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18768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始农耕生活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本课的板块结构为:“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第一、第二个子目同第三个子目之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第一个子目与第二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我国原始农业逐渐形成与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材例举了大量文物图片,重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配有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强化学生历史的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学生识记掌握我国河姆渡居民的农作物、农业工具、房屋、家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半坡居民的农作物、生活工具、家畜、房屋、陶器、纺织业等;通过本课学习,记住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考古材料推出考古结论,学生明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通过河姆渡、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的办法,同时得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晚期生产生活的发展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打开ppt,展示谜语“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水稻”,讲述水稻以及今天所吃的食物与和我们远古祖先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谜底是什么?学生回答:水稻。提出问题:对、就是水稻,那么水稻的种植以及今天我们能够吃到的各种香甜可口的食物,都和我们的原始农业的产生,和我们远古祖先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去学习原始农业以及远古人类的农耕生活吧!二、讲授新课(一)原始农业的产生1、讲述原始农业的概念,表明原始农业包含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2、展示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讲述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和地点;3、讲述原始农业产生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变化过程,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二)河姆渡居民1、展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的图片,学生能明白河姆渡人的农作物是水稻,讲述距今约10万年前我们的原始居民就已经会栽培水稻了,并且我们的长江流域是我们水稻的发源地;【设计意图】以地图展示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情况,培养时空观念。2、展示考古镜头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的图片讲解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同时讲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差别;3、展示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盛食器、陶猪、有狗的头骨、猪的下颌骨,引导学生分析河姆渡人的家禽的情况;4、展示考古镜头四,河姆渡人的房屋,讲述干栏式建筑和卯榫结构,讲述河姆渡房屋建造的优点以及建造的原因;5、考古镜头五,在河姆渡遗址中的水井,讲述木结构水井的发现;6、展示考古镜头六: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和乐器;7、展示考古镜头七: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雕刻和天然漆技术;【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生活器具、建筑和雕刻技术等,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8、播放视频千年河姆渡,对刚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回顾河姆渡居民的基本情况,巩固知识。然后通过表明学习了南方人的农耕生活,北方居民的农耕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过渡到下一子目。(二)半坡居民1、展示地图,讲述半坡居民生活的时间和地域;2、讲解聚落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示半坡遗址的生活时间和地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3、展示考古镜头一:半坡遗址出土的农作物,学生能明白半坡人的农作物是粟,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4、展示考古镜头二:半坡遗址出土的生活工具图片,讲解半坡居民的精美的磨制石器,再通过展示半坡居民狩猎图,讲解半坡人的其他生活工具;5、展示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引导学生分析半坡居民的家禽情况;【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半坡人的生活工具,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6、展示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一一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重点放在居住区上,然后通过居住区引出半坡居民房屋的图片,讲述半坡人房屋建造的优点以及建造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完成一个表格,对,河姆渡人以及半坡居民的房屋进行对比;【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了解半坡居民的建筑,同时跟河姆渡军民建筑进行对比。7、讲述半坡居民的陶器以及陶器上图案的含义;8、讲述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9、讲述半坡人的爱美的历程装饰品。【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图片了解半坡居民的艺术品。小结:1、通过设问“这河姆渡和半坡地区的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你能得出哪些共同的特征有哪些?”2、讲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是为我们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最后升华情感:表明对于远古人类的农耕生活和成果的赞扬,以及对于孕育了农耕文明的长江、黄河的热爱。【设计意图】通过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活情况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内容较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对教师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课堂活动较多较满,课适当进行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