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与某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469188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与某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与某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与某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与某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合集某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巩固全市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全市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我们通过现场查看、走访贫困户、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市扶贫攻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贫困现状*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河西走廊中段重要的节点城市,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26 万,*省全省个 12 插花型贫困县*市占 5个。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精神,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坚持巩固脱贫成果与剩余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并重,坚决主动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建立了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的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同时,在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村调派工作队员,脱离原单位常态化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不断优化了帮扶力量,凝聚了脱贫攻坚合力。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工作路径,统筹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加快通村道路建设,不断夯实扶贫基础。全面落实受灾救助、资助困难群众参合参保政策,努力提高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救助水平,持续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织牢民生保障网。扎实开展“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制定、完善、原因分析、责任落实等工作,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根据贫困户脱贫需求,因地制宜抓落实,推动精准帮扶。结合“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和“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按照“整改一项、核查一项、销号一项”的工作要求,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实行“四定三包”整改包抓责任制(定领导、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包问题、包整改、包销号),深入排查精准整改,靠实责任限时整改,强化监督整改,全面推进整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10 月 10 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 5 个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同时,按照开展 2018 年贫困退出验收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的统一部署,对照*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甘办发201850 号),我市各县区对拟脱贫人口和拟退出贫困村进行了验收,全市今年脱贫 1199 户 3823 人,退出贫困村 38 个,65 个贫困村退出率达 100%。虽然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标 2020 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按照国家确定的贫困线标准,我市仍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 3976 户、11031 人,且绝大部分集中在祁连山浅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限制,我市的脱贫贫攻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虽然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但对标2020 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影响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村集体经济、市场经济风险、特色产业效益、农村空心房、贫困户拒脱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助力脱贫攻坚。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虽然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都用市、县财政划拨的 3 万元,成立了至少一个农业合作社或修建了养殖小区、种植大棚,但大部分村的村集体收入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无经营性收入,对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未起到促进作用,政府投入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引导村民集体投资入股的作用,仍难以显现。以西坡村为例,修建的 9 座蔬菜采摘棚和 6 座香菇种植大棚1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种植技术、管理等种种原因,加之合作社运行管理不规范,基本上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部分合作社成了“空壳社”“家庭社”。二是市场经济风险,制约农民增收。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制约明显,基层技术人才和市场管理人才缺乏,贫困户产业规模小而散,难以及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农业是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大,加之消息闭塞,市场信息不灵敏,抗风险能力弱。我市剩余贫困户大多处于祁连山沿山浅山区,且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膜、化肥和柴油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加之村内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缺乏,使得人工工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各项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且收入易受市场的影响。以霍城镇种植的药材黄芪来说,往年药材的收购价基本上保持在每斤 10 元,今年却只有 6 元,影响了农民增收。三是特色产业效益不明显,农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我市有制种玉米这张靓丽的名片,但祁连山沿山浅山区大多因气候冷凉,不适宜种植玉米。只能依靠发展特色产业,由于发展特色产业投入大,周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很难得到农户的认可,加之市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推动引领作用,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农民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农产品出售中原产品比例过大,高科技精细产品比例偏低,农业附加值难以充分体现,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增长。由于贫困户居住分散,产业零星,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的成本很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主体参与帮扶的积极性。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之间合力不够,协同力不强,撒胡椒面现象依旧存在,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以山丹县霍城镇西坡村为例,全村耕地面积6400 亩大多种植了小麦、油菜、大麦、马铃薯,而其中旱涝保收的 1400 亩,大多种植了维持生计的小麦,经济作物均因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导致减产,品相不好卖不出去,影响农民增收。四是农村“空心化”和“一户两宅”问题凸显。受自然条件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影响,沿山农村大量农户从所在村社迁往城镇和村镇小康住宅楼,或常年外出务工在城市定居,群众害怕房屋拆除后土地被蚕食或被集体收回,且拆除后的土地产权难以明晰,担心丢掉“祖业”,农村“空心化”和“一户两宅”问题日益凸显。以霍城镇西坡村为例,全村 385 户人,目前有人居住的只有四分之一,且居住的大多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完之后,连五分之一都不到。这些空心房不仅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偏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更因为年久失修而留下了安全隐患。五是部分贫困户拒脱贫,“等靠要”思想突出。我市 5 个“插花型”贫困县区虽然已全部摘帽退出,贫困人口较建档立卡初期也有大幅减少。剩余未脱贫人口,除了部分老弱病残等没有劳动能力,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人,还有大部分“张嘴谈条件,伸手要好处”的“懒汉”,这些贫困户汲汲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己可以办的事情不愿办,更有甚者脊背靠墙手伸展,就等政府帮扶救济,从心底就不愿摘帽,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棘手的刺。三、工作建议一是分类指导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随着扶贫资金大量向贫困村集中,贫困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薄弱,依然是脱贫攻坚短板弱项。建议,由村级组织牵头,注册领办土地流转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和有偿服务,推动产业培育向特色化、流转秩序向规模化发展,实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充分利用村集体原有校舍、林场等集体资产,采取租赁、出让等方式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商业、乡村旅游,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把生产经营性项目和公益补助性项目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以项目建设占用集体土地产生资金纳入村集体经济管理使用。抢抓精准扶贫政策机遇,村级组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农业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整合资金政策等各种资源,集中力量整乡或几个乡镇甚至整县统一规划修建,大力集中连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原夏菜、畜禽养殖、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增收产业,形成较大的种养殖规模,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带动能力。积极扶持一家或几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做职业农民,由企业统一进行种植、收购或深加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种植+销售的产业链,才能真正抓住增收这个脱贫攻坚的核心,让更多的农民规避市场经济风险,才能实实在在增加收入。同时,农业生产受自然、市场、疫病等影响因素多,应在已经出台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基础上,对扶贫基地中的新型产业纳入保险,实现保险“提标扩面”,尽量做到应保尽保,降低风险,增强新型经营主体自我发展壮大能力,促进经营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产业更加优质、模式更加优良。三是强化产业发展措施保障,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科学选择适合实际、以短线为主的油菜等“草根”型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实现产业长期有效益、群众脱贫长期有保障。同时,要适应市场规律,尊重贫困群众需求,贫困群众“点菜”,经营主体“做菜”,政府服务“帮厨”。充分发挥金融扶贫资金主体作用,积极用好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贷款政策,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扶贫的风险分担机制、补偿机制和奖励考核机制,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对新型经营主体兴建生产、加工、仓储、休闲等配套设施,应结合产业扶贫,放宽政策限制,有附加条件的安排一定的土地腾退指标支持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要在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出台产业发展奖补措施,扶持和培育三产融合型经营主体,借助创建全域旅游、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A 景区等机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速农业产业与当地的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步打造“农业+N”产业发展基地,让更多地贫困农户从市场经营、产品销售、休闲农业等二三产业上实现增收,促进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四是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大力开展“空心”危旧房整治。贫困户安全住房建设与“空心房”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科学编制镇村发展规划,引导群众科学建房。将农村“空心房”整治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动员驻村帮扶工作队参与整治工作,召开群众大会,讲解“空心房”整治政策,使群众认识到“空心房”整治的积极意义,然后再去引导贫困群众建房、拆房。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设施完善、方便生产生活、保护生态环境、尊重风俗习惯、突出文化特色、促进产业调整的原则,统筹安排农村道路、供水、电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专项资金,切实提高农房建设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为贫困户营造一个功能齐全、不愁后续发展的宜居环境。按照“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原则,鼓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交还宅基地,落实扶持政策,健全机制,搞好运作,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尽可能让农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住上新房。五是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强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贫困问题的解决,固然离不开资金、技术、项目的推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扶贫、扶志、扶德,让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成为扶贫开发的主体。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要扶德。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扶德是扶道德、扶尊严、扶价值观,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挺起脱贫的腰板,致富路上不忘以德为先。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战胜贫困发挥自我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加大对贫困户的实用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整体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引导贫困农户积极主动与经营主体联系,从根上、点上彻底铲除“穷根”,而不能为了扶贫而帮扶,搞越俎代庖、拉郎配,切实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缺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经验、发展自信心的问题。要在符合条件前提下,适度调整农民工培训方式、时间,对特种作业的工种,可以委托对口部门进行培训,既能节约培训成本又能起到实用效果。同时,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培训部门积极联系用工企业,由企业根据工作岗位进行实际技术培训,打通用工单位需求和农民工求职的双向渠道,确保培训效果发挥最大化。尽量减少单纯“输血式”的外部帮扶,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让贫困户以入工或入股形式参与到村集体经济中来,从根本上斩断“贫根”,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浅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党员管理是指党组织按照党的纲领和章程,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对党员进行组织、教育、培养、考察、协调、监督、奖惩、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需要。党是由千千万万的党员组成的,党员素质如何,关系到这支队伍是否强大和坚强有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员的积极性能否被充分调动,党员的聪明才智能否被充分利用,关系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能否真正落实,党员的先进性能否被充分发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是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比如面对城乡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大量流动,如何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积极探索在改不断深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新的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使党员队伍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历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而不变质,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管理是党建工作的前提。党员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党的建设的一部分。加强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各方面的建设,这些建设最终都体现在每个党员身上,都要靠全体党员去实现。可以说,党员管理工作是党的所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党员管理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党员管理工作抓好了,就能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员管理就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号召和动员全体党员投入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各级党组织的十项重要任务。而这个号召和动员,是要通过党员管理工作来实现的;党的工作说到底,是调动党内外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和才智。党员管理工作做好了,党员在这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得好,党的基本路线就贯彻执行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