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聚合第三章乳化剂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778183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液聚合第三章乳化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乳液聚合第三章乳化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乳液聚合第三章乳化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乳化剂 3 1乳化剂的分类3 2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3 3乳化剂的基本特征参数3 4乳化剂的选择 1 只有那些对聚合物乳液体系有着有效的稳定作用 同时又不影响聚合反应的表面活性剂 才适合作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亲水的极性基团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如长链脂肪酸钠盐 亲油基 烷基 亲水基 羧酸钠 是否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乳化剂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2 磷酸盐类ROPO OM 2 酯结构胺的盐 酰胺结构胺的盐 烷基双胍盐酸盐 离子 非离子复合乳化剂 聚合型乳化剂 高分子乳化剂 含氟乳化剂 保护胶体 空间位阻型乳化剂 3 1乳化剂的分类 多元醇羧酸酯Span 聚氧乙烯多元醇羧酸酯Tween 3 保护胶体 在某些乳液聚合体系中 需加入某些水溶性物质 以使乳液稳定 这类物质叫作保护胶体 空间位阻型乳化剂 分散聚合 1接枝共聚物 2嵌段共聚物AB ABA1000 10000 亲水侧链型和疏水侧链型 PMMA g POE4000 9000 PEO1000 4000 接枝数1 3 3梳型乳化 分散 剂 4 3 2在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 一降低表面张力二降低界面张力三乳化作用 单体珠滴 四分散作用五增溶作用六导致按胶束机理生成乳胶粒七发泡作用 固体以极细小的颗粒形式均匀地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叫作分散 5 1临界胶束浓度CMC2胶束的形状 大小及荷电分率3增溶度4HLB值5浊点三相点转相点as 3 3乳化剂的基本特征参数 6 3 3乳化剂的基本特征参数 3 3 1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 一基本概念 二测定方法常用四种方法 电导法 表面张力法 染料法和光散射法 三影响因素 7 1电导法 胶束表面缔合反号离子 带电量减少胶束体积大 电泳速度显著低于乳化剂离子 对电导率贡献降低 8 2表面张力法 9 3染料法 在CMC值处 乳化剂离子会使带反号电荷的染料离子发生颜色变化 例如在低于CMC值时 阴离子乳化剂会使频那氰醇染料显红色 而高于CMC值时则显蓝色 在溶液中乳化剂分子缔合成胶束时会使散射光增强 在光散射仪上测定乳化剂浓度和散射光强对应数据 并标绘成曲线 由曲线的转折点即可判断CMC值 4光散射法 10 三影响因素1乳化剂分子结构的影响 疏水基越大 则CMC值越小 11 烃基上带有不饱和键时 CMC值增大 在烃链上带有极性基团时 乳化剂的CMC值显著增大 烃链上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 其CMC值将大大降低 亲水基团越靠近烃链的中部其CMC值越大 12 亲水基团对CMC值的影响符合以下规律 离子型乳化剂的亲水基团种类对CMC值影响较小 13 两性型乳化剂与具有相同疏水基团的离子型乳化剂的CMC值相近 离子型乳化剂远比非离子型乳化剂的CMC值大 对于亲水基团为聚氧化乙烯的非离子型乳化剂来说 亲水基团的链长对CMC值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随着每个乳化剂分子中氧化乙烯单元数的增加 其CMC值仅稍有增大 14 2电解质的影响 尿素 加入少量惰性电解质对乳化剂的CMC值有很大影响 且电解质浓度对CMC值的影响与其种类无关 加入少量电解质会显著降低乳化剂的CMC值 但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大 降低幅度在减小 当达到一定浓度后 影响变得微乎其微 15 影响因素1 乳化剂分子结构的影响 疏水基越大 则CMC值越小 烃基上带有不饱和键时 CMC值增大 在烃链上带有极性基团时 乳化剂的CMC值显著增大 烃链上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 其CMC值将大大降低 亲水基团越靠近烃链的中部其CMC值越大 16 亲水基团对CMC值的影响符合以下规律 离子型乳化剂的亲水基团种类对CMC值影响较小 两性型乳化剂与具有相同疏水基团的离子型乳化剂的CMC值相近 离子型乳化剂远比非离子型乳化剂的CMC值大 对于亲水基团为聚氧化乙烯的非离子型乳化剂来说 亲水基团的链长对CMC值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2 电解质的影响 17 3 3 2胶束的形状 大小与荷电分率 图3 8胶束模型图 18 聚集数 是指平均每个胶束中的乳化剂离子或分子数 聚集数越大则胶束越大 离子型乳化剂的胶束上的电荷与聚集数关系 荷电分率 是指胶束的有效电荷在胶束上乳化剂离子的带电总和中所占的分数 分数 1Why 反号离子中和 19 1 影响胶束大小的因素 2影响胶束大小的另一个因素是电解质浓度 当电解质浓度大时 其聚集数及荷电分率亦大 表3 12 20 表3 12氯化钠浓度对十二烷基硫酸钠聚集数和荷电分率的影响 21 一基本概念 二测定方法 增溶度 被增溶物质在乳化剂水溶液中的最大溶解度与同温度下它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之差称为乳化剂对这种物质的增溶度 在激烈搅拌作用下将单体缓缓加入到乳化剂水溶液中 最初加入的单体全部溶解在水中 其溶液清澈透明 当达到一定单体浓度之后 溶液的浊度突然上升 这一点称为混浊点 混浊点处的单体浓度与同温度下它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之差即为增溶度 3 3 3增溶度 22 三影响因素1乳化剂分子化学结构的影响 阳离子乳化剂比阴离子乳化剂对有机液体的增溶度大 乳化剂分子中疏水基烃链越长时 胶束内部的体积就越大 就越容易容纳更多的单体 即对单体的增溶度大 23 18C 12C 24 2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25 增溶度和乳化剂浓度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己 芳香族 脂肪族苯环烷基越长 增溶度越小 26 3被增溶物质的性质 相同条件下 被增溶物质C数越多 增溶度越小 随C数 增溶度 相同条件下 对芳香族化合物要比链烷烃的增溶度大 苯 正己烷 对高极性单体 增溶规律异常 27 4电解质的影响 28 但对于较强极性的被增溶物质 随 电解质 其增溶度 29 3 3 4HLB值亲油亲水平衡值 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 基本概念 HLB用来衡量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质所作贡献大小的物理量 大多数HLB值介于0到40之间 值越低 表明亲油性越大 值越高 其亲水性越大 相对值 长链烷烃为0 聚乙二醇为20 亲水型 9 亲油型 9 30 3 3 5浊点 CloudPoint 一基本概念 当非离子型乳化剂水溶液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 溶液由透明变为混浊 出现这一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CloudPoint 浊点又叫昙点 是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一个特征参数 31 图3 12聚氧化乙烯型乳化剂的水化作用 锯齿状 柱面曲折状 32 二影响因素 1亲水基团的影响 33 2疏水基团的影响 34 3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35 3 3 6三相点 一基本概念 又叫克拉夫特点 KrafftPoint 结晶 胶束 真溶液 36 二测试方法 光谱法 染料法及浊度法 浊度法 在低温下 向水中加入1 的被测乳化剂 形成混浊的悬浮液 在水浴上缓慢升温 不时摇动注意观察并记录转变成透明溶液时的温度 即为三相点 反复冷却升温三次 取平均值 即得测试结果 37 三影响因素 1疏水基团的影响 同系列疏水基中 C数越多 三相点越高 疏水基上带有双键 三相点越低 疏水基上的氢被氟取代 三相点越高 当疏水基上连有亲水基团或亲水链段时 三相点降低 当疏水基上的C数相同 且亲水基团相同时 疏水基分子结构不同 其三相点也不同 表3 22 38 表3 22疏水基结构对乳化剂三相点的影响 39 2亲水基团的影响 亲水基团类型不同 三相点也不同 40 3反号离子的影响 反号离子不同 三相点也不同 15 34 50 41 3 3 7转相点 一基本概念 对于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油水乳液体系来说 在低温下常常为O W型乳液 当升温到某一温度时 将发生乳液类型的转变 即由O W型乳液转变成W O型乳液 这一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 PhaseInversionTemperature 简称PIT 又叫转相点 是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一个特征参数 42 图3 16乳液转相过程示意图 综上所述 在油 乳化剂 水体系升温过程中 乳化剂的亲水性逐渐减小 亲油性逐渐增大 当其亲水性和亲油性刚好达到平衡时 就会出现由O W型乳液向W O型乳液转变 此时所对应的温度 即为转相点 在达到转相点时体系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 并有很强的增溶能力 43 二测试方法 染料法 相稀释法 电导法 荧光法 在若干个盛有相同体积某种油的试管中 分别加入体积相同 但浓度不同的某种乳化剂溶液 改变测定温度 并垂直地摇动试管 随时用电导法 相稀释法 燃料溶解度法或目测法来确定乳状液的类型 并记录下发生相转变时的温度 反复测定3次 取平均值 即得测试结果 44 三影响因素 1乳化剂亲水基的影响 45 2乳化剂疏水基的影响 一般疏水基的烃链长度 疏水性 PIT 3油相的影响 油相的同系列中烃链长度 PIT 油相芳烃越强 PIT 两种混合油的转相点可近似计算如下 46 油相同系列中烃链长度 PIT 47 油相芳烃越强 PIT 48 4油相与水相体积比的影响 对于饱和烃 油水比例对PIT影响不大 对不饱和烃及芳香烃 随烃所占比例 其PIT 49 3 3 8一个乳化剂分子在乳胶粒上的覆盖面积as 一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50 as 烃基 乙氧基数 分子体积影响 极性 聚合物极性影响 51 2构成乳胶粒的聚合物的极性越小 或疏水性越大 者 同种乳化剂分子的as就越小 3对于共聚物乳胶粒 同种乳化剂在其表面上的覆盖面积随共聚组成而发生线性变化 一般随共聚组成中疏水性的组分增加 as值线性地减小 1一般来说 乳化剂分子体积越大时 在同样乳胶粒表面上as就越大 图3 20乳化剂分子在乳胶粒表面上所处的状态 52 二测定方法 胶体滴定法 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曲线外推法来测定 阶段 终点 乳胶粒表面积 有效乳化剂所能提供的覆盖面积 阶段 秃顶 或 饥饿 现象 取一定量的乳液 向其中滴加乳化剂并测电导 电导曲线转折点即为初始乳化剂和新的乳化剂刚好把全部乳胶粒表面盖满 试计算as 53 1临界胶束浓度CMC2胶束的形状 大小及荷电分率3增溶度4HLB值5浊点三相点转相点as 3 3乳化剂的基本特征参数 54 3 5乳化剂的选择 一以HLB值为依据选择乳化剂 55 56 将两种或多种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 构成符合乳化剂 使性质不同的乳化剂由亲油到亲水之间逐渐过渡 就会大大增进乳化效果 57 58 59 3 26 60 二以其他特征参数为依据选择乳化剂 1三相点法tk 离子型乳化剂的三相点tk 反应温度和最低贮存温度tt tk 10 具体tk可从手册或其他资料中查取 也可实测 61 2浊度法tc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浊度tc 反应温度和最高贮存温度t正相乳液聚合 tc t 10 反相乳液聚合 t tc 10 正相乳液聚合要求乳化剂水溶性大 反相乳液聚合要求乳化剂油溶性好 Why 62 3转相点法PIT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转相点PIT 反应温度和贮存温度t 正相乳液聚合 PIT t 20 60 反相乳液聚合 t PIT 10 40 因PIT与乳化剂和油的种类有关 还与油水相比例有关 故难于有现成数据 一般需进行实测 63 4覆盖面积法as 5CMC法CMC 6增溶度法 乳化剂对单体应有较大的增溶能力 增溶能力越大 胶束尺寸越大 增溶的单体越多 阶段 反应速率越大 离子型乳化剂 as 非离子乳化剂 as 64 三经验法选择乳化剂 1参考前人的工作 2优先选用离子型乳化剂 3选择与单体分子化学结构相似的乳化剂 4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复合使用 常可得到更好的稳定效果 5所选用的乳化剂不应干扰聚合反应 6根据乳液聚合工艺选择乳化剂 7考虑到聚合物乳液以后的应用选择乳化剂 8应选择便宜易得的乳化剂 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