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03996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现代诗派翟长兴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现代杂志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理论观察,有改动)1. 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C.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D.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B.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C. 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D. 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B. 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C. 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D. 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范围弄错。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许多人来自乡土”。2. 试题分析: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3. 试题分析:曲解文意。由“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饥荒时期的生日宴余华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三乐轻声说:“我不想再喝粥了,我想吃米饭。”“米饭有的是,”许三观说,“米饭不限制,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我问的是你想吃什么菜?”三乐说:“我想吃肉。”“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我给三乐切四片肉”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千,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馒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一乐想吃什么?”一乐说:“红烧肉。”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一乐说:“我要六片肉。”“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二乐和三乐这时也叫道:“我们也想吃肥肉。”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鲡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鲡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肉,该给我睡觉了。”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一乐,二乐,三乐接着许三观的话,一人跟着炒了一下,许三观立刻制止他们:“不,只能炒三下,炒到第四下就老了,第五下就硬了,第六下那就咬不动了,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选自许三观卖血记,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中的“炒菜”从“四片红烧肉”到“六片全肥的红烧肉”,到“清炖鲡鱼”,最后“爆炒猪肝”,食材的变化升级,是在照应不同人物在家庭中所处地位的不同。B. 许三观在“炒菜”的时候,对于食材的选择、做法都有细致的规定,这表明他是个严谨古板,一丝不苟的人。C. 小说完全没有景物的描写,而是由大量的对话构成,兼有少量的心理、动作描写,因而使人物的形象得到更为集中具体的展现。D. 小说的语言十分平实、简单,短句多而长句少,更接近生活中的口语,做到了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E. 小说虽然写的是饥荒时期,但却从“用嘴炒菜”这一富喜剧色彩的情节来写,使得作品没有流于感伤,而是在悲喜交织中,用博大的温情抚慰了人生的苦难。5. 作为父亲,文中的许三观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余华曾自言“荒诞叙事是为更接近真实”,如何理解这句话?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DE 5. 积极乐观、慈爱(父爱)、平凡而又伟大。积极乐观表现在:在全家人忍饥挨饿而又束手无策的时候,他苦中作乐,用嘴炒菜,给全家人端上一桌想象的盛宴;慈爱表现在:用嘴给每个孩子炒菜,贴心照顾每个孩子的需求;平凡而伟大表现在:作为父亲,无力改变家庭缺粮的现实,却记挂着孩子,不忘自己承担的家庭责任。 6. 小说中炒菜不是真实的炒菜,而是“用嘴”,这是荒诞;许三观一家人一本正经、近乎虔诚地对待实际并不存在的大餐,这是荒诞;这样荒诞的叙事,使得饥荒这一苦难显得更加真实,也使得苦难中一家人互相扶持、相互安慰的温暖亲情更加真实感人,在苦难中积极乐观、在精神上自我安慰和满足的生存智慧,也有更真实可信的逻辑。【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食材的变化升级,是在照应不同人物在家庭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有误,文中人物在家庭中的地位没有体现出什么不同。B项,“这表明他是个严谨古板,一丝不苟的人”有误,在饥荒年代,他苦中作乐,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C项,“兼有少量的心理描写”有误,文中没有心理描写。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为父亲,文中的许三观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题干已经给人物定了性父亲;然后找出文中对许三观描写的内容,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写许三观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所写的事件是许三观在饥荒年代,在自己生日的晚上用嘴巴为家人“炒”了他们爱吃的菜,从说话时的表现哈哈大笑,可以看出人物的乐观;从给孩子炒菜时的不同表现出对孩子的慈爱。点睛: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比如本文中对于“许三观”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有对许三观的语言的描写,也有对其神态动作的描写;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了什么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罗曼罗兰徐志摩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B. 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C. 第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 “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E. 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8. 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答案】7. AE 8. 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项,“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有误,莫扎特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心情聆听。E项,“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有误,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原因是他们都是一生操劳,执着地追求梦想。【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如本题A项,“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有误,莫扎特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心情聆听。(2)试题分析:先围绕题干找出主要的语句,“音乐便是他的生命”,“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然后分点概括。【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的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要求结合第二节内容分析,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3)试题分析:“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总领全文,找出每段的主旨句就可以回答“代表些什么”了。容易遗漏的是第四段,“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不勉强的善事就比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概括要全面。【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理解“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的内涵,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内涵,然后分条作答,注意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题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4)试题分析:答题要规范,先是启示,再结合原文分析“英雄”对罗曼罗兰成功的影响。要分点作答。此外,还要联系现实进一步作答。如冯德英的苦菜花对莫言创作红高粱有着很大的影响,红高粱里面很多有关战争场面的描写,有关日本人的描写,实际上都跟苦菜花这样的革命历史小说有关。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影响着莫言的创作。 莫言向村民学习语言,跟乡亲们学会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昏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战国策)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C.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一般由帝王长子担任。B.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C. 管、晏:管子、晏子,二人都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前和晏婴在后。后人以管晏泛指辅政能臣。D.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11.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B.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 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后来自刭而死。D. 田光见荆轲时并没有提到太子丹希望荆轲出手相助之事,说明田光不愿意陷入燕国秦国的纠纷。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答案】9. A 10. A 11. D 12. (1)过了一些时候,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2)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解析】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这是田光与燕太子的对话,田光以马作喻,写自己现在精力消亡,不足以担此重任,为下面推荐荆轲做了铺垫,考生可以抓名词、动词,根据句子的结构来断。断句如下: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一般由帝王长子担任”有误,应为“嫡长子”。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说明田光不愿意陷入燕国秦国的纠纷”有误,太子丹把田光送到门口时说“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意思是“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然后依据太子丹和田光的对话来分析即可。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居”,过了;“有间”,一些时候,不久;“亡”逃亡;“之”,动词,到;“容”,收留。第二句中,“虽然”,古今异义,虽然如此;“善”,交好。参考译文: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过了一些时候,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秦王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婴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代赠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B.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C.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D.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E. 芭蕉和丁香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各有各的哀愁,各有各的诉求。14.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3. DE 14.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渴望见到(思念、想念)心上人(丈夫、夫君)但又不得见(矛盾复杂的心理)、失望孤寂的女子形象。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眺望心上人(丈夫、夫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不前,自尝落寞与孤寂。天上的残月和丛生如结的丁香花,烘托了女子相思之愁。【解析】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有误,“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移情入景,借景写情。E项,“各有各的哀愁,各有各的诉求”有误;“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点睛:对于人物形象题,首先应确定人物身份,比如本诗中,题干中已经明确“女主人公”;然后勾画,即圈出直接描写的内容细节、神态、动作、心理、外貌、语言身份、性格(做批注),侧面描写他人视角、景物烘托、环境暗示,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具体表现和手法及意义。(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 _,_描述了青年革命者有知识分子的气质,面对革命事业热情奔放,尽头十足。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_这样的句子表达抒情主人公沉醉在康河柔波的喜悦、依恋之情。“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中的_,_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答案】 (1). 书生意气 (2). 挥斥方遒 (3).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4). 天街小雨润如酥 (5). 草色遥看近却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意气”“遒”“酥”等。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七一”前夕,市委慰问团走访老干部家庭,详细询问老干部们近期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倾听老干部们回忆峥嵘岁月,畅谈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意气风发的王者气概,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心潮澎湃,诗人的遽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随著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旅游业从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第五届博生集体婚礼,64对博士夫妻在母校、导师、亲朋和同窗见证下,共结秦晋之好。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不合语境。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扼腕叹息,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秦晋之好,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B. 毛泽东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举行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壮怀激烈,感慨万千,写出了不朽之作沁园春长沙。C. 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D. 戴望舒留学法国期间,虽然衣食无着,但只要手上有钱,总会量力而行,日积月累,竟然买了不少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是“晋文公”,而最后一句主语应是“晋国”,末句缺主语,句子偷换主语。B项,“举行农民运动讲习所”搭配不当,“举行”与“讲习所”不搭配;语意有重复。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把“不仅”放在“该诗”后面。18. 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B.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C.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D.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考修辞种类,然后把握其特点。A项,“沉默”来写“夏虫”,这是比拟,同时还运用顶真。BCD三项都是比喻,把姑娘比喻成“丁香”,把“金柳”比喻成“新娘”,把“她”比喻成“梦”。19. 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_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答案】 (1). 自己才能生存 (2). 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3). 但底线却不能缺失【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20. 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请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撰写下联。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 【答案】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江山【解析】试题分析:对联要注意词性相对,结构相对,下联最好用一声和二声结尾,上联是“状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小结构分别为状语、主语、宾语都是偏正结构。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报道,最近某县一所中学16岁的高中生阿文,因多次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周末违规补课收费”被校方劝退。随后,他把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如今校方已向他道歉,涉事班主任和主管副校长被先后解聘,校方正做工作劝阿文返校。阿文表示目前不想上学,要追究有关部门泄露举报人信息的责任。设想你是阿文的同学、老师或爸妈, 请选择其中一种身份,给阿文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可以叙事,也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说理, 文体明确,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答案】勇敢面对生活适应社会的变化,也是一种生存的法则。社会变化快,你也要跟上它。不能被生活中的困难所打倒,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生存让一个人能立足,能在这个社会生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能靠着自己的本事吃饭,能靠着自己的本事拥有辉煌。世间万物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就连那些热带的斑马都会感觉到只有自己不断的向前冲才能拥有更宽广的领地,更别说是我们人类了。多少人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多少人付出了那么多的青春。到最后有的学会了生存,有的还是一事无成。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好多次机遇,这样的机遇是一种能力的展现台,更是以个人学习生存的重要展厅。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太高了,大学的文凭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有可能不被录取呢,更别说是不怎么爱学习的,更别说是不怎么努力的人了。一个人要想学会生存就要经历的更多的事情,一个人要想学会生存就要用自己的能力来换来更多的美好,换来更多的一种对生活的向往,拥有一个目标。为之奋斗和追求。学会了生存就是学会了本领,就是学会了怎么能立足于这个世界上,怎么能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生存的能力,生存的资本。这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学会生存的准则。学会生存是让一个人能够很好的学习好和生存好,是一个人的本领的展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法则。【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主角是阿文,材料要求以阿文同学、老师或爸妈的身份来写,要明确自己的看法,表达方式上的要求比较宽泛,叙事、议论皆可。可以对学校的做法进行分析,可以从泄露举报人信息的角度分析,可以从阿文个人的学习方面分析。可以先肯定阿文见到与和谐社会不协调现象时的勇敢面对,也要指出阿文不想上学罔顾个人前途做法的不妥。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抓住阿文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其做法的利弊,然后从不同的身份入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