢 特殊钢 不锈钢 耐热钢 耐酸钢等 碳素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铸钢等 铸铁 常用金属材料 钢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铜合金 含碳量 2 含碳量 2 铁碳合金 特点 良好的液态流动性 可铸造成形状复杂的零件 较好的减震性 耐磨性 切削性 指灰铸铁 成本低廉 应用 应用范围广 其中灰铸铁最广 球墨铸铁次之 103 选用原则 优选碳素钢 其次是硅 锰 硼 钒类合金钢 特点 与铸铁相比 钢具有高的强度 韧性和塑性 可用热处理方法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零件毛坯获取方法 锻造 冲压 焊接 铸造等 应用 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104 3 铜合金 铜锌合金 并含有少量的锰 铝 镍 特点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液态流动性 青铜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减摩性和抗腐蚀性 零件毛坯获取方法 辗压 铸造 应用 应用范围广泛 种类 青铜 黄铜 轴承合金 巴氏合金 含锡青铜 不含锡青铜 二 高分子材料 1 橡胶橡胶富于弹性 能吸收较多的冲击能量 常用作联轴器或减震器的弹性元件 带传动的胶带等 硬橡胶可用于制造用水润滑的轴承衬 105 2 塑料塑料的比重小 易于制成形状复杂的零件 而且各种不同塑料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耐蚀性 绝热性 绝缘性 减摩性 摩擦系数大等 所以近年来在机械制造中其应用日益广泛 选材因素 用途 工作条件 物理 化学 机械工艺性能 经济性 零件材料 各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可在相关国标 行标和机械设计手册中查得 为了材料供应和生产管理上的方便 应尽量缩减材料的品种 106 107 108 109 热处理 六 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 通过加热 保温 冷却的操作方法 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以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表面改性 涂镀层和薄膜技术 最常见的由渗碳 渗氮 氰化 发蓝 黑 镀镍 镀铬 普通热处理 110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退火 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工件随炉温缓慢冷却 作用 消除残余应力 以防钢件变形 开裂 降低硬度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细化晶粒 改善组织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正火 与退火相似 只是在后保温一段时间 以较快的速度冷却 在静止空气中 作用 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细 硬度和强度有所提高 111 淬火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 而后急速冷却 水冷或油冷 作用 提高材料的硬度 以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回火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 而后冷却 一般在空气中冷却 作用 提高材料的硬度 以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调制处理 淬火后高温回火 112 常用钢的临界温度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 113 表面热处理 强化零件表面 主要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 渗碳 氮化 碳氮共渗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感应加热 高频 中频 工频 114 115 116 七 生技图纸审核要求 1 部门责任者签字或盖章2 机械制图画图规则3 设计简单成本低的思路进行4 注写技术要求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与零件图中技术要求应一致 5 复杂的装配图要编写零件序号 明细表 填写标题栏 6 全面审查 审核 签名 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