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戏曲艺术专项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02416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乐陵市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戏曲艺术专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乐陵市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戏曲艺术专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乐陵市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戏曲艺术专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戏曲艺术1.昆曲与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两座高峰。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有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京剧是在昆曲和秦腔基础上,吸收徽戏和汉戏等剧种的优点和长处基础上演变而成,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昆曲名称正式产生于清初,京剧正式形成于乾隆年间昆曲属于曲牌联套体,京剧属于板腔体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昆曲属于古代戏剧的一种,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正确;京剧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错误;京剧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错误;昆曲属于曲牌联套体,京剧属于板腔体,二者演唱的特点不同,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2.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乾隆后期,京剧并未形成,且京剧艺术并不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故A项排除;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据材料“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可得出清廷的上述做法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故C项正确;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故D项排除。3.“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这样的变化A. 遵循血缘政治传统B. 带有鲜明等级色彩C. 强化了皇权的专制D. 顺应了儒学的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乐”成为一种制度,并且祭祀时不同等级的人用不同的制度,说明乐具有等级色彩,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血缘;C选项错误,此时皇帝制度还没有建立;D选项错误,这与儒学并没有关系。4.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不是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而是强调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B项错误。材料反映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而不是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D项错误。5.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可见戏剧A. 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B. 内容都是历史事实C. 可以反映农民心声D. 与学校教育形式相同【答案】A【解析】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反映的是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A正确;戏剧内容并不一定都是历史事实,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戏剧对农民的教化而非反映戏剧反映农民心声,C排除;戏剧与学校教育形式是不相同的,D排除。故选A。6.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富于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答案】C【解析】从材料“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增加了元杂剧的观赏性,故C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流传范围广和反映社会生活,故AB项排除。7.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A.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B. 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C. 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D. 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答案】C【解析】材料指出明代以后关公戏经久不衰,而关公戏强调“忠义仁勇”,这实际上反映出戏曲的教化作用,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市民阶层的形成,也没有体现儒学的神学化,更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世俗化,故A、B、D三项不准确。8.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这A. 反映了人民的理想主义追求B.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C. 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D. 冲破了宋明理学的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和所学知识可知,“大团圆”戏剧模式体现戏剧世俗化发展,是市民阶层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结果,故A项正确;科举制度发展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批判封建制度腐朽,是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故C项错误;材料中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束缚,故D项错误。9.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 艺术审美价值更高B. 内容贴近民众生活C. 符合晚清政治潮流D. 迎合民众文化需求【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京剧之所以能取代昆曲,因为它是市民文化的体现,它在演出市场上,更符合市民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A说法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它与政治无关。B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昆曲没有贴近民众生活,无法对比。10.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D.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昆曲不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所以清中叶以后日趋衰落,故D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花”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雅”是指昆曲。昆曲日趋衰落的原因是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地吸引着观众;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11.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 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 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关于包公戏的复杂面貌的叙述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的诉求,即京剧也是社会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反映,故D正确;包公戏属于艺术化的历史,不一定遵循历史的史实,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是元杂剧,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出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故C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要坚持一个基本原理,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京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能够起到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作用,以此作答即可。12.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忠孝类节义类功名类风情类1苏武:牧羊记14蔡伯喈:琵琶记15苏茧:鹦鹉记16刘殷:剧名不详17五伦:全备记18姜诗:跃鲤记19凯文:剧名不详20杨显:剧名不详21玉箫女:玉环记22刘锡:宝莲灯23朱寿昌:剧名不详24赵氏孤儿:八义记25蔡端明:洛阳桥记26三省半:剧名不详15孟道:剧名不详27杨氏:杀狗记28杨正卿:剧名不详29李彦贵:卖水记30文俊:剧名不详31王十朋:荆钗记32孟琰:剧名不详33包文拯:包公案34韩朋:十义记35冯京:三元记25薛仁贵:白袍记36韩信:千金记37曹彬:剧名不详38班超:投笔记39苏秦:金印记40刘知远:白兔记41吕蒙正:破窑记42傅春卿:剧名不详43薛登山:薛家将44文显:剧名不详45朱买臣:渔樵记36拜月亭记46梁山伯:同窗记47陈三:荔镜记48薛荣:合钗记49西厢记14种10种11种5种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站合。)【答案】论题: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忠义、节孝、功名类占到整体的九成左右,说明当时戏剧注重以封建思想教化民众;作为明代官学的理学极力倡导忠孝思想,以忠孝为主体的戏剧剧目正体现了这一点;这种通过艺术形式宣传封建思想并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固化民众的价值观,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论题二: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表现男女情爱的风情剧只占整体的十分之一,说明当时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束缚;明代理学占居统治地位,理学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自然在戏剧中有所体现,这就使体现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风情剧受到压抑,而数量极少;对于民众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戏剧很少提倡个性自由,必然会对压制人性自由起到辅助作用。【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明代戏剧的内容和影响”作答即可。如根据列表中的统计,关于“忠孝类”“节义类”“功名类”的戏剧较多,可知明代更注重忠孝、节义、功名等,反映了明代戏剧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封建思想、理学及宣传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而且关于“风情类”的戏剧有较少的一部分,可知明代戏剧极少提倡个性解放,反映了明代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个性的抑制、理学的主张等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