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66练 古代的改革(含解析).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06585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66练 古代的改革(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66练 古代的改革(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66练 古代的改革(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6练 古代的改革1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材料二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2有学者认为: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与秦孝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商鞅“法及太子,黥劓其傅”的变法策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变法手段(注:商鞅“徙木”),变法措施与历史传统(注:“尚首功”)的有机结合等是分不开的。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材料二新政立法本意,亦有招受当时反对处。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举一偏而尽沮公议,因小事而先失众心”。安石最大的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为解决“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其他措施和体现“与历史传统有机结合”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批评“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的理由。(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影响两次改革成败的共同因素,并分析两则材料研究改革成败的共同视角。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4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北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材料二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材料三(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3)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5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综述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的背景以及“理财以农事为急”的目的。(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3)封建学者把王安石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认为王安石“是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你认为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答案精析1(1)特点:军功拜爵;打破宗法;沟通贵族与平民阶层。目的:增强军队战斗力。(2)基础:秦人崇尚功利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平民的热烈响应。影响:统一天下。2(1)“疑行无名,疑事无功”:重视农桑,奖励耕织。“与历史传统有机结合”: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理由: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成为政府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募役法:免役钱不断增加,对穷人是沉重的负担,以增加税赋的方式直接为国家敛财。(任举一例即可) (3)因素:上下对改革的认同程度;法制的保障程度;对民意、民生的关注程度。(答出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视角:对改革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3(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4(1)条件:民族意识觉醒,中央集权力量加强。目的:巩固北魏统治。(2)特点:自觉汉化;全面汉化;汇通南北。(3)不同:材料二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材料三作者对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改革是北魏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因素:评价者的立场;研究的方法、角度;历史的时代变迁等。5(1)背景: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积贫”局面。目的:増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2)原因:宋神宗借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使“富民”指导思想发生改变。措施: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3)原则: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用生产力的标准去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