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593901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1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答案D解析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2广东省与外界交往密切,气候温暖,适合生长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多,使其成为全国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一般地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 ()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不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C能有效丰富物种的多样性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A3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水平,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40名,21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20名,整体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答案C解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生产模式应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应当是没有废料,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只有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才能缩短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4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答案D5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D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B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C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D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答案C解析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增加。7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禽类、蛋类为主 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答案A解析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类各种需求增加,从而会导致粮食短缺。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人们可以通过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来减少能量损耗。8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答案D解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措施,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野生生物资源。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减轻酸雨危害的有效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物种丰富度越高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答案B10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C解析由题中三个曲线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不会扩大。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B解析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2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根本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答案:A1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解析:生态系统平衡时,植物与动物数量不一定相等。答案:C14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A耕地减少B燃料需求增加C水资源紧张 D泥石流频发解析:泥石流是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盲目毁林造田间接引发的,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答案:D15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臭氧层破坏 B水体污染C冰川融化 D滥伐森林解析:臭氧层破坏后,会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答案:A16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 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答案:A17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有栖息地减少、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以及过度的人为干扰等。答案:B18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提高物种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答案:B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进行的人为破坏。答案:B20如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最长久的国家是()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答案:B21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定性的影响,利远小于弊。人类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B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建立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生物圈中氮可以循环利用,但每年农田依然要施加氮肥答案:D22近几年马尾松林病虫害发生逐年递增,危害性病虫害不断出现。某地区马尾松林因松毛虫引起的病虫害,导致马尾松大面积枯死。人们一般通过喷施农药杀死松毛虫。科研人员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寄生在松毛虫体内,可用来防治松毛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马尾松林大面积枯死,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林中松毛虫虫卵的种群密度C喷施农药使松毛虫产生抗药性突变,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D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解析:马尾松林大面积枯死,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A项正确;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林中松毛虫虫卵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喷施农药之前松毛虫种群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农药只是起到选择抗药性个体的作用,C项错误;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农药往往使害虫的天敌受害更大,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D项正确。答案:C23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性。(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受到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混浊,透明度减小,从而导致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使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做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并可能危害到_的生物。(5)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鲫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植食性鱼类可以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答案:(1)无机盐浓度(2)稳定(3)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4)污染水体(或环境)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5)竞争捕食藻类24. 在国家林业局、央视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湿地行”大型公益活动中,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全国41处国际重要湿地、4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550余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脱颖而出,喜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湿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问题:(1)截至2015年6月,微山湖湿地有脊椎动物325种,还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等多种无脊椎动物;景区内植物种类更加繁多,其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之为_。(2)2011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批准建立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历经三年,建成了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水质净化、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态工程,使微山湖湿地公园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_。(3)当地政府结合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持湖区生态平衡,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这有利于提髙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同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200多种鸟类前来安家落户,绝迹多年的毛刀鱼、小银鱼、鳜鱼等也重返家园,提髙了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4)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A1)乙(A2)丙(A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A2远远小于A1/10,原因是_。答案:(1)丰富度(物种组成)(2)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抵抗力直接(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25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圈内所有的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答案(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直接负反馈调节间接26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进行调控。答案(1)高正反馈(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5)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态平衡的调控。(1)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相对生物种类单一,生物群落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该系统水体的富营养化加速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属于典型的正反馈调节。(2)分析题图可知,较传统养殖池塘,增加了生态塘和潜流湿地。防止富营养化,首先应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采取疏松底泥,去除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和实行人工曝气等措施;还有生物防治,如引入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养殖捕食藻类的鱼等抑制藻类繁殖生长;还可在污染水域投放河蚌、鲢鱼等,净化水体。(3)流动的水体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同时可使饵料在水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如果串联的池塘过多,流入后面的池塘中的水分会污染严重,造成鱼类死亡。(5)分析题图可知,通过补入“干净”的水和排出“污染”的水,调节水流量来有效调控养殖水中N、P的浓度。27目前公认包括CO2、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3)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示发现:从碳循环角度分析,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填序号)。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5)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答案(1)光合呼吸(2)吸收大气中的CO2ACO2(3)过程大大减少,但过程增加下降(4)(5)光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