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文稿

上传人:陪**** 文档编号:465474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文稿摘要: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具有人文性特点的语文教学自然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本文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三个方面略谈浅见。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品读赏析 熏陶感染 感情共鸣情感教育,属于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离开情感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因此,在学校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不容忽视。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具有人文性特点的语文教学自然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做出良好成绩来。情感教育就是要开启、激发、唤醒、提升学生的情感力量,让它在人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人对事物的理解,远远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理智问题,不单纯是一个观察、分析、推理的问题,它同时与人们的动机、趣味、意向、胸臆和襟怀相联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肖川曾经说过:一个心胸狭窄、器局很小、情感偏执的人,往往不能冷静、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对情商作了以下分析:“情商= 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激励自我、坚定地面对挫折、控制冲动、使满意持久、调整心情、不要让忧伤影响到思考、移情和憧憬未来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情感是一个人的内在优良素质,是一个人应对世事风云,处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于是,情感的教育也就是非常地重要与必要。而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迫切与必要的,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是应该得到重视与落实的。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细腻的情感。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些人类永恒的情感,诸如理解、尊重、感激、同情、敬畏、羞耻、亲情、友谊和爱恋,进而诸如美感、道德感、安全感、信任感、自豪感、崇高感、神圣感、责任感,这都是学校教育所应该给予学生的。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特性的基础学科, “文章不是无情物” ,语文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是怎样的呢?对此,新课程标准有所表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 “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字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 ”这些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中一些内容和方式方法。总之,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审美情感、价值观、世界观等是语文教育应下功夫的。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任何的教育都不能只靠教育者的说教与灌输,要想使所授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还应让学生置身具体情境中,亲身感受,亲自体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获得启迪。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上的启迪,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于崇高美的追求。(一)深入品读赏析,体会真善美课文中的文章,多数有血有肉,体现人类至真至善至美,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可学生朗读,也可教师范读,可分析,可讨论,深入品味,让真善美能深透进学生的心灵之中,让学生成为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能成为有血有肉的人。如可从屈原、陆游、辛弃疾、岳飞的诗词体验爱国情感;可从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亲情面前为国家、民族、正义的英勇无畏与艰难割舍;可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体会夫妻间的至爱深情;可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等作品中去体会在苦难面前的洒脱与旷达;可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体会在屈辱面前对功业、理想的执著追求(二)创设体验情境,注重熏陶感染。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进入作品,去感受,去体验,得到熏陶感染,得到情感升华。教材所选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是人类思想文化情感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文章中的美好情感,找准切入点,把学生带入作品,让他们感受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体验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教师再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优美的情感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教师如何把学生带入作品呢?这就必须在课堂上,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可通过精心创设情境来实现。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导语、借助音乐、运用影视、电脑媒体等科技手段创设情境,营造与作品相适应的情感氛围。如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讲春一课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 ”这样的导语,情景交融,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迷人春景,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进了对春的感受与赞美中。(三 )注重人文关怀,唤醒情感共鸣情感教育是由爱所牵引的教育,是基于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用教师的美好的情感去唤醒、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升华。我们知道,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往往能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莫大的鼓舞与帮助,从而变得自信、快乐。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非常必要的,是实施情感教育的绝佳途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地方,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叩开学生的心扉,用发自内心的美好而真实的情感去打动学生。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努力挖掘文章的情感价值,合理设计,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活动、对话中思考、领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省级名师培养对象郑老师,就很善于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很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如他以陈情表进行孝情教育,以寒风吹彻实施磨难教育,以生命的化妆诱导生命教育,经常利用各种课型不失时机的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受其影响,笔者也努力去深入解读文本,教学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用美好的情感影响学生,力求能感染学生,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肖川在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中写道:“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为此而多加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