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18804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 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C.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4.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 B.采用黄老之学 C.设置刺史 D.酎金夺爵5.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A内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军机处7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即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A君主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 D民主制的流行8 “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既被他们左右,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该则材料表明A. 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 直接民主存在着局限性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所有人都有参政权9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10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只是改了改形式,本质未变11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约原则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12. 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中,不能反映权力制约和平衡的是 A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 B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 C众议院可对总统弹劾D国会可征税、征兵、调整国外贸易和州际贸易13. 25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14.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A林则徐 B海龄 C杨秀清 D邓世昌15.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特点是 A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主要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D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16.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17.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18.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9.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20.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其中不包括A与时俱进精神 B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C求同存异的团结合作精神 D社会主义精神21.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D.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22.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 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在政策上的失误 D. 它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23.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24.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这主要是由于 A. 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 B. 七月流血事件发生 C. 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D. 外国武装干涉25.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 时间 1931年11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 1937年9月主要史实成立于 瑞金撤离江西苏区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A.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26. 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27.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 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渡江等战役28. 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A. “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B. “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C.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D. “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29.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30.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的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31. xx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4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32.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33.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式A.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 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 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34.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柏林危机的爆发 D.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35. 在两极格局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形势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产生作用的相应因素有: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综合实力的相对下降亚非国家的发展及联合斗争苏联势力的绝对壮大A B C D36. 1971年尼克松总统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我们的关系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挑战”。尼克松演说所提到的挑战指的是A. 苏联的威胁 B. 日本和西欧的竞争C.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 美国的经济滞胀37.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日邦交正常化38.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39. xx年5月19日,法国新总统奥朗德如此评价毛泽东:“曾经有毛泽东这样的政治家,是好是坏历史会有说法。作为一位没怎么出过国的政治家,他在中国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后,在外交领域,他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变得非常卓著。曾经有一段时期,毛泽东毫不畏惧与我们法国对峙并一路走来。”下列事件属于毛泽东时代外交成就的是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收回香港A B C D40.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交替”是指 事实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过渡 C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向组织对抗过渡 D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过渡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三道大题,共40分)41.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11分)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xx年第3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4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什么?(3分)42.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 图1 1839年 图2 1919年 图3 19371945年 图4 1949年(1) 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2) 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引发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3分)(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意义?在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图四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结局是什么? (6分)(4) 根据图三到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共13分)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旧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格局?这一格局最终形成和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3分)(2)在旧的格局之下,美苏之间处于一种“冷战”状态,美国推行“冷战”的表现有哪些?苏联应对美国“冷战”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矛盾?请说明其理由。(5分)第三实验中学xx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DBAD 6-10DDBAC 11-15DDCAC 16-20DAACD 21-25DCCBA 26-30BCBDD 31-35ADCAB 36-40BCCAD二、材料解析题答案41.(1)指分封制(2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2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任两点得2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权到集权(加强中央集权)。(3分)42、(1)图一:虎门销烟(或禁烟运动) 图二:五四运动 图三:抗日战争 图四:渡江战役(各1分,共4分)(2)鸦片战争(1分)南京条约(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东北细菌战。(3分)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2分)(4)斗争对象:日本帝国主义美蒋反动派 (2分)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1分)43、(1)两极格局。(1分)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分)苏联解体(1分)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3分)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2分) (3)一超多强,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赞同。(1分)不矛盾。(1分)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出现了美、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中心。(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