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03721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京津鲁琼专用2018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本单元,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要学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等唯物史观来指导学习。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重难点)2.掌握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影响。(重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2)阶级关系: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3)文化基础: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表现(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2)代表人物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老子(春秋)庄子(战国)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墨子(战国)商鞅、韩非子(战国)3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思维点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一个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三个阶级:(1)新兴地主阶级;(2)没落奴隶主贵族;(3)小生产者。四个派别:儒、墨、道、法。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在教育上有哪些贡献?提示“仁”;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儒学创立:孔子。(1)思想核心:“仁”,即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2)政治思想: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3)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儒学发展:孟子和荀子。(1)思想主张人物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孟子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出“性本善”荀子“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提出“人之性恶”(2)历史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知识拓展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1)“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和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礼”:主要内容:“克己复礼”。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它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孟子、荀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提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荀子提出“仁义”的主张。3教材P6“学思之窗”问题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的观点都没有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1)代表:韩非子。(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故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原因: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法家在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5你是如何理解教材P6“资料回放”老子的这段话的?提示这句话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主题一“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史料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傅乐成中国通史教你读史史料从学术下移、传统文化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华夏文化的不断融合三个层面分析了春秋时期出现新思想的原因,其中“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诸夏文化外族文化”是理解史料的关键信息。问题思考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答案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在争霸战争中,华夏文化不断融合和吸收其他文化。2“百家争鸣”的影响史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答案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诸子百家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色彩。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主题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思想史料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教你读史史料中指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非分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礼仪规范上来。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答案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合理性: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2孟子、荀子的思想史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教你读史由史料可知孟子主张作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无敌于天下。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张?答案提倡“仁政”学说。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史料二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大略教你读史“重法”说明荀子借鉴了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问题思考(2)史料二中荀子的思想有何特点?答案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恩威并施,其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的特点。 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1(2017遂宁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导致思想界发生巨变,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D。A、B、C项都是D项的具体表现,均排除。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B解析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3韩非子记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 B法制建设C礼乐秩序 D伦理道德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韩非子强调法治,故选B项。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材料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材料三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表达的是哪一学派的观点或主张?(2)试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分别作简单的评价。答案(1)材料一体现的是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材料二体现的是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材料三体现的是法家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和变法革新的思想。(2)儒家的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家的思想是一种进步思想,主张积极进取、变法改革,反映了上升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解析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分析判断出每则材料属于哪一思想流派,进而回答问题。评价时应结合历史背景并深入实质分析。一、选择题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是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C私田大量开垦 D诸侯重视教育答案A解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宽容的时代,是指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联系这一时期的史实可知,体现这一时代“宽容”的应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2据说孔子教过的学生有3 000多人,著名的有家住陋巷的颜渊、常食野菜的子路、曾被官府囚禁的公冶长等。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仁者爱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有教无类”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其“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如颜渊、子路等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故选D项。3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主张相吻合的是()A无为而治B“民贵君轻”,施行“仁政”C兼爱、非攻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这是儒家思想,B项是孟子民本、仁政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浩然之气”是指“浩大刚正的精神”,与个人修养有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指外部因素不能改变个人的意志和情操,还是与个人修养有关;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个人品德”和“个人修养”的问题,故选A。5(2018蚌埠高二检测)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A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应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正确。6儒家经典的儿童读物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有的儒学家却持与之相反的观点。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老子 B孟子、荀子C墨子、荀子 D孟子、韩非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是道家学派代表,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因此排除A、C、D三项。7“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C解析“世异则事异”是论点,“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是论据,论点体现了法家的改革观。8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答案B解析题干中两句引文的大意是:百姓中有才能的,就举荐他们为官,授予厚禄;君主的亲属没有功劳的不能获得富贵。因此引文体现了墨子“尚贤”的思想,说明他希望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A项为道家思想,C、D两项为法家思想。9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兼爱”“非攻”“尚贤”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答案D解析A项出自论语,是儒家言论;B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出自庄子,是道家思想;D项出自韩非子,是法家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以称霸天下,而法家思想最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10“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材料反对一味重视节俭而忽视等级差别,不能正确理解“礼”对于建国家、壹天下的价值所在。据此可知,材料体现了两种观点:重礼、等级差别和兼爱、节俭,分别是儒家与墨家的主张,故B项正确;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D两项错误;法家强调法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1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阶级的不同致使诸子百家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他们都希望社会现实的变革朝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发展,符合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以B项是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12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答案C解析C出自庄子,认为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因此选C项。二、非选择题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材料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材料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1)材料一反映了商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3)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一致性?答案(1)变化:由商代尊崇鬼神到春秋时期专注人事。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争霸局面出现,人们更多关注社会现实。(2)概念:“仁”和“礼”。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3)不同: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君轻民贵,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中国最早的哲学家孔子、老子、荀子、庄子也都曾默想和探究过“天”的道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哲学家对“天”和“人”的关系进行了怎样的阐释。(3)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人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请你结合时代特征对此加以说明。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主张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庄子提出“天”与“人”不相胜,是指人必须顺应自然。(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政治上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因此,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