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602369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二十阿房宫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古义是遮蔽)天日。骊山北(名词作状语,从北面)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缦(萦绕)回(曲折),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横卧在波涛之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伸在半空之中,不是雨后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古义指天气)不齐。妃嫔媵(音yn,陪嫁的人)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来于秦;朝歌(名词作动词,唱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奏乐),为秦宫人。明星(古义是明亮的星光)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远)不知其所之(往)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皇帝驾临)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运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土块,把珍珠当碎石),弃掷逦迤(连续不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指重量单位,极言其细微),用之如泥沙?使负(承担)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音y,露天的谷仓、仓库)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之心,日益骄固(顽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陈涉率领的戍卒发起了呐喊,接着刘邦指挥的军队夺取了函谷关,楚霸王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偌大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只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但又不引以为戒,就让更后的人又为他们哀叹了)。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一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形容词,全,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名词,整体)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动词,拿)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灭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意为“的样子”)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怎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恩宠,叫“得幸”。B.辇,本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C.工女,在古代指从事蚕桑、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女子。D.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答案D解析“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B.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C.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不论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D.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若年长于祖父则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答案A解析“南狄、北蛮”错,应为“南蛮、北狄”。二十一六国论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贿赂秦国,而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或(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全都,一概)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古义是它实际上的数量)百倍;诸侯之所亡(动词作名词,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担心,忧虑),固(本来)不在战矣。思厥(相当于“其”)先祖父(古义是祖辈和父辈),暴(通“曝”,冒着)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确定,断定)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致六国灭亡,从道理上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古人云:“以地事(名词作动词,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适宜,得当)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动用法,使退却)之。洎(音j,及、等到)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古义是不去行刺),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轻易)量(估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力向西对付秦国),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挟持,胁迫),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削月(名词作状语,一月月地)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对方久积的威势所胁迫啊)!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兵者,国之大事也(名词,战争)2.始始有远略(形容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3.之破灭之道也(助词,的)苟以天下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代土地)4.以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以有尺寸之地(连词,相当于“而”,才)举以予人(介词,把)以地事秦(介词,用)5.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与战胜而得者(介词,和)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与斗卮酒(动词,给)与会者(动词,参与)与人为善(动词,帮助)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B.六国:又称“山东六国”,因均在太行山以东而得名。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与秦国并称为战国七雄。C.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D.古人在成年以后,其名一般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用于介绍或作传,以及称所厌恶轻视的人时,也会直称其名。答案B解析是崤山,而非“太行山”。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城,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由文中可知,“邑”小,“城”大。B.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故事”还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C.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土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D.“论”是我国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分为史论和政论。本文属政论。答案D解析六国论是史论。二十二伶官传序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遗留)恨(遗憾)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古义是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当)其系(缚,捆绑)燕父子以组(指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同“仇”,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至于誓天断发,泣(动词作名词,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所有的,全)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使动用法,使陷入困境)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岂独伶人也哉?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盛盛衰之理(名词,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动词,音chn,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形容词,旺盛)方其盛也(形容词,强盛)2.遗此三者,吾遗恨也(动词,遗留)使人遗赵王书(动词,音wi,送给)路不拾遗(作名词,遗失的东西)小学而大遗(动词,遗失、丢失)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动词,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动词,祭告)而告以成功(动词,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何其衰也(与“何”一起组成固定结构,多么,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B.伶官,即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C.书即尚书,为儒家经典之一。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D.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他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编撰)、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不在正史之列。答案D解析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在正史之列。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涸辙以犹欢”化用的是庄子中“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李白诗“长风破浪会有时”化用的是西汉终军的典故。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C.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D.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答案A解析“长风破浪会有时”化用的是南朝宋人宗悫(qu)的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