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陪**** 文档编号:465387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市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某某市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某某市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市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为确保我市年底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市人大常委会 2018 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农工委工作人员及部分常委会委员,于 9 月中下旬深入我市阳城、陵川、沁水等县,通过实地察看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项目,深入走访部分贫困村和贫困家庭,认真听取县(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对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一)基本情况我市有 xx 两个省定贫困县。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xx 个(其中:xx) ;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66 万户 6.65 万人(其中:xx户 xx 人,xx 户 xx 人,xx 户 xx 人,xx 户 xx 人,xx 户 xx 人) 。经过三年持续不断的脱贫攻坚,我市陵川、沁水两个省级贫困县已如期脱贫摘帽,182 个贫困村和 5.6 万贫困人口相继脱贫。截至九月,我市贫困发生率已由精准识别之初的 5.3%下降到 xx%,剩余 xx 个贫困村 xx 户、xx 人未脱贫。(二)主要举措及成效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精准方略、完善脱贫举措、凝聚强大合力,使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1.高点站位,组织领导坚强有力今年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思想,紧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突破。为确保全市上下同心同力、同标同向,市政府多次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县主要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多次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坐镇指挥、协调督导,推进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的快速解决;为持续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强领导,我市全面落实“双组长”工作机制,成立行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领导包抓责任制,分级“双签”脱贫攻坚责任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为促进行业扶贫部门责任的落实,制定出台了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并将各部门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倒逼任务落实。 2、党建统领,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今年来,市政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进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 ,把脱贫攻坚同“三基”建设有机结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今年,我市市级财政先后下拔 xx 万元基层党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达标升级改造,从党费中落实 xx 余万元,为贫困村党建工作提供补助资金。同时,针对贫困村党员少, “两委”班子成员不足的现状,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联建机制配齐配强了两委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此外,以“三基”建设为抓手,切实管好用好“三支队伍” ,压紧压实“两包三到”责任,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互促共进。3、加大投入,持续推进 “五个一批”2018 年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攻坚之年,我市加大资金投入,集中精力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县级以上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 万元,比上年增加 xx 万元,增幅 42%。其中市本级投入 xx 万元,比上年增长 28.7%,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产业扶贫。依托我市资源优势,继续围绕畜牧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如今年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项目建设,50 个种植基地和 xx个标准化园区相继建成,食用菌种植规模、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提升,可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易地搬迁。 “十三五”期间,我市易地扶贫计划搬迁 xx 人,目前已累计搬迁 1xx 人,剩余 xx 人年底可搬迁到位。全市规划建设的 7 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完工,省下达我市的搬迁任务年底可基本完成。生态扶贫。市政府坚持推进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赢,继续实施造林绿化、经济林提质增效、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通过安排管护岗位吸纳贫困群众参与、利用政策发放补助资金等方式,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性和劳务性收入。今年有 xx 名贫困群众参与造林绿化,人均劳务性收入达 xx 元。有 xx 名贫困群众参与森林保护,人均工资性收入达 xx 元;教育扶贫。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 、贫困大学生补助等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政策全覆盖。继续开展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培训计 xx 人/ 次;社保兜底。严格贯彻落实农村低保政策,打通低保、五保人口进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识别通道,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人均 xx 元,做到了应保尽保,使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的群众通过政策性兜底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4.多措并举,五县(市)工作亮点突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所涉五县(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新模式和新举措。泽州县依托“互联网+泽州扶贫”的脱贫模式,实现扶贫干部、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的互联互通,利用“泽州特色扶贫”微信小程序,打通了贫困户农副产口销售终端的“最后一公里” 。现贫困户“一户一码”和特色扶贫手机已发放到位,微信小程序功能已全面开通;高平市野川镇以发展“乡土田园、运动小镇”为主题,以 “一村四园”建设为载体,将易地搬迁与“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易地搬迁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阳城县脱贫攻坚工作注重规划引领,结合县域实际制订出台了阳城县贫困村工程规划 、 2018 年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成色形成了阳城方案;陵川、沁水两个贫困县整合脱贫攻坚与农村低保、五保、养老政策,统筹解决留守老人脱贫问题,确保贫困老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受到了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沁水县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创新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成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并强化资金支持,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加零”行动,盘活了集体资源资产,夯实了集体经济发展基础。5.直面不足,反馈问题整改有效今年 4 月 21 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省 15 个拟脱贫摘帽贫困县问题整改(中阳)现场会,针对会议上反馈的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 5 方面 14 类共 83 个共性问题,市政府迅速研究部署,第一时间将问题批转至各县(市) ,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责任主体、逐条逐项查找整改。为确保整改实效,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队深入脱贫攻坚工作前沿检查督导,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政府职能部门多次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在掌握整改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建立清单台账及时跟进督查,确保问题按要求高标准整改到位。截止到 7月上旬,省考核组指出的 xx 个问题中,已有 xx 个完成整改,剩余1 个(产业扶贫规模小,带贫机制弱)列入长期发展计划,整改任务基本完成。二、存在问题(一)扶贫产业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精准施策,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市部分扶贫产业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力不足等问题。一是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现有的一些扶贫产业规模小、管理粗放,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规范的农民合作社缺乏;二是我市扶贫产业多而不强、繁而不优,产业发展不健全,重生产轻加工、重产量轻质量、重投入轻管理,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三是部分企业或社会组织利用国家扶贫优惠政策进入扶贫领域,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意愿不强,辐射带动力有限,贫困群众参与度低,深层次、多元化的利益互联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二)易地搬迁土地复垦工作滞后,群众后续发展仍须持续关注易地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贫困地区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经过连续几年的强力攻坚,我市易地搬迁安置项目相继建成并多数已具备交付条件,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一是土地复垦工作进度慢。部分搬迁群众对履行“双签”协议有抵触情绪, “搬迁不拆迁、要房不入住”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导致我市易地搬迁入住率不高,旧房拆除复垦工作整体进度不快。二是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必须持续关注。搬迁是手段,稳定脱贫才是最终目的。我市虽就搬迁群众后续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等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由于该工作涉及部门多,部分职能部门未针对性地制订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导致措施不明确,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搬迁群众后期稳定发展。(三)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稳定发展支撑不足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富裕的基础。然而,我市已脱贫的部分乡村,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一是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多数脱贫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办法和措施不多,没有持续增收的集体产业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如一些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滞后,国家补助款项又不能正常支付到位,容易让依赖光伏收益的贫困村集体经济陷入困境;二是乡村劳动力和人才匮乏。近来年,因农村发展条件和空间受限、农村学校撤并等一些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和农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乡村人才匮乏,农村发展缺少生机和活力,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三是基础条件需整体改善提升。部分乡村基于区位劣势等原因,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仍有较大缺口,有待进一步改善提升。三、几点建议(一)做优做强扶贫产业,筑牢长期稳定脱贫基础长期稳定脱贫,产业支撑是关键。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我市生态环境优势,聚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医疗康养等领域,积极发展新业态,将扶贫产业做特做优做强,真正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致富产业。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政府要注重统筹协调,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规模,加大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民间资本多业并举地发展扶贫产业。二是大力引进乡土人才,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各级政府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活力,发现、培养、引进、储备一批人才,培育一批新型产业经营主体,使其成为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精准选好村级“领头雁” ,管好用好“三支队伍” ,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带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脱贫攻坚质量;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各级政府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把“三变”作为精准扶贫的新引擎,大胆学习借鉴先进地市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通过建平台、融资金、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等举措,大力发展农村产业。鼓励村集体、贫困户通过合作、入股、务工等方式嵌入到产业链上,盘活村集体和贫困户资源资产,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乡村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二)做实民生保障,关注后续发展 当前,我市易地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工作困难重重,各级政府要切实抓好顶层设计、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务实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教育,消除群众顾虑和抵触心理,以扎实举措推动搬迁户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工作有序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发展事关搬迁户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稳定脱贫,相关职能部门要抓住“志、智”双扶这个关键,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并细化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的行动方案,明确具体扶持措施和办法,扎实做好搬迁群众创业就业培训和产业发展定向跟踪服务指导等工作,促进搬迁群众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产业发展增收;要多部门联动,系统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要关注户籍变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确保民生问题与搬迁工作“齐步走” ,增强搬迁贫困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获得感。(三)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带来了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订好我市脱贫攻坚今后三年行动计划,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要以我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为抓手,深度挖掘、利用生态人文资源,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康养生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构建乡村新型产业体系,走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之路;要从农村居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集中建设好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使农村发展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和提升,让农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要聚合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智力资源,继续实施返乡创业、大众创业行动,鼓励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引导干事创业的人才到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和知识型人才,为农村发展注入绵绵不绝的内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