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6篇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7330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 6 篇【篇一】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充分肯定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对于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篇二】最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对于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具有深远意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的重要途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爱国奋斗精神的坚强支撑。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作风的必然要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爱国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爱国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做到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及时更新思想理念和知识结构,持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有建功的能力;勇于担当,不能在最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把无私奉献作为追求,在浮夸的社会风气面前保持沉稳和从容,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新时代要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时刻用爱国奋斗精神鼓舞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不负人民期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篇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2017 年 12 月对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交大西迁老教授们。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做新时代的“西迁人”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绘制了西部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1956 年,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工厂、科研院所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西迁的决定,义无反顾地奔向大西北,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在 60 余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西迁人”用实际行动彰显出“爱国、报国、兴国”的情怀,诠释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的真理,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传承好西迁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秉持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并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个人的理想和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要强化“立德树人”导向,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以西迁前辈为榜样,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中,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着力培育学生奉献报国的使命意识与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优秀青年。要进一步强化“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继续牢牢扎根西部大地,输出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熔铸一流文化。永葆爱国奋斗的精神品格,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之志转为报国之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懈奋斗,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旗帜,汇聚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力量。要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为契机,努力探索一流大学新形态、塑造立德树人新构架、构筑科教融合新高地、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打造一流学科新格局。要加快形成一流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研究平台、文化环境,促进学校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坚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觉成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扎根西部 60 余年,“西迁人”始终以国家繁荣富强和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集中体现了他们在爱国奋斗精神品格下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要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广大师生自强不息、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并使之成为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要坚持扎根西部的定力,提高服务西部的能力,磨练愿吃苦、能吃苦的毅力,立足本职,力求实实在在地为西部建设、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篇四】从甲骨文到竹木简,再到金文、活字印刷术,直到今天电子书的出现,书籍在浩繁的人类历史中记录、传承着智慧和文明。2013 年 11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在书香弥漫的孔子研究院精心挑选图书,场景感人。习近平总书记手捧论语诠解和孔子家语通解两本书,语重心长地对周围的人说:“这两本书我要带回去,仔细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试想,习近平总书记这是在选书吗?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吹响学习的新号角,传递读书的正能量。国学大师李苦禅曾讲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无论是古代的匡衡凿壁借光、苏秦悬梁刺股,还是近代的毛泽东枕书而眠、周恩来书不离身,再到今天的习近平仔细品读、李克强引经据典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典故,无不说明,凡成大事者必精于读、勤于学,进而成为读书学习的典范。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课题,要求党员干部抓学习、提素质、增能力。各级积极响应号召,掀起了读书学习新热潮。读书是基础,学习是关键,发展才是目标。我们要在实现中国梦中有所作为,就要自觉围绕“促发展”这个目标认真读书、努力学习;就要抓住“强素质”这个关键,学技能、学本领,促进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就要按照“作表率”这个要求,以打造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书香机关为主线,用心用力,止于至善。莫言正是凭着“藏书为读”的精神,学习不止,笔耕不辍,为祖国捧回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再一次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视野不断开阔;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只有不懈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思维保持活跃;也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更专、业务更精、能力更强,才能真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当前读书学习的范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广,载体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活,我们要提高读书学习的成效,就要有选择地读、有重点地学,自觉把读书学习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把读书学习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冰心曾经勉励年轻人:“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争做学习型干部,做到目标更高、要求更严、效果更好,自觉用“读书”这面镜子去照思想上的“病”,用“学习”这把尺子去量能力上的“短”,用“发展”这本帐去查工作上的“虚”,有针对性地补好课、充好电,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学长克短,真正使自己在工作中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围着桌子转。作为新时期的知识分子,我们不仅要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干,更重要的是,能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创新的思维考虑问题,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创新成为工作的主旋律。我们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要形成创新的素质、创新的品格,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科学学习的理念,不待扬鞭自奋蹄,以敢于担当的正气、不甘落后的勇气和超越他人的锐气,改革创新,永争一流,用“第一”这个标准来检验学习的成效和成果。【篇五】爱国之志,中华魂魄;奋斗之行,时代强音。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需要用热血挥就、用奋斗书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重在践履、贵在力行。广大知识分子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用行动来映照家国情怀。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无不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批知识分子突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开展科学研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照亮着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挺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它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是实验室里废寝忘食、不舍昼夜的刻苦钻研,是埋头案牍间述学立论的潜心思考,是立德树人、化育英才的循循善诱,是勇攀科技高峰、护驾国之重器的创新自信,是奔走野外探测山河的寂寞坚守,是深入田间地头传授技术的耐心细致。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和地位,都要怀揣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对民族的赤诚之意,对知识的炽热之心,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精彩人生。“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 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勇于担当、引领创新,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宝贵品格。面对转型发展的急切需求,面对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滚滚潮流,知识分子尤当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坚定创新信心和决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技术,就要不甘雌伏、奋发赶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时代精品。“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0 多年前,几千交大师生,从黄浦江畔奔赴渭水之滨,扎根西北荒原教书育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历来是知识分子的无悔选择。广大知识分子要弘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壮怀大我,把根深深扎进人民群众之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基层是发展空间广阔的舞台,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是建功立业的热土。要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诊室课堂、车间工厂,传授致富技术,贡献发展良方,用智慧点亮希望,用知识造福群众,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浇灌爱国奋斗精神之花。【篇六】连日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作为一名农业科技战线上的知识分子,我深感振奋与鼓舞。教书育人 奉献为乐我生在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父母对党、对国家、对我们这个社会无限热爱,一生诚实善良,以奉献为乐,铺就了我的人生底色。步入学校后,我受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1977 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我考入沈阳农业大学。当时家里困难,我靠学校给的一等国家助学金才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工作不久,学校派我赴日本留学。三年留学后,我携妻儿回国到母校继续任职。因为我用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费用留学,没有任何理由不报效祖国。要完成好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关键在于言传身教。30 多年来,我力求严于律己,为学生做出表率。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经常凌晨两三点钟还在修改学生们的论文,感动、教育、影响了很多学生。30 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没有党的培养和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每每想起这些,我就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没有理由不把党和国家交给我的工作做好,更没有理由不时刻努力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合格教师。科技富民 勇攀高峰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教书育人之外,科技富民也是我的神圣职责。大学毕业留校后,我跟随老师张振武先生,开始了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我们研制出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开创了最低气温零下 20以上地区冬季不加温生产蔬菜的先例。此后我带领团队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节能日光温室及其配套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将寒地冬季蔬菜不加温生产区向北推移了 3 个纬度,实现了最低气温零下 28以上地区冬季不加温高产生产果菜。20 世纪 90 年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从辽宁走向全国。目前,全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面积已达 1400 多万亩,年产蔬菜 1 亿吨,年产值 3000 多亿元,不仅彻底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鲜果蔬菜供应难的历史,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充分利用了冬季资源,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牢记使命 爱国奋斗当我们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研究取得成果后,经常有人对我说:“应该办产业,会有可观收入。”但我们并没那么干。我们认为,我们的工资是党和国家给的,科研课题也是党和国家资助的,我们的成果只能回报党和国家、回馈社会。而且,在日光温室发展初期,如果只关注经济收入,最需要这项农业科技成果的农民恐怕就会因为钱少而被排挤出局,这是与我们服务农民的初衷相背离的。因此,多年来,我和团队一直选择奔走于全国适宜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寒冷地区,不计报酬地给地方政府、给乡亲们提供科技服务。每当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看到乡亲们丰收后喜悦、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我们也特别感谢那些信任我们,有勇气尝试新设施、新技术的乡亲。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我们要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人民,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